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白夜追凶》豆瓣9.1,因為所謂“低配”,各個都是高配

《白夜追凶》一上線, 低配王子文、低配張一山就先刷了一波熱度。

其實這位小汪, 是地道的昆曲演員, 搖身一變, 來《白夜追凶》裡主打“痞帥”。

對剛來的“弱弱”的妹子周舒桐, 各種看不上, 一臉嫌棄。

(鏡頭都沒給他特寫, 然而不耽誤嫌棄)

小周跟著潘粵明走了以後, 周巡和小汪師徒二人, 目送他們走, 都不看好妹子。

周巡說臺詞, 慢點開車;小汪當人肉背景, 嘴角裡的神情, 滿滿琢磨到位的油、痞、不屑。

至於他唯一一場“大戲”, 脫去刑警制服, 假扮交警、接近罪犯, 和小周、罪犯三個人的眼神試探、隱瞞。

肢體的故作輕鬆、眼神的張力緊繃, 對比感很強。

結果被識破, 罪犯搶車逃跑。

小汪大罵, “醒了, 抓”!

那種氣場、情緒, 真好。

明明個子不高, 還略猥瑣, 但看起來充滿了“人民警察的光輝感”。

而作為一個戲曲舞臺走出來的演員, 最大的隱患, 可能就是表演的高度程式化;放在舞臺上看很完美,

放在影視劇裡太誇張、不真實。

但是侯雪龍飾演的“小汪”, 恰恰可貴在這裡, 特別真實, 外松內緊。

就像在胡同口吃飯、聊閑天, 就像真在工作一樣, 一點演戲的虛假感都沒有。

明明是費盡心思在演, 成品卻是很輕鬆的“隨意感”, 功力也就在這裡。

導致目前已經有大把人在猜測, 他是不是臥底/黑警了...

而劇裡的其他配角,簡直一個比一個賽高。

哪裡是“低配”?分明是高配版!

比如,潘粵明兄弟去東北長春的小酒館裡,打聽情報掮客喬森的消息。

一進小酒館,老闆就開始打量、觀察。

覺得潘粵明肢體舉動和形態,有公安的樣子,瞬間戒備。

再敏銳察覺到,酒館裡幾個身上背著案子的貨,已經開始暗戳戳掏傢伙。

果斷採取措施,心思上細膩如發,嘴巴上卻罵罵咧咧,把潘粵明支走了。

雖然做著小本買賣,來喝酒的多是下九流,但是審時度勢的機敏感,搭配東北口音的蜜汁萌感,一個很有特色的東北江湖“週邊”形象,基本初步立起來了。

過了一會,潘粵明扮演的雙胞胎弟弟,關宏宇也找了來。

酒館老爺子沒認出來,以為又是剛剛那貨,被騙了回來找茬。

第一眼震驚,哎這鬼小子怎麼動作這麼快,就又滾回來了?

第二眼,就開始了“耍無賴”模式...

“我就是騙你,你能咋滴?”

其實呢,在當時的處境之下,小老頭支走潘粵明,等於變相救了他;但是以他的調性,你不好好來和我說話,你不“講究”,縱使我實際上是為你好,也懶得告訴你。

“講究”。

這個詞很玄,有很具體。

什麼叫講究?

小酒館老闆覺得潘粵明不講究,來問消息,沒回答,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塞兩百塊錢;這是變相的瞧不起人,不懂規矩(錢還給那麼少)...

而另一名有點年紀的刑警,老劉(周舒桐的爹)來了,也是打聽消息,態度就不一樣,老闆你如果願意說那很好,如果不願意說,那我就喝我的小酒。

這種不強求的態度,在小酒館老闆看來,就是“講究”。

於是,他很熱心開啟了“來啊嘮嗑啊”模式,講了講喬森這個人,和小酒館那些事。

既有傳奇色彩,又有“哎呀媽呀、從此以後就老多錢啦”的喜慶下老頭既視感。

一個游走在小人物和江湖規矩邊緣的東北酒館小老闆,出場一共不到兩集,總共也沒幾個鏡頭;但卻寫出了小老頭、喬森的性格,推進了劇情,還把官匪之外、黑白兩道的微妙,都若隱若現勾了出來。

老頭的所謂江湖規矩,第一層,今日退一步,他日好相見。

第二層,通過規矩立出的情感和界限感。

情感,比如早年喬森在他家酒館喝酒,窮困潦倒、付不起酒錢,酒館賒他酒喝,他日後發達了、有錢了,還是固定時間來這個小破酒館喝酒,幫酒館帶了不少生意。

這就是“講究”。

含著一層“貧賤之交、白頭不能相忘”的意思。

但同時,不管喬森的消息賣了多麼貴,提供場所的小酒館,始終不收取任何提成、分成;就只拿賣酒的錢。

在經濟利益(以及是非)上,這個界限又非常清楚。

這樣的配角寫法、演法,你跟我說是低配,那請問哪裡還有高配呢?

