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桐城人方仁壽:版畫人生九十載 文藝老兵真情懷

版畫人生九十載 文藝老兵真情懷

文|申思達 來源|思語心聲

方仁壽

筆名方元, 1927年出生於安徽桐城, 桐城派第二十五世傳人, 書香門第之家。 系安徽省滁州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 滁州市文聯副理事長, 北大荒版畫藝術流派創始人之一。 他的多幅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出國展出, 並為國內外美術館收藏。 1957年, 為慶祝解放軍成立三十周年, 創作了他的第一個版畫作品——《紅軍越過老山界》。 在北大荒期間創作了《紅軍過雪山》、《雁窩島的黎明》、《女康拜因手》、《林海新城》、《淩空飛翔》、《春歸》、《月戀》等優秀版畫作品,

其中《雁窩島的黎明》、《女康拜因手》於1961年由國家對外文委組織的北大荒美展赴越南、朝鮮展出, 並受到該國領導人的讚賞和收藏。 1990年《春歸》參加澳大利亞悉尼舉辦的國際名家版畫展, 1992年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第三屆藝術博覽會。

與解放軍同歲的他,

因受部隊嚴明紀律和親民形象的感染, 決心用創作來謳歌紅軍形象。 版畫, 老人一生的情懷, 最初的創作, 他以版畫的形式來寄託對紅軍的崇敬, 同時也激勵自己克服困難。 後期再北大荒的創作, 方老真正的做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 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 到火熱的鬥爭中去, 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 他以切身感受來描繪對北大荒的希望和未來嚮往。

-❶-

少年求學不易, 自學美術以此為生

1927年8月, 方老出生在安徽桐城。 1933年左右方老一家遷居到上海, 當時六歲的方老在師盛小學讀書,

但是他對於當地的方言是一竅不通, 聽不懂老師說話, 上課的課本每天都是原封不動的帶回來帶回去, 在父親的教育下方老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從此以後他認真學習上海話, 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完全能夠用上海話正常交流了, 也學會了鄰居家說的廣東話。 1937年的時候, 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方老一家不得不再次遷回老家桐城, 在桐城方老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

畫畫, 是在方老的求學過程中始終沒有放棄的一件事。 四歲就開始喜歡到處畫, 但是卻沒有受到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 對其美術功底影響最深的是他的大哥方鴻壽, 上海美術專科畢業生, 方老空閒時就喜歡偷看哥哥畫畫, 在這個過程中方老的美術功底也逐步有了很大進步。

方老在回憶當年學習美術時, 這樣說道:“在我高中初中的時候, 那時候我在班裡美術是最好的, 所以我高中以後在家裡, 許多家人來找我畫畫、寫字, 我繪畫的技術都是在我那時候練出來的, 首先從美術字, 美術字都是要寫仿宋體, 正規的, 印刷出來, 我硬是把一本書, 一個字一個字照著寫, 寫那個美術字, 寫的非常工整。 ”

青年時期的方仁壽

-❷-

決定參軍入伍, 成為一名文藝兵

1947年方老獨自一人回到上海, 在一家鞋廠當廣告設計, 自食其力, 得以生存。 兩年後迎來上海解放, 清晨早起, 當方老親眼見到解放軍入城後不進入老百姓住宅, 而是整齊的站在馬路邊情景時, 十分感人。 他說:“在我的二十歲以前, 那都是舊社會, 這種事情是在舊社會看不到的, 解放軍在上海紀律嚴明的表現, 一下就把我點亮了, 讓我對共產主義有了信仰。 ”當時方老心中就有了要加入這樣的部隊的想法, 而方老所在工廠的老闆在上海解放後就溜之大吉了, 此時失業的方老無意中看到報紙在招收年輕的知識份子入伍, 方老回憶說:“那時候我是高中畢業,也算是只是分了,看到部隊的招收,那我就去應聘,報名一下子就錄用了。”

入伍時的方仁壽

方老參加了人民的軍隊,仍幹自己的本行,成為部隊江海衛士報社的美術記者,部隊就是一所大學,方老入伍後受到党的培養和教育,特別是聽了有關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報告,心靈上受到極大的震撼。深感紅軍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國魂,也是世界人類的偉大創舉。這種不畏艱苦、甘灑熱血、前仆後繼的精神,讓方老有了想創作歌頌紅軍英雄作品的願望。

在部隊報社裡有兩個人對方老的影響比較大,一個是搞美術的,一個是搞攝影的,從他們兩個身上方老學到了很多知識。說起自己創作版畫的原因,方老說:“我為什麼搞版畫呢、這是受魯迅先生的影響,魯迅先生不是宣導版畫嗎,我是看了這方面的書,介紹。因為當年魯迅在上海搞了講座,但是這個影響對我很深,魯迅宣導版畫,是對革命很有貢獻的號召,我喜歡版畫但是我沒搞過。”

