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你媽:有汽車 你為什麼還要騎摩托?

距離上次父母的電話轟炸, 已經一個月過去了, 那是個週末, 這邊剛剛在妙峰山金頂發完朋友圈, 電話就接踵而至。

“你去玩兒開車去, 那麼遠的路為什麼還要騎摩托車?”

一方面是父母的關心如影隨形讓人“關懷備至”,另一方面似乎摩托車=電驢=買菜用的思路依然縈繞在他們的腦海裡。

而今天, 我正在跟6個相熟的北京摩友在去往烏蘭察布的路上, 一條不帶自拍的定位似乎暴露了什麼, 藍牙耳機響起電話聲打斷了那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你是不是有病!去內蒙怎麼還騎摩托?再騎過兩天我就和你爸把你車扔了去”

當然這只是一番氣話, 240多公斤的水鳥並不是那麼好扔, 就算是邪惡的大金杯也要配合三個人以上才能抬走, 不過這個時候我倒由衷的希望他們能來看看, 騎摩托的兒子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學摩托車大概是不忍蹉跎一生

學摩托車並非我人生規劃中的一項, 莫說年少時, 即便是工作以後有了大把的和汽車, 摩托車運動接觸的時間, 大多時候也只是心懷好奇的遠遠望著, 腦海裡也只有寥寥幾個隱約的名字, R1, 隼, 杜卡迪。 即便是身邊的人學摩托車的逐漸多了起來, 我也未曾心動,

那時候大概和父母三觀一致——一腳踹, 死得快。

好在中國職場的勝利一部分屬於高端精英, 一部分屬於投機倒把, 當你並不屬於這兩類極端的時候, 至少有那麼很長一段時間, 會覺得自己找不到生活中本應屬於事業成功的那種樂趣, 這個時候, 壓力, 沮喪, 負能量撲面而來, 如果此時你還駕駛一台10L/100km油耗的汽車堵在從南五環到北五環條條道路都堵車的行程上, 那麼或許從你身邊掠過的摩托車, 就能帶給你希望。

有那麼一個月, 經常帶著agv頭盔來參加活動的吳老師成為了我的好友, 他在給我灌輸“杜卡迪最牛逼”的時候也不忘普及普及摩托車基礎知識, 什麼雅馬哈, 本田, 十字曲軸, V2發動機讓我這個本身對機械有著濃厚興趣的文科男有了反應, 而當又一次活動遇到他們, 講到那次妙峰山之旅的時候, 我已經向南城的某個駕校交錢增駕了。

“那次我們在門頭溝麥當勞集合, 從南雁路上山, 我騎著春風150nk一路追著大魔鬼, 壓彎壓的腳踏都斷了。 ”

是啊, 既然不能一朝成名,

那麼還可能蹉跎的二十歲的最後幾年, 為什麼不去追一把風, 交一群過命的朋友, 騎一場轟轟烈烈的摩托車呢。

騎摩托車確實是過命的, 比如摩旅的時候, 不能落下一個同伴, 比如不能把頭盔放在地上, 這是說頭盔落地, 人就不行了, 不吉利。

沒有壞的摩托車, 只有壞的騎士

關於摩托車的故事,在最近的兩年裡幾乎無一例外成了社會新聞的頭條。比如摩友帶道交法手冊強行上高速,比如摩托車騎士被惡意別車,摩友人肉肇事者。還有二十歲小夥兒被違章車輛撞擊致死。當媒體在不斷放大這些有關摩托車的消息的時候,作為摩托車騎士之間,也在不斷的討論,思考。

外界的聲音一般無非兩種,摩托車友譴責肇事者,路人甲乙丙丁譴責摩托車,前者自不必提,後者似乎說的也有理有據,他們認為摩托車超速,闖紅燈,不按交通標誌行駛已成習慣,而現有的違法攝錄技術似乎無法對摩托車形成像汽車那樣的制約,所以似乎在他們的眼裡,每一個路上行駛的摩托車都成為了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就會一把油插到你的前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就會一個不小心摔下車來惹你一身的晦氣。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沒錯的,即便是一向自詡為遵紀守法的我,都無法避免和現有的交通法規起衝突,比如不讓上環路主路,不讓進四環,這都是在現實情況下無法避免的問題,除了手續證照齊全帶給我們的底氣以外,我們只能靠運氣。但實際情況是大量的環路輔路被違停亂停的車輛佔據,電動車和三輪群魔亂舞。走主路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但闖紅燈,飆車,卻並不在我們對自己的寬容之內,這也同樣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也為了他人的安全。

沒有壞的摩托車,只有壞的騎士這句話可能會得罪一些人,但他就是事實。當你以超過80km/h的速度在范崎路盲彎超車的時候,對向來車絕不會有反應的時間,一場事故根本無法避免。而當你無視紅綠燈,無視限速的穿梭在主路車流中時,一個略微走神的司機都能讓你車毀人亡….

騎摩托本是安全的,他具備有太多汽車不具備的東西,比如騎車幾乎不會走神,你需要用全身的肌肉控制車輛,比如騎車視野開闊,幾乎沒有盲區。再比如,摩托車靈活輕巧,遇到需要超車並線的情況可以一氣呵成….

但摩托車同樣是不安全的,因為只要你對騎行有著不敬畏之心,那麼稍有不慎,或許噩夢將至。

花27萬買了一台摩托車的人傻麼?

