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何水法:藝術的創造永無止境

何水法, 1946年8月生於杭州, 祖籍紹興, 1980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研究生班。 現為全國政協委員, 浙江省政協常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浙江省特級專家,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藝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 西泠印社理事, 烏克蘭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 烏克蘭利沃夫國立藝術學院榮譽博士, 義大利昂布羅修研究院院士, 福建省畫院、福州畫院名譽院長, 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洛陽畫院名譽院長, 洛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何水法 繡出春風 180×96cm 2015年

傳承、開拓

——何水法先生訪談

文 / 劉中南

劉中南(以下簡稱劉):何老師, 您好!感謝您百忙中接受我的訪談。 首先, 請您簡單談一下您是如何走上書畫道路的?

何水法(以下簡稱何):我走上書畫藝術之路, 偶然中蘊含必然。 我祖籍紹興, 在杭州出生, 紹興這塊寶地極具人文性靈, 歷史上才俊迭出, 僅書畫領域就滋養過王羲之、楊維楨、徐文長、陳老蓮、趙之謙等能手;詩文領域曾誕生過謝靈運、陸放翁、王冕、魯迅等名宿;此外,

紹興戲、紹興酒等文化氛圍濃郁, 因此不難得出, 無論書畫、文學還是戲劇, 都體現了這一地域剛強之氣的特點。 余任天先生曾對我講:“水法, 你是紹興人, 你從小是聽紹興戲, 吃霉乾菜長大的, 你的性格很剛硬, 所以你的畫風跟紹興的歷史文脈傳承是一致的。 ”我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餘老講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何水法 嫣然香到夢魂中 61×50cm 2015年

我非書香門第出身, 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 家裡兄弟姊妹多, 吃飯的筷子多, 那個年代父母的艱辛可想而知, 但我很幸運有位豁達樂觀的母親。 母親讀過女中, 寫得一手好毛筆字, 對我影響很大。 開始母親幫我選字貼, 讓我練顏真卿、柳公權, 逐漸我就愛上了寫字, 後來長大些, 我又臨了很多漢隸魏碑, 再往後又接觸了篆書和瘦金。 1960年, 杭州成立工藝美術學校, 為了能夠接觸到繪畫, 我選擇了與繪畫相關的刺繡專業, 雖然後來沒有從事刺繡工藝, 卻加深了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1963年, 我在杭州延安路古籍書店買了30張宋人畫冊,

如獲至寶, 並開始嘗試臨摹。 到1969年我去拜望謝稚柳先生, 他看了我的工筆花鳥畫, 問我:“水法, 你跟誰學過畫?你肯定拜過師。 ”我說有一本宋人畫冊, 平時依樣畫葫蘆, 不知被我摹過多少遍了。 謝老講路子很對, 給了我極大地鼓勵。 1968年, 我跟陸抑非先生有過一面之緣, 到1971年正式拜陸抑非先生為師, 1973年開始在陸老的鼓勵下嘗試畫意筆劃, 一直到老先生1997年仙逝, 近30年我常伴其左右, 獲益良多。

何水法 野菊西風滿路香 138×69cm 2015年

劉:時至今日,您從藝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回望這50餘年,您一直在書畫這條道路上無私的耕耘、求索,您對書畫藝術乃至當下傳統文化的構建一定有自己的見解,請您簡單談一下?

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書畫藝術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它與文學、哲學、歷史學以及音樂、戲劇、舞蹈等其他姊妹藝術共同構成了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機整體。優秀作品給人情感上的共鳴是共通的,或振奮,或感動,或詩意,或活脫……其中,書法與繪畫的關係較為密切。古人講:書畫同源,這種密切的關係不僅體現在使用的工具及意象思維的表現上,更在於它承載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指向上。大寫意花鳥畫鼻祖徐青藤身處逆境時的歷劫不磨,八大親歷國破家亡後的倔強無懼,吳昌碩于國運勢微下的舍我其誰,傳承的正是一種精神,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代代相傳,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寶庫,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財富。這種“抗心希古”的精神一直是我的人生追求。

