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碧玉版原碑,墨蹟本,拓本對照圖以及譯文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石刻圖

《洛神賦》三國魏曹植撰。 小楷《洛神賦十三行》王獻之書于麻箋上, 小楷雍容和雅, 柔中寓剛, 肌膚妍麗流美而風神秀逸, 格調高雅, 確為傳世‘小楷之極則’。 此帖上溯鐘繇, 和王羲之的《樂毅論》一樣, 與《宣示表》一脈相承。 只是《樂毅論》用筆內厭,

《十三行》則用筆外拓。 其點畫嫵媚娟秀, 橫豎撇捺處處帶著放逸流暢的筆風, 尤其是捺筆, 均以重長的筆態增其美俏。 此帖在結體上也非同尋常, 雖是小楷, 卻有大字氣概, 結體疏朗而茂實, 虛和簡靜, 寬綽靈秀。 正如清人蔣和所言:‘《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 其行間空白處, 俱覺有味。 無一點塵俗之氣, 不受一點束縛。

此帖在楷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楷書源於漢末, 而成熟于魏晉。 現存最早的楷書作品傳為鐘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等, 尚存隸意。 至晉代, 經王氏父子改進而完善。 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小楷, 已足見其法度完備。 王獻之則突破其父的成法束縛, 別創新法。 此帖點畫勁健, 體勢峻拔奇巧, 風神秀逸蕭散, 是楷書中追求寫意書風的經典之作,

在楷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也產生過廣泛的影響。 後世楷書對所謂晉人格調的追摹, 無不以《洛神賦》為圭臬。

一、墨蹟本

《洛神賦十三行》書于麻箋上, 到唐代書跡已殘缺。 墨蹟在宋元時流傳有兩本:一為晉麻箋, 宋代以來僅殘存中間十三行, 南宋賈似道先得九行, 後又得四行, 在元代初期歸書家趙孟釧茫ㄎ蹕字婕!R晃樸不浦劍笥辛ǖ熱頌獍希悅項定為唐人摹本, 後人疑即柳公權所臨。 兩種墨蹟皆已失傳。

二、碧玉版原碑

明萬歷時杭州西湖葛嶺地下發現的一方石刻, 石色深暗, 被人美稱為碧玉,“碧玉版本”初拓本, 存字大都完好, 其它石花處亦自然清晰。 因其地為賈似道半閑堂舊址, 所以後人認為是賈氏所刻,

後歸歸陸夢鶴、翁嵩年。 清康熙間入內府,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 此石流入民間。 1982年由一上海人經秦公先生由北京市文物商店收購, 後轉藏首都博物館。

三、拓本

這兩本在宋代都曾刻石, 明清兩代輾轉翻刻, 但基本上還是出於這兩個底本。 現傳無柳跋本的石刻, 都推“碧玉版本”為最精。 南宋賈似道刻于水蒼色石上, 美其名曰‘碧玉’, 故稱‘玉版十三行’。 現存拓本有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本、無錫博物館藏本。 世傳還有與此相同的一本, 號稱“白玉版本”, 筆劃比“碧玉版本”略枯瘦, 石花剝落處有刀刻的痕跡, 可知是一種翻刻本。

四、鑒別

1、衡字的左豎如踢出狀。

2、姚字女字邊如彎弓狀。

3、三道石紋。

五、釋文

晉中(書令)王獻之書。 ......嬉。 左倚采(旄), 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拳拳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括弧內為缺字或殘字,方括號內為衍字)

六、趙題大令洛神十三行真跡

趙吳興曾得洛神十三行于陳集賢灝,自題此晉時麻箋。思陵極力搜訪,僅獲九行百七十六字。故米友仁跋,作九行。宋末賈似道複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續于後,則於九行之跋不相屬。遂以四行別裝於後,以悅生印及長字印款之。今此本不知猶在人間不。余所摹秀州項子京藏,是宣和譜中所收。吳興雲,更有唐人臨本,後有柳公權跋,亦神物也。視世所傳十三行宋拓,何啻天壤耶。

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拳拳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括弧內為缺字或殘字,方括號內為衍字)

六、趙題大令洛神十三行真跡

趙吳興曾得洛神十三行于陳集賢灝,自題此晉時麻箋。思陵極力搜訪,僅獲九行百七十六字。故米友仁跋,作九行。宋末賈似道複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續于後,則於九行之跋不相屬。遂以四行別裝於後,以悅生印及長字印款之。今此本不知猶在人間不。余所摹秀州項子京藏,是宣和譜中所收。吳興雲,更有唐人臨本,後有柳公權跋,亦神物也。視世所傳十三行宋拓,何啻天壤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