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宋的民族英雄你只知道嶽飛和文天祥嗎?那些不為人知的英雄們

史海鉤沉11:沉沒在歷史深處的英雄們

南宋度宗鹹淳九年(西元1273年), 襄樊保衛戰前後將近五年, 蒙軍用巨炮(巨型發石機)轟擊襄陽, 襄陽守衛者們的心理防線終於崩潰, 守將呂文煥哭著把浴血守衛多年城池交出, 投降。 帝國北面的屏障被攻破, 南宋帝國土崩瓦解之勢已經不可避免。

在南宋帝國淪亡一千多年後, 筆者從歷史深處, 從《宋史》的記載中, 從不再被人提起的故事中, 打撈出這艘沉船遺骸中的英雄風骨——

襄陽淪陷的時候, 參與守城的範天順仰天歎息:“生是宋國人, 死是宋國鬼。 ”就在他所守衛的地方自縊而死。

牛富, 守衛襄陽五年, 移守樊城, 兩城六年不被攻破, 牛富也有不少功勞。 “城破, 富率死士百人巷戰, 死傷不可計, 渴飲血水。 轉戰前, 遇民居燒絕街道, 身被重傷, 以頭觸柱赴火死。 ”副將王福見牛富死, 歎息說:“將軍為國而死, 我怎忍獨自偷生!”也跳進火中自殺。

慘烈的襄陽保衛戰

邊居誼, 防守新城。 呂文煥派人來勸降, 邊居誼命令伏弩亂髮, 射中呂文煥三箭, “並中其馬”, 馬倒下了, 幾乎被俘的呂文煥, 在兵士的救助下換了一匹馬逃走。 每當招降的人來時, 邊居誼都回答說:“你們想得到新城嗎?我誓死守衛這裡, 你們怎麼能得到呢。 ”呂文煥指揮部隊攻城, 邊居誼把家中財產盡散將士, 往來督戰。 當黃昏來臨時, 敵軍攻破城樓, 大火蔓延到民居, 邊居誼見大勢已去, 回家拔劍自殺未遂, 隨即投進火中死去。

陳炤是朐山縣的長官, 蒙軍南下進攻常州, 常州長官趙與鑒跑了, 有人對陳炤說:“現在逃難有了理由啊。 ”陳炤回答:“鄉邦淪沒, 怎可坐視, 與其偷生而苟全, 不若死之愈也。 ”於是, 他積極準備防守。

蒙軍殺到, 血戰城破, 陳炤帶兵巷戰, 家人對他說:“城東北門圍未合, 可走常熟到臨安去。 ”陳炤說:“離開這裡一步, 就不是我應該死的地方!”正午時分, 敵兵來了, 陳炤犧牲殉國。

王安節, 年輕時就跟隨他父親王堅守合州, 並立下了戰功。 1275年, 賈似道潰師蕪湖, 列城皆降, 不降者亦棄城而逃。 王安節後來再守常州, 蒙兵破其南門, 安節揮雙刀率死士巷戰, 因臂傷被俘虜。 有人問他叫什麼, 王安節呼曰:“我是王堅之子王安節!”來人勸他投降, 被他一口拒絕, 最終英勇就義。

王安節像

尹玉, 跟隨文天祥抵抗蒙軍。 戰鬥中許多部隊潰敗了, 只有尹玉殘軍五百人仍在殊死戰鬥。 尹玉手刃數十人, “箭集於胄如蝟毛, 援絕力屈”, 於是被俘。 蒙軍把他活活打死。 他被俘後他的殘部仍在夜戰, 直到死亡沒有一個投降的。

李芾, 是在南宋帝國淪亡時不可不提的名字。

李芾的高祖李升曾中進士, 為吏有廉名。 宋欽宗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 金人攻破開封, 用刀鋒逼迫李升的父親, 李升上前捍衛他, 與父親一起犧牲。