還記得一開始,有個叫“雞哥”的混混,弄死了自己老大齊衛東麼?

一上場的時候,“雞哥”一副懂事的混混樣,特別像黑道裡有原則、有底線的那一撥,雖然幹壞事,但是還有擔當。

被發現端倪以後,兇狠的戾氣上線,在暴怒的周巡面前,吊兒郎當抽煙,真.混子.jpg

再然後,威脅周巡,咱們誰都有家有業、有爹有媽的...

如果說刑警小汪,是正面的員警版張一山,那這位“雞哥”,簡直是黑化的、毒販子版張一山...

被抓起來以後,還嘴上一套江湖道義鬼騙人:“拋開立場不說,我敬你是條漢子”。

死嘴硬,就說自己前任老大出獄,自己戀舊去接他,給他撩了一萬塊;死不承認那一萬塊,是讓人去運毒品,並且被拒絕了...

從他性格的假仗義,揭穿真狠辣,一層一層剝開人物的假面。

上線三分鐘,留給你一個讓你無限遐想“山雞哥”的“雞哥”,這就叫本事。

如果說“雞哥”這樣的,還只是小嘍囉,那麼軍火販子“金山”,就應該算是大魚了。

勢利、機敏、兇狠,各色黑道人物應有的特點,分毫不少。

最特色的,是他的方言。

莫名比一般的黑道人物,更接地氣,又更有幾分深不見底的底層感。

還在黑道、臥底以及各方的狗咬狗中,反復反轉劇情,一層一層迷霧,轉折感和懸念感都超強。

回看《白夜追凶》,主角們固然驚心動魄。

潘粵明的弟弟潘粵暗,看見周舒桐被扒光衣服吊在房梁上,那種痛和憤怒,開始帶著他,一點一點體會到員警這份工作的殘酷和尊嚴。

哥倆沉默,無聲勝有聲,這比一切“公安xxx”的標語都更管用。

這種情緒力量,小汪沒有;但並不是說小汪的角色就不重要。

如果說主角是魂魄,那麼配角就是血肉和肌理。

如果不是他們分分鐘線上的演技,出彩又不搶戲的表演,織出的這一長可信又綿密的大網;那麼,沒有血肉的魂魄,也不過是矯情的煽情。

你看這些配角,一個比一個賽高,各個都是國產劇中難得一見的“高配”。

而他們究竟高在哪?

人設開掛、劇情傳奇嗎?

不是,那都是虛的。

他們高就高在,一舉一動都非常實,都有著既讓你著迷的陌生化氣息,又有著扎實的、和生活重合的質感。

他是不是臥底/黑警了...

而劇裡的其他配角,簡直一個比一個賽高。

哪裡是“低配”?分明是高配版!

比如,潘粵明兄弟去東北長春的小酒館裡,打聽情報掮客喬森的消息。

一進小酒館,老闆就開始打量、觀察。

覺得潘粵明肢體舉動和形態,有公安的樣子,瞬間戒備。

再敏銳察覺到,酒館裡幾個身上背著案子的貨,已經開始暗戳戳掏傢伙。

果斷採取措施,心思上細膩如發,嘴巴上卻罵罵咧咧,把潘粵明支走了。

雖然做著小本買賣,來喝酒的多是下九流,但是審時度勢的機敏感,搭配東北口音的蜜汁萌感,一個很有特色的東北江湖“週邊”形象,基本初步立起來了。

過了一會,潘粵明扮演的雙胞胎弟弟,關宏宇也找了來。

酒館老爺子沒認出來,以為又是剛剛那貨,被騙了回來找茬。

第一眼震驚,哎這鬼小子怎麼動作這麼快,就又滾回來了?

第二眼,就開始了“耍無賴”模式...

“我就是騙你,你能咋滴?”

其實呢,在當時的處境之下,小老頭支走潘粵明,等於變相救了他;但是以他的調性,你不好好來和我說話,你不“講究”,縱使我實際上是為你好,也懶得告訴你。

“講究”。

這個詞很玄,有很具體。

什麼叫講究?