何水法 隨風吹起墜繁枝 138×69cm 2014年

中國畫最根本的問題是傳承與發展的問題。以花鳥畫為例,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前常作為人物畫的點綴出現在畫面中,以起到烘托主體的作用;隋唐時期開始脫離人物畫,成為獨立畫科;五代時期完成了花鳥畫史上的第一次分野,西蜀畫家黃筌善於描繪宮庭繁華、富麗的花鳥形象,南唐畫家徐熙作畫落墨為格,雜彩敷之,因而被冠以“黃筌富貴,徐熙野逸”的稱號;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高峰,由於帝王的好尚,花鳥畫發展迅速,隨著宋室南渡,也完成了中國繪畫史重心的南移;明代徐渭發展為潑墨大寫意畫法,氣勢縱橫奔放;清代經過八大、揚州畫派、吳昌碩等人的相繼推進,花鳥畫不斷向前發展;近代花鳥畫大家齊白石、黃賓虹的出現再次將花鳥畫推向新的境地。不難看出,繪畫的不斷發展與這些有創造心手的畫家有著直接的關係,也有力的論證了繪畫史的發展與推進是由一個天才對上一位天才反叛的成功而取得不斷進步的。因此,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就有了一條很清晰的文脈,我們要瞭解、認清這條文脈,正本清源。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

何水法 金粉拂霓裳 180×96cm 2015年

當代中國畫最核心的問題是改革創新的問題。國家、民族、科技需要創新,文化同樣需要進步。中國畫家在立足時代背景下要讀懂傳統,敢於突破藩籬,破格創新。要以古人之規矩,開今人之生面。新中國成立後,以潘天壽為代表的一批老藝術家立足國情,以過人的膽識銳意改革,於當時的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恢復了中國畫系教學(1957年),並提出中西繪畫拉開距離說(1959年),面對傳統中國畫後繼乏人的境況又率先提出將人、山、花專業分科教學(1961年4月)等,隨後這一教學體系在全國得到推廣。經過近一個甲子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後近40年的長足發展,為當代中國畫領域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中國畫事業正得以蓬勃發展。今天,中國畫發展的環境同60年前潘天壽先生處的時代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立足當下,中國畫的發展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回望中國前輩文人學者,文、史、哲、書、畫、印集于一身的先哲不在少數,王維、蘇東坡、徐文長、吳昌碩、李叔同……他們用深厚的文化根基鑄就了數以萬計的扛鼎之作,相比之下,當下文人書畫家所掌握的知識則略顯單一,難免令人唏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瞭解了癥結所在就應對症下藥。解決癥結的良方正在于加強對傳統國學知識的重視與學習。這種認識在青年一代學者身上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所以應大力弘揚對國學知識的學習,使對傳統國學的學習進入中小學,從娃娃抓起,薪火相傳。同樣,放眼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一體化趨勢不可逆轉,不同國家、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日趨密切。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地把優秀的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爭強我們的文化認同感,讓更多友好的朋友認識、瞭解乃至接受並參與到中華文化中。當然,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獨特魅力,我們還要以開放的姿態,博大的胸懷學習、借鑒、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只有抓住了時代的脈搏才能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經典之作。

何水法 水氣氤氳似有情 138×69cm 2014年

劉:在當今花鳥畫界,您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面貌,請您談一談您作品的面貌是如何逐漸形成,進而日趨成熟的?在您的創作中,又有哪些理念是您一以貫之的?

何:“夫畫者,從於心者也。”作品是一位元畫家最好的名片,通過作品不單可以讓讀者瞭解作者的繪畫風格、審美情趣,還能體現出作者的精神修為、美學思想、藝術追求。藝術風格是藝術家創作的獨特標誌,它體現了作品內容與形式、思想與技藝的統一。我作品面貌的形成不是刻意求之,而是經50餘年不斷地摸索、借鑒、汲取後逐步形成的,可謂水到渠成。

