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津門非遺 葫蘆廬:小葫蘆裡的文化寶藏

葫蘆的諧音“福祿”,

自古就作為吉祥之物存在。

心靈手巧的天津人

卻將這種常見的植物

玩出了新花樣!

25種自然生長的葫蘆圖譜、

近百種葫蘆製作工藝、

跨度百年的萬件葫蘆作品,

位於寶坻區大鐘莊牛莊子村的

中國葫蘆博物館——葫蘆廬

蘊藏了中國葫蘆裡的所有“秘密”。

探訪葫蘆廬搜索

有一種葫蘆的製作工藝, 通過烙畫、雕刻、針刻等技藝讓傳統樣式的葫蘆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態,

它叫做“葫蘆廬”, 而趙偉是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葫蘆廬”的第四代傳人, 除了是非遺標誌, “葫蘆廬”的實體更是坐落在天津市寶坻區牛莊子村, 清幽肅靜, 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葫蘆廬”作為一個大型的葫蘆展館,

從葫蘆小罐兒到系扣葫蘆,

從質樸的疙瘩葫蘆到珠光寶氣的漆器葫蘆,

博物館中的葫蘆藏品就多達2萬2千餘件。

博物館按照

葫蘆種類、葫蘆種植、加工工具、製作品類等多個板塊

以時間順序展出了葫蘆文化相關藏品。

你看那吊頂上

密密麻麻的掛著的葫蘆差不多有3000個!

錯落有致, 形態各異,

稱得上是一個“葫蘆的宇宙”

初識葫蘆廬搜索

來到葫蘆廬,

你就能學會了一個新詞兒:“範制葫蘆”。

什麼意思呢?

就是種葫蘆的時候就給它們帶上模子,

這些葫蘆就按照既定樣子生長,

成型後開模, 就有各式各樣的葫蘆出現了,

葫蘆誕生那一刻,

這些模具是不能重複使用的。

憑藉烙畫、範制、押花、彩繪等精湛技藝……趙偉被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世界上掌握葫蘆製作工藝最多的人。 截至目前, 趙偉製作的包括葫蘆燈、葫蘆擺件以及葫蘆包等葫蘆工藝品已申請十余項專利!

問史葫蘆廬搜索

葫蘆廬葫蘆的製作工藝,最早起源於清光緒年間,創始人是趙錫榮。1896年趙錫榮將葫蘆製作工藝從徐水帶到了天津,並將自己這門技藝不斷創新改良,一代一代傳承至今。趙偉師承父親趙學義,自幼學習葫蘆製作,六歲開始學習繪畫,十歲開始學習繪製葫蘆,十六歲開始學習雕刻葫蘆,十八歲開始學習範制葫蘆,二十歲掌握所有葫蘆製作技法,經常臨摹大家的作品到葫蘆上,結合葫蘆廬自身的製作技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研究掌握了一整套葫蘆製作技能,並借鑒其它藝術門類,把葫蘆製作技法由原來的幾項發展到現在的四十八項。

走向世界的葫蘆廬搜索

葫蘆廬第四代傳人趙偉特意為天津旅遊做的“葫蘆棋”

趙偉說:“廬是家、房子的意思,葫蘆廬的寓意是希望愛葫蘆的人都能聚到這裡來。”趙偉不僅在國內開設展覽、收徒教學,多年來他輾轉斯里蘭卡文化中心、法國巴黎十三區政府、法國巴黎文化中心、法國巴黎聖心教堂小丘廣場、澳門盧廉若公園、日本東京等地展出葫蘆作品,並把葫蘆文化傳播出去。值得欣慰的是,葫蘆廬技藝如今已經有了第五代傳人,趙偉老師的女兒現在正在努力學習當中。

還沒看夠?小津寥寥數筆也勾勒不出這完整神奇的葫蘆故事啊!不如你親自來這福祿寶地看看吧~

地址

路線

津薊高速九園下,右轉到黃莊左轉,到林亭口看見右邊農行右轉,到牛莊子左轉進村,看見葫蘆公園牌子右轉,然後見口左轉一直到博物館。

編|王小開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請注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葫蘆廬葫蘆的製作工藝,最早起源於清光緒年間,創始人是趙錫榮。1896年趙錫榮將葫蘆製作工藝從徐水帶到了天津,並將自己這門技藝不斷創新改良,一代一代傳承至今。趙偉師承父親趙學義,自幼學習葫蘆製作,六歲開始學習繪畫,十歲開始學習繪製葫蘆,十六歲開始學習雕刻葫蘆,十八歲開始學習範制葫蘆,二十歲掌握所有葫蘆製作技法,經常臨摹大家的作品到葫蘆上,結合葫蘆廬自身的製作技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研究掌握了一整套葫蘆製作技能,並借鑒其它藝術門類,把葫蘆製作技法由原來的幾項發展到現在的四十八項。

走向世界的葫蘆廬搜索

葫蘆廬第四代傳人趙偉特意為天津旅遊做的“葫蘆棋”

趙偉說:“廬是家、房子的意思,葫蘆廬的寓意是希望愛葫蘆的人都能聚到這裡來。”趙偉不僅在國內開設展覽、收徒教學,多年來他輾轉斯里蘭卡文化中心、法國巴黎十三區政府、法國巴黎文化中心、法國巴黎聖心教堂小丘廣場、澳門盧廉若公園、日本東京等地展出葫蘆作品,並把葫蘆文化傳播出去。值得欣慰的是,葫蘆廬技藝如今已經有了第五代傳人,趙偉老師的女兒現在正在努力學習當中。

還沒看夠?小津寥寥數筆也勾勒不出這完整神奇的葫蘆故事啊!不如你親自來這福祿寶地看看吧~

地址

路線

津薊高速九園下,右轉到黃莊左轉,到林亭口看見右邊農行右轉,到牛莊子左轉進村,看見葫蘆公園牌子右轉,然後見口左轉一直到博物館。

編|王小開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請注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