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焦慮障礙最新認知神經研究對治療方式的啟示

在治療焦慮的方法上, 通過動物實驗模型可以成功地複製焦慮障礙患者受到威脅情況下的生理反應, 但不能充分捕捉到人類對於恐懼和焦慮的“內心感受”。

針對恐懼的神經解剖學解釋長期關注以杏仁核為中心的“恐懼回路”(情緒受大腦回路控制, 這個回路由前額皮層, 杏仁核, 海馬, 前扣帶回, 等腦區組成;它們整合加工情緒資訊, 產生情緒體驗和行為)。 這個回路經常被用來理解焦慮障礙患者之所以會有“過分的恐懼和不成比例的擔憂”。

例如個體對恐懼的主觀體驗以及面對恐懼或威脅情況時的行為和生理反應(如“戰鬥或逃跑”現象,

交感神經喚起產生的生理反應)都可以視為恐懼回路的作用。

戰或逃反應

神經學模型

現在兩大神經科學家在16年9月9日的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提出一個概念性的框架“兩個體系”神經學模型,它取代了單一恐懼回路模型,

這個框架可以解釋面臨威脅或恐懼時的生理反應(凍結反應,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以及另一個不同但相關的回路,這個回路控制對恐懼或焦慮的主觀感受, 通常迫使患者主動尋求治療。

這篇文章出自oseph LeDoux博士,紐約大學的大腦情緒研究所負責人, Nathan S. Kline精神病研究所以及Daniel Pine博士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專家,提出:個體面對即將到來的威脅時做出的生理和行為反應(包括“戰鬥或逃跑”)的現象是由皮層下集中在杏仁核上的神經網路管理, 通常這種應激反應是無意識的。

然而,他們認為對恐懼的主觀體驗是由高階大腦皮質網路管理, 可以解釋個體對焦慮情緒的認知程序控制,如注意, 資訊加工和工作記憶,

因此面臨恐懼時的行為和生理反應與恐懼的主觀情緒體驗是由大腦不同的系統管理, 換句話說焦慮的主觀體驗更多受到個體意識和認知的參與, 而焦慮的生理與行為反應更多是非自主的, 無意識的。

模型提出兩個關於焦慮和恐懼的系統理論

傳統的恐懼回路模型假定其樞紐在皮層下回路的杏仁核, 兩個系統模型提出了高階皮質回路所涉及的記憶和注意負責恐懼和焦慮的主觀感受。

1. 單一恐懼回路模型

2. 雙系統模型

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分,如果LeDoux和Pine的觀點是正確的,由於動物模型是用來測試治療焦慮障礙的藥物, 而且藥物治療是建立在單一的恐懼回路模型基礎上, 但是不能夠充分的解釋人們面對恐懼和焦慮時的主觀感受。

研究結論

LeDoux在精神病學新聞報導說“傳統的方法認為類似於恐懼的情緒是來自於動物大腦恐懼回路的啟動, 按此邏輯, 用於減少動物的恐懼、焦慮行為和生理反應的方法。 例如使動物減少膽小行為的藥物也可以使人減少恐懼和焦慮。

但是對於人類來說治療焦慮的藥物並不總是有效, 尤其是個體主觀感受的焦慮情緒, 他說:“我們認為原因是:負責情緒、意識感受的大腦回路不同于掌管行為和生理反應的大腦回路, 所以針對焦慮障礙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 ”LeDoux解釋道:“焦慮障礙的情緒焦慮和軀體症狀是可以治療的, 通過藥物或特定心理療法, 例如認知行為療法, 焦慮患者的主觀感受與焦慮情緒可以通過認知心理干預解決。 ”

從左到右為:發生事件→個體想法和信念→引發感覺和行為

LeDoux說這並不意味著動物實驗就毫無用處。“恐懼和焦慮的症狀,需要從個體主觀意識和行為與軀體反應去理解和治療。不同的治療方法有著不同的要求,行為和軀體反應要通過藥物或者特定的心理治療來解決,例如認知行為療法,然而主觀情緒感受不得不通過心理治療方法來解決。動物研究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尤其是當我們知道怎樣使用時。”

更多研究顯示,相比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逐漸成為針對焦慮障礙的一線治療方式;更有臨床對比發現:認知行為治療在跟蹤對比中,相比藥物針對焦慮障礙治療有著更低的復發率。

文獻整理和翻譯:王翼 賈立斌 顧龍

中文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違者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網址:

http://psychnews.psychiatryonline.org/doi/full/10.1176%2Fappi.pn.2016.9b13

從左到右為:發生事件→個體想法和信念→引發感覺和行為

LeDoux說這並不意味著動物實驗就毫無用處。“恐懼和焦慮的症狀,需要從個體主觀意識和行為與軀體反應去理解和治療。不同的治療方法有著不同的要求,行為和軀體反應要通過藥物或者特定的心理治療來解決,例如認知行為療法,然而主觀情緒感受不得不通過心理治療方法來解決。動物研究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尤其是當我們知道怎樣使用時。”

更多研究顯示,相比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逐漸成為針對焦慮障礙的一線治療方式;更有臨床對比發現:認知行為治療在跟蹤對比中,相比藥物針對焦慮障礙治療有著更低的復發率。

文獻整理和翻譯:王翼 賈立斌 顧龍

中文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違者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網址:

http://psychnews.psychiatryonline.org/doi/full/10.1176%2Fappi.pn.2016.9b1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