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秋風起,蟹腳肥,名家筆下蟹更香!

秋風起, 蟹腳癢, 菊花開, 聞蟹來。 秋天吃蟹, 最是好時節。 百姓愛蟹, 名人畫家亦如此, 秋高蟹肥饞煞人, 名家筆下蟹更香。

魯迅先生曾稱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佩服的, 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可怕, 醜陋兇橫,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確實需要勇氣。 但誰是天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

相傳, 夏禹治水時, 授命巴解督工。 當時, 每每秋糧收穫在望, 便總有八足雙螯的水蟲“襲禾傷人”。

夜間, 營地舉火照明, 那“夾人蟲”更是“若紫雲壓城”。 於是, 巴解設計除害, 築城挖濠, 並灌以沸水。 水蟲再來時, “越濠而盡皆燙死”。 嘗後, 味道鮮美, 遂大飽口福, 於是“夾人蟲”就成為了珍饈。 後人為紀念巴解, 在“解”字下麵加上“蟲”字, 稱其為“蟹”。

而在中國, 第一個吃蟹黃出名的人, 叫劉承勳。 此人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小兒子。 一見到螃蟹, 他就撿圓殼胖蟹掰開吃蟹黃。 就有人問他, 蟹黃好吃嗎?大家不都吃蟹螯嗎?劉承勳吃得滿嘴流油, 回答道:“十萬個蟹螯, 也頂不上一個蟹黃。 ”這句話讓蟹黃走紅了, 劉承勳也得了個外號, 叫“黃大”。

最早古人吃蟹, 是最看重蟹螯的。 晉朝大酒鬼畢卓就說過:“右手持酒杯, 左手持蟹螯, 拍浮酒船中, 便了一生足矣。 ”文學家李漁也曾經讚歎道, 蟹螯這個東西, 直到終身, 一天都不能忘懷。

文人們對螃蟹可是情有獨鍾的, 元朝大畫家倪瓚, 他寫了本《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專門講了煮毛蟹和蜜釀蝤蛑(海蟹)的方法。

前者是用生薑桂皮紫蘇和鹽同煮, 水一開就翻個, 再一開, 就能吃了。 他特別強調, 一個人頂多煮兩隻, 要是不夠吃, 就再煮。 特別忌諱煮了好多吃不了, 放柴了, 就糟蹋了。 至於蜜釀蝤蛑, 則要先煮, 海蟹一旦變色就撈出來, 取出蟹腳和蟹身裡的肉, 蟹黃蟹膏也取出, 單放。 先把蟹肉碼在蟹殼裡, 雞蛋黃和蜂蜜攪拌後撒上,

上面再鋪蟹黃蟹膏, 上屜略蒸, 雞蛋一凝固, 取出就吃, 非常鮮美。

但要是比起李漁來, 這些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據說李漁一頓, 能吃掉二三十個螃蟹。 這種吃法甚至給他造成了經濟壓力, 一到夏天, 他就開始攢錢——這筆錢是專門用來買蟹的, 被他稱作“買命錢”。 李漁對螃蟹之癡狂,無以復加,他稱秋天為“蟹秋”,還要備下“蟹甕”和“蟹釀”,來醃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

而操辦這一切的小丫鬟,則被他稱為“蟹奴”。他誇讚螃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極致,“更無一物可以上之”。後人能與李漁比肩的,可能就是畫家徐悲鴻了,徐悲鴻說過:“魚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見了冤家不要命。”

對於吃螃蟹的方法,李漁也頗有心得。他堅持認為螃蟹屬於“世間好味,利在孤行”,所有煎炒烹炸加作料,都是畫蛇添足,糟踐東西,是對螃蟹美味和漂亮的嫉妒。螃蟹就應該整個蒸熟,端上桌來,還得自己親手剝開才有味道,若讓別人幫忙,就失去樂趣了。

蟹以其絕世味美和悠遠的蟹文化,深得古今文人雅士的喜愛和推崇,並留下了眾多的詠蟹詩篇華章,在他們的書畫中、詩歌裡都無不體現出愛蟹的情結,為後人食蟹之余平添幾分韻味。

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那些與螃蟹有關的名人逸事。

李白

唐代大詩人李白對蟹情有獨鍾,尤其喜歡啖蟹佐酒,詩仙那一副持螯舉觴之態,疏狂暈乎之狀,盡在寥寥詩句之中。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蟹鼇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蘇軾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嗜蟹成癖,常以詩換蟹:“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螃蟹,古稱尖團)。”文豪一詩換兩蟹,得意之狀令人可掬。難怪食蟹之後,發出“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之感歎。

丁公默送蝤蛑

【宋】蘇軾

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困赤玉盤。

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

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坐寒。

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黃庭堅

宋代詩人黃庭堅喜食揚州貢蟹,稱其物美絕倫,詩雲:“鼎司費萬錢,玉食常羅珍,吾評揚州貢,此物真絕倫。”他還諳熟烹蟹之法,認為蟹性寒,宜拌一點薑,並在蟹詩中寫道:“解縛華堂一座傾,忍堪支解見薑橙。”