何水法 香是人間萬古春 138×69cm 2015年

回顧這50餘年的從藝歷程,我認為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早一時期是“工寫積蓄,轉益多師”,後來是“吐故納新,自創新貌”。第一個階段大致是在我接觸書畫開始,一直到80年代初。六十年代前我主要在書法上用功較多,堅持臨習,寒暑不移,打下了較好的基本功,此後對於書法的練習未曾間斷,甚至後來每次畫風的轉變都追隨書風的變化而改變;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開始我接觸的比較雜,水彩、水粉、刺繡……1963年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在延安路買到了一本宋人畫冊,並開始正式投入到工筆劃的臨摹創作中。謝稚柳先生對宋元繪畫研究成果頗豐,曾對我的工筆劃給予褒獎,他講路子很對,多畫、勤拿給他看,我受益無窮;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我主要受陸抑非先生影響,並融入他的教學理念,對海派書畫大家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學習。此外我還拜會了劉海粟、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沙孟海、唐雲、張大壯等書畫大家,大大拓寬了眼界。也正因此,1976年西泠印社出版社首次向全國出版社發行花鳥畫四條屏,我的牡丹同吳茀之先生的茉莉、諸樂三先生的雞冠花、陸抑非先生的向日葵一塊被選中。1977年,首屆全國書法展挑選赴日本參展作品,每個省選送50件,最終全國評選出67件(浙江6件),我與陸維釗、吳茀之、諸樂三、陸抑非、駱恒光的作品參展。同樣在第二屆全國書法展中,我再次與陸維釗先生、吳茀之先生、諸樂三先生的作品同時入選。可以說我藝術上的成長,與這些老先生們的耐心引導、悉心提攜有著莫大的關聯。

何水法 多壽 138×69cm 2015年

1980年,我於浙江美院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到浙江畫院,開啟了藝術生涯的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我開始全面轉攻潑墨大寫意,並逐漸演變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黃賓虹曾雲,集大成而自創新格為上,專學古人者為次之,不學古人而學當今者為次次之。八十年代初,我悟到一個問題,不能再亦步亦趨學老師,我應當提煉探索出自己的藝術語言。開始在“師古人”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更加頻繁的“師造化”。近20年的不斷寫生給予了我無窮的創作靈感,並於1992年完成了第一幅全景式構圖作品——《一串紅》,接著該作入選了首屆全國花鳥畫展。1993年,我首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社會各界給予了很大的關注與鼓勵,使我信心更足了;九十年代初,我發現自己的理念太傳統,中國花鳥畫的發展也走到了一個瓶頸,這個瓶頸就是始終沒有脫離大石頭壓陣式的拼盤構圖而落入程式化,這個程式從蘇東坡到徐青藤,徐青藤到八大,八大到吳昌碩都未能解決好。我悟到中國花鳥畫想要繼續向前發展必須要變,而且是非變不可,變則通,通則活,變則生生不息。1997年我提了出全景式構圖方法,並開始了有益的探索。2006年,當我帶著這一時期的作品再次來到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引起了社會及學術界極大的轟動;2015年,我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的第三次進京大展,展覽是為迎接自己七十歲生日,也是對近十年來繪畫成果的一個總結,更是對從藝五十餘年的一個回顧。我的創作也實現了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吳昌碩七十歲後達到了他藝術上的巔峰,齊白石七十歲左右完成的“衰年變法”成就了後人眼中的齊白石,所以,我非常有信心在自己以後的繪畫創作上還會更上一層樓。

