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秋夜,“昆曲回家”,與你團聚在金秋昆山

今晚(10月4日), 中秋佳節之際, 昆山迎來了昆曲藝術發展的盛事。 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指導, 中共昆山市委、昆山市人民政府主辦, 中共昆山市委宣傳部、昆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的“昆曲回家”——大師傳承版《牡丹亭》在昆山當代昆劇院昆曲劇場隆重上演。

國家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中、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季國平、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 江蘇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官天濤、江蘇省演藝集團董事長鄭澤雲、總經理柯軍, 蘇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徐春宏, 中共昆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玉連, 以及全國各昆劇院(團)負責人等嘉賓出席活動並觀看首場演出。

這是個值得記錄的時刻, 發源於昆山的昆曲, 在昆山當代昆劇院成立兩周年的中秋之夜“回家”團聚了, 與此同時, 昆山第一個昆曲劇場也正式開門迎客。

據瞭解, “昆曲回家”活動將分別於10月4日至7日、12日至15日在昆山當代昆劇院上演。 演出名家彙聚, 規模空前, 聚集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上海昆劇團、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浙江昆劇團、北方昆曲劇院、湖南省昆劇團、浙江永嘉昆劇團、昆山當代昆劇院等8大院團55位藝術家, 更有北京、香港、臺灣等地京昆表演團體選派的藝術家相繼帶來精彩演出。

關於昆山當代昆劇院昆曲劇場

昆曲劇場以中國紅為主基調,融入昆曲經典元素,設計貼合昆曲美學,400個座位更適合近距離觀賞舞臺表演的一招一式,可以說是座座接近舞臺,曲曲清晰入耳,式式歷歷在目。

今晚,昆山當代昆劇院賓朋滿座,許多觀眾早早就等候入場,靜候這場期盼已久的視聽盛宴。

近600年前,百戲之祖昆曲發源於昆山;600年後,綿延六百年的昆曲藝術,重歸故里綻放異彩。2015年,昆山當代昆劇院宣告成立,不僅填補了昆曲故鄉沒有專業昆劇表演團體的空白,而且標誌著昆曲故鄉在復興“昆曲之路”上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步伐。

昆曲的生命力源於傳承與創新

昆曲原名“昆山腔”,於元朝末期成型於昆山境內。昆曲作為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和劇種,被譽為中國傳統戲劇的“活化石”。上世紀50年代,昆劇經典劇碼《十五貫》晉京演出取得極大成功,其影響迅速再度輻射到全國各地。

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昆曲也屬於世界。200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佈第一批“人類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昆曲位列非遺榜首。昆曲的完整承繼與繁榮發展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和活態傳承。

在昆曲發源地發起“玉山雅集”的顧阿瑛、創造“水磨腔”的魏良輔、昆劇創始人梁辰魚,都是昆曲歷史上傑出的代表人物。

近年來,昆山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戲曲傳承發展工作的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致力於推動昆曲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古老的昆曲在昆山薪火相傳,先後建成了昆曲博物館、周莊古戲臺、顧堅紀念館等昆劇文化設施,成立了昆劇小梅花藝術團、昆曲研究會、玉峰曲社、戲曲聯誼會等一批文藝團體。

同時,昆山注重昆曲藝術的活態傳承,連續多年組織昆曲回故鄉——高雅藝術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企業“四進”活動,並利用昆山文化藝術中心、古鎮古戲臺、昆玉堂、楊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等平臺,網上線下長期進行昆曲藝術表演和展示活動,支持巴城鎮傾心打造“昆曲小鎮”,引進實景版《牡丹亭》,啟動排演昆劇新劇碼,讓昆曲在故鄉煥發出新的光彩,釋放出蓬勃的生命力。昆曲故里也先後走出柯軍、李鴻良、俞玖林、顧衛英、周雪峰等一大批中青年昆曲表演藝術家。