一九五七年總政為紀念解放軍三十周年而舉辦的文藝創作活動,方老創作了版畫《紅軍越過老山界》,為宣傳革命的主旋律選擇的主題為“星火燎原”,內容為表現革命初期“紅軍越過老山界”美景,這幅作品被作品組委會評為優秀獎,並被當年中蘇友好報外文版刊登,天津人民出版社選出了單行張向全國發行,部隊還在年終為方老立三等功一次。這些獎勵和成果給了方老巨大的鼓舞,也為他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紅軍越過老山界》 1957年

方老回憶創作的第一幅版畫時說:“創作這幅版畫,其實我並沒有真正的參與過這個事件,完全憑藉想像和通過書籍的瞭解,還有就是自己對於紅軍精神的切實感受,這就是我的創作源泉。你看,整幅版畫構圖為長形,表示山高路險,時間為深夜,戰士們手持火把,奮勇攀登,直至高遠處與天邊星星相連,以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也是長征勝利的縮影。”

-3-

響應號召,毅然決定北上北大荒

一九五八年部隊大批轉業,將有十萬轉業官兵奔赴北大荒屯墾戍邊。在宣佈奔赴北大荒名單的前一天,政委找到方老談話,告訴他去北大荒沒有方老的事啦,“你的事情不用考慮啦,你的檔案早已被江蘇省人事部門取走啦,作為保留人才,你是不用擔心的。”方老一聽這樣安排,當時就很著急,他的願望是去北大荒,按照毛主席對文藝家的要求深入生活,服務國家建設的,所以他主動向政委申請去北大荒。政委在聽了方老的訴說之後,被他的精神感動,答應幫他解決問題。最終方老要回了自己的檔案,拖家帶口北上北大荒。

方老回憶說:“五八年轉移的時候,有個號召支援北大荒,你們誰願意就報名,我當然願意報名參加,但是政委說我的情況和別人不一樣,我要留下來,我留下來就是留下人才,說江蘇省要人,把我的檔案都調走了,希望我過去,我聽說這個事就著急了,我的目的是搞作品,我在部隊學習到毛主席的講話我的腦中早就灌輸了文學家藝術家應該都生活到裡面去,當時我在想,十萬轉移官兵這是一次大的行動這麼多人去,肯定要把那裡翻天覆地的搞個名堂出來,我覺得這是大好的機會,但領導說我情況特殊,有三個小孩,而且很小,只有四歲,三歲,不到一歲,而我又不願意麻煩我姐姐,她的情況也很困難。而我只能帶著我的三個孩子一起到北大荒”

駛往北大荒的專列開動了,方老青春歲月的創作篇章也打開了新天地,然而當時北大荒的情景非常艱難。方老的思緒似是回到當年,看了看窗外,他說:“我們一家五口到了以後是農場的敞篷汽車來接我們的,小孩冷,只能用被子包著,我的愛人帶著最小的小孩在車子前列,雪深到一米,那時候冰天雪地,只能邊鏟雪邊前進。到達農場的時候睡大通鋪,用簾子一隔就是一家,一個房間睡三四家,情況是非常艱難的,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我自己要求來的,早就想好了,紅軍二萬五,我的這些算什麼呢,我了表達我克服困難的決心,到那以後我的第一幅作品就是紅軍過雪山,用這個來激勵我自己。”

《紅軍過雪山》 1958年

《紅軍過雪山》這幅作品是方老到達北大荒後,看到困難場景,用紅軍精神鼓舞自己的作品,現代很多人在教育子女的時候都會說這樣一句話“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紅軍精神鼓舞著每一代人。

在紅軍精神的鼓舞下,方老很快有了新作品,暢想未來美好的北大荒《林海新城》。方老說:“這是有故事的,我到達北大荒以後,這個地方是山叫小青山,小青山過去有一對小鹿,在那個河裡洗澡,所以我把這兩隻小鹿,就把它用上了,這河流為什麼清呢,這兩個小鹿經常在這裡洗澡,是通過這個看到我們新建的農場,遠處是麥海,這裡是城市,當時我們去的時候,在那個地方還沒有後來這城市那麼大,你看這裡火車也通了交通住房運動場,我就通過山上,通過小青山山裡,反映這個情況,叫林海新城這個作品發表在紅旗雜誌的封底,紅旗雜誌是黨的期刊,這是我到北大荒以後的創作的第一張與北大荒有關的作品。”

