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朝鮮人怎麼看待明朝正德皇帝?

朱厚照是明代皇帝中名字最接地氣的一個, 當然他也絕對是一個潮男, 他是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探索出“玩”的終極奧義的玩家。 他也是一個美食家、音樂家、探險家, 會好幾門外語, 幽默到你忘記了他的身份。

但是學界一向很少有對明武宗的全面評價, 近代的學者雖然有所涉及, 但又有偏頗的傾向。 如: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講義》中的“武宗之昏狂無道, 方古齊東昏、隋煬帝之流, 並無遜色。 ”、李洵先生在《明清史》中的“明朝中期的皇帝的貪婪、殘暴和腐敗, 又相對地集中在明武宗的身上, 成為皇權罪惡的典型。 ”以及李光璧先生在《明朝史略》中的“明朝的封建政權, 到了正德時期, 腐朽地由皇權統治的集中代表著——朱厚照的罪惡活動表徵出來。 ”明武宗的主流評價往往與儒家倫理聯繫起來。 作為明朝的藩屬國, 朝鮮一直以來秉承與中國相一致的價值體系,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地更直接。

武宗登基三年之後, 朝鮮才接到這位小皇帝的第一個詔令:“海清、鴨虎, 預先多數坐養調熟。 或捉兔, 或捉禽, 隨才放試以待。 若不預先調順試才, 而進獻後或颺去, 或不能捉禽兔, 則皇帝必不喜歡。 ”接到這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命令, 朝鮮又有了21年前的感覺, 成化爺也把他們當作野生動物養殖廠。 接著就是馬, 朝鮮的馬雖不及蒙古馬, 但也是品種優良, 朝鮮對於以次充好這種優良傳統也是頗有心得:

“皇帝好淫馬。 前日所獻皆品惡, 今若以良馬給之, 恐激其怒, 且為恒貢, 誅責無厭, 則我國將不勝其弊。 莫若以亞等馬給之。 ”

朝鮮對明朝皇帝的印象大多靠朝鮮使臣, 他們說只在祭天省牲時仰頭見到過皇帝,

這位皇帝尚有孩子氣, 他寵信宦官, 宦官說的話朝臣沒有不順從的。 朝臣有議論朝廷得失的就被指為奸臣定罪。 皇帝在皇宮裡開辦市場, 做起了生意, 他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皇帝還可以這樣, 更厲害的是他們聽說有一個叫“豹房”的神奇所在。

但是, 也只是聽說很豪華, 因為他們沒有證, 也不敢辦假證。

他們只能聽說 “帝取韃子所著衣帽皮裘裙襪入內, 與太監相稱為韃子。 遊戲無度, 日夕各乘馬賓士, 終夜不返。 ”的消息, 同時也聽說“皇帝不出, 太監劉瑾攝行皇帝事”。 庚午五年三月癸酉, 尹喜孫回朝說皇帝在50天裡只有2天視朝,

常不禦經筵, 諫諍路絕, 好馳騁遊戲。 整日與童姓新入宮的太監相處, 不接後宮, 此人被賜姓朱, 被人稱作閣老, 太監劉瑾、穀大用居中用事, 家舍寺刹, 爭相起構。 劉瑾竟然被在稱作劉皇帝。

對於他們而言,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而且還是三件

安化王反劉瑾叛亂

河北民變

甯王朱宸濠叛亂

當然消息不靈通也有不靈通的好處,甯化王的事情,他們知道的時候已經平定了。

河北和山東對他們而言至關重要。壬申七年(1512)正月辛酉,平安道節度使李長坤奏報“山東去我境甚近,倉卒質變生梗,倉卒之變,在所豫慮。臣竊料中原不靖,山東盜起。山東之地,朝夕難料。”想起當年高麗時,契丹紅軍變亂侵入朝鮮境內的事情,他們感到這是這位天子即位以來對本國最重要的事情。他們認為自古中原有事,則我國亦莫不受兵。現在朝廷大兵四合而攻之,把這群盜匪逼急了必然要逃跑到本國境內,想到這裡他們不敢懈怠,積極整軍,以防不測。然後,準備都做好了,民變被平定了,都白忙活了。

