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部高智商懸疑電影為什麼風靡全亞洲,看完我徹底服氣

文 | 卡米

這次我們要罕見地推薦一部泰國電影, 不用擔心, 沒有鬼, 只有一群青春年少的學生, 也不用懷疑會不會老套, 他們沒在談戀愛, 而是, 在作弊。

作弊?作弊也能拍成電影?是的, 他們不光把它拍成了電影, 還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這部影片叫做《天才槍手》, 上映後直接問鼎泰國年度票房冠軍。 後又被臺灣和香港引進, 話題度飆升, 打破了泰國電影在這兩個地區的票房紀錄。

除了票房, 它還有口碑。

爛番茄100%好評, IMDb 8.3分, 豆瓣8.5分。 這個成績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吧。

影片講述的是一群學生作弊團夥的故事。 女主角是一位家境貧寒的學霸Lynn, 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貴族學校讀書, 其間認識了成績很差的富二代同學Grace和Pat, 從此開始幫助他們作弊的生涯, 以從中牟取利益。

男主角叫Bank, 也是一位學霸, 同樣出身貧寒家庭。 原本正直的他後來因為一系列原因, 也捲入了這個作弊團夥, 甚至開始了一場跨國作弊行動。

從左到右:Bank, Pat, Grace, Lynn

這部電影根據2014年轟動一時的亞洲考場作弊案改編, 是泰國新晉導演納塔吾·彭皮裡亞的第二部長片作品。

你一定看過青春片, 看過俠盜片, 也看過犯罪片吧, 但把這幾種類型片糅雜在一起, 主題還是我們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很熟悉的事——作弊, 這樣的影片恐怕還是第一次在銀幕上出現。

單從這個新穎的設定來看, 《天才槍手》就已經有足夠的吸引力了。 更何況, 無論從哪種類型片角度來看, 這都是一部可圈可點的佳作。

把作弊拍成犯罪片和俠盜片, 能想到的元素它都有。

首先, 有組織。 從《縱橫四海》到《奪寶奇兵》, 再到《XX羅漢》系列, 哪個沒有精彩的團隊合作?

一開始, 這個作弊團夥只有Lynn和Grace兩個人, 作弊方式也比較原始——通過鞋子傳紙條。 後來, Grace的男友Pat加入, 隨後, 班上一大票廢材學生加入, 組成了一個由Lynn領導的大型犯罪團夥。

再後來Bank加入, 規模也直接擴大到跨國範疇。

這就把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普通的作弊行為搞得像模像樣, 來勢洶洶, 煞有介事。

其次, 有技術。 常見的俠盜片總是發生在各式各樣觀眾並不熟悉的地方, 比如機關重重的古堡, 戒備森嚴的展館, 奢侈豪華的私人飛機、私人遊艇上,還有各種屬於未來的高科技產品。要是都已經這樣了,精彩還不夠,那就追車來湊。

而作弊相對來說就沒辦法這麼套路了。首先,這並不是科幻片,發生的場所也是教室這樣封閉單調的地方,沒有那些光怪陸離的新奇小玩意施展空間的環境,那麼如何溝通,如何傳答案,如何接洽就成了一個技術難題。

影片完全不同于其他俠盜片的精彩之處就在於,這幫學生在有限的、且全世界觀眾都極為熟悉的環境之下用相當有想像力的方式,完成了他們的作弊任務。

傳紙條這樣的「點對點」技術對兩三個人的小作弊團夥來說還奏效,但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那麼就得有集體作弊的新方法。考場上不能交頭接耳,暗號就成了關鍵。天才學霸Lynn想出來的主意是,鋼琴彈指大法,用彈指法代表ABCD,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信號雲接收」了。

可是這樣的技術也有局限。它的前提是所有人都在同一個考場,那如果碰上了跨國考試,考場隨機,這該如何是好?影片中的STIC考試類似于我們現實生活中的GRE,需要通過這個測試,才能跨入出國留學的第一道門檻。

但難處是,這場考試時間相當緊,大家不一定分到同一個考場,而且不同時間的試卷還不一樣。Lynn又根據現實狀況,想到了一個新主意。跟Bank聯合在一起,利用時差給Grace和Pat傳答案。

片中重點作弊場景主要有三處,每一處他們都根據不同情境規劃出極富創意的作弊方案,非常有趣。

除了技術,影片還營造出濃郁的犯罪片氛圍。對於犯罪片來說,「明」與「暗」是故事中最強大的戲劇張力,它就像一根主弦,撩一下就能抓住觀眾的心。

在這部影片裡,老師是員警,在明;學生是罪犯,在暗。每一場緊張的考場戲都是一局精彩的警匪遊戲。成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且不被抓住,是犯罪的核心。觀眾的視角是犯罪視角,當「暗」越來越暴露在「明」之下,觀眾的心就被抓得越緊。

