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史上最大爛片,它的粉絲卻還不少

小萬最近看到了這樣一條資訊。

“腐蘭蘭”詹姆斯·弗蘭科聯手親弟弟戴夫·弗蘭科以及好基友塞斯·羅根, 自導自演的R級喜劇《災難藝術家》將于12月1日北美上映, 劍指奧斯卡。

影片將講述“影史最大爛片”《房間》的誕生記。

究竟是什麼樣的“爛片”能厲害到在時隔14年後依舊被挖出來翻拍?

今天, 小萬就來跟大家吐槽一下這部“現象級爛片”——

《房間》

The Room

不過在說之前, 小萬還是溫馨提示一下大家。

今天吐槽的這部《房間》, 並非是由倫尼·阿伯拉罕森執導, 2015年上映, 還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那部《房間》。

而是由托米·韋素自編自導自演, 於2003年上映的堪稱“編劇這麼寫就可以去跳樓”的教科書級爛片《房間》。

爛到隨手在穀歌上搜一搜“史上最爛電影”, 它便頻頻出現。

主流媒體也是對它“關愛有加”。

比如在2009年, 電訊報評價道:“The Room是爛片界的公民凱恩。 ”

爛番茄新鮮度32%

BBC說:“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爛, 而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爛。 ”

IMDb3.6分

《災難藝術家》的作者Tom Bissell則稱其為:

“這就像一個從來沒看過電影的外星人,在聽了關於電影這一概念的詳解講解後拍出來的電影。”

也有網友評價說:

“這部電影應該被放到‘人類檔案’裡。等外星人來地球找到人類遺跡的時候,它們會把它當成人類給的聖契。”

電影中的男主角Johnny是一名成功的銀行家。

他為公司賺了很多錢,對朋友家人都很好,並深愛著他的未婚妻Lisa。

然而Lisa卻一邊若無其事地和Johnny相處,另一邊卻勾引他最好的朋友Mark。

不僅如此,Lisa還背著他,對其他人撒謊稱Johnny不僅喝醉了,還動手打她。

故事由此展開......

可以說《房間》無論是鏡頭設計、劇情敘事、人物對白、演員演技還是道具、剪輯、背景音樂全都......一無是處。

▶敘事方面:片中有著大量和劇情完全沒關係的鏡頭,比如開頭畫大篇幅拍了三藩市的景色,但完全沒起到任何作用。

劇情演到一半突會然插入一些令人困惑的瑣碎情節。

莫名其妙就買花,莫名其妙就跑步,最莫名其妙的是,在過生日的場景裡,他們就真的唱了一整首的生日歌,為此他們還花了很多錢付版稅。

影片還會在最後十分鐘突然出現完全沒有交代過的新人物。

後來經小萬瞭解才發現是因為原本飾演那個角色的演員中途臨時退出了(可能是實在演不下去了)。

於是在一個拋橄欖球的場景裡,他摔了一跤,說了一句:

“I'm done with this”之後就從電影裡徹底消失了。

▶演技方面:男主角兼編劇兼導演的Tommy Wiseau,被網友親切的成為猥瑣哥。

他油膩又零智商的演技讓所有看過電影的人過目難忘。

當一個演員的演技爛到一定境界時,評論他的演技,與其說差,不如說是迷幻。

一個留著搖滾巨星髮型的銀行家,時而歇斯底里,大聲咆哮;

時而又仿佛一個沒睡醒的3歲孩子般喃喃自語。

再配合上尬到不行的臺詞,以及全程對不上嘴型的配音......

也怪不得網友吐槽《房間》就像“中學英語課放的情景對話短片一樣做作”。

▶對白方面:猥瑣哥的英語本就不好,導致日常的對話充斥著滿滿的“念臺詞感”。

而臺詞本身也是根本不符合人類的說話習慣。

比如吵架到一半突然學雞叫。

嘰嘰嘰?

比如正認真的談論工作話題,男主突然就是一句:

尬到猝不及防。

而未婚妻聽到媽媽身患絕症後,也是非常冷靜的安慰了她兩句,然後兩個人繼續若無其事的談論其他話題。

導演認為重要的句子,還會一遍遍的,來回來去的出現在電影中,生怕你錯過。

可說來你可能不信,其實導演是有一顆想拍好電影的心的。

他認認真真的拍攝了6個月,為了追求完美,換了4次團隊,撤了3批演員。

而他在這部電影上的投資更是高達600萬美元。

劇組如此費錢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拍攝的時候不知道數位拍攝和類比拍攝可以轉換,於是用了兩套團隊分別拍出來兩個一樣版本,只是為了“比較看看哪個更好”。