《林海新城》

《雁窩島的黎明》是一幅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它反映了北大荒拓荒人的創造精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方老動情的說:“有一塊地方,先遣隊去的時候說這裡土地肥沃可以開墾但人下不去,看著像一塊草地,但人上去了以後就會掉下去,周圍都是水泡地,人根本無法進去,就是沼澤地啊,在冬天的時候最後想辦法在冬天的時候開拖拉機進去帶著糧食,後來情況反映到中央,當時董必武副主席命名雁窩島,下命令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就用油桶裝油,用鋼絲繩起來,拉著木筏進去,後來就克服了這個問題。我這個作品真實的反映了當時北大荒人的精神面貌,很了不起。當時這幅作品出國展覽,受到胡志明主席的讚賞。”當年出國展覽的負責人張作良回國後聯繫方老,告訴他當時胡志明主席對這幅作品的稱讚,並且被收藏,方老很是高興。

越南主席胡志明當年看了這些版畫展覽,當場寫下了“豈是‘朽木不可雕也’!藝術‘鬱鬱乎文哉’!”

《雁窩島的黎明》

北大荒現在早已變成了北大倉,而方老在紮根二十餘載,深刻體會到北大荒的變化和發展。這段經歷在方老的人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義。方老認為:“我作為一個文藝兵今年九十歲,為邊疆建設盡了一份應盡的努力,是天經地義的事。”

-4-

大荒歸來入師專,春風化雨潤新枝

1980年,方老完成了北大荒的任務,準備轉業回來。從北大荒回來就找了當時安徽省的宣傳部副部長賴少其,兩個人的版畫同時刊發在《新版畫選》裡面,賴少其對方老很是熟悉:“他說你不用介紹,我就看過你的版畫,我早就知道你這個人了。”賴少其非常歡迎方老回到安徽來工作,當時方老想繼續發揮自己的愛好特長,所以在安師大,合肥師專和滁州師專三個地方選,最終滁州師專接納了方老。就這樣方老來到了滁州師專從事教育工作,繼續從事版畫工作,並且培養了大批的美術人才。

來校後,方老成立了學校第一個版畫小組,教授學生版畫創作知識。方老認為教學生畫畫是次要的東西,要把教做人放在第一位。在方老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創造性思維的鍛煉和培養,他經常告訴學生要認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得靈感,經過思維揣摩,最後進行創作,還原事物本質性的內容。

方老特別強調構思的重要性,怎麼去看一個事物,為什麼喜歡一個事物,如何把具象的事物抽象化,只有去構思才能創造出既符合事物本源又超越事物本質的作品。“你只有把自己的感受、收穫,告知學生,讓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慢慢體會,他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才能在創作上有所成就。”

回顧自己的一生,方老用三步路的三個關鍵決定來形容。方老說:“我回顧我的一生,簡直是糊塗,但是我認為,應該說我認為我走的幾步路都是對的,第一步決定參加部隊,第二步決定到北大荒,第三步決定來到學校教書。”

在採訪方老的整個過程中,方老都顯得精神充足,當問到方老一生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嚴重的事件的時候,方老的會心的笑了:“有,肯定有,主要有四次遇險,但是我都堅強地挺過去了,這與我一生不做壞事,只做好事的品行,以及我的名字,仁者,壽也,這都是受我母親的影響。”

方老的一生坎坎坷坷,又充滿傳奇色彩,一個受紅軍精神感染而毅然入伍的青年革命者,一個願意走進生活、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的中年文藝人才,一個為祖國培養大批優秀版畫人才的教書先生,一個以版畫為人生情懷的文藝老兵,他在九十周歲到來之際,這樣寫道:“我是受到紅軍精神的鼓舞,幹了些一個文藝兵該幹的事,希望紅軍精神能子孫萬代不斷的流傳下去,這才是我的願望。”

“我的目標是活到一百歲,我人老心不老,我很樂觀,我有這個信心,我的心態很好,我還要繼續發揮餘熱、餘力。希望好的作品能夠流傳下來,把這種財富傳承下去。我希望在我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夠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當方老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幸福自信的笑容自然呈現,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真諦。

方老回憶說:“那時候我是高中畢業,也算是只是分了,看到部隊的招收,那我就去應聘,報名一下子就錄用了。”

入伍時的方仁壽

方老參加了人民的軍隊,仍幹自己的本行,成為部隊江海衛士報社的美術記者,部隊就是一所大學,方老入伍後受到党的培養和教育,特別是聽了有關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報告,心靈上受到極大的震撼。深感紅軍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國魂,也是世界人類的偉大創舉。這種不畏艱苦、甘灑熱血、前仆後繼的精神,讓方老有了想創作歌頌紅軍英雄作品的願望。