“文化是引導城市發展的深層力量。”文化是未來的經濟,昆山在經濟發展各項指標領先的同時,十分注重提升文化的“精、氣、神”。

昆曲姓昆,根在昆山。昆山市文化界聽取各方建議,統一共識,提出“昆曲回家”概念,從而盛邀海內外昆曲藝術家回到“故鄉”,共憶600年“鄉情”。應運而生的大師傳承版《牡丹亭》,八大院團共襄盛會,五湖觀眾慕名而來,共同成就了此番好事!名家之多、地域之廣、場次之豐,在昆山本地文化史乃至國內昆曲史上都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備受期待的“昆曲回家”——大師傳承版《牡丹亭》並不神秘,因為每場每折的扮演者,名字都已如雷貫耳。但它卻是不容錯過的,十餘位年近耄耋的昆曲國寶級藝術家、眾多活躍於海峽兩岸戲曲舞臺上、業已成名的中生代昆曲名家,以及當紅的青春昆曲偶像,都將在昆山齊聚,綿延600年的風雅,實屬難得。因此,它的每一張劇照都值得珍藏留存,每一幀視頻都經得起反復回味。

不信你看

《閨塾》:陸永昌、呂佳

蘇州昆劇院退休名老生陸永昌老師刻畫出蒼勁灑脫的陳最良。蘇州昆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呂佳與其搭檔,精緻玲瓏令人喜愛。

《遊園》:雷玲

來自湖南省昆劇團的雷玲,舞姿綽約,嫵媚萬端,眉目傳情,頗得恩師張洵澎真傳。

《驚夢》:鄧宛霞、蔡正仁

“香港京昆藝壇明珠”鄧宛霞老師和“活唐明皇”、"官生魁首"蔡正仁老師同出俞門,攜手多年。但是《驚夢》這齣戲,據說他們上一次合作是30年前了,此次同台,非常難得。

《尋夢》:王芳

蘇州昆劇院副院長、"二度梅"獲得者王芳老師,是當今蘇州昆、蘇劇舞臺的代表人物,頗具蘇昆風格。

《寫真》:單雯

江蘇省昆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單雯,出自戲曲世家,2007年拜師張繼青門下。端莊大方、明媚靚麗、唱腔甜美、眉目傳神。一見傾心。

《診祟》:李鴻良

昆山籍著名昆曲藝術家、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李鴻良院長帶來的這一出很少見於舞臺。“石道姑”診祟捉鬼,“醜”得轟動。

《離魂》:張繼青、王維艱、沈國芳

人稱旦角祭酒、昆劇皇后的江蘇省昆劇院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老師,聽一曲【集賢賓】,淚痕兀自未幹。搭檔春香的是她的學生沈國芳,杜母則由同為省昆的名老旦王維艱老師出演。

這份沉甸甸的金秋賀禮,可還喜歡?接下來的半個月內,昆山當代昆劇院劇場還將好戲連台。來自海峽兩岸的26位杜麗娘、11位柳夢梅、6位春香、4位判官、4位陳最良、2位杜母,將帶來四輪八場的大師傳承版《牡丹亭》視聽盛宴。

昆曲劇場以中國紅為主基調,融入昆曲經典元素,設計貼合昆曲美學,400個座位更適合近距離觀賞舞臺表演的一招一式,可以說是座座接近舞臺,曲曲清晰入耳,式式歷歷在目。

今晚,昆山當代昆劇院賓朋滿座,許多觀眾早早就等候入場,靜候這場期盼已久的視聽盛宴。

近600年前,百戲之祖昆曲發源於昆山;600年後,綿延六百年的昆曲藝術,重歸故里綻放異彩。2015年,昆山當代昆劇院宣告成立,不僅填補了昆曲故鄉沒有專業昆劇表演團體的空白,而且標誌著昆曲故鄉在復興“昆曲之路”上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步伐。

昆曲的生命力源於傳承與創新

昆曲原名“昆山腔”,於元朝末期成型於昆山境內。昆曲作為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和劇種,被譽為中國傳統戲劇的“活化石”。上世紀50年代,昆劇經典劇碼《十五貫》晉京演出取得極大成功,其影響迅速再度輻射到全國各地。

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昆曲也屬於世界。200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佈第一批“人類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昆曲位列非遺榜首。昆曲的完整承繼與繁榮發展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和活態傳承。

