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綽號“鴨霸子”,他縱橫江湖數十年,後流亡海外、死後才歸葬家鄉

陳啟禮, 綽號“鴨霸子”, 臺灣“竹聯幫”首任幫主, 被島內黑幫稱為“臺灣教父”。 兒子陳楚河曾形容父親“很像金庸筆下的東邪黃藥師”, 因為陳啟禮除了唱歌不行外, 棋琴書畫、奇門遁甲、種花燒飯樣樣都會。 1943年, 陳啟禮生於四川廣安, 祖籍江蘇高淳, 6歲時隨父來到臺灣。 13歲時, 他就加入了竹聯幫, 四年後因攜帶兇器被警方拘留,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被拘捕。

1962年, 島內另一大黑幫“四海幫”遭一連串打壓, 面臨解散危機, 陳啟禮帶領竹聯幫搶佔了四海幫地盤, 一躍成為幫內舉足輕重的人物。 1968年, 陳啟禮模仿清朝八旗舊制, 建立新的堂口制度, 每堂有堂主、副堂主、護法等職, 25歲的陳啟禮被擁戴為“總堂主”。 兩年後, 幫內成員陳仁盜取“幫款”逃逸, 在尋求警方庇護情況下, 仍遭到竹聯幫暗殺, 陳啟禮被指為幕後黑手, 因此被關進綠島管訓。

1976年, 陳啟禮被釋放出獄。 他先是經商創辦美華報導雜誌,

但經不住眾人遊說, 於是重出江湖, 並向政治靠攏。 八十年代初, 竹聯幫在他帶領下, 勢力迅猛擴張, 影響範圍達到全世界華人圈, 博得“天下第一幫”的稱號。 1984年, 陳啟禮三人奉台當局“情報局長”汪希苓之命, 赴美刺殺了《蔣經國傳》作者劉宜良(筆名江南)。 他自認“為國除害”, 不料返台後才1個月, 就被列為“一清項目”掃蕩首要, 被捕後依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

當時媒體曾感慨說, 如同上海青幫領袖杜月笙名言, 黑道在政府眼中只是“夜壺”, 需要時拿出來用, 不需要時只能擺在最黑暗角落, 見不得光。 好在入獄期間, 陳啟禮兩次減刑, 服刑六年半被釋放出獄。 出獄後, 黑白兩道競相找陳啟禮打交道, 進而介入營建消防工程。 在此期間, 他帶領竹聯幫相繼複設龍堂、鳳堂、虎堂、獅堂及海外僑堂、鶴堂, 1995年前後又設立梅、蘭、竹、菊分堂, 竹聯幫大致發展出30多個正規堂口。

由於陳啟禮樹大招風, 一直被臺灣警方視為可疑分子。 1997年9月, 臺灣當局展開“治平運動”, 陳啟禮遭到打壓, 不得不逃離臺灣,

跑到柬埔寨躲避。 不過, 這一走就回不來了, 臺北檢署對他發佈了長達25年的通緝令。 在柬埔寨避難期間, 陳啟禮廣結善緣, 從事公益事業, 但也曾因持有槍械入獄13個月。 出獄後, 他被診斷患有胰腺癌, 病情不斷惡化, 但他不敢回台就醫, 只好到香港治療。

遠離故土, 陳啟禮鄉愁日濃, 父親陳鐘去世時他曾想回台奔喪, 因接到兒子陳楚河一份家書, 打消回台念頭。 陳楚河寫給父親近萬言家書, 並引用詞宋朝薑夔《湖上寓居雜詠》:“荷葉披披一浦涼, 青廬奕奕夜吟商。 平生最識江湖味, 聽得秋聲憶故鄉。 ”此詞道盡陳啟禮一生飄泊、嘗盡流浪江湖辛酸滋味。 2007年10月, 陳啟禮最終客死他鄉, 病逝於香港。 當陳啟禮骨灰運回臺灣後, 前去拜祭的人士多不勝數, 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堪稱世紀葬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