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這五年|紅橋區棚戶區改造“三年清零”!這些房屋徵收提速

紅橋區是天津的發源之地, 建城歷史悠久, 但由於歷史欠帳, 居民生活條件改善任務迫切。

日前, 紅橋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曉亮做客天津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砥礪奮進的五年-區委書記區長訪談》時表示,

“把棚戶區改造作為全區第一件大事和頭號民心工程。 ”

過去5年, 紅橋區在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推進棚戶區改造上, 都做了什麼呢?搬遷居民是如何妥善安置的?在搬遷過程中, 都總結了哪些經驗?下一步, 還有哪些規劃?區長做了如下回答:

紅橋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曉亮在直播車中接受天津廣播記者萬福念採訪

西于莊房屋徵收簽約率超95%

紅橋區近年實施徵收的最大工程就是西于莊地區危陋房屋改造, 這也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成片棚戶區。

2014年初, 紅橋區按照“依法依規、公開透明, 客觀實際、合理補償, 特困補助、托底保障”的原則, 啟動實施西于莊地區危陋房屋徵收改造工程, 整個過程依法依規、公開透明, 贏得西于莊廣大居民的信賴、支持和擁護。 截至目前, 房屋徵收簽約率已超過95%, 9000余戶居民完成封房搬遷。

紅橋區西于莊老舊平房

安置房配套有保障

為了讓搬遷百姓儘快入住新居, 紅橋區堅持安置房建設與徵收改造同步進行。 作為西于莊居民的定向安置房, 和苑西區自2014年初徵收改造開始便啟動建設, 社區占地50.7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 其中住宅58萬平方米, 配套公建24萬平方米, 綠化率近40%, 共有5個社區、59棟樓、8477套住房, 可滿足近3萬人居住需求。

為了讓居民生活更加方便, 紅橋區堅持高標準規劃公共服務, 為和苑西區教育公建載體相繼引入天津新華中學、天津師範附小、紅橋一幼等優質品牌教育資源, 包括其在內, 社區內共設有街道辦事處、派出所、菜市場、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居委會、文化活動站、公交首末站等6大類、24種公共服務設施, 以及56處經營性公建和10個停車樓。

和苑西區安置房項目

棚戶區改造三年清零

為持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紅橋區堅持把棚戶區改造作為全區第一件大事和頭號民心工程, 以西于莊危陋房屋徵收為帶動, 近年來先後對單家面鋪、雙環報春裡等散片棚戶區開展房屋征遷工作, 全區累計實施房屋徵收113萬平方米, 完成41.2萬平方米, 安置居民萬余戶。

特別是今年以來, 按照全市棚戶區改造三年清零要求, 研究制定了紅橋區棚戶區改造“三年清零”計畫, 全面加快房屋徵收工作進度, 團結村、紅橋分局地塊分別於7月底和8月中旬率先清片報捷, 西沽南、群眾影院、同義莊、運輸六場等新專案前期工作全面提速。 2017年以來,全區累計實現走戶3430戶、7.76萬平方米,動遷面積和戶數均位居全市前列。

2017年9月22日,紅橋區舉行西于莊棚戶區改造“百日會戰”誓師授旗大會,部署全片區“百日會戰”工作,推動西于莊專案掀起收尾攻堅高潮,將區棚改工作進一步提速增效,確保圓滿完成年度工作任務。

油脂儲煉廠地塊配建安置房

與此同時,紅橋區多管道籌集安置房源,近期成功出讓的油脂儲煉廠地塊成為全市第一宗配建安置房的出讓地塊,可實現配建安置房400套。截至目前,全區共籌集安置房源11000套,基本滿足已經啟動的老專案的對接需求。

下一步,紅橋區將繼續通過購置部分限價商品房房源、重新規劃選址建設一批定向安置房、在新出讓地塊中配建安置房等方式,增加棚改對接房源,為按時完成棚戶改造三年清零計畫提高保障。

看五年成就,品生活變化。天津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FM97.2 AM909)《砥礪奮進的五年——區委書記區長訪談》今天上午7:30和11:30將播出對紅橋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曉亮的專訪,敬請收聽。

記者 | 萬福念 董朗 馮晗

2017年以來,全區累計實現走戶3430戶、7.76萬平方米,動遷面積和戶數均位居全市前列。

2017年9月22日,紅橋區舉行西于莊棚戶區改造“百日會戰”誓師授旗大會,部署全片區“百日會戰”工作,推動西于莊專案掀起收尾攻堅高潮,將區棚改工作進一步提速增效,確保圓滿完成年度工作任務。

油脂儲煉廠地塊配建安置房

與此同時,紅橋區多管道籌集安置房源,近期成功出讓的油脂儲煉廠地塊成為全市第一宗配建安置房的出讓地塊,可實現配建安置房400套。截至目前,全區共籌集安置房源11000套,基本滿足已經啟動的老專案的對接需求。

下一步,紅橋區將繼續通過購置部分限價商品房房源、重新規劃選址建設一批定向安置房、在新出讓地塊中配建安置房等方式,增加棚改對接房源,為按時完成棚戶改造三年清零計畫提高保障。

看五年成就,品生活變化。天津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FM97.2 AM909)《砥礪奮進的五年——區委書記區長訪談》今天上午7:30和11:30將播出對紅橋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曉亮的專訪,敬請收聽。

記者 | 萬福念 董朗 馮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