小酒館老闆覺得潘粵明不講究,來問消息,沒回答,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塞兩百塊錢;這是變相的瞧不起人,不懂規矩(錢還給那麼少)...

而另一名有點年紀的刑警,老劉(周舒桐的爹)來了,也是打聽消息,態度就不一樣,老闆你如果願意說那很好,如果不願意說,那我就喝我的小酒。

這種不強求的態度,在小酒館老闆看來,就是“講究”。

於是,他很熱心開啟了“來啊嘮嗑啊”模式,講了講喬森這個人,和小酒館那些事。

既有傳奇色彩,又有“哎呀媽呀、從此以後就老多錢啦”的喜慶下老頭既視感。

一個游走在小人物和江湖規矩邊緣的東北酒館小老闆,出場一共不到兩集,總共也沒幾個鏡頭;但卻寫出了小老頭、喬森的性格,推進了劇情,還把官匪之外、黑白兩道的微妙,都若隱若現勾了出來。

老頭的所謂江湖規矩,第一層,今日退一步,他日好相見。

第二層,通過規矩立出的情感和界限感。

情感,比如早年喬森在他家酒館喝酒,窮困潦倒、付不起酒錢,酒館賒他酒喝,他日後發達了、有錢了,還是固定時間來這個小破酒館喝酒,幫酒館帶了不少生意。

這就是“講究”。

含著一層“貧賤之交、白頭不能相忘”的意思。

但同時,不管喬森的消息賣了多麼貴,提供場所的小酒館,始終不收取任何提成、分成;就只拿賣酒的錢。

在經濟利益(以及是非)上,這個界限又非常清楚。

這樣的配角寫法、演法,你跟我說是低配,那請問哪裡還有高配呢?

還記得一開始,有個叫“雞哥”的混混,弄死了自己老大齊衛東麼?

一上場的時候,“雞哥”一副懂事的混混樣,特別像黑道裡有原則、有底線的那一撥,雖然幹壞事,但是還有擔當。

被發現端倪以後,兇狠的戾氣上線,在暴怒的周巡面前,吊兒郎當抽煙,真.混子.jpg

再然後,威脅周巡,咱們誰都有家有業、有爹有媽的...

如果說刑警小汪,是正面的員警版張一山,那這位“雞哥”,簡直是黑化的、毒販子版張一山...

被抓起來以後,還嘴上一套江湖道義鬼騙人:“拋開立場不說,我敬你是條漢子”。

死嘴硬,就說自己前任老大出獄,自己戀舊去接他,給他撩了一萬塊;死不承認那一萬塊,是讓人去運毒品,並且被拒絕了...

從他性格的假仗義,揭穿真狠辣,一層一層剝開人物的假面。

上線三分鐘,留給你一個讓你無限遐想“山雞哥”的“雞哥”,這就叫本事。

如果說“雞哥”這樣的,還只是小嘍囉,那麼軍火販子“金山”,就應該算是大魚了。

勢利、機敏、兇狠,各色黑道人物應有的特點,分毫不少。

最特色的,是他的方言。

莫名比一般的黑道人物,更接地氣,又更有幾分深不見底的底層感。

還在黑道、臥底以及各方的狗咬狗中,反復反轉劇情,一層一層迷霧,轉折感和懸念感都超強。

回看《白夜追凶》,主角們固然驚心動魄。

潘粵明的弟弟潘粵暗,看見周舒桐被扒光衣服吊在房梁上,那種痛和憤怒,開始帶著他,一點一點體會到員警這份工作的殘酷和尊嚴。

哥倆沉默,無聲勝有聲,這比一切“公安xxx”的標語都更管用。

這種情緒力量,小汪沒有;但並不是說小汪的角色就不重要。

如果說主角是魂魄,那麼配角就是血肉和肌理。

如果不是他們分分鐘線上的演技,出彩又不搶戲的表演,織出的這一長可信又綿密的大網;那麼,沒有血肉的魂魄,也不過是矯情的煽情。

你看這些配角,一個比一個賽高,各個都是國產劇中難得一見的“高配”。

而他們究竟高在哪?

人設開掛、劇情傳奇嗎?

不是,那都是虛的。

他們高就高在,一舉一動都非常實,都有著既讓你著迷的陌生化氣息,又有著扎實的、和生活重合的質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