當蒙軍攻取鄂州時, 李芾為湖南提刑。 賈似道兵潰蕪湖, 李芾接任潭州長官兼湖南安撫使。 湖北州郡皆已投降, 他的朋友勸李芾不要去, 李芾哭泣說:“我豈能只考慮自己的安危?我深受國恩, 只能以家報國。 ”此時正逢李芾愛女死亡, 他在悲痛中毅然前往。

恭帝德佑元年(西元1275年)7月, 蒙軍兵臨城下, 潭州兵員已經調用盡矣, 敵人的遊騎已入湘陰、益陽諸縣。 李芾倉促招募了一支不滿三千人的隊伍, 誓死抵抗。 10月, 蒙兵攻西壁, 李芾親冒矢石督戰。 城中箭盡, 李芾命令收集民間羽扇, 製成箭具。 苦於食無鹽, 李芾取庫中積鹽席, 焚取余鹽作為補給。 在戰鬥中負傷的人, 李芾親自撫勞, “日以忠義勉其將士”。 儘管守城將士死傷漸多, 但人們仍在浴血奮戰, 捍衛家園。有來招降者,李芾一概殺之。

12月,城圍益急,諸將哭泣請求:“形勢急迫,我們可以為國而死,但城中老百姓怎麼辦?”李芾罵道:“國家平時厚待你們,就是為了今天。你們必須死守,再有動搖軍心的我先殺了他。”

這一年的除夕,蒙古大軍登城,尹谷及其家人自焚,李芾祭酒紀念他。在國破家亡的前夜,這些南宋的精英賢達表現出了對祖國和家園無盡的熱愛。那一夜,李芾留賓客和部將共進晚餐,當夜傳令,猶手書“盡忠”字為號。這是他們最後的夜宴,當賓客與部將離開後,參議楊震投向園中的池塘自盡。

李芾命令他的部下沈忠:“我已經盡了全力了,現在應該是死的時候了,我的家人也不應該被俘受辱,你可以全部殺了,而後殺我。”沈忠伏地叩頭,推辭說“不能”,李芾堅決命令,沈忠哭泣著答應了。在李芾的家人喝醉之後,沈忠將他們一一殺掉,李芾也引頸受刃。隨後,沈忠縱火焚燒了李芾的居所,回家把自己的妻子孩子殺掉,再次來到大火燃燒的李芾住地,自刎而死。李芾幕屬顧應焱、陳億孫都自殺了。潭州百姓聽說後,很多人舉家自盡,因為投井自盡的太多,城無虛井,在樹林中上吊自殺的也比比皆是。

李芾視死如歸,用生命換回了自由和尊嚴——決不屈服做異族奴隸。同時,他也有著中國式的智慧,他早就知道死亡是無法抗拒的,剛到潭州時,就讓一個兒子離開了潭州,並對他說:“讓你活下去,是為了保持血脈和香火!”

或許,中華文明千年不絕,總是在遊絲命懸的時候能夠續命,與這種智慧有關?!

你可以想像潭州城被攻破時人們悲壯決絕的場景,城內滿是火光和屍體,人們以這樣的勇氣書寫了捍衛自由、不做奴隸的決心!

李芾像

可有當代中國人知道這一幕?猶太人幾百死士在一個山岡絕地抵抗羅馬人多年,最後全都自殺的故事,在螢屏上可以看到,在書卷中可以讀到,他們為自由而死的勇氣感動了千年時空;而古中國的潭州城為了自由而悲憤抗爭,從容赴死的這一幕,可曾在電視劇、電影中看到?!螢屏上看到的多是飛舞的辮子,多是奴才的請安聲,多是長跪的一個王朝的背影。

