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賞經典中秋題材書畫,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就快到了,

中國的中秋節是一個有著

千年歷史底蘊的古老節日。

說到中秋, 人們想到的總是

團圓、月餅、賞月……

當我們與古人賞同一輪明月之時,

你想不想瞭解古往今來書畫大家們

是如何通過作品來表達中秋的意境呢?

今天, 小編帶你看看

書畫家們的中秋題材佳作。

1(傳)晉代, 王獻之, 《中秋帖》, 收藏於北京故宮。

《中秋帖》總共3行22個字, 為:“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 何然勝人何慶,

等大軍。 ”沒有落款, 帖正文右上角還有乾隆的禦題簽“晉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高清完整版(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中秋帖》被認為是“一筆書”的代表作, 但其帖所用竹料紙約到北宋時方才出現, 書寫時用的是無心筆, 並非晉朝慣常使用的有心硬筆。

儘管乾隆皇帝言之鑿鑿是王獻之真跡, 但當代書畫鑒定家普遍認為可能是宋代米芾所臨。

2五代, 《浣月圖》, 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五代時期的《浣月圖》, 描寫了古代“拜月”的重要習俗, 這件繪畫清晰地展現了中秋之夜女子“拜月”的情景, 一派富麗祥和的景色。

3宋代, 趙佶, 《閏中秋月帖》, 收藏於北京故宮。

宋徽宗趙佶有一幅“瘦金體”的《閏中秋月帖》, 是一首七言律詩:“桂彩中秋特地圓, 況當餘閏魄澄鮮。 因懷勝賞初經月, 免使詩人歎隔年。 萬象斂光增浩蕩, 四溟收月助嬋娟。 鱗雲清廓心田豫, 乘興能無賦詠篇。

4宋代, 米芾, 《中秋詩帖》, 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米芾《中秋登海岱樓作詩帖》(簡稱《中秋詩帖》)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詩中寫道:“目窮淮海兩如銀, 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 桂枝撐損向西輪。 目窮淮海兩如銀, 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 桂枝撐損向東輪。”

5宋代,馬遠,《月下把杯圖》,收藏于天津藝術博物館。

《月下把杯圖》所繪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輪圓月高掛空中,照得天地是那麼的明亮。在這“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美景月下,恰逢遠方多年不見的好友佳節來訪,這讓剛剛還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極大的精神歡樂。

6宋代,馬和之,《月色秋聲圖》,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作品中,長者臨流而坐,沉吟幽思,侍童立旁邊,松桂為伴。左上方有子昂(趙孟頫)款詩句“白沙留月色,綠樹助秋聲”,更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7明代,沈周,《有竹莊中秋賞月圖》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畫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並稱為“吳門四家”,《有竹莊中秋賞月圖》整卷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畫面高34釐米,長 135.5釐米,書法部分高34.5釐米,長895釐米,高頭大卷,可稱沈周書畫作品中的煌煌巨著。

8明代,文徴明,《中庭步月圖》,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中庭步月圖》是文徵明與來客小醉後於庭院中賞月話舊的形象記錄,作者以圖像的形式記錄了他們的這次雅會,並為之賦予了新的圖像內容。以庭院月光為題材在我國歷代繪畫作品中確實頗為少見,尤其以文人士夫月夜訪談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更為稀有。

9明代,杜堇,《祭月圖》,中國美術館藏。

對大自然有著崇拜、敬畏之心的古人,在祭祀天地、鬼神等活動中,不敢怠慢月神,於是就有了祭月儀式,意在消災祈福。周代,祭月成為完備的禮儀制度中重要的一項,並稱“祭月”為“夕月”。這幅《祭月圖》描述的便是中秋夜人們面月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的情景。

10明代,唐寅,《嫦娥執桂圖》,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嫦娥執桂圖》中嫦娥裙帶飄拂,神形溫柔,手持掛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意氣風發,尤其頭部線條圓和流暢,勾染得當,美人的飄逸清麗之態畢現。面容的設色,敷白色暈染,如月色清凝,皎潔典雅。右上自題:廣寒宮闕舊游時,鸞鶴天香卷桂旗。自是嫦娥愛才子,桂花折與最高枝。

11清代,陳枚,《瓊台賞月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清之後,中秋賞月風俗更加興盛,很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點塔燈、走月亮等特殊風俗,陳枚的這幅《瓊台賞月圖》描繪的是中秋之夜,貴婦們聚集高臺,吟詩賞月的情景。

12齊白石,《丹桂雙兔》(局部)

齊白石的《丹桂雙兔》,以兔及中秋時節的桂花為題,畫面中的桂花用大寫意完成,墨色酣暢。金黃的桂花樹下兩隻兔子悠然自得,其態可掬。

13溥心畬,水墨木板浮水印箋,《己亥中秋》

釋文:《己亥中秋》。避地逢佳節,棲遲強自歡。雲光飄月桂,露氣濕庭蘭。別恨銜杯起,愁心攬鏡看。故鄉當此夜,湖上不勝寒。心畬。

說明:《己亥中秋》詩收錄於溥心畬《寒玉堂詩集·南遊集·下》,表達故國之思。

14張大千,水墨紙本,《嫦娥奔月》,1933年創作。

張大千1933年創作《嫦娥奔月》,月桂樹下的嫦娥懷抱玉兔,畫中人物造型溫婉嫺靜,面部豐盈,舉止安祥。人物的面相細目小口,體態婀娜,髮髻的鉤皴率意虛和,頗有質感,衣紋的行筆十分自由流暢。有張大千早期仕女人物畫的風采。