在三場作弊戲當中,緊張感層層遞進。第一場就是小打小鬧,傳紙條的鞋被踢到了過道上,這裡僅僅是把弦輕輕一撩。第二場,團體作弊,分AB卷,中間出了點問題,時間到了大家都還沒有完成,老師已經有所察覺。第三場,到了澳洲,則直接是作弊行為已被發現,老師四處追逐。

三場戲,從有驚無險,到僥倖度過,再到被捉贓,主弦撥動越來越快,心逐漸提到嗓子眼,直到陰謀敗露,最後終於炸掉,全程毫無尿點。這一切都是通過乾脆俐落的作弊剪輯,音樂氛圍的營造,劇本的層層遞進,以及演員們緊張的表演共同實現的。

犯罪片,有明面上的實戰,也有地下的勾結。由Lynn為核心的作弊團夥不是什麼愛與和平烏托邦組織,學校也不是什麼公平正義的機構,片中有好幾股勢力,利益紛紜,縱橫捭闔。

Lynn作弊,既為了錢,也有閨蜜情誼,更有出於對學校的不滿。學校也是貪污腐敗,利用權勢為所欲為。Grace和Pat渴望用金錢不勞而獲。中間Bank還一度被富二代團夥實施了校園霸淩。Lynn和Bank之間也有一絲曖昧的情誼。

這幾組複雜的人際關係,讓這部影片不光呈現出單純的「明暗」對抗,更有了一股現實的江湖氣。

一群學生在地下商討暗號,正兒八經地談交易價格;在最後那場終極作弊案中,遇到了了出乎意料的變數,本來這是犯罪片的常見路數,被毫無違和感地融入這樣一個作弊的故事中,體現了相當高的技巧。

除了精彩的俠盜和犯罪元素,這部影片說到底,還是一部青春片。青春片就必然涉及到成長禮,必須看到人物變化的途徑。

整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到主角在事件的推動下不斷成長,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中間沒有一絲矯情和做作,感情戲也是點到即止。作為青春片,這部影片難得之處在于,成長並不是通過談情說愛,而是通過一次次企圖改變命運的犯罪行動。

Lynn和Bank是影片當之無愧的主角,他倆出身同一階層,本來有著同樣的起點,卻陰差陽錯,最終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從頭到尾,他們有憤怒,有掙扎,有墮落,也有救贖。他們身上具體發生了什麼,這裡就不劇透了。

2000年後,泰國電影異軍突起,拍出了不少膾炙人心的作品。

九十年代末,泰國憑藉其獨特的自然文化風光,成為國際影壇重要的電影外景基地之一,吸引了大批來自歐美、印度以及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攝製組。有一段時間,好萊塢電影在亞洲放映前的前期準備工作幾乎全部在泰國進行。

在這波攝製浪潮的帶動下,泰國電影業的硬軟體水準都得到了顯著提高,電影水準突飛猛進,開啟了泰國電影的「新浪潮」時代。

其中對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青春片和恐怖片。兩者都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對類型片的創新做出了很大貢獻。

《鬼妻》(1999)

泰國恐怖片的興起以1999年的《鬼妻》作為標誌,開闢了一條歐美式撒血漿,日韓式冤鬼復仇、人鬼互嚇之外的新路。一是劇情出其不意,加入了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橋段;二是融入了泰國獨有的佛教文化,在恐怖之中還加入了一層莊嚴陰森的宗教氣息。

回到青春片,泰國青春片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初,一開始探討的是青少年教育問題。後來,電影創作者們發現青少年群體有不錯的消費能力,於是一大批青春片噴湧而出。之後,就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暹羅之戀》、《小情人》、《初戀這件小事》等等,還有GTH這樣出產青春片的標誌廠牌。

《暹羅之戀》(2007)

想到泰國青春片,就想到清新和澄澈,不撒狗血不撕逼,也沒有日式的殘酷青春物語。人物之間的情感常常都在友情和愛情之間輕輕浮動,大量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也是得益於這樣的感情線。無論是講男同志的《暹羅之戀》,還是講女同志的《想愛就愛》,都是愛情悄悄侵入友情的界限。

