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誼兄弟業績下滑近兩成

2016年出品了以《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為代表的高口碑影視作品的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誼兄弟”,

300027), 得到的回報卻是業績下滑近2成。

根據華誼兄弟3月27日晚間發佈的2016年度年報顯示, 企業營收、淨利、淨資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億元, 同比下滑17.21%。

對於外界的各種分析預測和疑問, 華誼兄弟則保持了沉默。

主營業務虧損

華誼兄弟于2009 年率先登陸創業板, 成為中國影視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被稱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 華誼兄弟在年報中的自我介紹, 也是描述為“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將影視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三大業務板塊及產業投資實現有效整合的娛樂傳媒企業, 是業內產業鏈最完整、娛樂資源最豐富的公司之一。 ”

年報顯示, 華誼兄弟去年實現營收35億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9.55%;營業利潤11.77億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15.21%;利潤總額近12.88億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13.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8億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17.21%。 如果這幾個數字還沒有那麼難看的話, 那麼華誼兄弟扣非淨利是虧損4000萬, 而2015年還是賺4.7億元, 一下子下滑108.52%, 就很不好看了, 這說明華誼兄弟2016年的主營業務是虧損的。 而華誼兄弟的主營業務是什麼, 大家都有所瞭解。

華誼兄弟給出的解釋是“影視娛樂行業經歷震盪, 增速低於市場期望, 公司影視娛樂板塊及互聯網娛樂板塊收益不及預期, 業績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

“2015年還有《夏洛特煩惱》這樣的國產電影票房挺強的, 但是2016年基本就被進口影片幹掉了, 一部《魔獸》(的票房)就可以秒殺其他的國產影片了。

”有影視業人士表示, 在去年國產電影票房都不太理想的情況下, 華誼兄弟的票房更為不理想, 華誼也在年報中承認了票房不理想。

此外, 馮小剛為《我不是潘金蓮》怒懟萬達, 有業內人士認為, 實際上反映出作為下游的院線非常強勢, 是穩賺不賠的, 華誼兄弟因此主營業務虧損, 有偶然, 也有必然。

業績承諾成短板

除了主營的影視娛樂板塊, 華誼兄弟還有一塊是互聯網娛樂板塊, 主要包含新媒體、互聯網遊戲、粉絲經濟、VR 技術及其娛樂應用等互聯網相關產品。 在年報中, 華誼兄弟也表示對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銀漢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銀漢科技”)的投資, 讓公司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不過年報顯示,

其中的銀漢科技2016年的實際業績是近1.18億元, 而原先的預測業績是近1.86億元。 遊戲業人士表示, 華誼兄弟收購手游公司是筆正確的生意, 因為遊戲比電影賺錢多了。 但銀漢科技在國內屬於三四級廠商, 一線有騰訊、網易, 二級有掌趣、昆侖、精神互娛。 而一款手遊的生命週期是2年。 即便銀漢科技去年完成了業績, 今年能否持續生命力要打個問號。

有一個現象是華誼的明星資源越來越少。 因為越來越多的明星藝人、導演等都認識到, 自己成立公司, 把自己的資源整合成利潤, 奔著上市去。 而華誼的路數本就是大導演+大演員, 打造明星資本化, 但去年都遭到了敗局。 2015年10月21日, 李晨、Angelababy、馮紹峰、杜淳、鄭愷、陳赫等明星藝人合夥的華誼浩瀚,

成立第二天被華誼兄弟以7.56億元天價收購。 根據收購協定, 華誼浩瀚2016 年度承諾的淨利潤目標不低於人民幣 1.03億元, 但實際只取得淨利潤1.01億元, 未能完成業績承諾, 將要觸發業績補償機制。

2013年9月2日, 華誼兄弟通過全資子公司浙江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人民幣2.52億元的股權轉讓參股僅成立3個月的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張國立為該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根據當時的《投資合作協定》, 南京弘立星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張國立承諾2016年業績不低於3779.5萬元, 但實際稅後淨利是2500.13萬元, 需進行補償。

華誼是否還有後勁?

自2015年丟掉中國民營電影票房冠軍的位子, 看衰華誼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 而公司戰略的反復變更, 也使得一部分聲音認為華誼2017年會更加舉步維艱。

早年因為顧忌“派拉蒙法案”而沒有大力做院線,結果華誼兄弟在下游終端上吃到了苦頭,於是戰略變成從拋棄院線到回歸院線,2016年開了4家影院,截至報告期末,已建成投入運營的影院19家,但在圈內看來,面對龐大的電影市場,華誼目前影院投資只是剛起步,院線盈利還有一個時間段,還有很長的戰役要打。

此外,華誼另一改變的戰略是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即以前靠電影製片,現在是電影+遊戲+實景娛樂。“實景娛樂採用的是授權的模式,即你打造一個項目,給我一個億,我授權給你使用華誼的品牌。這個買斷和回報的收益還是比較低的。後來華誼就自己拿地去蓋,那樣就更加重資產了,這塊利潤放出來是挺慢的。”一位元接受記者採訪的研究人士表示。

2016年業績首現下滑,2017年會走出困境還是更加艱難值得關注。

編輯:劉春燕

也使得一部分聲音認為華誼2017年會更加舉步維艱。

早年因為顧忌“派拉蒙法案”而沒有大力做院線,結果華誼兄弟在下游終端上吃到了苦頭,於是戰略變成從拋棄院線到回歸院線,2016年開了4家影院,截至報告期末,已建成投入運營的影院19家,但在圈內看來,面對龐大的電影市場,華誼目前影院投資只是剛起步,院線盈利還有一個時間段,還有很長的戰役要打。

此外,華誼另一改變的戰略是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即以前靠電影製片,現在是電影+遊戲+實景娛樂。“實景娛樂採用的是授權的模式,即你打造一個項目,給我一個億,我授權給你使用華誼的品牌。這個買斷和回報的收益還是比較低的。後來華誼就自己拿地去蓋,那樣就更加重資產了,這塊利潤放出來是挺慢的。”一位元接受記者採訪的研究人士表示。

2016年業績首現下滑,2017年會走出困境還是更加艱難值得關注。

編輯:劉春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