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乾隆爺南巡時都帶了哪些書畫?每次都有《富春山居圖》卻從未去過

前段時間, 沙特國王訪華, 大家最關注的是他的行李——除了1500名隨從外, 他帶了506噸重的行李, 包括2部鍍金自動舷梯與2輛賓士S600轎車。

論出行的排場, 不得不提一提咱們的乾隆爺, 比起來他的六下江南來, 沙特國王根本算不了什麼。

就拿第一次南巡來說, 據記載, 巡幸的船隊行進, 一千多隻船首尾相接, 族旗招展, 兩艘禦舟有三千六百河兵拉纖。 沿河兩岸之內凡支港河漢橋頭村口都安設圍站, 派有兵丁守護, 所經之處三十裡以內,文武官員皆應穿朝服接駕。

這一大批行李中, 有很多書畫, 畢竟乾隆是個收藏狂魔。

那麼, 他都帶了哪些書畫?

乾隆南巡時所賞鑒的書畫作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量最豐。 最近, 他們準備就此推出一個新展《行篋隨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書畫》。 展覽通過乾隆皇帝南巡行期間的書畫題詠, 揀選出了一系列曾與他一起旅行的書畫作品。

乾隆皇帝在南巡前從未親訪江南。 他對江南的所有印象與知識, 皆構築在相關圖籍或他人的描述上。 南巡出發前, 臣工必然要提供給他許多“江南旅遊資訊”。

例如董邦達的《西湖十景》, 乾隆看了以後還題了字:“明年春月駐翠華, 親印證之究所以。 ”此圖的確挑起遊興,

讓他打算于明春南巡時親自感受久聞的西湖之美, 印證實境與畫境。

這件《西湖十景》名為“十景”, 其實標出五十四個景點, 董邦達將西湖可遊處擴增五倍以上, 這其實是一件「招遊」之作。

董邦達 西湖十景

帶著這些書畫去幹嘛。

乾隆爺最喜歡的觀賞方式就是“即景印證”了,看看風景是否真如畫中所繪。

最廣為人所知的例子,恐怕還是乾隆十三年東巡山東時,命人自宮中快遞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實地對照鵲山及華不注山賞玩後,指出趙孟頫錯置兩山位置之事,書於題跋中。

南巡的時候,乾隆也這樣做了。

他帶了董邦達的另一件作品《西湖四十景》,按圖索驥式地依對西湖進行遊賞。在第一冊末開〈斷橋殘雪〉在題詩後寫道:“董邦達所畫西湖諸景,辛未南巡,攜之行笥,遇境輒相印證,信能曲盡其勝。因以十景彙為一冊,各題絕句志之。御筆。”

明 王紱 墨筆山水 軸

這些書畫是從何而來的呢?

根據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宮中舊藏,特別為南巡挑選攜帶,還有的是南巡途中獻納或徵集的新入藏物件,也有原本藏在宮中但尚未賞玩的。

這些隨行書畫,境遇也各不一樣。有些可能連展開的機會都沒有;有些則留在行宮、寺廟中;有些入宮後又歸還原藏地;有些倍受欣賞,回宮後不斷複製;還有一些作品成為旅行的經常成員,一次又一次跟著皇帝到處去旅行。

其中,乾隆爺每次南巡必帶的,就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了。

但有意思的是,六次南巡他均未到過畫中的富春江,即我們現在認為的富陽一帶。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局部

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南巡時的題跋中提到:「予南巡四至浙江,富春皆未到也。或眺於山陰道中、或見於雲棲江岸、或寄想於尖塔海亹」。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更多的是乾隆皇帝一生最依賴、可跨地域印證山水精神的最重要參考物。他在題識中曾言:“予非山居者,而頗得山居之趣。斯圖其先導歟?”

不但可由此畫領略古往今來山水畫的意趣,亦可為欣賞山水實景萬千氣象的觸媒。

對乾隆皇帝來說,〈富春山居圖〉不只是一幅精彩的元代畫作而已,由於可由此作與各地風光景相互映照,更隱喻著他統禦下的大好河山。

董邦達 西湖十景

帶著這些書畫去幹嘛。

乾隆爺最喜歡的觀賞方式就是“即景印證”了,看看風景是否真如畫中所繪。

最廣為人所知的例子,恐怕還是乾隆十三年東巡山東時,命人自宮中快遞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實地對照鵲山及華不注山賞玩後,指出趙孟頫錯置兩山位置之事,書於題跋中。

南巡的時候,乾隆也這樣做了。

他帶了董邦達的另一件作品《西湖四十景》,按圖索驥式地依對西湖進行遊賞。在第一冊末開〈斷橋殘雪〉在題詩後寫道:“董邦達所畫西湖諸景,辛未南巡,攜之行笥,遇境輒相印證,信能曲盡其勝。因以十景彙為一冊,各題絕句志之。御筆。”

明 王紱 墨筆山水 軸

這些書畫是從何而來的呢?

根據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宮中舊藏,特別為南巡挑選攜帶,還有的是南巡途中獻納或徵集的新入藏物件,也有原本藏在宮中但尚未賞玩的。

這些隨行書畫,境遇也各不一樣。有些可能連展開的機會都沒有;有些則留在行宮、寺廟中;有些入宮後又歸還原藏地;有些倍受欣賞,回宮後不斷複製;還有一些作品成為旅行的經常成員,一次又一次跟著皇帝到處去旅行。

其中,乾隆爺每次南巡必帶的,就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了。

但有意思的是,六次南巡他均未到過畫中的富春江,即我們現在認為的富陽一帶。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局部

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南巡時的題跋中提到:「予南巡四至浙江,富春皆未到也。或眺於山陰道中、或見於雲棲江岸、或寄想於尖塔海亹」。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更多的是乾隆皇帝一生最依賴、可跨地域印證山水精神的最重要參考物。他在題識中曾言:“予非山居者,而頗得山居之趣。斯圖其先導歟?”

不但可由此畫領略古往今來山水畫的意趣,亦可為欣賞山水實景萬千氣象的觸媒。

對乾隆皇帝來說,〈富春山居圖〉不只是一幅精彩的元代畫作而已,由於可由此作與各地風光景相互映照,更隱喻著他統禦下的大好河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