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平之戰的真正罪人:廉頗?趙構?白起?真相是什麼?

許多人都說, 一個隻會讀讀兵書的趙括坑慘了45萬的趙軍。 但是, 這場仗真的因為他才敗的一塌糊塗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會不會是個千古謊言呢?

其實趙括是被冤枉的, 他並不是真的只會紙上談兵, 趙括自小熟讀兵法是名將趙奢之子, 在戰場上經常幫父親出謀劃策。 長平之戰中被斷糧46天的趙括開始兵分四路突圍。 這說明趙括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臨危不亂有效地組織了突圍路線。 不僅如此, 在斷糧46天的情況下, 士兵們還能聽趙括的話, 說明趙括在軍中還是很受信服的。 以上的種種, 都足以說明趙括的軍事才能。

再來看看長平之戰, 其實這場戰爭, 不管換誰是主將, 其結果都應該是趙國兵敗。 大獎常說長平之戰秦趙對峙, 廉頗已經堅守了三年, 沒有出意外, 趙王換上趙括不到一個月就兵敗如山倒, 難道還不是因為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嗎?我們從國力對比上來說, 當時的秦國在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後, 北有胡宛之力, 南有巴蜀之饒, 東控潼關之險, 獎勵耕戰, 各種戰略物資儲備非常之充足。 而趙國地薄人眾, 地處北方雖疆域廣闊, 但是耕地有限。 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 無力支持大規模的長期戰爭。

其實趙國打到第三年已經要崩潰了, 趙國沒有糧食了, 全國都湊不出軍糧, 找人借也無濟於事。 這場戰爭繼續對峙下去不需要秦軍進攻。 趙軍自己就垮了。 所以趙王是完全沒有辦法, 只能把堅守改為攻堅戰。 讓善於主動進攻的趙括去搏一把,

速戰速決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接下來, 趙括接管長平前線45萬趙軍, 為了進攻, 為了打破僵局、殲滅或者給秦軍以重大殺傷以達到逼退秦軍的效果。 所有趙括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和戰備部署, 再進行多次地進攻趙括率領45萬大軍改守為攻主動全線出擊, 也是非常符合趙王的心意的。 所以與其說趙括紙上談兵, 不如說他是為了趙王背了鍋。 趙括一直戰鬥到最後, 英勇戰死為國捐軀, 在不利的大局勢下明知道危險依舊拼死一搏。 不過遇到這樣的趙王, 遇到這樣的白起, 這也是他的宿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