“舉家自殺盡忠臣,仰面青天哭斷雲。聽得北人歌裡唱:潭州城是鐵州城!”我們只能從南宋詩人鄭思肖《詠制置李公芾》的詩篇中去尋找歷史的蛛絲馬跡,去想像當時的悲壯。

這種“仰面青天哭斷雲”的時刻,不是第一幕,也不是最後一幕,歷史還會在1644年重演,但舉家自殺的自由抗爭精神,在後來的歷史中已經稀薄乃至難覓蹤影了。

趙卯發,在池州供職。蒙兵渡江,池州守衛長官王起宗棄官而去,趙卯發代理執掌州事,“繕壁聚糧,為守禦計”。第二年正月,蒙兵至李王河,趙卯發知道守不住了,於是擺下酒席招待親友,與他們痛飲訣別。趙卯發對他的妻子雍氏說:“城池就要被攻破了,我負責守城,不能走,你先走吧。”雍氏回答說:“你要做忠於國家的男兒,我就不能做忠於國家的女子嗎?”趙卯發笑道:“這怎麼是女人能做的呢。”雍氏說:“那我就在您前面死。”趙卯發笑著制止了。

2月,敵兵逼近池州,趙卯發早上起來在桌上書寫道:“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節義成雙。”又寫詩告別兄弟,與雍夫人穿好衣服,一起自縊在從容堂。從前趙卯發建此堂時,名“可以從容”,等到兵臨城下,他領客人到堂中,指著所題匾額說:“我必死在這裡。”客問其故,趙回答:“古人謂‘慷慨殺身易,從容就義難’,這幾乎就是先兆了。”

唐震,饒州長官。當時興國、南康、江州諸郡皆已投降,大兵進攻饒州。蒙軍派使者勸唐震投降,唐震呵斥道:“我能忍辱偷生背叛國家嗎?”城中少年被唐震的話激勵,殺了使者。當敵人攻克饒州,唐震的僕人請求:“事情危急,番江門敵人還未佔領,現在逃生還來得及。”唐震罵道:“城中民命皆系於我,我要聽你的話得不死,城中百姓死,我有何面目活著?”左右不復敢言。敵人來後,把筆墨鋪好,讓唐震簽署投降書,唐震擲筆于地,寧死不降,遂被殺害。他的哥哥唐椿和家人也全部遇害。

趙淮,與蒙軍作戰兵敗,被俘虜到瓜州,元帥阿術想讓趙淮招降李庭芝,並許以大官。趙淮假裝許諾,到揚州城下,大呼:“李庭芝!男子漢死就死了,不要投降!”元帥阿術大怒,把趙淮殺害,棄屍江濱。

南宋帝國淪陷的時刻,帝國哀鴻遍野。為了不做異族奴隸而自殺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他們的抗爭失敗了,但是他們英勇就義的精神永垂青史,他們不該被埋沒,也永遠不會被埋沒。他們是我們中華的脊樑,華夏民族的文明傳承歷數千年而不滅,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英雄在!

文天祥的這兩句詩正是這些英雄們的寫照

捍衛家園。有來招降者,李芾一概殺之。

12月,城圍益急,諸將哭泣請求:“形勢急迫,我們可以為國而死,但城中老百姓怎麼辦?”李芾罵道:“國家平時厚待你們,就是為了今天。你們必須死守,再有動搖軍心的我先殺了他。”

這一年的除夕,蒙古大軍登城,尹谷及其家人自焚,李芾祭酒紀念他。在國破家亡的前夜,這些南宋的精英賢達表現出了對祖國和家園無盡的熱愛。那一夜,李芾留賓客和部將共進晚餐,當夜傳令,猶手書“盡忠”字為號。這是他們最後的夜宴,當賓客與部將離開後,參議楊震投向園中的池塘自盡。

李芾命令他的部下沈忠:“我已經盡了全力了,現在應該是死的時候了,我的家人也不應該被俘受辱,你可以全部殺了,而後殺我。”沈忠伏地叩頭,推辭說“不能”,李芾堅決命令,沈忠哭泣著答應了。在李芾的家人喝醉之後,沈忠將他們一一殺掉,李芾也引頸受刃。隨後,沈忠縱火焚燒了李芾的居所,回家把自己的妻子孩子殺掉,再次來到大火燃燒的李芾住地,自刎而死。李芾幕屬顧應焱、陳億孫都自殺了。潭州百姓聽說後,很多人舉家自盡,因為投井自盡的太多,城無虛井,在樹林中上吊自殺的也比比皆是。

李芾視死如歸,用生命換回了自由和尊嚴——決不屈服做異族奴隸。同時,他也有著中國式的智慧,他早就知道死亡是無法抗拒的,剛到潭州時,就讓一個兒子離開了潭州,並對他說:“讓你活下去,是為了保持血脈和香火!”

