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6萬元到700億元——記中國內地首富梁穩根的創業之路

從6萬元到700億元——記中國內地首富梁穩根的創業之路

不是李彥宏, 不是黃光裕, 更不是宗慶後……

2011年9月7日, 由胡潤研究院製作的“2011年中國百富榜”中,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以7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成為“中國新首富”。

這不是一家之言。 2011年7月25日, 在《理財週報》發佈的2011年“3000中國家族財富榜”榜單中, 三一重工梁穩根家族以598。 51億元身家位居中國首位。

實際上, 早在2011年5月10日, 《新財富》發佈的“2011年500富人榜”中,

梁穩根即以500億元身家問鼎首富。

25年時間, 梁穩根把6萬元起步資金變成了700億元, 財富增長了117萬倍!這絕對是個奇跡。

起步資金:6萬元

今年56歲的梁穩根出生于湖南省婁底地區漣源市茅塘鎮的一個小山村, 是個農民的兒子。

梁穩根是在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考入中南大學金屬材料系的。

1983年, 他被分配到國營企業——兵器工業部洪源機械廠工作。 兩年後, 一心想當“萬元戶”的梁穩根遞交了辭職書。

沒有了“幹部”身份, 甚至連城市戶口也沒有了。 父親怒不可遏, 拿著扁擔追著梁穩根要把他攆回洪源機械廠。 在老人的眼裡, 兒子好歹混出了點“名堂”, 怎麼能說不幹就不幹了?

扁擔沒能把“強驢”攆回去。 梁穩根後來回憶說, 當時他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如果經商失敗了, 我就去做兩件事:一是寫一本書——《此路不通》, 以此來告誡像我一樣衝動的年輕人;二是到落後的山村去當先生, 教書育人”。

在經歷販羊、行銷白酒、生產玻璃纖維一系列失敗後, 梁穩根的“第一桶金”來源於特種焊接材料——這正是他的專業特長。

1986年企業開業時, 梁穩根將工廠命名為“三一”:“創建一流企業, 造就一流人才, 作出一流貢獻。 ”這時候, 他手裡的全部資金是6萬元人民幣。

5年之後的1991年, 企業發展成為婁底最大的民營企業, 年銷售額過億元。 但這種發展速度和規模與“三個一流”的理想仍相距甚遠。 通過一系列調研與論證, 梁穩根認為這是市場容量的問題。

“金剛石特種焊接材料市場, 全國總容量也就10多個億, 即使把全國市場都壟斷, 發展空間仍不大。 此外, 漣源所在地域較為偏僻, 交通不便、資訊不暢、資本受限、人才受困, 無法孕育出世界級的企業。 ”

梁穩根確定了“雙進”戰略:進入中心城市——長沙, 進入大行業——裝備製造業。

就選擇工程機械行業的原因, 梁穩根認為,

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進程, 造就了上百個世界500強, 僅工程機械製造業美國就占了3家。 中國是一個人口和面積大國, 現代化、工業化等進程都要依靠工程機械製造業支撐, 這說明工程機械行業不僅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更有長久的發展機遇。

端正了戰略方向的三一重工, 銷售收入和利潤以50%以上的年增長率推進。

重塑“中國製造”

與“財富榜”歷年“榜首”多出自地產、商業、IT產業相比,今年的“榜首”來自製造產業。

遍佈世界各地的“中國製造”,長期被認為是品質低下、價格低廉、勞動密集、科技含量不高的代名詞。當三一重工的世界最長臂架混凝土泵車、世界首創無泡瀝青水泥砂漿車、亞洲最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創新產品陸續推出後,“到海外去賺錢”成為了三一重工的戰略選擇。

“沒有國際化,三一重工最多就是個大一點的個體戶而已。”梁穩根認為。

三一重工的國際化戰略是在國家“十五”計畫出臺後的第二年開始的。2002年8月,三一重工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在印度設立。隨後,公司兩台平地機分別從中國發往印度和摩洛哥。三一重工國際化戰略序幕由此拉開。

與“財富榜”歷年“榜首”多出自地產、商業、IT產業相比,今年的“榜首”來自製造產業。

遍佈世界各地的“中國製造”,長期被認為是品質低下、價格低廉、勞動密集、科技含量不高的代名詞。當三一重工的世界最長臂架混凝土泵車、世界首創無泡瀝青水泥砂漿車、亞洲最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創新產品陸續推出後,“到海外去賺錢”成為了三一重工的戰略選擇。

“沒有國際化,三一重工最多就是個大一點的個體戶而已。”梁穩根認為。

三一重工的國際化戰略是在國家“十五”計畫出臺後的第二年開始的。2002年8月,三一重工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在印度設立。隨後,公司兩台平地機分別從中國發往印度和摩洛哥。三一重工國際化戰略序幕由此拉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