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挑選奶粉首先看配料表!這些關鍵資訊透露了奶粉的品質!

作者:藍弧, 8年營養師職業生涯, 專注寶寶科學餵養和疾病調理。

微信公眾號:藍弧營養師(lanhuyingyang), 關注後即可查看更多以往乾貨!

如何給寶寶挑選配方奶呢?大概很少有媽媽能做到心中有數, 更多是跟風或者看廣告買, 其實所有奶粉包裝外都已經給出了很重要的資訊, 比如奶源、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看這些資訊, 自己去分析奶粉的優劣勢, 從而選到對寶寶更有益的奶粉。

瞭解配方奶

嬰兒奶粉的“配方”有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公佈的標準, 以這個國際標準為基礎, 各國又會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 制定出一個自己國家的標準。

這個國家標準規定的是各種必需營養素的添加範圍, 互相之間的多寡比例, 以及部分可選營養素的允許添加量等等。

它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 不同品牌廠家生產奶粉時在原料、配比以及加工工藝上都是有差異的。

不同品牌的奶粉, 在細節方面差別還是挺多的!我們選擇奶粉, 就是去挑那些細節!而配料表, 就已經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我們那些細節, 就看你自己會不會去甄別!

配料表那麼長, 找到關鍵字就夠了!

那配料表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大概有五六十種,

看著複雜, 我把它分類一下就清楚了。

所有奶粉配料都一樣, 可以分為七大類:基礎配料、油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特殊添加!

我把每類裡需要重點看的成分挑出來!列出“黑名單”(相對差的成分)和“白名單”(相對更好的成分), 大家只要記得這些關鍵字就可以了!

一、基礎配料

基礎配料也就是做成配方奶粉的最基礎原料。 (下圖全部來自奶粉罐實拍)

圖1

圖2

圖3

圖4

由於牛奶裡的脂肪並不適合寶寶, 所以要用脫脂牛奶/脫脂奶粉為原料, 再添加別的植物油作為脂肪來源, 也有的是全脂奶和脫脂奶混合, 只要最終配出來的脂肪酸是合理的就可以。

重點:“奶粉”or“牛奶”, 反應的是奶粉的加工工藝, 原料為奶粉說明是幹法加工, 原料為牛奶說明是濕法加工, 原料兩者都有的是幹濕混法。

哪種工藝更好呢?簡單的說, 濕法加工用的是新鮮牛奶一次性加工而成(圖1、圖2), 粉質更均勻、營養保留更好、口感及溶解度都更有優勢;

而幹法加工用的是成品奶粉,相當於牛奶的多次加工,不如濕法加工的品質好,不過幹法工藝對於熱敏性成分比如DHA、益生菌等更容易添加(圖3、圖4)。兩種加工方式各有優勢,首選濕法。

這一類的白名單是:幹濕混法,也就是脫脂牛奶和奶粉同時存在最好。

二、油脂

牛奶脂肪不適合寶寶,所以牛奶脫脂後要再加入植物油以調整脂肪含量,植物油的組成有多種,比如:

圖5

圖6

圖7

其中棕櫚油、棕櫚液油(圖5、圖7)是比較常見的,不過它要被我劃入黑名單了!

棕櫚油耐高溫、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且成本低廉,一直用在很多油炸類零食裡,但它是否應該用在嬰兒奶粉裡一直很有爭議。

有研究表明它在消化時易與鈣質結合,形成不溶性鈣皂,導致便秘。

我看了很多品牌的奶粉都用的是棕櫚油,家長們也不必太擔心,只是建議同品質奶粉裡選擇不含棕櫚油的奶粉更好,如果含有棕櫚油,那麼同時要含有益生元就能一定程度預防便秘!