15豐子愷,《護生畫集》中的《中秋同樂會》

《中秋同樂會》

郎月光華,照臨一切。

山川草木,清涼純潔。

蠕動飛沉,團欒和悅。

共浴靈輝,如登樂國。

《護生畫集》是豐子愷先生重要的代表作。遵弘一法師囑,從1929年弘一五十歲起,每十年作一集,各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與弘一法師年齡同長。這部畫集共有六冊,從開始作畫到全部完成,長達四十六年。

值此中秋之際,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桂枝撐損向東輪。”

5宋代,馬遠,《月下把杯圖》,收藏于天津藝術博物館。

《月下把杯圖》所繪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輪圓月高掛空中,照得天地是那麼的明亮。在這“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美景月下,恰逢遠方多年不見的好友佳節來訪,這讓剛剛還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極大的精神歡樂。

6宋代,馬和之,《月色秋聲圖》,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作品中,長者臨流而坐,沉吟幽思,侍童立旁邊,松桂為伴。左上方有子昂(趙孟頫)款詩句“白沙留月色,綠樹助秋聲”,更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7明代,沈周,《有竹莊中秋賞月圖》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畫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並稱為“吳門四家”,《有竹莊中秋賞月圖》整卷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畫面高34釐米,長 135.5釐米,書法部分高34.5釐米,長895釐米,高頭大卷,可稱沈周書畫作品中的煌煌巨著。

8明代,文徴明,《中庭步月圖》,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中庭步月圖》是文徵明與來客小醉後於庭院中賞月話舊的形象記錄,作者以圖像的形式記錄了他們的這次雅會,並為之賦予了新的圖像內容。以庭院月光為題材在我國歷代繪畫作品中確實頗為少見,尤其以文人士夫月夜訪談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更為稀有。

9明代,杜堇,《祭月圖》,中國美術館藏。

對大自然有著崇拜、敬畏之心的古人,在祭祀天地、鬼神等活動中,不敢怠慢月神,於是就有了祭月儀式,意在消災祈福。周代,祭月成為完備的禮儀制度中重要的一項,並稱“祭月”為“夕月”。這幅《祭月圖》描述的便是中秋夜人們面月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的情景。

10明代,唐寅,《嫦娥執桂圖》,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嫦娥執桂圖》中嫦娥裙帶飄拂,神形溫柔,手持掛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意氣風發,尤其頭部線條圓和流暢,勾染得當,美人的飄逸清麗之態畢現。面容的設色,敷白色暈染,如月色清凝,皎潔典雅。右上自題:廣寒宮闕舊游時,鸞鶴天香卷桂旗。自是嫦娥愛才子,桂花折與最高枝。

11清代,陳枚,《瓊台賞月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清之後,中秋賞月風俗更加興盛,很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點塔燈、走月亮等特殊風俗,陳枚的這幅《瓊台賞月圖》描繪的是中秋之夜,貴婦們聚集高臺,吟詩賞月的情景。

12齊白石,《丹桂雙兔》(局部)

齊白石的《丹桂雙兔》,以兔及中秋時節的桂花為題,畫面中的桂花用大寫意完成,墨色酣暢。金黃的桂花樹下兩隻兔子悠然自得,其態可掬。

13溥心畬,水墨木板浮水印箋,《己亥中秋》

釋文:《己亥中秋》。避地逢佳節,棲遲強自歡。雲光飄月桂,露氣濕庭蘭。別恨銜杯起,愁心攬鏡看。故鄉當此夜,湖上不勝寒。心畬。

說明:《己亥中秋》詩收錄於溥心畬《寒玉堂詩集·南遊集·下》,表達故國之思。

14張大千,水墨紙本,《嫦娥奔月》,1933年創作。

張大千1933年創作《嫦娥奔月》,月桂樹下的嫦娥懷抱玉兔,畫中人物造型溫婉嫺靜,面部豐盈,舉止安祥。人物的面相細目小口,體態婀娜,髮髻的鉤皴率意虛和,頗有質感,衣紋的行筆十分自由流暢。有張大千早期仕女人物畫的風采。

15豐子愷,《護生畫集》中的《中秋同樂會》

《中秋同樂會》

郎月光華,照臨一切。

山川草木,清涼純潔。

蠕動飛沉,團欒和悅。

共浴靈輝,如登樂國。

《護生畫集》是豐子愷先生重要的代表作。遵弘一法師囑,從1929年弘一五十歲起,每十年作一集,各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與弘一法師年齡同長。這部畫集共有六冊,從開始作畫到全部完成,長達四十六年。

值此中秋之際,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