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盤點歷史帝王皇陵之最:秦始皇陵最雄偉,武則天的最難挖

皇帝作為古代的最高領導人, 駕崩後皇帝的陵墓也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有的還要拉活人陪葬, 陵墓中埋葬的更有數不盡的金銀財寶, 歷史上也有不少掘墓賊對此趨之若鶩。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的幾大皇陵之最。

秦始皇陵:最雄偉的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歷時39年建成,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 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 有陵塚位於內城南部, 呈覆鬥形, 現高51米, 底邊周長1700余米。

據史料記載, 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 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 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 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 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兵馬俑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而最為神秘的當屬地宮了,

關於秦始皇陵地宮的建造及相關情況, 《史記》這樣記載:始皇初繼位, 穿治驪山, 及並天下, 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 穿三泉, 下銅而致槨, 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 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機相灌輸, 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為燭, 度不滅者久之。 研究人員曾經對秦始皇陵園進行了大規模的汞含量測試, 結果發現, 在封土中心1.2萬平方米的範圍內有一個強汞異常區, 其汞含量的平均值為陵墓外其他地方汞含量的八倍。  

秦始皇陵有沒有被盜?從史書的記述來看, 秦始皇陵的確遭受過幾次大的破壞, 考古人員在陵園地區的鑽探也常發現有火燒土和被焚燒的木炭, 證明陵園的附屬設施的確被毀壞, 通過對地宮周圍水銀含量的勘測, 考古人員斷定地宮依然完好, 地宮表面檢測出的大片強汞區, 成為秦陵地宮尚未被盜的有力證據, 如果秦始皇陵有通往地宮的盜洞的話, 水銀早已順盜洞揮發掉。 猜測只能通過考古學者的挖掘才能知曉地宮的奧秘了。

武則天乾陵:最難挖的皇陵

武則天14歲入宮, 用了18年的時間做了皇后, 再用了35年的時間做了皇帝, 而在死後又用了1200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固及不朽, 由此可見, 武則天在生前征服了天下, 而在死後又征服了歷史。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 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 1300多年之中, 有名有姓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 然而時至今日, 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 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 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 只有潛陵仍然巍峨不動。

其中最為嚴重的挖掘事件發生在近代, 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 他帶領部下, 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 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 用軍事演習作幌子, 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 正準備進入時, 突然冒出一股濃煙, 盤旋而上, 成為龍捲風, 頓時天昏地暗, 走石飛沙, 七個山西籍士兵首當其衝, 立即吐血身亡, 其他人哪裡還敢再向前, 發一聲喊跑了出來。 就這樣, 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成吉思汗陵:最難找的皇陵

在整個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只有元代帝王的陵墓是未被我們所知道確切位置的。而元代帝王中無疑成吉思汗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那麼對於他的陵墓的探尋也就牽動著世界各國歷史愛好者們的目光。帶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創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處,成為數百年來考古學上的一大謎團。

目前,各國考古專家關於成吉思汗墓地確切位置的圈定,比較認同的有四個地點: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不兒罕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蒙古國杭愛山;三是位於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

其實,成吉思汗真正的安身之地就在內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中,雖然史學家一般都認為這是一座衣冠塚。但是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孫奇忠義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曾表示:“位於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並不僅僅是衣冠塚。其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說。”當時的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而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所以鐵木真死後並沒有密葬,而是就地火化了,燒剩下的骨頭就保留“八白室”的銀棺中。

皇陵的作用是為了讓皇帝的權威一直保留下去,但是其中耗費的人力財力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建立在勞苦人民的血肉之上的,建成後也難免遭到掘墓賊的覬覦,也正是因為皇陵我們才能更直觀的看見封建時代的影子,更加深入地瞭解歷代的帝王吧。


成吉思汗陵:最難找的皇陵

在整個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只有元代帝王的陵墓是未被我們所知道確切位置的。而元代帝王中無疑成吉思汗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那麼對於他的陵墓的探尋也就牽動著世界各國歷史愛好者們的目光。帶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創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處,成為數百年來考古學上的一大謎團。

目前,各國考古專家關於成吉思汗墓地確切位置的圈定,比較認同的有四個地點: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不兒罕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蒙古國杭愛山;三是位於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

其實,成吉思汗真正的安身之地就在內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中,雖然史學家一般都認為這是一座衣冠塚。但是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孫奇忠義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曾表示:“位於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並不僅僅是衣冠塚。其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說。”當時的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而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所以鐵木真死後並沒有密葬,而是就地火化了,燒剩下的骨頭就保留“八白室”的銀棺中。

皇陵的作用是為了讓皇帝的權威一直保留下去,但是其中耗費的人力財力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建立在勞苦人民的血肉之上的,建成後也難免遭到掘墓賊的覬覦,也正是因為皇陵我們才能更直觀的看見封建時代的影子,更加深入地瞭解歷代的帝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