結果導致全片都是忽明忽暗的。

事已至此,相信大多數人已經感受到了這部電影驚天地泣鬼神的爛。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爛片,卻有著大批忠實粉絲。

不乏像塞斯·羅根這樣的大牌

縱使電影已經上映了14年,如今歐美各大城市的影院依舊會每月放映,而且場場爆滿。

人們會大聲喊出電影中的臺詞,向銀幕上扔勺子,甚至有的影院還會給觀眾提供勺子。

這個梗源於電影中男主家相框裡謎一樣的勺子照片。

還有“教你如何在影院看《房間》”的技術帖。

人們依舊能在地鐵裡看到它的廣告,廣告詞就是:

“這是你一生中能見到的最爛的電影。”

其實仔細想想,不僅是這部鼻祖級爛片,就在我們身邊,也經常會發生人們明知道是一部爛片,卻還要興致勃勃的前去觀看的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會對顯而易見的爛片情有獨鍾呢?

小萬覺得可以粗略的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擁有絕對的吐槽權

對於好片的鑒賞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品味,但對於爛片的鑒別同樣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審美水準。

於是很多人抱著“只有看完才能理直氣壯的吐槽”、“我倒是看看它能有多爛”的心理,一部接一部的看爛片,吐槽,從而彰顯自己的觀影口味。

▶增加社交話題

每一部現象級爛片背後,都蘊含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社交話題。

不論是演員糟糕的演技,還是角色辣眼的造型,亦或是電影崩壞的三觀......若是沒看過電影,就會瞬間失去許多和親朋好友,同事上司吐槽的話題。

別人興致勃勃聊天的時候,你只能在一旁黯然神傷,反思自己當時為什麼沒買下的那部爛片的電影票。

▶把爛片當做另類電影

像是《房間》這類影片,本身就已經脫離了傳統院線電影的類別。

它所帶來一系列“致敬”、“模仿”已經形成了一種另類的亞文化。

就像是邪典電影一般,滿足少部分觀眾的興趣。

所以,對電影評價的視角肯定也與對主流電影的有所不同。

▶爛出笑點

當一部電影爛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它本身就已經是最好的笑點了。

小萬都不想說在看這段的時候笑了多少次

很多人認為《房間》這部電影其實從導演到演員到劇組都盡了最大努力,它是一部爛的獨特,爛的單純,爛的毫不不做作的爛片。

而從電影中的種種穿幫鏡頭中,也能窺見到電影工業的一角,體會拍攝電影的不易(為了強行“洗白”粉絲也是很拼了)。

不管是角度另類還是口味獵奇,無論如何,這部電影還是憑藉著它的爛一鳴驚人。

可以說,爛本身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和特點(雖然這並不是導演的本意)。

比起如今一些平庸無趣,套路雷同,讓人看後毫無記憶點的爛片們;

《房間》,也算是“爛片界”的佼佼者了。

所以導演們,如果拍不出好片,還可以走拍爛片這條路哦。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IMDb3.6分

《災難藝術家》的作者Tom Bissell則稱其為:

“這就像一個從來沒看過電影的外星人,在聽了關於電影這一概念的詳解講解後拍出來的電影。”

也有網友評價說:

“這部電影應該被放到‘人類檔案’裡。等外星人來地球找到人類遺跡的時候,它們會把它當成人類給的聖契。”

電影中的男主角Johnny是一名成功的銀行家。

他為公司賺了很多錢,對朋友家人都很好,並深愛著他的未婚妻Lisa。

然而Lisa卻一邊若無其事地和Johnny相處,另一邊卻勾引他最好的朋友Mark。

不僅如此,Lisa還背著他,對其他人撒謊稱Johnny不僅喝醉了,還動手打她。

故事由此展開......

可以說《房間》無論是鏡頭設計、劇情敘事、人物對白、演員演技還是道具、剪輯、背景音樂全都......一無是處。

▶敘事方面:片中有著大量和劇情完全沒關係的鏡頭,比如開頭畫大篇幅拍了三藩市的景色,但完全沒起到任何作用。

劇情演到一半突會然插入一些令人困惑的瑣碎情節。

莫名其妙就買花,莫名其妙就跑步,最莫名其妙的是,在過生日的場景裡,他們就真的唱了一整首的生日歌,為此他們還花了很多錢付版稅。

影片還會在最後十分鐘突然出現完全沒有交代過的新人物。

後來經小萬瞭解才發現是因為原本飾演那個角色的演員中途臨時退出了(可能是實在演不下去了)。

於是在一個拋橄欖球的場景裡,他摔了一跤,說了一句:

“I'm done with this”之後就從電影裡徹底消失了。

▶演技方面:男主角兼編劇兼導演的Tommy Wiseau,被網友親切的成為猥瑣哥。

他油膩又零智商的演技讓所有看過電影的人過目難忘。

當一個演員的演技爛到一定境界時,評論他的演技,與其說差,不如說是迷幻。

一個留著搖滾巨星髮型的銀行家,時而歇斯底里,大聲咆哮;

時而又仿佛一個沒睡醒的3歲孩子般喃喃自語。

再配合上尬到不行的臺詞,以及全程對不上嘴型的配音......