《天才槍手》中,Lynn和Bank之間的情愫也帶著一絲曖昧。同樣出身卑微,同樣有天才的頭腦,他們既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又是競爭對手,還是同進同退的戰友。兩人的對手戲有好幾場都欲言又止,其中盡是難以言說的默契和情誼。

但是,這畢竟是一部以犯罪為主題的電影,跟之前我們熟知的泰國青春片不盡相同,其中所有的情感都點到即止,服務於主要劇情,最後的結局亦是現實到讓人唏噓。

有關犯罪的青春片難免就會涉及到對社會亂象的批判。比如教育體制的腐敗,學校憑藉勢力就能隻手遮天,將貧困子弟推向絕境;有錢人用錢就能買到答案,出國留學輕而易舉;校園霸淩也是無處不在。導演納塔吾·彭皮裡亞在採訪裡明確提出:「我相信有人能看懂我要表達的東西!」其中探究教育體制無疑是他拍攝電影的原動力之一。

相比不少犯罪青春片的殘酷氣質,《天才槍手》在批判現實方面顯得更加克制和不動聲色,讓人不至於悲痛,但卻又鬱結在心。

一部青春片,它既做到了有趣、緊張、新穎,又實現了社會批判和成長解剖,它不見腥風血雨,卻又充斥著江湖氣息。不得不感慨,這部將各種元素雜糅得恰到好處的《天才槍手》,再一次拓展了青春片的疆界。

奢侈豪華的私人飛機、私人遊艇上,還有各種屬於未來的高科技產品。要是都已經這樣了,精彩還不夠,那就追車來湊。

而作弊相對來說就沒辦法這麼套路了。首先,這並不是科幻片,發生的場所也是教室這樣封閉單調的地方,沒有那些光怪陸離的新奇小玩意施展空間的環境,那麼如何溝通,如何傳答案,如何接洽就成了一個技術難題。

影片完全不同于其他俠盜片的精彩之處就在於,這幫學生在有限的、且全世界觀眾都極為熟悉的環境之下用相當有想像力的方式,完成了他們的作弊任務。

傳紙條這樣的「點對點」技術對兩三個人的小作弊團夥來說還奏效,但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那麼就得有集體作弊的新方法。考場上不能交頭接耳,暗號就成了關鍵。天才學霸Lynn想出來的主意是,鋼琴彈指大法,用彈指法代表ABCD,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信號雲接收」了。

可是這樣的技術也有局限。它的前提是所有人都在同一個考場,那如果碰上了跨國考試,考場隨機,這該如何是好?影片中的STIC考試類似于我們現實生活中的GRE,需要通過這個測試,才能跨入出國留學的第一道門檻。

但難處是,這場考試時間相當緊,大家不一定分到同一個考場,而且不同時間的試卷還不一樣。Lynn又根據現實狀況,想到了一個新主意。跟Bank聯合在一起,利用時差給Grace和Pat傳答案。

片中重點作弊場景主要有三處,每一處他們都根據不同情境規劃出極富創意的作弊方案,非常有趣。

除了技術,影片還營造出濃郁的犯罪片氛圍。對於犯罪片來說,「明」與「暗」是故事中最強大的戲劇張力,它就像一根主弦,撩一下就能抓住觀眾的心。

在這部影片裡,老師是員警,在明;學生是罪犯,在暗。每一場緊張的考場戲都是一局精彩的警匪遊戲。成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且不被抓住,是犯罪的核心。觀眾的視角是犯罪視角,當「暗」越來越暴露在「明」之下,觀眾的心就被抓得越緊。

在三場作弊戲當中,緊張感層層遞進。第一場就是小打小鬧,傳紙條的鞋被踢到了過道上,這裡僅僅是把弦輕輕一撩。第二場,團體作弊,分AB卷,中間出了點問題,時間到了大家都還沒有完成,老師已經有所察覺。第三場,到了澳洲,則直接是作弊行為已被發現,老師四處追逐。

三場戲,從有驚無險,到僥倖度過,再到被捉贓,主弦撥動越來越快,心逐漸提到嗓子眼,直到陰謀敗露,最後終於炸掉,全程毫無尿點。這一切都是通過乾脆俐落的作弊剪輯,音樂氛圍的營造,劇本的層層遞進,以及演員們緊張的表演共同實現的。

犯罪片,有明面上的實戰,也有地下的勾結。由Lynn為核心的作弊團夥不是什麼愛與和平烏托邦組織,學校也不是什麼公平正義的機構,片中有好幾股勢力,利益紛紜,縱橫捭闔。