在成為R1200GS車主之前,我並不理解朱老闆花27萬買一台摩托車的想法,他和我們年紀相仿,家庭條件優渥,但似乎並不是一個摩托車發燒友。

第一次是在心儀的姑娘在說餓了以後的八分四十秒,火急火燎的從公司出發送去一份還熱乎的湯羹,按照以往的感覺,超過一輛公車並非難事,但北京的冬威力不減,堅硬的路面和乾冷的輪胎抓不住地面,超車未果,公車卻一把並線,為了省錢買了沒ABS的400nk的我在學院路留下長長的刹車印,橫甩的後輪讓我背脊發涼。

另一次週末的相約跑山,初入摩壇的我只能跟在隊伍的最後奮力追趕,65ps的川崎Er6f面對前面幾台超過900cc的大排重機,當我追上大部隊的時候,朱老闆一行人已經喝完一整瓶還冒著涼氣的北冰洋,留下滿頭大汗的我和刹車焦糊味的車。

從拿本到現在,我大概是圈內少有的幾個“換車王”,除了高買低賣造福他人之外,換車對於我自己來說是一種安全舒適的保障,Brembo M40的刹車,ABS,防側滑,牽引力控制一應俱全的電子系統,良好的風阻保護和冬季佳品——護手和手把加熱。有了這些,騎車就不再是一件單純的用繩命追逐風和自由的極限運動,他也可以很從容,很安全,很cool。

摩托車不分貴賤,他主要取決於你需要的是什麼,和你嚮往的是什麼。或許騎車在可預見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內,依然是叛道離經,依然是灰色地帶,但重要的是你已經成熟,管好了自己的右手,隨身帶好證件和一本《道路交通安全法》,那就上路吧。

只有壞的騎士

關於摩托車的故事,在最近的兩年裡幾乎無一例外成了社會新聞的頭條。比如摩友帶道交法手冊強行上高速,比如摩托車騎士被惡意別車,摩友人肉肇事者。還有二十歲小夥兒被違章車輛撞擊致死。當媒體在不斷放大這些有關摩托車的消息的時候,作為摩托車騎士之間,也在不斷的討論,思考。

外界的聲音一般無非兩種,摩托車友譴責肇事者,路人甲乙丙丁譴責摩托車,前者自不必提,後者似乎說的也有理有據,他們認為摩托車超速,闖紅燈,不按交通標誌行駛已成習慣,而現有的違法攝錄技術似乎無法對摩托車形成像汽車那樣的制約,所以似乎在他們的眼裡,每一個路上行駛的摩托車都成為了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就會一把油插到你的前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就會一個不小心摔下車來惹你一身的晦氣。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沒錯的,即便是一向自詡為遵紀守法的我,都無法避免和現有的交通法規起衝突,比如不讓上環路主路,不讓進四環,這都是在現實情況下無法避免的問題,除了手續證照齊全帶給我們的底氣以外,我們只能靠運氣。但實際情況是大量的環路輔路被違停亂停的車輛佔據,電動車和三輪群魔亂舞。走主路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但闖紅燈,飆車,卻並不在我們對自己的寬容之內,這也同樣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也為了他人的安全。

沒有壞的摩托車,只有壞的騎士這句話可能會得罪一些人,但他就是事實。當你以超過80km/h的速度在范崎路盲彎超車的時候,對向來車絕不會有反應的時間,一場事故根本無法避免。而當你無視紅綠燈,無視限速的穿梭在主路車流中時,一個略微走神的司機都能讓你車毀人亡….

騎摩托本是安全的,他具備有太多汽車不具備的東西,比如騎車幾乎不會走神,你需要用全身的肌肉控制車輛,比如騎車視野開闊,幾乎沒有盲區。再比如,摩托車靈活輕巧,遇到需要超車並線的情況可以一氣呵成….

但摩托車同樣是不安全的,因為只要你對騎行有著不敬畏之心,那麼稍有不慎,或許噩夢將至。

花27萬買了一台摩托車的人傻麼?

在成為R1200GS車主之前,我並不理解朱老闆花27萬買一台摩托車的想法,他和我們年紀相仿,家庭條件優渥,但似乎並不是一個摩托車發燒友。

第一次是在心儀的姑娘在說餓了以後的八分四十秒,火急火燎的從公司出發送去一份還熱乎的湯羹,按照以往的感覺,超過一輛公車並非難事,但北京的冬威力不減,堅硬的路面和乾冷的輪胎抓不住地面,超車未果,公車卻一把並線,為了省錢買了沒ABS的400nk的我在學院路留下長長的刹車印,橫甩的後輪讓我背脊發涼。

另一次週末的相約跑山,初入摩壇的我只能跟在隊伍的最後奮力追趕,65ps的川崎Er6f面對前面幾台超過900cc的大排重機,當我追上大部隊的時候,朱老闆一行人已經喝完一整瓶還冒著涼氣的北冰洋,留下滿頭大汗的我和刹車焦糊味的車。

從拿本到現在,我大概是圈內少有的幾個“換車王”,除了高買低賣造福他人之外,換車對於我自己來說是一種安全舒適的保障,Brembo M40的刹車,ABS,防側滑,牽引力控制一應俱全的電子系統,良好的風阻保護和冬季佳品——護手和手把加熱。有了這些,騎車就不再是一件單純的用繩命追逐風和自由的極限運動,他也可以很從容,很安全,很cool。

摩托車不分貴賤,他主要取決於你需要的是什麼,和你嚮往的是什麼。或許騎車在可預見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內,依然是叛道離經,依然是灰色地帶,但重要的是你已經成熟,管好了自己的右手,隨身帶好證件和一本《道路交通安全法》,那就上路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