謝何十三送蟹

【宋】黃庭堅

形模雖入婦女笑,風味可解壯士顏。

寒蒲束縛十六輩,已覺酒輿生江山。

陸游

宋代陸遊愛啖螃蟹,寫道:“傳方那鮮烹羊腳,破戒尤慚擘蟹臍。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他說剛動手擘開肥蟹時,饞得口水淌了下來,持螯把酒,昏花的老眼也亮了起來,真可謂嗜蟹近癡。

偶得長魚巨蟹命酒小飲蓋久無此舉也

【宋】陸游

老生日日困鹽齏,異味棕魚與楮雞。

敢望槎頭分縮項,況當霜後得團臍。

堪憐妄出緣香餌,尚想橫行向草泥。

東崦夜來梅已動,一樽芳醞徑須攜。

鄭板橋

話說鄭板橋在濰縣做縣令的時候,在一次在酒宴上,知府知道鄭板橋才學過人,就想羞辱他,這個時候恰巧差役端上一盤河蟹,於是讓他以河蟹作詩。鄭板橋當然知道知府大人這麼做的意思,於是做了一首好詩,還趁機諷刺了知府大人毫無才學的本性,實在是大快人心。這個鄭板橋的故事讓很多人都對鄭板橋的智慧折服。

題蟹

【清】鄭板橋

八爪橫行四野驚,雙鼇舞動威風淩。

孰知腹內空無物,蘸取薑醋伴酒吟。

豐子愷

豐子愷極愛吃蟹。在自家院落裡養蟹,中秋之日撈出作宴;然而這桌宴的頭盤,主菜,配菜,全是——螃蟹。每到這時,豐子愷便對家人“下令”:“螃蟹剝肉不得立食,必須先放在蟹鬥裡,等到把所有肉剝出,再混入醬醋,以此下飯。”

《秋飲黃花酒》 豐子愷

豐子愷剝得尤為精細,一頓下來,蟹殼竟完完整整。於是一家人也跟著學,簡直把吃蟹晚宴弄成了一堂手工課。

齊白石

白石老人喜歡畫螃蟹,也非常喜歡吃螃蟹。一日與家人吃飯,先生忽然停箸,斂氣凝神地盯著盤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見狀驚問何故,先生如夢方醒,一邊把蟹腿指給夫人看,一邊眉飛色舞地說:“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並非常人所想的滾圓,我輩畫蟹,當留意。”

齊白石 《夜深獨酌蟹初肥》

齊白石的作品處處洋溢著生活的情與趣。古人有詩雲:“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這樣誘人的情形,被白石老人藝術化地展現在作品中,變成了一幅副饒有趣味的水墨佳作。

齊白石《雙蟹偕行圖》

齊白石《蘆蟹》

抗日戰爭時期他閉門謝客,拒絕日本特務要他加入日本國籍、日本的利誘,多次拒絕為日寇作畫。然而日本人不斷加壓,最後他無奈之下提筆劃下4只螃蟹,然後落款“看你橫行到幾時”的字樣。日本人看後氣得直嚷“齊白石太頑固”。他大義凜然地說:“齊璜中國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齊璜,可以把齊璜的頭拿去。”

齊白石《墨蟹圖》

更多名家畫蟹圖欣賞:

李苦禪《秋景》

李苦禪《蕉竹雙蟹圖》

李苦禪《插了梅花便過年》

徐渭作品

王雪濤《秋味圖》

王雪濤作品

朱屺瞻《秋興》

朱屺瞻《菊黃蟹肥時》

婁師白作品

齊良遲(齊白石第四子)先生作品

齊良芷(白石小女)先生作品

“西風起,蟹腳癢,金秋正好吃蟹黃”。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

李漁對螃蟹之癡狂,無以復加,他稱秋天為“蟹秋”,還要備下“蟹甕”和“蟹釀”,來醃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

而操辦這一切的小丫鬟,則被他稱為“蟹奴”。他誇讚螃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極致,“更無一物可以上之”。後人能與李漁比肩的,可能就是畫家徐悲鴻了,徐悲鴻說過:“魚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見了冤家不要命。”

對於吃螃蟹的方法,李漁也頗有心得。他堅持認為螃蟹屬於“世間好味,利在孤行”,所有煎炒烹炸加作料,都是畫蛇添足,糟踐東西,是對螃蟹美味和漂亮的嫉妒。螃蟹就應該整個蒸熟,端上桌來,還得自己親手剝開才有味道,若讓別人幫忙,就失去樂趣了。