何水法 嬌嬈夝態自天姿 138×69cm 2015

藝術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這正是千百年來藝術的魅力所在,但藝術的發展並不是沒有規律的,只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掌握規律,運用規律,才能創作出那個時代永恆的經典。明確方向後就是繪畫本體問題,藝術家通過作品傳遞真善美,這是普遍期望,但由於創作主體的個人稟賦、所受教育不同,感遇不同,因此又體現出藝術創作的特殊性,所以我講,繪畫沒有貴賤之別,但一定有高下之分。想要走上一條正確的繪畫之路,就應當向那些已經公認的繪畫大師學習,分析臨摹他們上等的作品。然後還要有真正懂的老師引導,有好的老師教和沒有好老師教完全是兩碼事。世紀之交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規律時,說過四句話“筆墨是中國畫的生命線,水是中國畫的靈魂,寫生是畫家與生活的對話,畫家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其中筆為骨,墨為肉,有骨有肉方可謂之為生命;縱觀古人經典傳世之作,如徐文長的《墨葡萄》、八大的《墨荷》歷經數百年仍一派生機盎然於紙上,均未因年代的久遠而黯然失色,究其原因皆因用水得法;“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寫生很重要,通過寫生可以將不瞭解的了然於胸,熟悉後才能把握住它的神韻。1975年以來為了畫好牡丹,我曾前後13次北上山東菏澤並數次前往河南洛陽寫生牡丹。菏澤牡丹品種很多,有姚黃、魏紫、何白、趙粉、花二喬、聖丹爐……我一看葉子就知道是什麼品種,原因就是見得多了,寫生多了,太熟悉了;石濤在近400年前就曾講“筆墨當隨時代”,我認為這是永恆的定律,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何水法 和炯映日殷似火 180×96cm 2015年

劉:何老師,您作為當今意筆花鳥畫界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在您的求學過程中肯定遇到了很多良師益友,請您講下哪位先生或哪幾位先生對您的藝術人生有著較深地影響?走到今天,您作為國畫界卓有成就的‘老先生’,您帶學生最看中的是哪些條件?

何:時光易逝,歲月易老。七、八十年代我除受教陸抑非先生門下外,還曾多次前往上海拜望劉海粟、王個簃、朱屺瞻、唐雲、張大壯、謝稚柳等,杭州的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沙孟海、陸儼少、余任天等,還有北京的李苦禪、王雪濤、俞致貞等。這些老先生都有很高的人格修養及繪畫思想,我非常榮幸能夠在他們晚年人、書、畫俱老的時光跟他們學習,受他們厚愛。老先生們不同的精神面貌都是我不斷學習的榜樣,陸抑非先生的貫學思想,劉海粟、唐雲的豁達大氣,吳茀之、諸樂三的瀟灑厚重,王個簃、謝稚柳的嚴謹典雅,陸維釗、沙孟海的博學剛健,朱屺瞻、李苦禪的勤奮律己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何水法 映日 61×50cm 2015年

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想起這些老先生,還清晰地記著他們跟我講過的話,非常感動。1973年在吳茀之先生家,吳茀老對我講:“水法,你將來在花鳥畫壇必成大器。”我當時並不相信,但有了老先生鼓勵覺得很有奔頭啊。1975年我去拜訪沙孟海先生,沙老跟我講:“水法,你的瘦金體現在已經學得很像了,你知道宋徽宗是學哪一家嗎?唐代薛曜。你現在學趙佶,那你是他的學生,如果你學他的老師,那你和他就是同學,你是想做宋徽宗的同學還是學生?”沙老講得對我觸動很大,此後我的瘦金跟徽宗逐漸拉開了距離。1982年我去拜訪朱屺瞻先生,鮐背之年的屺老告訴我,說他準備臨摹一百張花鳥畫,我很震驚,等再次去拜望老先生時,屺老讓我檢查他臨摹的作品,一百余張全部完成……

何水法 薰風微處留香雪 138×69cm 2015年

《管子·權修》中講;“一年之際,莫如樹穀;十年之際,莫如樹木;百年之際,莫如樹人。”在眾多社會職務中,我非常看重教師這一職業。因為一方面我的成長與我的老師們有著密切的關係,老先生們將一些優秀的、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知識傳給了我,我有責任把這些好的知識再傳授給下一代。另一方面,青年一代是我們國家民族的希望,他們精神面貌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國家未來的走向。此外,一個孩子背後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他們的家長將孩子交給我是對我的信任,我有義務將我的學生們培養好,使他們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材。因此在帶學生時,我始終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把該做的儘量做到最好,讓他們學有所成。我收學生最看重的就是“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才能可以慢慢挖掘積累,好的德形始終不能懈怠,要見賢思齊,只有用“德”來統帥“才”,才有可能做到“德才兼備”。令我欣慰的是,學生們在學習上非常勤奮刻苦,這是對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極大敬畏與認同。

何水法 抱華長新筍 138×69cm 2014年

劉:時下大到我們的國家,小到我們個人都在談論“夢想”,何老師您的夢想是什麼?

