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泉州晉江:打造“永不落幕”的產業科技對接平臺

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科技成果的對接轉化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 也是招商選資的重要途徑。 一個技術成果的轉化落地, 不僅能形成一個新的投資項目, 還可能催生一個新產業。

近年來, 晉江積極打造產業蘊育體系和創新生態, 全心全意為創新生態圈提供扶持政策的“陽光”、園區平臺的“土壤”、科創金融的“水源”和保姆服務的“空氣”, 打造“永不落幕”的產業科技對接平臺, 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近日, 晉江聯合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晉江分院)、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海西分院等“國字型大小”公共平臺,

接連舉辦兩期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對接會, 引導本土企業對接最新科研成果, 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落地產業化, 努力實現“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

其中, 峰安皮業與中皮院簽署制革企業含鉻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對接, 在鉻液處理上取得了環保和產能的雙效益。 合作前, 峰安的鉻液處理採取的是達標排放的方式;今後通過中皮院“制革企業含鉻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技術”的處理, 廢水中90%的鉻可以回收再利用, 在產能提高的同時, 每年還可以為企業節省100多萬元的材料成本支出。

“讓廣大科研人員走出實驗室, 主動對接企業科研需求,

碰撞創意的火花, 找到創新的痛點;讓廣大企業家拿出創業的激情和膽略, 敢於夢想、大膽嘗試, 共同努力推動一大批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助推晉江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在晉江看來, 舉辦高新技術產業化對接活動, 就是要牽線搭橋, 推動廣大科研人員、企業家有效對接、牽手合作, 促進更多科技創新專案落地, 加快經濟發展動能轉換, 為實體經濟騰飛裝上新引擎、增添新動力。

近年來, 晉江始終堅持“先進製造業立市、高新技術產業強市、現代服務業興市”, 矢志不渝做產業、圍繞產業造生態, 特別是持續加大科技投入, 完善創新平臺和人才政策, 加快營造創新生態, 積極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

目前, 晉江已先後引進中科院、中紡院等7個國字型大小研發平臺,

讓企業在晉江就能對接頂尖的科研資源, 為企業量身打造技術方案, 大大縮短了產業適用技術的轉化週期。

搭平臺

把技術和人才引進來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要素。 近年來, 晉江堅持以產業轉型倒逼動能轉換, 以創新和人才支撐動能轉換, 多種方式搭平臺, 海納百川引人才, 促進創新要素彙集。

“搭台唱戲”引人才。 近五年, 晉江先後建成三創園、福大科教園等五大創新載體、11個眾創空間, 引進7家“國字型大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福州大學共建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 目前已有生物醫藥與食品安全檢測科學儀器研發中心、智慧裝備研發中心等8個研發中心先行入駐;支援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研發平臺,

有49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 企業與高校共建實驗室60多個, 院士工作站4個。

“築巢引鳳”引人才。 2016年1月, 晉江正式動高層次人才“海峽計畫”, 前兩批累計評定創業團隊26個, 其中18個團隊專案已落地, 9月份進行第三批“海峽計畫”的評審工作, 有50個團隊入圍評審環節。 在全市開展人才評定, 對優秀人才、優秀創業團隊專案按一至五類予以評價, 給予購房補貼、學術活動資助、工作津貼、交通補貼、專案資金扶持等。 目前共聚集國家“千人計畫”專家6名、福建省“百人計畫”專家20名、博士182名。

抓對接

促平臺和企業連起來

作為晉江科技成果對接產業化蘊育的樣板, 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與鈞石能源公司研發成功的HDT高效太陽電池技術和設備達到全球領先,

量產技術成熟, 已實現整線輸出。 目前在石墨烯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應用上取得突破, 還將在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生產工藝及設備、石墨烯氮化鎵整線工藝及設備、石墨烯超高效太陽電池整線工藝及設備等重大研發專案發力。

當前, 中科院、中皮院、中紡院等晉江分支機搆先後與晉江製造企業合作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超百個, 讓企業在晉江就能對接頂尖的科研資源, 為企業量身打造技術方案, 大大縮短產業適用技術的轉化週期。 在與這些“國字型大小”公共平臺對接中, 晉江採取市場化運營, 引進的科研平臺市場化程度高、機制活、適應快。 比如, 採取“政府主導、委託運營、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的運營模式,建設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

為推進科技成果常態化對接,晉江積極建設科技大市場、專利技術交易中心等載體,開展常態化對接活動。目前,專利技術交易中心已有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入駐,去年成立至今交易額已達到4500萬元。

接下來,晉江將繼續組織中皮院、中紡院、石墨烯研究院、福大晉江研究院等專場,常態化開展對接活動,針對晉江產業特點,邀請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來晉舉辦技術對接活動,打造“永不落幕”的高新技術對接平臺。

築生態

讓要素和環境優起來

近年來,晉江全力打造創新生態,促進創意創新創業者的創造力、商業智慧、科學發現、投資資金及其他創新因素的有機結合,構築起有利於產業發展的創新生態圈。

比如,晉江在科創金融方面成立7.61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以財政投入作為“母基金”,帶動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投入;成立首期規模5億元的晉江產業創投引導基金,通過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放大效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初創期或成長期中小企業,首期設立智慧裝備、創新創業投資及“互聯網+”3個子基金。同時,晉江還發展各類創投、風投等機構,建設多元普惠的科技融資體系,為科技專案產業化提供融資支援。

此外,晉江還為引進人才提供學術交流、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健等全程保姆式服務,為專案落地開通綠色通道、全程跟蹤服務,確保人才來得開心、幹得安心、留得舒心,努力做到產業引才、政策安才、環境聚才、服務留才。

採取“政府主導、委託運營、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的運營模式,建設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

為推進科技成果常態化對接,晉江積極建設科技大市場、專利技術交易中心等載體,開展常態化對接活動。目前,專利技術交易中心已有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入駐,去年成立至今交易額已達到4500萬元。

接下來,晉江將繼續組織中皮院、中紡院、石墨烯研究院、福大晉江研究院等專場,常態化開展對接活動,針對晉江產業特點,邀請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來晉舉辦技術對接活動,打造“永不落幕”的高新技術對接平臺。

築生態

讓要素和環境優起來

近年來,晉江全力打造創新生態,促進創意創新創業者的創造力、商業智慧、科學發現、投資資金及其他創新因素的有機結合,構築起有利於產業發展的創新生態圈。

比如,晉江在科創金融方面成立7.61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以財政投入作為“母基金”,帶動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投入;成立首期規模5億元的晉江產業創投引導基金,通過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放大效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初創期或成長期中小企業,首期設立智慧裝備、創新創業投資及“互聯網+”3個子基金。同時,晉江還發展各類創投、風投等機構,建設多元普惠的科技融資體系,為科技專案產業化提供融資支援。

此外,晉江還為引進人才提供學術交流、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健等全程保姆式服務,為專案落地開通綠色通道、全程跟蹤服務,確保人才來得開心、幹得安心、留得舒心,努力做到產業引才、政策安才、環境聚才、服務留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