Lynn作弊,既為了錢,也有閨蜜情誼,更有出於對學校的不滿。學校也是貪污腐敗,利用權勢為所欲為。Grace和Pat渴望用金錢不勞而獲。中間Bank還一度被富二代團夥實施了校園霸淩。Lynn和Bank之間也有一絲曖昧的情誼。

這幾組複雜的人際關係,讓這部影片不光呈現出單純的「明暗」對抗,更有了一股現實的江湖氣。

一群學生在地下商討暗號,正兒八經地談交易價格;在最後那場終極作弊案中,遇到了了出乎意料的變數,本來這是犯罪片的常見路數,被毫無違和感地融入這樣一個作弊的故事中,體現了相當高的技巧。

除了精彩的俠盜和犯罪元素,這部影片說到底,還是一部青春片。青春片就必然涉及到成長禮,必須看到人物變化的途徑。

整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到主角在事件的推動下不斷成長,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中間沒有一絲矯情和做作,感情戲也是點到即止。作為青春片,這部影片難得之處在于,成長並不是通過談情說愛,而是通過一次次企圖改變命運的犯罪行動。

Lynn和Bank是影片當之無愧的主角,他倆出身同一階層,本來有著同樣的起點,卻陰差陽錯,最終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從頭到尾,他們有憤怒,有掙扎,有墮落,也有救贖。他們身上具體發生了什麼,這裡就不劇透了。

2000年後,泰國電影異軍突起,拍出了不少膾炙人心的作品。

九十年代末,泰國憑藉其獨特的自然文化風光,成為國際影壇重要的電影外景基地之一,吸引了大批來自歐美、印度以及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攝製組。有一段時間,好萊塢電影在亞洲放映前的前期準備工作幾乎全部在泰國進行。

在這波攝製浪潮的帶動下,泰國電影業的硬軟體水準都得到了顯著提高,電影水準突飛猛進,開啟了泰國電影的「新浪潮」時代。

其中對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青春片和恐怖片。兩者都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對類型片的創新做出了很大貢獻。

《鬼妻》(1999)

泰國恐怖片的興起以1999年的《鬼妻》作為標誌,開闢了一條歐美式撒血漿,日韓式冤鬼復仇、人鬼互嚇之外的新路。一是劇情出其不意,加入了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橋段;二是融入了泰國獨有的佛教文化,在恐怖之中還加入了一層莊嚴陰森的宗教氣息。

回到青春片,泰國青春片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初,一開始探討的是青少年教育問題。後來,電影創作者們發現青少年群體有不錯的消費能力,於是一大批青春片噴湧而出。之後,就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暹羅之戀》、《小情人》、《初戀這件小事》等等,還有GTH這樣出產青春片的標誌廠牌。

《暹羅之戀》(2007)

想到泰國青春片,就想到清新和澄澈,不撒狗血不撕逼,也沒有日式的殘酷青春物語。人物之間的情感常常都在友情和愛情之間輕輕浮動,大量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也是得益於這樣的感情線。無論是講男同志的《暹羅之戀》,還是講女同志的《想愛就愛》,都是愛情悄悄侵入友情的界限。

《天才槍手》中,Lynn和Bank之間的情愫也帶著一絲曖昧。同樣出身卑微,同樣有天才的頭腦,他們既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又是競爭對手,還是同進同退的戰友。兩人的對手戲有好幾場都欲言又止,其中盡是難以言說的默契和情誼。

但是,這畢竟是一部以犯罪為主題的電影,跟之前我們熟知的泰國青春片不盡相同,其中所有的情感都點到即止,服務於主要劇情,最後的結局亦是現實到讓人唏噓。

有關犯罪的青春片難免就會涉及到對社會亂象的批判。比如教育體制的腐敗,學校憑藉勢力就能隻手遮天,將貧困子弟推向絕境;有錢人用錢就能買到答案,出國留學輕而易舉;校園霸淩也是無處不在。導演納塔吾·彭皮裡亞在採訪裡明確提出:「我相信有人能看懂我要表達的東西!」其中探究教育體制無疑是他拍攝電影的原動力之一。

相比不少犯罪青春片的殘酷氣質,《天才槍手》在批判現實方面顯得更加克制和不動聲色,讓人不至於悲痛,但卻又鬱結在心。

一部青春片,它既做到了有趣、緊張、新穎,又實現了社會批判和成長解剖,它不見腥風血雨,卻又充斥著江湖氣息。不得不感慨,這部將各種元素雜糅得恰到好處的《天才槍手》,再一次拓展了青春片的疆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