或許,中華文明千年不絕,總是在遊絲命懸的時候能夠續命,與這種智慧有關?!

你可以想像潭州城被攻破時人們悲壯決絕的場景,城內滿是火光和屍體,人們以這樣的勇氣書寫了捍衛自由、不做奴隸的決心!

李芾像

可有當代中國人知道這一幕?猶太人幾百死士在一個山岡絕地抵抗羅馬人多年,最後全都自殺的故事,在螢屏上可以看到,在書卷中可以讀到,他們為自由而死的勇氣感動了千年時空;而古中國的潭州城為了自由而悲憤抗爭,從容赴死的這一幕,可曾在電視劇、電影中看到?!螢屏上看到的多是飛舞的辮子,多是奴才的請安聲,多是長跪的一個王朝的背影。

“舉家自殺盡忠臣,仰面青天哭斷雲。聽得北人歌裡唱:潭州城是鐵州城!”我們只能從南宋詩人鄭思肖《詠制置李公芾》的詩篇中去尋找歷史的蛛絲馬跡,去想像當時的悲壯。

這種“仰面青天哭斷雲”的時刻,不是第一幕,也不是最後一幕,歷史還會在1644年重演,但舉家自殺的自由抗爭精神,在後來的歷史中已經稀薄乃至難覓蹤影了。

趙卯發,在池州供職。蒙兵渡江,池州守衛長官王起宗棄官而去,趙卯發代理執掌州事,“繕壁聚糧,為守禦計”。第二年正月,蒙兵至李王河,趙卯發知道守不住了,於是擺下酒席招待親友,與他們痛飲訣別。趙卯發對他的妻子雍氏說:“城池就要被攻破了,我負責守城,不能走,你先走吧。”雍氏回答說:“你要做忠於國家的男兒,我就不能做忠於國家的女子嗎?”趙卯發笑道:“這怎麼是女人能做的呢。”雍氏說:“那我就在您前面死。”趙卯發笑著制止了。

2月,敵兵逼近池州,趙卯發早上起來在桌上書寫道:“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節義成雙。”又寫詩告別兄弟,與雍夫人穿好衣服,一起自縊在從容堂。從前趙卯發建此堂時,名“可以從容”,等到兵臨城下,他領客人到堂中,指著所題匾額說:“我必死在這裡。”客問其故,趙回答:“古人謂‘慷慨殺身易,從容就義難’,這幾乎就是先兆了。”

唐震,饒州長官。當時興國、南康、江州諸郡皆已投降,大兵進攻饒州。蒙軍派使者勸唐震投降,唐震呵斥道:“我能忍辱偷生背叛國家嗎?”城中少年被唐震的話激勵,殺了使者。當敵人攻克饒州,唐震的僕人請求:“事情危急,番江門敵人還未佔領,現在逃生還來得及。”唐震罵道:“城中民命皆系於我,我要聽你的話得不死,城中百姓死,我有何面目活著?”左右不復敢言。敵人來後,把筆墨鋪好,讓唐震簽署投降書,唐震擲筆于地,寧死不降,遂被殺害。他的哥哥唐椿和家人也全部遇害。

趙淮,與蒙軍作戰兵敗,被俘虜到瓜州,元帥阿術想讓趙淮招降李庭芝,並許以大官。趙淮假裝許諾,到揚州城下,大呼:“李庭芝!男子漢死就死了,不要投降!”元帥阿術大怒,把趙淮殺害,棄屍江濱。

南宋帝國淪陷的時刻,帝國哀鴻遍野。為了不做異族奴隸而自殺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他們的抗爭失敗了,但是他們英勇就義的精神永垂青史,他們不該被埋沒,也永遠不會被埋沒。他們是我們中華的脊樑,華夏民族的文明傳承歷數千年而不滅,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英雄在!

文天祥的這兩句詩正是這些英雄們的寫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