何:歌德曾引用過一句拉丁詩“人生短促,藝術長存”。在舉國都在追尋“夢想”的時代,我也有自己的“中國夢”。我現在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我很慶倖我還有理想主義的東西支撐著自己,始終懷有一顆報國之心,一顆赤子之心。我非常自信的一點是,我的作品始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突破自己,取得創新。我也非常肯定,只要身體允許,將來我的花鳥畫創作還會有大的飛躍。“藝術無疆”,藝術能夠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被世界各國人民喜愛,通過不同國家間的交流可以加深彼此間的瞭解與認可。近幾年,我一直在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而奔波努力,同時也將外國優秀的文化引入到我的抱華樓展示,希望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貢獻,也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外國朋友能夠熱愛中國文化。藝術需要傳承,我除了在一些高校招收研究生外,還在抱華樓帶學生,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培養更多的人才,我也希望通過我的點撥,我的學生及弟子們能夠有更大的提升與進步,抗得起責任,不辱使命。

何水法 赤虯盤翠霞 248×122cm 2015年

--- END ---

私享出品

福鼎白茶 貢眉 高山茶 送茶禮 ¥280 購買

福鼎白茶 壽眉 高山茶 送茶禮 ¥218 購買

何水法 野菊西風滿路香 138×69cm 2015年

劉:時至今日,您從藝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回望這50餘年,您一直在書畫這條道路上無私的耕耘、求索,您對書畫藝術乃至當下傳統文化的構建一定有自己的見解,請您簡單談一下?

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書畫藝術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它與文學、哲學、歷史學以及音樂、戲劇、舞蹈等其他姊妹藝術共同構成了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機整體。優秀作品給人情感上的共鳴是共通的,或振奮,或感動,或詩意,或活脫……其中,書法與繪畫的關係較為密切。古人講:書畫同源,這種密切的關係不僅體現在使用的工具及意象思維的表現上,更在於它承載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指向上。大寫意花鳥畫鼻祖徐青藤身處逆境時的歷劫不磨,八大親歷國破家亡後的倔強無懼,吳昌碩于國運勢微下的舍我其誰,傳承的正是一種精神,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代代相傳,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寶庫,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財富。這種“抗心希古”的精神一直是我的人生追求。

何水法 隨風吹起墜繁枝 138×69cm 2014年

中國畫最根本的問題是傳承與發展的問題。以花鳥畫為例,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前常作為人物畫的點綴出現在畫面中,以起到烘托主體的作用;隋唐時期開始脫離人物畫,成為獨立畫科;五代時期完成了花鳥畫史上的第一次分野,西蜀畫家黃筌善於描繪宮庭繁華、富麗的花鳥形象,南唐畫家徐熙作畫落墨為格,雜彩敷之,因而被冠以“黃筌富貴,徐熙野逸”的稱號;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高峰,由於帝王的好尚,花鳥畫發展迅速,隨著宋室南渡,也完成了中國繪畫史重心的南移;明代徐渭發展為潑墨大寫意畫法,氣勢縱橫奔放;清代經過八大、揚州畫派、吳昌碩等人的相繼推進,花鳥畫不斷向前發展;近代花鳥畫大家齊白石、黃賓虹的出現再次將花鳥畫推向新的境地。不難看出,繪畫的不斷發展與這些有創造心手的畫家有著直接的關係,也有力的論證了繪畫史的發展與推進是由一個天才對上一位天才反叛的成功而取得不斷進步的。因此,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就有了一條很清晰的文脈,我們要瞭解、認清這條文脈,正本清源。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