在部隊報社裡有兩個人對方老的影響比較大,一個是搞美術的,一個是搞攝影的,從他們兩個身上方老學到了很多知識。說起自己創作版畫的原因,方老說:“我為什麼搞版畫呢、這是受魯迅先生的影響,魯迅先生不是宣導版畫嗎,我是看了這方面的書,介紹。因為當年魯迅在上海搞了講座,但是這個影響對我很深,魯迅宣導版畫,是對革命很有貢獻的號召,我喜歡版畫但是我沒搞過。”

一九五七年總政為紀念解放軍三十周年而舉辦的文藝創作活動,方老創作了版畫《紅軍越過老山界》,為宣傳革命的主旋律選擇的主題為“星火燎原”,內容為表現革命初期“紅軍越過老山界”美景,這幅作品被作品組委會評為優秀獎,並被當年中蘇友好報外文版刊登,天津人民出版社選出了單行張向全國發行,部隊還在年終為方老立三等功一次。這些獎勵和成果給了方老巨大的鼓舞,也為他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紅軍越過老山界》 1957年

方老回憶創作的第一幅版畫時說:“創作這幅版畫,其實我並沒有真正的參與過這個事件,完全憑藉想像和通過書籍的瞭解,還有就是自己對於紅軍精神的切實感受,這就是我的創作源泉。你看,整幅版畫構圖為長形,表示山高路險,時間為深夜,戰士們手持火把,奮勇攀登,直至高遠處與天邊星星相連,以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也是長征勝利的縮影。”

-3-

響應號召,毅然決定北上北大荒

一九五八年部隊大批轉業,將有十萬轉業官兵奔赴北大荒屯墾戍邊。在宣佈奔赴北大荒名單的前一天,政委找到方老談話,告訴他去北大荒沒有方老的事啦,“你的事情不用考慮啦,你的檔案早已被江蘇省人事部門取走啦,作為保留人才,你是不用擔心的。”方老一聽這樣安排,當時就很著急,他的願望是去北大荒,按照毛主席對文藝家的要求深入生活,服務國家建設的,所以他主動向政委申請去北大荒。政委在聽了方老的訴說之後,被他的精神感動,答應幫他解決問題。最終方老要回了自己的檔案,拖家帶口北上北大荒。

方老回憶說:“五八年轉移的時候,有個號召支援北大荒,你們誰願意就報名,我當然願意報名參加,但是政委說我的情況和別人不一樣,我要留下來,我留下來就是留下人才,說江蘇省要人,把我的檔案都調走了,希望我過去,我聽說這個事就著急了,我的目的是搞作品,我在部隊學習到毛主席的講話我的腦中早就灌輸了文學家藝術家應該都生活到裡面去,當時我在想,十萬轉移官兵這是一次大的行動這麼多人去,肯定要把那裡翻天覆地的搞個名堂出來,我覺得這是大好的機會,但領導說我情況特殊,有三個小孩,而且很小,只有四歲,三歲,不到一歲,而我又不願意麻煩我姐姐,她的情況也很困難。而我只能帶著我的三個孩子一起到北大荒”

駛往北大荒的專列開動了,方老青春歲月的創作篇章也打開了新天地,然而當時北大荒的情景非常艱難。方老的思緒似是回到當年,看了看窗外,他說:“我們一家五口到了以後是農場的敞篷汽車來接我們的,小孩冷,只能用被子包著,我的愛人帶著最小的小孩在車子前列,雪深到一米,那時候冰天雪地,只能邊鏟雪邊前進。到達農場的時候睡大通鋪,用簾子一隔就是一家,一個房間睡三四家,情況是非常艱難的,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我自己要求來的,早就想好了,紅軍二萬五,我的這些算什麼呢,我了表達我克服困難的決心,到那以後我的第一幅作品就是紅軍過雪山,用這個來激勵我自己。”

《紅軍過雪山》 1958年

《紅軍過雪山》這幅作品是方老到達北大荒後,看到困難場景,用紅軍精神鼓舞自己的作品,現代很多人在教育子女的時候都會說這樣一句話“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紅軍精神鼓舞著每一代人。

