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名茶之一!無芽無梗,由單片葉製成!你喝過安徽的這種茶嗎?

儲昭偉, 他是六安瓜片“綠茶製作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說起六安瓜片, 估計大家都很熟悉了, 它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當地人說, 能夠喝上一杯手工製作的六安瓜片, 是一件有福氣的事, 可是這件事可以實現的前提就是, 有人在堅持不懈地製作好茶, 儲老師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在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一處茶園旁的會客間裡, 細心泡制好的六安瓜片剛剛出爐, 儲老師首先請記者嘗上一口。

不僅品嘗起來清香鮮醇, 浮在水裡的瓜子形狀的茶葉, 更是翠綠有光。 事實上, 早在1000多年前, 六安市大別山一帶, 就生產名茶, 而關於“六安瓜片”的記載, 也有逾百年的歷史了。

51歲的儲昭偉老家在六安市霍山縣, 打小就在茶園裡長大, 正是獨特的家庭環境, 培養了儲昭偉對於茶葉的深厚感情。

儲昭偉說, 自己真正接觸六安瓜片, 是在約25歲的時候, 當時他分到了六安農技中心工作。 不過當時六安瓜片的名氣還沒有現在這麼大, 他便全身心張羅著做著各種工作。

在所有茶葉中, 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 由單片葉製成的, 這也給六安瓜片的採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儲昭偉所說的標準, 當然不僅用在採摘茶葉的方面, 更為重要的是, 六安瓜片從採摘回了新鮮嫩葉, 到泡上一杯好茶, 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那就是生產加工。 作為六安瓜片“綠茶製作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儲昭偉對於這方面, 更是有著嫺熟的技能和嚴格的要求。

瓜片炒制有特殊手藝

說到六安瓜片的生產加工, 既有與其他茶葉相似的地方, 更有其獨特之處, 到底特殊在哪兒呢?這也正是儲昭偉老師匠心的所到之處。

從山上采回來鮮葉以後, 六安瓜片要及時地進行攤晾。 鮮葉經過攤晾, 散發了一部分的水分, 才能更有利於後續的加工。 接下來要進行的是炒制, 炒制的過程中, 先炒生鍋再炒熟鍋, 前者是為了殺青、後面則是起到對茶葉整理條形的作用。

把炒制好的茶葉晾上兩天, 就可以進行烘焙了。 六安瓜片的烘焙分三次, 首先是拉毛火, 然後進行拉小火, 最後再根據情況, 選擇合適的時間拉老火。 與其他茶葉不同的是, 六安瓜片的獨特之處, 就體現在“拉老火”這道工序上面。 只有經過“拉老火”, 六安瓜片才可以“涅槃重生、名冠八方”。

“拉老火”的工作場面很壯觀,兩人抬起一個烘籃,放在炭火上一兩秒左右,馬上抬下進行翻籃,把發燙的茶葉輕輕翻動,隨後再次將烘籃抬上炭火,周而復始。每籃茶葉這樣反復多達一百四五十次,直到茶葉表面泛起一層白霜為止,堪稱炒茶一絕。

今年26歲的陳凱,從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畢業後,也加入到了六安瓜片製作工藝之中。在他看來,儲老師26年堅持做好茶,作為年輕的“徒弟”,需要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不僅擅長做茶,也喜歡品茶。熟悉儲昭偉的人都知道,休息在家的時候,儲昭偉經常是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靜靜地品味著人生。

“拉老火”的工作場面很壯觀,兩人抬起一個烘籃,放在炭火上一兩秒左右,馬上抬下進行翻籃,把發燙的茶葉輕輕翻動,隨後再次將烘籃抬上炭火,周而復始。每籃茶葉這樣反復多達一百四五十次,直到茶葉表面泛起一層白霜為止,堪稱炒茶一絕。

今年26歲的陳凱,從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畢業後,也加入到了六安瓜片製作工藝之中。在他看來,儲老師26年堅持做好茶,作為年輕的“徒弟”,需要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不僅擅長做茶,也喜歡品茶。熟悉儲昭偉的人都知道,休息在家的時候,儲昭偉經常是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靜靜地品味著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