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畫家圈國畫講堂」第二百二十二期:王紱 與《淇渭圖》

王紱(1362—1416), 一作芾、黼, 字孟端, 號友石生、九龍山人。 江蘇無錫人。 十歲能詩, 十五歲補博士弟子員, 洪武十一年到京師供職。 洪武十三年(1380)左丞相胡維庸樹黨謀反, 被誅, 因此被牽連者數萬人。 王紱亦受牽累, 謫戊山兩朔州(今大同)將近二十年, 建文元年(1399)被釋放回歸無錫, 隱居九龍山, 潛心於畫事。 由於王紱數法甚佳, 永樂元年(1402)被薦入文淵閣供職, 永樂十年(1412)拜翰林中書舍人, 他在《北京八景圖卷》中曾鈐篆書陽文長方形“中書舍人”印。 他曾兩次隨明成祖巡狩北京。 永樂十四年(1416)卒於北京寓所, 終年五十四歲。 年輕時, 王紱曾遊歷江淮、黃河、太行等名山大川,

對王紱的詩畫創作很有影響。 王紱的詩文亦很有名, 有《王舍人詩集》、《友石山房集》等傳世。 王紱的繪畫, 山水、人物都很精, 山水師法元四家, 尤以王蒙、倪瓚為主, 其畫風幽淡簡遠, 繼承了元人水墨山水畫法的傳統, 也有的畫能將倪瓚與吳鎮之畫法揉合, 幹濕並用, 蒼古而厚重, 《佩文齋書畫譜.畫傳》十說他“山水用筆精到超出幼文天遊之上, 而與叔明並駕。 ”明人王世貞說“孟端在永宣間(永樂.宣德)聲價不下黃鶴山樵。 ”(《位州山人稿》)。 王紱的畫品極高, 文徵明在《湖山書屋圖》題跋中說他“人品特高, 能不為藝事所役, 雖片紙尺縑非其人不可得也。 ”他不輕易為人繪畫, 對於富人用金錢索畫者更是拒之於門外,
因此王紱傳世的作品極少, 《溪山漁隱圖卷》之出現實為難得。

【名稱】淇渭圖【作者】王紱【年代】明代【簡介】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8.2釐米, 橫34.5釐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倒掛竹一枝, 姿態秀妍, 頗有臨風弄月的風致。 其墨竹畫法, 繼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瓚等的傳統,

著重表達蕭散清逸的意韻。 淡墨寫枝, 濃墨捺葉、葉端輕輕彎折, 翻轉自如, 如神來之筆, 盡顯竹葉靜中有動的態勢。 此圖用筆在遒勁中出姿媚, 縱橫外見灑脫, 開元末明初畫竹的新風格。

【畫家圈國畫/書法講堂】圖文來自網路分享由畫家圈收集整理

如有錯誤和版權問題可聯繫畫家圈編輯人員

欣賞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