蟹以其絕世味美和悠遠的蟹文化,深得古今文人雅士的喜愛和推崇,並留下了眾多的詠蟹詩篇華章,在他們的書畫中、詩歌裡都無不體現出愛蟹的情結,為後人食蟹之余平添幾分韻味。

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那些與螃蟹有關的名人逸事。

李白

唐代大詩人李白對蟹情有獨鍾,尤其喜歡啖蟹佐酒,詩仙那一副持螯舉觴之態,疏狂暈乎之狀,盡在寥寥詩句之中。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蟹鼇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蘇軾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嗜蟹成癖,常以詩換蟹:“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螃蟹,古稱尖團)。”文豪一詩換兩蟹,得意之狀令人可掬。難怪食蟹之後,發出“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之感歎。

丁公默送蝤蛑

【宋】蘇軾

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困赤玉盤。

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

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坐寒。

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黃庭堅

宋代詩人黃庭堅喜食揚州貢蟹,稱其物美絕倫,詩雲:“鼎司費萬錢,玉食常羅珍,吾評揚州貢,此物真絕倫。”他還諳熟烹蟹之法,認為蟹性寒,宜拌一點薑,並在蟹詩中寫道:“解縛華堂一座傾,忍堪支解見薑橙。”

謝何十三送蟹

【宋】黃庭堅

形模雖入婦女笑,風味可解壯士顏。

寒蒲束縛十六輩,已覺酒輿生江山。

陸游

宋代陸遊愛啖螃蟹,寫道:“傳方那鮮烹羊腳,破戒尤慚擘蟹臍。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他說剛動手擘開肥蟹時,饞得口水淌了下來,持螯把酒,昏花的老眼也亮了起來,真可謂嗜蟹近癡。

偶得長魚巨蟹命酒小飲蓋久無此舉也

【宋】陸游

老生日日困鹽齏,異味棕魚與楮雞。

敢望槎頭分縮項,況當霜後得團臍。

堪憐妄出緣香餌,尚想橫行向草泥。

東崦夜來梅已動,一樽芳醞徑須攜。

鄭板橋

話說鄭板橋在濰縣做縣令的時候,在一次在酒宴上,知府知道鄭板橋才學過人,就想羞辱他,這個時候恰巧差役端上一盤河蟹,於是讓他以河蟹作詩。鄭板橋當然知道知府大人這麼做的意思,於是做了一首好詩,還趁機諷刺了知府大人毫無才學的本性,實在是大快人心。這個鄭板橋的故事讓很多人都對鄭板橋的智慧折服。

題蟹

【清】鄭板橋

八爪橫行四野驚,雙鼇舞動威風淩。

孰知腹內空無物,蘸取薑醋伴酒吟。

豐子愷

豐子愷極愛吃蟹。在自家院落裡養蟹,中秋之日撈出作宴;然而這桌宴的頭盤,主菜,配菜,全是——螃蟹。每到這時,豐子愷便對家人“下令”:“螃蟹剝肉不得立食,必須先放在蟹鬥裡,等到把所有肉剝出,再混入醬醋,以此下飯。”

《秋飲黃花酒》 豐子愷

豐子愷剝得尤為精細,一頓下來,蟹殼竟完完整整。於是一家人也跟著學,簡直把吃蟹晚宴弄成了一堂手工課。

齊白石

白石老人喜歡畫螃蟹,也非常喜歡吃螃蟹。一日與家人吃飯,先生忽然停箸,斂氣凝神地盯著盤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見狀驚問何故,先生如夢方醒,一邊把蟹腿指給夫人看,一邊眉飛色舞地說:“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並非常人所想的滾圓,我輩畫蟹,當留意。”

齊白石 《夜深獨酌蟹初肥》

齊白石的作品處處洋溢著生活的情與趣。古人有詩雲:“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這樣誘人的情形,被白石老人藝術化地展現在作品中,變成了一幅副饒有趣味的水墨佳作。

齊白石《雙蟹偕行圖》

齊白石《蘆蟹》

抗日戰爭時期他閉門謝客,拒絕日本特務要他加入日本國籍、日本的利誘,多次拒絕為日寇作畫。然而日本人不斷加壓,最後他無奈之下提筆劃下4只螃蟹,然後落款“看你橫行到幾時”的字樣。日本人看後氣得直嚷“齊白石太頑固”。他大義凜然地說:“齊璜中國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齊璜,可以把齊璜的頭拿去。”

齊白石《墨蟹圖》

更多名家畫蟹圖欣賞:

李苦禪《秋景》

李苦禪《蕉竹雙蟹圖》

李苦禪《插了梅花便過年》

徐渭作品

王雪濤《秋味圖》

王雪濤作品

朱屺瞻《秋興》

朱屺瞻《菊黃蟹肥時》

婁師白作品

齊良遲(齊白石第四子)先生作品

齊良芷(白石小女)先生作品

“西風起,蟹腳癢,金秋正好吃蟹黃”。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