也怪不得網友吐槽《房間》就像“中學英語課放的情景對話短片一樣做作”。

▶對白方面:猥瑣哥的英語本就不好,導致日常的對話充斥著滿滿的“念臺詞感”。

而臺詞本身也是根本不符合人類的說話習慣。

比如吵架到一半突然學雞叫。

嘰嘰嘰?

比如正認真的談論工作話題,男主突然就是一句:

尬到猝不及防。

而未婚妻聽到媽媽身患絕症後,也是非常冷靜的安慰了她兩句,然後兩個人繼續若無其事的談論其他話題。

導演認為重要的句子,還會一遍遍的,來回來去的出現在電影中,生怕你錯過。

可說來你可能不信,其實導演是有一顆想拍好電影的心的。

他認認真真的拍攝了6個月,為了追求完美,換了4次團隊,撤了3批演員。

而他在這部電影上的投資更是高達600萬美元。

劇組如此費錢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拍攝的時候不知道數位拍攝和類比拍攝可以轉換,於是用了兩套團隊分別拍出來兩個一樣版本,只是為了“比較看看哪個更好”。

結果導致全片都是忽明忽暗的。

事已至此,相信大多數人已經感受到了這部電影驚天地泣鬼神的爛。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爛片,卻有著大批忠實粉絲。

不乏像塞斯·羅根這樣的大牌

縱使電影已經上映了14年,如今歐美各大城市的影院依舊會每月放映,而且場場爆滿。

人們會大聲喊出電影中的臺詞,向銀幕上扔勺子,甚至有的影院還會給觀眾提供勺子。

這個梗源於電影中男主家相框裡謎一樣的勺子照片。

還有“教你如何在影院看《房間》”的技術帖。

人們依舊能在地鐵裡看到它的廣告,廣告詞就是:

“這是你一生中能見到的最爛的電影。”

其實仔細想想,不僅是這部鼻祖級爛片,就在我們身邊,也經常會發生人們明知道是一部爛片,卻還要興致勃勃的前去觀看的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會對顯而易見的爛片情有獨鍾呢?

小萬覺得可以粗略的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擁有絕對的吐槽權

對於好片的鑒賞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品味,但對於爛片的鑒別同樣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審美水準。

於是很多人抱著“只有看完才能理直氣壯的吐槽”、“我倒是看看它能有多爛”的心理,一部接一部的看爛片,吐槽,從而彰顯自己的觀影口味。

▶增加社交話題

每一部現象級爛片背後,都蘊含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社交話題。

不論是演員糟糕的演技,還是角色辣眼的造型,亦或是電影崩壞的三觀......若是沒看過電影,就會瞬間失去許多和親朋好友,同事上司吐槽的話題。

別人興致勃勃聊天的時候,你只能在一旁黯然神傷,反思自己當時為什麼沒買下的那部爛片的電影票。

▶把爛片當做另類電影

像是《房間》這類影片,本身就已經脫離了傳統院線電影的類別。

它所帶來一系列“致敬”、“模仿”已經形成了一種另類的亞文化。

就像是邪典電影一般,滿足少部分觀眾的興趣。

所以,對電影評價的視角肯定也與對主流電影的有所不同。

▶爛出笑點

當一部電影爛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它本身就已經是最好的笑點了。

小萬都不想說在看這段的時候笑了多少次

很多人認為《房間》這部電影其實從導演到演員到劇組都盡了最大努力,它是一部爛的獨特,爛的單純,爛的毫不不做作的爛片。

而從電影中的種種穿幫鏡頭中,也能窺見到電影工業的一角,體會拍攝電影的不易(為了強行“洗白”粉絲也是很拼了)。

不管是角度另類還是口味獵奇,無論如何,這部電影還是憑藉著它的爛一鳴驚人。

可以說,爛本身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和特點(雖然這並不是導演的本意)。

比起如今一些平庸無趣,套路雷同,讓人看後毫無記憶點的爛片們;

《房間》,也算是“爛片界”的佼佼者了。

所以導演們,如果拍不出好片,還可以走拍爛片這條路哦。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