何水法 金粉拂霓裳 180×96cm 2015年

當代中國畫最核心的問題是改革創新的問題。國家、民族、科技需要創新,文化同樣需要進步。中國畫家在立足時代背景下要讀懂傳統,敢於突破藩籬,破格創新。要以古人之規矩,開今人之生面。新中國成立後,以潘天壽為代表的一批老藝術家立足國情,以過人的膽識銳意改革,於當時的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恢復了中國畫系教學(1957年),並提出中西繪畫拉開距離說(1959年),面對傳統中國畫後繼乏人的境況又率先提出將人、山、花專業分科教學(1961年4月)等,隨後這一教學體系在全國得到推廣。經過近一個甲子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後近40年的長足發展,為當代中國畫領域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中國畫事業正得以蓬勃發展。今天,中國畫發展的環境同60年前潘天壽先生處的時代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立足當下,中國畫的發展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回望中國前輩文人學者,文、史、哲、書、畫、印集于一身的先哲不在少數,王維、蘇東坡、徐文長、吳昌碩、李叔同……他們用深厚的文化根基鑄就了數以萬計的扛鼎之作,相比之下,當下文人書畫家所掌握的知識則略顯單一,難免令人唏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瞭解了癥結所在就應對症下藥。解決癥結的良方正在于加強對傳統國學知識的重視與學習。這種認識在青年一代學者身上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所以應大力弘揚對國學知識的學習,使對傳統國學的學習進入中小學,從娃娃抓起,薪火相傳。同樣,放眼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一體化趨勢不可逆轉,不同國家、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日趨密切。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地把優秀的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爭強我們的文化認同感,讓更多友好的朋友認識、瞭解乃至接受並參與到中華文化中。當然,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獨特魅力,我們還要以開放的姿態,博大的胸懷學習、借鑒、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只有抓住了時代的脈搏才能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經典之作。

何水法 水氣氤氳似有情 138×69cm 2014年

劉:在當今花鳥畫界,您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面貌,請您談一談您作品的面貌是如何逐漸形成,進而日趨成熟的?在您的創作中,又有哪些理念是您一以貫之的?

何:“夫畫者,從於心者也。”作品是一位元畫家最好的名片,通過作品不單可以讓讀者瞭解作者的繪畫風格、審美情趣,還能體現出作者的精神修為、美學思想、藝術追求。藝術風格是藝術家創作的獨特標誌,它體現了作品內容與形式、思想與技藝的統一。我作品面貌的形成不是刻意求之,而是經50餘年不斷地摸索、借鑒、汲取後逐步形成的,可謂水到渠成。

何水法 香是人間萬古春 138×69cm 2015年

回顧這50餘年的從藝歷程,我認為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早一時期是“工寫積蓄,轉益多師”,後來是“吐故納新,自創新貌”。第一個階段大致是在我接觸書畫開始,一直到80年代初。六十年代前我主要在書法上用功較多,堅持臨習,寒暑不移,打下了較好的基本功,此後對於書法的練習未曾間斷,甚至後來每次畫風的轉變都追隨書風的變化而改變;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開始我接觸的比較雜,水彩、水粉、刺繡……1963年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在延安路買到了一本宋人畫冊,並開始正式投入到工筆劃的臨摹創作中。謝稚柳先生對宋元繪畫研究成果頗豐,曾對我的工筆劃給予褒獎,他講路子很對,多畫、勤拿給他看,我受益無窮;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我主要受陸抑非先生影響,並融入他的教學理念,對海派書畫大家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學習。此外我還拜會了劉海粟、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沙孟海、唐雲、張大壯等書畫大家,大大拓寬了眼界。也正因此,1976年西泠印社出版社首次向全國出版社發行花鳥畫四條屏,我的牡丹同吳茀之先生的茉莉、諸樂三先生的雞冠花、陸抑非先生的向日葵一塊被選中。1977年,首屆全國書法展挑選赴日本參展作品,每個省選送50件,最終全國評選出67件(浙江6件),我與陸維釗、吳茀之、諸樂三、陸抑非、駱恒光的作品參展。同樣在第二屆全國書法展中,我再次與陸維釗先生、吳茀之先生、諸樂三先生的作品同時入選。可以說我藝術上的成長,與這些老先生們的耐心引導、悉心提攜有著莫大的關聯。