這類還有白名單哦(圖8),那就是OPO結構脂(1,3-二油酸 2-棕櫚酸甘油三酯),是模擬母乳的一種脂質分子結構,很好吸收,可軟化大便、減少便秘的發生。

圖8

三、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糖類,常用的有乳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麥芽糊精、玉米/葡萄糖漿、蔗糖、白砂糖等。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 規定:對於乳基嬰兒配方食品,首選碳水化合物應為乳糖、低聚半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這一類的黑名單是:白砂糖、蔗糖、玉米/葡萄糖漿、麥芽糊精(圖9、圖10、圖11)

因為這類屬於純熱量糖,營養價值低,有增加肥胖和齟齒風險。當然如果是乳糖不耐受,是需要用這類糖來代替的。

白名單: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聚葡萄糊(圖12、圖13)

低聚糖類屬於益生元,是母乳裡有的成分,可促進有益菌在腸道內的生長,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維護腸道健康,有益食物吸收,是奶粉裡被鼓勵添加的成分。

四、蛋白質

由於牛奶蛋白質組成與母乳不同,乳清蛋白比例較低,所以配方奶粉中需要加入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可來源於乳清粉或脫鹽乳清粉(圖15),但最好還是來源於濃縮乳清蛋白和分離乳清蛋白(圖14),因為這種純度較高,能更好調配出接近母乳的蛋白比例。

比如:

圖14

圖15

不過一段二段才需要添加乳清蛋白,一般3段就沒有必要了。

五、維生素和礦物質

配料表後面大部分都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名字,這部分重點是看營養成分表裡的含量,看配料的意義不大,都差不多。

六、特殊添加

除了以上必須營養元素,其他的我全部歸為“特殊添加”,這種特殊添加又可以全部歸入我的黑白名單裡。

黑名單有:香蘭素、香莢蘭豆浸膏(香料類)(圖16)、單甘油硬脂酸脂(乳化劑)等。

圖16

香精香料雖可以改善奶粉的風味,但它會影響寶寶的味蕾發育,國家規定是一段禁止添加香料,二段三段可少量添加,建議選擇沒有添加的。

白名單有:乳鐵蛋白、OPO結構脂、DHA、a-乳清蛋白、p-酪蛋白、益生菌、L核苷酸等等。

比如:

圖17

這些成分都是為了更加接近母乳,屬於有益添加。凡是有這些成分的一般都會在罐體上高調的標注,並打著“智護”“睿護”等稱號,以凸顯自己品牌的不同!

有這些成分確實會更好,但價格也比普通的奶粉高,忽略價格的話我推薦了。

以上就是配料表我們要看的內容,緊挨著配料表的,就是營養成分表了。

營養成份表,就看關鍵成份的配比

配方奶粉是以母乳為基礎而調配的,雖不能與母乳媲美,但可以通過精准調配去與母乳無限接近,而我們可以通過查看表格,找到最貼近母乳的營養配比。

這個配比就是:

1、鈣磷比例2:1;

2、DHA和AA(ARA)比例1:2;

3、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60:40;

這個成分表上沒有標注,忽略。

4、亞油酸與a-亞麻酸的比例:母乳LA:ALA為10:1;

5、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比如低聚糖、水蘇糖)。

這樣的配比,可以說是最為接近母乳中這些成分的配比。母乳裡本就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如果配方奶裡沒有,可以額外添加。

是否需要看具體含量呢?

其實不同段數奶粉看含量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一段奶粉是寶寶全部的營養來源,缺乏某一種就會有嚴重後果!

比如曾經轟動全國的“大頭娃娃”事件就是由於奶粉裡的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導致孩子嚴重發育不良。

我對比了很多一段奶粉的營養成分表,發現差距甚微,幾乎沒啥差別,說明大多企業對營養含量是很謹慎的,所以只要來源正規一般木有問題。

二段三段則不同,6個月以後寶寶可以吃輔食了,很多微量元素都可以從其他食物攝入,需要重點看下的是二段鐵的含量,三段的蛋白質和鈣的含量。

以RNI(推薦攝入量)為參考,算出奶粉裡能提供到的攝入量,再判斷需要從食物裡攝入多少,從而更有針對性安排飲食,有必要時需要服用補充劑以防止缺乏。

強迫症媽媽可以通過下面這個表格去計算下,看寶寶每天的攝入量是否夠了。

RNI表格:

可能有人擔心包裝上配料表的真實性,這個大可放心,國家食安法不是當擺設用的,如果配料表和內容不一致,那就屬於違法行為。

比如如果奶粉裡有添加香精,而配料表沒寫,那麼一旦被查實,後果會很嚴重,我想,沒有任何廠家願意去冒這個風險。

所以一般情況下,正規食品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都是很真實的。

當然,僅僅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還不能斷定一款奶粉的品質好壞,還要看奶源以及成品奶粉的色澤、細膩度、口感、溶解度等等,今天篇幅有限,這些介紹我放到下一篇來講!

配方奶就是一道“大雜燴”,用到的原料配料特別多,這些原料配料以及加工工藝來自企業對自己品牌的要求以及對終產品各項指標的檢測,從這點看,選擇口碑好的大品牌會更有保障。

作者:藍弧,8年營養師職業生涯,專注寶寶科學餵養和疾病調理。

微信公眾號:藍弧營養師(lanhuyingyang),關注後即可查看更多以往乾貨!

粉質更均勻、營養保留更好、口感及溶解度都更有優勢;

而幹法加工用的是成品奶粉,相當於牛奶的多次加工,不如濕法加工的品質好,不過幹法工藝對於熱敏性成分比如DHA、益生菌等更容易添加(圖3、圖4)。兩種加工方式各有優勢,首選濕法。

這一類的白名單是:幹濕混法,也就是脫脂牛奶和奶粉同時存在最好。

二、油脂

牛奶脂肪不適合寶寶,所以牛奶脫脂後要再加入植物油以調整脂肪含量,植物油的組成有多種,比如:

圖5

圖6

圖7

其中棕櫚油、棕櫚液油(圖5、圖7)是比較常見的,不過它要被我劃入黑名單了!

棕櫚油耐高溫、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且成本低廉,一直用在很多油炸類零食裡,但它是否應該用在嬰兒奶粉裡一直很有爭議。

有研究表明它在消化時易與鈣質結合,形成不溶性鈣皂,導致便秘。

我看了很多品牌的奶粉都用的是棕櫚油,家長們也不必太擔心,只是建議同品質奶粉裡選擇不含棕櫚油的奶粉更好,如果含有棕櫚油,那麼同時要含有益生元就能一定程度預防便秘!

這類還有白名單哦(圖8),那就是OPO結構脂(1,3-二油酸 2-棕櫚酸甘油三酯),是模擬母乳的一種脂質分子結構,很好吸收,可軟化大便、減少便秘的發生。

圖8

三、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糖類,常用的有乳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麥芽糊精、玉米/葡萄糖漿、蔗糖、白砂糖等。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 規定:對於乳基嬰兒配方食品,首選碳水化合物應為乳糖、低聚半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這一類的黑名單是:白砂糖、蔗糖、玉米/葡萄糖漿、麥芽糊精(圖9、圖10、圖11)

因為這類屬於純熱量糖,營養價值低,有增加肥胖和齟齒風險。當然如果是乳糖不耐受,是需要用這類糖來代替的。

白名單: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聚葡萄糊(圖12、圖13)

低聚糖類屬於益生元,是母乳裡有的成分,可促進有益菌在腸道內的生長,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維護腸道健康,有益食物吸收,是奶粉裡被鼓勵添加的成分。

四、蛋白質

由於牛奶蛋白質組成與母乳不同,乳清蛋白比例較低,所以配方奶粉中需要加入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可來源於乳清粉或脫鹽乳清粉(圖15),但最好還是來源於濃縮乳清蛋白和分離乳清蛋白(圖14),因為這種純度較高,能更好調配出接近母乳的蛋白比例。

比如:

圖14

圖15

不過一段二段才需要添加乳清蛋白,一般3段就沒有必要了。

五、維生素和礦物質

配料表後面大部分都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名字,這部分重點是看營養成分表裡的含量,看配料的意義不大,都差不多。

六、特殊添加

除了以上必須營養元素,其他的我全部歸為“特殊添加”,這種特殊添加又可以全部歸入我的黑白名單裡。

黑名單有:香蘭素、香莢蘭豆浸膏(香料類)(圖16)、單甘油硬脂酸脂(乳化劑)等。

圖16

香精香料雖可以改善奶粉的風味,但它會影響寶寶的味蕾發育,國家規定是一段禁止添加香料,二段三段可少量添加,建議選擇沒有添加的。

白名單有:乳鐵蛋白、OPO結構脂、DHA、a-乳清蛋白、p-酪蛋白、益生菌、L核苷酸等等。

比如:

圖17

這些成分都是為了更加接近母乳,屬於有益添加。凡是有這些成分的一般都會在罐體上高調的標注,並打著“智護”“睿護”等稱號,以凸顯自己品牌的不同!

有這些成分確實會更好,但價格也比普通的奶粉高,忽略價格的話我推薦了。

以上就是配料表我們要看的內容,緊挨著配料表的,就是營養成分表了。

營養成份表,就看關鍵成份的配比

配方奶粉是以母乳為基礎而調配的,雖不能與母乳媲美,但可以通過精准調配去與母乳無限接近,而我們可以通過查看表格,找到最貼近母乳的營養配比。

這個配比就是:

1、鈣磷比例2:1;

2、DHA和AA(ARA)比例1:2;

3、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60:40;

這個成分表上沒有標注,忽略。

4、亞油酸與a-亞麻酸的比例:母乳LA:ALA為10:1;

5、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比如低聚糖、水蘇糖)。

這樣的配比,可以說是最為接近母乳中這些成分的配比。母乳裡本就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如果配方奶裡沒有,可以額外添加。

是否需要看具體含量呢?

其實不同段數奶粉看含量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一段奶粉是寶寶全部的營養來源,缺乏某一種就會有嚴重後果!

比如曾經轟動全國的“大頭娃娃”事件就是由於奶粉裡的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導致孩子嚴重發育不良。

我對比了很多一段奶粉的營養成分表,發現差距甚微,幾乎沒啥差別,說明大多企業對營養含量是很謹慎的,所以只要來源正規一般木有問題。

二段三段則不同,6個月以後寶寶可以吃輔食了,很多微量元素都可以從其他食物攝入,需要重點看下的是二段鐵的含量,三段的蛋白質和鈣的含量。

以RNI(推薦攝入量)為參考,算出奶粉裡能提供到的攝入量,再判斷需要從食物裡攝入多少,從而更有針對性安排飲食,有必要時需要服用補充劑以防止缺乏。

強迫症媽媽可以通過下面這個表格去計算下,看寶寶每天的攝入量是否夠了。

RNI表格:

可能有人擔心包裝上配料表的真實性,這個大可放心,國家食安法不是當擺設用的,如果配料表和內容不一致,那就屬於違法行為。

比如如果奶粉裡有添加香精,而配料表沒寫,那麼一旦被查實,後果會很嚴重,我想,沒有任何廠家願意去冒這個風險。

所以一般情況下,正規食品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都是很真實的。

當然,僅僅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還不能斷定一款奶粉的品質好壞,還要看奶源以及成品奶粉的色澤、細膩度、口感、溶解度等等,今天篇幅有限,這些介紹我放到下一篇來講!

配方奶就是一道“大雜燴”,用到的原料配料特別多,這些原料配料以及加工工藝來自企業對自己品牌的要求以及對終產品各項指標的檢測,從這點看,選擇口碑好的大品牌會更有保障。

作者:藍弧,8年營養師職業生涯,專注寶寶科學餵養和疾病調理。

微信公眾號:藍弧營養師(lanhuyingyang),關注後即可查看更多以往乾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