正當他們要討論這個皇帝真不咋樣的時候,他們聽說皇上不見了,不見了。

過了好久,他們得知“小皇韃子夜入作耗”的消息,“小皇韃子”即明人所稱的小王子,也就是韃靼首領巴圖蒙克,他們認為小王子是英宗皇帝“北狩”時在蒙古草原上留下的血脈。明朝大臣們慌的要死,在朝鮮看來武宗是去和遠方的家人相約去套馬了。

終於,他們聽過有一個人很賢明,叫做甯王。他們很期望,甯王能夠登上皇位。

使者韓忠回稟:“臣往北京聞之,甯王乃弘治皇帝之弟也,而有賢聞,故天下皆屬望,至於兒童皆知其賢,今已起兵,天下之事,自此易定矣。

他們想不到,這位小皇帝竟然南下親征了,親征……

每次使者回稟的時候,朝鮮上下都為之驚愕。他們的腦洞還是不夠,屢屢被發現新世界。己亥,南袞說:“皇帝出幸不返,然山海關遼東等處晏然。而至於朝廷六部猶有賢能之臣,故持朝廷如常時。”這也許令朝鮮君臣們難於理解,這樣的皇帝,大家為什麼還這樣敬忠職守呢?雖然這樣,“然天必有不靖之處”“必不能保有焉”。他又說:“皇帝忘國家之事,出遊無度,有如匹夫,而能維持十五年者,其在前史所未有也。天之降禍若速,則其禍不至於大,若久,則禍亂之生不小,必蕩盡矣。”不過,最幸運的是他們沒有派使聯絡甯王,不然就變成動物園裡的動物了。

在武宗駕崩後,他們發出“皇帝不幸,本國之福”的感歎。他們也是沒有過過一天安心的日子,一口長氣呼出來,那是多久沒有過的舒心了呢?

而且還是三件

安化王反劉瑾叛亂

河北民變

甯王朱宸濠叛亂

當然消息不靈通也有不靈通的好處,甯化王的事情,他們知道的時候已經平定了。

河北和山東對他們而言至關重要。壬申七年(1512)正月辛酉,平安道節度使李長坤奏報“山東去我境甚近,倉卒質變生梗,倉卒之變,在所豫慮。臣竊料中原不靖,山東盜起。山東之地,朝夕難料。”想起當年高麗時,契丹紅軍變亂侵入朝鮮境內的事情,他們感到這是這位天子即位以來對本國最重要的事情。他們認為自古中原有事,則我國亦莫不受兵。現在朝廷大兵四合而攻之,把這群盜匪逼急了必然要逃跑到本國境內,想到這裡他們不敢懈怠,積極整軍,以防不測。然後,準備都做好了,民變被平定了,都白忙活了。

正當他們要討論這個皇帝真不咋樣的時候,他們聽說皇上不見了,不見了。

過了好久,他們得知“小皇韃子夜入作耗”的消息,“小皇韃子”即明人所稱的小王子,也就是韃靼首領巴圖蒙克,他們認為小王子是英宗皇帝“北狩”時在蒙古草原上留下的血脈。明朝大臣們慌的要死,在朝鮮看來武宗是去和遠方的家人相約去套馬了。

終於,他們聽過有一個人很賢明,叫做甯王。他們很期望,甯王能夠登上皇位。

使者韓忠回稟:“臣往北京聞之,甯王乃弘治皇帝之弟也,而有賢聞,故天下皆屬望,至於兒童皆知其賢,今已起兵,天下之事,自此易定矣。

他們想不到,這位小皇帝竟然南下親征了,親征……

每次使者回稟的時候,朝鮮上下都為之驚愕。他們的腦洞還是不夠,屢屢被發現新世界。己亥,南袞說:“皇帝出幸不返,然山海關遼東等處晏然。而至於朝廷六部猶有賢能之臣,故持朝廷如常時。”這也許令朝鮮君臣們難於理解,這樣的皇帝,大家為什麼還這樣敬忠職守呢?雖然這樣,“然天必有不靖之處”“必不能保有焉”。他又說:“皇帝忘國家之事,出遊無度,有如匹夫,而能維持十五年者,其在前史所未有也。天之降禍若速,則其禍不至於大,若久,則禍亂之生不小,必蕩盡矣。”不過,最幸運的是他們沒有派使聯絡甯王,不然就變成動物園裡的動物了。

在武宗駕崩後,他們發出“皇帝不幸,本國之福”的感歎。他們也是沒有過過一天安心的日子,一口長氣呼出來,那是多久沒有過的舒心了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