何水法 多壽 138×69cm 2015年

1980年,我於浙江美院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到浙江畫院,開啟了藝術生涯的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我開始全面轉攻潑墨大寫意,並逐漸演變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黃賓虹曾雲,集大成而自創新格為上,專學古人者為次之,不學古人而學當今者為次次之。八十年代初,我悟到一個問題,不能再亦步亦趨學老師,我應當提煉探索出自己的藝術語言。開始在“師古人”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更加頻繁的“師造化”。近20年的不斷寫生給予了我無窮的創作靈感,並於1992年完成了第一幅全景式構圖作品——《一串紅》,接著該作入選了首屆全國花鳥畫展。1993年,我首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社會各界給予了很大的關注與鼓勵,使我信心更足了;九十年代初,我發現自己的理念太傳統,中國花鳥畫的發展也走到了一個瓶頸,這個瓶頸就是始終沒有脫離大石頭壓陣式的拼盤構圖而落入程式化,這個程式從蘇東坡到徐青藤,徐青藤到八大,八大到吳昌碩都未能解決好。我悟到中國花鳥畫想要繼續向前發展必須要變,而且是非變不可,變則通,通則活,變則生生不息。1997年我提了出全景式構圖方法,並開始了有益的探索。2006年,當我帶著這一時期的作品再次來到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引起了社會及學術界極大的轟動;2015年,我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的第三次進京大展,展覽是為迎接自己七十歲生日,也是對近十年來繪畫成果的一個總結,更是對從藝五十餘年的一個回顧。我的創作也實現了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吳昌碩七十歲後達到了他藝術上的巔峰,齊白石七十歲左右完成的“衰年變法”成就了後人眼中的齊白石,所以,我非常有信心在自己以後的繪畫創作上還會更上一層樓。

何水法 嬌嬈夝態自天姿 138×69cm 2015

藝術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這正是千百年來藝術的魅力所在,但藝術的發展並不是沒有規律的,只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掌握規律,運用規律,才能創作出那個時代永恆的經典。明確方向後就是繪畫本體問題,藝術家通過作品傳遞真善美,這是普遍期望,但由於創作主體的個人稟賦、所受教育不同,感遇不同,因此又體現出藝術創作的特殊性,所以我講,繪畫沒有貴賤之別,但一定有高下之分。想要走上一條正確的繪畫之路,就應當向那些已經公認的繪畫大師學習,分析臨摹他們上等的作品。然後還要有真正懂的老師引導,有好的老師教和沒有好老師教完全是兩碼事。世紀之交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規律時,說過四句話“筆墨是中國畫的生命線,水是中國畫的靈魂,寫生是畫家與生活的對話,畫家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其中筆為骨,墨為肉,有骨有肉方可謂之為生命;縱觀古人經典傳世之作,如徐文長的《墨葡萄》、八大的《墨荷》歷經數百年仍一派生機盎然於紙上,均未因年代的久遠而黯然失色,究其原因皆因用水得法;“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寫生很重要,通過寫生可以將不瞭解的了然於胸,熟悉後才能把握住它的神韻。1975年以來為了畫好牡丹,我曾前後13次北上山東菏澤並數次前往河南洛陽寫生牡丹。菏澤牡丹品種很多,有姚黃、魏紫、何白、趙粉、花二喬、聖丹爐……我一看葉子就知道是什麼品種,原因就是見得多了,寫生多了,太熟悉了;石濤在近400年前就曾講“筆墨當隨時代”,我認為這是永恆的定律,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何水法 和炯映日殷似火 180×96cm 2015年

劉:何老師,您作為當今意筆花鳥畫界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在您的求學過程中肯定遇到了很多良師益友,請您講下哪位先生或哪幾位先生對您的藝術人生有著較深地影響?走到今天,您作為國畫界卓有成就的‘老先生’,您帶學生最看中的是哪些條件?