在紅軍精神的鼓舞下,方老很快有了新作品,暢想未來美好的北大荒《林海新城》。方老說:“這是有故事的,我到達北大荒以後,這個地方是山叫小青山,小青山過去有一對小鹿,在那個河裡洗澡,所以我把這兩隻小鹿,就把它用上了,這河流為什麼清呢,這兩個小鹿經常在這裡洗澡,是通過這個看到我們新建的農場,遠處是麥海,這裡是城市,當時我們去的時候,在那個地方還沒有後來這城市那麼大,你看這裡火車也通了交通住房運動場,我就通過山上,通過小青山山裡,反映這個情況,叫林海新城這個作品發表在紅旗雜誌的封底,紅旗雜誌是黨的期刊,這是我到北大荒以後的創作的第一張與北大荒有關的作品。”

《林海新城》

《雁窩島的黎明》是一幅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它反映了北大荒拓荒人的創造精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方老動情的說:“有一塊地方,先遣隊去的時候說這裡土地肥沃可以開墾但人下不去,看著像一塊草地,但人上去了以後就會掉下去,周圍都是水泡地,人根本無法進去,就是沼澤地啊,在冬天的時候最後想辦法在冬天的時候開拖拉機進去帶著糧食,後來情況反映到中央,當時董必武副主席命名雁窩島,下命令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就用油桶裝油,用鋼絲繩起來,拉著木筏進去,後來就克服了這個問題。我這個作品真實的反映了當時北大荒人的精神面貌,很了不起。當時這幅作品出國展覽,受到胡志明主席的讚賞。”當年出國展覽的負責人張作良回國後聯繫方老,告訴他當時胡志明主席對這幅作品的稱讚,並且被收藏,方老很是高興。

越南主席胡志明當年看了這些版畫展覽,當場寫下了“豈是‘朽木不可雕也’!藝術‘鬱鬱乎文哉’!”

《雁窩島的黎明》

北大荒現在早已變成了北大倉,而方老在紮根二十餘載,深刻體會到北大荒的變化和發展。這段經歷在方老的人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義。方老認為:“我作為一個文藝兵今年九十歲,為邊疆建設盡了一份應盡的努力,是天經地義的事。”

-4-

大荒歸來入師專,春風化雨潤新枝

1980年,方老完成了北大荒的任務,準備轉業回來。從北大荒回來就找了當時安徽省的宣傳部副部長賴少其,兩個人的版畫同時刊發在《新版畫選》裡面,賴少其對方老很是熟悉:“他說你不用介紹,我就看過你的版畫,我早就知道你這個人了。”賴少其非常歡迎方老回到安徽來工作,當時方老想繼續發揮自己的愛好特長,所以在安師大,合肥師專和滁州師專三個地方選,最終滁州師專接納了方老。就這樣方老來到了滁州師專從事教育工作,繼續從事版畫工作,並且培養了大批的美術人才。

來校後,方老成立了學校第一個版畫小組,教授學生版畫創作知識。方老認為教學生畫畫是次要的東西,要把教做人放在第一位。在方老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創造性思維的鍛煉和培養,他經常告訴學生要認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得靈感,經過思維揣摩,最後進行創作,還原事物本質性的內容。

方老特別強調構思的重要性,怎麼去看一個事物,為什麼喜歡一個事物,如何把具象的事物抽象化,只有去構思才能創造出既符合事物本源又超越事物本質的作品。“你只有把自己的感受、收穫,告知學生,讓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慢慢體會,他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才能在創作上有所成就。”

回顧自己的一生,方老用三步路的三個關鍵決定來形容。方老說:“我回顧我的一生,簡直是糊塗,但是我認為,應該說我認為我走的幾步路都是對的,第一步決定參加部隊,第二步決定到北大荒,第三步決定來到學校教書。”

在採訪方老的整個過程中,方老都顯得精神充足,當問到方老一生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嚴重的事件的時候,方老的會心的笑了:“有,肯定有,主要有四次遇險,但是我都堅強地挺過去了,這與我一生不做壞事,只做好事的品行,以及我的名字,仁者,壽也,這都是受我母親的影響。”

方老的一生坎坎坷坷,又充滿傳奇色彩,一個受紅軍精神感染而毅然入伍的青年革命者,一個願意走進生活、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的中年文藝人才,一個為祖國培養大批優秀版畫人才的教書先生,一個以版畫為人生情懷的文藝老兵,他在九十周歲到來之際,這樣寫道:“我是受到紅軍精神的鼓舞,幹了些一個文藝兵該幹的事,希望紅軍精神能子孫萬代不斷的流傳下去,這才是我的願望。”

“我的目標是活到一百歲,我人老心不老,我很樂觀,我有這個信心,我的心態很好,我還要繼續發揮餘熱、餘力。希望好的作品能夠流傳下來,把這種財富傳承下去。我希望在我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夠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當方老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幸福自信的笑容自然呈現,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真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