在昆曲發源地發起“玉山雅集”的顧阿瑛、創造“水磨腔”的魏良輔、昆劇創始人梁辰魚,都是昆曲歷史上傑出的代表人物。

近年來,昆山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戲曲傳承發展工作的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致力於推動昆曲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古老的昆曲在昆山薪火相傳,先後建成了昆曲博物館、周莊古戲臺、顧堅紀念館等昆劇文化設施,成立了昆劇小梅花藝術團、昆曲研究會、玉峰曲社、戲曲聯誼會等一批文藝團體。

同時,昆山注重昆曲藝術的活態傳承,連續多年組織昆曲回故鄉——高雅藝術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企業“四進”活動,並利用昆山文化藝術中心、古鎮古戲臺、昆玉堂、楊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等平臺,網上線下長期進行昆曲藝術表演和展示活動,支持巴城鎮傾心打造“昆曲小鎮”,引進實景版《牡丹亭》,啟動排演昆劇新劇碼,讓昆曲在故鄉煥發出新的光彩,釋放出蓬勃的生命力。昆曲故里也先後走出柯軍、李鴻良、俞玖林、顧衛英、周雪峰等一大批中青年昆曲表演藝術家。

“文化是引導城市發展的深層力量。”文化是未來的經濟,昆山在經濟發展各項指標領先的同時,十分注重提升文化的“精、氣、神”。

昆曲姓昆,根在昆山。昆山市文化界聽取各方建議,統一共識,提出“昆曲回家”概念,從而盛邀海內外昆曲藝術家回到“故鄉”,共憶600年“鄉情”。應運而生的大師傳承版《牡丹亭》,八大院團共襄盛會,五湖觀眾慕名而來,共同成就了此番好事!名家之多、地域之廣、場次之豐,在昆山本地文化史乃至國內昆曲史上都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備受期待的“昆曲回家”——大師傳承版《牡丹亭》並不神秘,因為每場每折的扮演者,名字都已如雷貫耳。但它卻是不容錯過的,十餘位年近耄耋的昆曲國寶級藝術家、眾多活躍於海峽兩岸戲曲舞臺上、業已成名的中生代昆曲名家,以及當紅的青春昆曲偶像,都將在昆山齊聚,綿延600年的風雅,實屬難得。因此,它的每一張劇照都值得珍藏留存,每一幀視頻都經得起反復回味。

不信你看

《閨塾》:陸永昌、呂佳

蘇州昆劇院退休名老生陸永昌老師刻畫出蒼勁灑脫的陳最良。蘇州昆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呂佳與其搭檔,精緻玲瓏令人喜愛。

《遊園》:雷玲

來自湖南省昆劇團的雷玲,舞姿綽約,嫵媚萬端,眉目傳情,頗得恩師張洵澎真傳。

《驚夢》:鄧宛霞、蔡正仁

“香港京昆藝壇明珠”鄧宛霞老師和“活唐明皇”、"官生魁首"蔡正仁老師同出俞門,攜手多年。但是《驚夢》這齣戲,據說他們上一次合作是30年前了,此次同台,非常難得。

《尋夢》:王芳

蘇州昆劇院副院長、"二度梅"獲得者王芳老師,是當今蘇州昆、蘇劇舞臺的代表人物,頗具蘇昆風格。

《寫真》:單雯

江蘇省昆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單雯,出自戲曲世家,2007年拜師張繼青門下。端莊大方、明媚靚麗、唱腔甜美、眉目傳神。一見傾心。

《診祟》:李鴻良

昆山籍著名昆曲藝術家、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李鴻良院長帶來的這一出很少見於舞臺。“石道姑”診祟捉鬼,“醜”得轟動。

《離魂》:張繼青、王維艱、沈國芳

人稱旦角祭酒、昆劇皇后的江蘇省昆劇院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老師,聽一曲【集賢賓】,淚痕兀自未幹。搭檔春香的是她的學生沈國芳,杜母則由同為省昆的名老旦王維艱老師出演。

這份沉甸甸的金秋賀禮,可還喜歡?接下來的半個月內,昆山當代昆劇院劇場還將好戲連台。來自海峽兩岸的26位杜麗娘、11位柳夢梅、6位春香、4位判官、4位陳最良、2位杜母,將帶來四輪八場的大師傳承版《牡丹亭》視聽盛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