何:時光易逝,歲月易老。七、八十年代我除受教陸抑非先生門下外,還曾多次前往上海拜望劉海粟、王個簃、朱屺瞻、唐雲、張大壯、謝稚柳等,杭州的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沙孟海、陸儼少、余任天等,還有北京的李苦禪、王雪濤、俞致貞等。這些老先生都有很高的人格修養及繪畫思想,我非常榮幸能夠在他們晚年人、書、畫俱老的時光跟他們學習,受他們厚愛。老先生們不同的精神面貌都是我不斷學習的榜樣,陸抑非先生的貫學思想,劉海粟、唐雲的豁達大氣,吳茀之、諸樂三的瀟灑厚重,王個簃、謝稚柳的嚴謹典雅,陸維釗、沙孟海的博學剛健,朱屺瞻、李苦禪的勤奮律己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何水法 映日 61×50cm 2015年

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想起這些老先生,還清晰地記著他們跟我講過的話,非常感動。1973年在吳茀之先生家,吳茀老對我講:“水法,你將來在花鳥畫壇必成大器。”我當時並不相信,但有了老先生鼓勵覺得很有奔頭啊。1975年我去拜訪沙孟海先生,沙老跟我講:“水法,你的瘦金體現在已經學得很像了,你知道宋徽宗是學哪一家嗎?唐代薛曜。你現在學趙佶,那你是他的學生,如果你學他的老師,那你和他就是同學,你是想做宋徽宗的同學還是學生?”沙老講得對我觸動很大,此後我的瘦金跟徽宗逐漸拉開了距離。1982年我去拜訪朱屺瞻先生,鮐背之年的屺老告訴我,說他準備臨摹一百張花鳥畫,我很震驚,等再次去拜望老先生時,屺老讓我檢查他臨摹的作品,一百余張全部完成……

何水法 薰風微處留香雪 138×69cm 2015年

《管子·權修》中講;“一年之際,莫如樹穀;十年之際,莫如樹木;百年之際,莫如樹人。”在眾多社會職務中,我非常看重教師這一職業。因為一方面我的成長與我的老師們有著密切的關係,老先生們將一些優秀的、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知識傳給了我,我有責任把這些好的知識再傳授給下一代。另一方面,青年一代是我們國家民族的希望,他們精神面貌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國家未來的走向。此外,一個孩子背後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他們的家長將孩子交給我是對我的信任,我有義務將我的學生們培養好,使他們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材。因此在帶學生時,我始終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把該做的儘量做到最好,讓他們學有所成。我收學生最看重的就是“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才能可以慢慢挖掘積累,好的德形始終不能懈怠,要見賢思齊,只有用“德”來統帥“才”,才有可能做到“德才兼備”。令我欣慰的是,學生們在學習上非常勤奮刻苦,這是對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極大敬畏與認同。

何水法 抱華長新筍 138×69cm 2014年

劉:時下大到我們的國家,小到我們個人都在談論“夢想”,何老師您的夢想是什麼?

何:歌德曾引用過一句拉丁詩“人生短促,藝術長存”。在舉國都在追尋“夢想”的時代,我也有自己的“中國夢”。我現在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我很慶倖我還有理想主義的東西支撐著自己,始終懷有一顆報國之心,一顆赤子之心。我非常自信的一點是,我的作品始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突破自己,取得創新。我也非常肯定,只要身體允許,將來我的花鳥畫創作還會有大的飛躍。“藝術無疆”,藝術能夠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被世界各國人民喜愛,通過不同國家間的交流可以加深彼此間的瞭解與認可。近幾年,我一直在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而奔波努力,同時也將外國優秀的文化引入到我的抱華樓展示,希望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貢獻,也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外國朋友能夠熱愛中國文化。藝術需要傳承,我除了在一些高校招收研究生外,還在抱華樓帶學生,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培養更多的人才,我也希望通過我的點撥,我的學生及弟子們能夠有更大的提升與進步,抗得起責任,不辱使命。

何水法 赤虯盤翠霞 248×122cm 2015年

--- END ---

私享出品

福鼎白茶 貢眉 高山茶 送茶禮 ¥280 購買

福鼎白茶 壽眉 高山茶 送茶禮 ¥218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