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人若是不死,皇帝重用,明朝可能不會滅亡,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明朝自崇禎帝滅亡, 被滿清取而代之, 並閉關鎖關, 中國各個領域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 尤其軍事方面, 到了近代備受欺辱, 令人扼腕。

在此筆者提到這位牛人, 是一位明朝火器研製專家。

趙士楨, 生於嘉靖32年, 浙江樂清人, 此公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罕見的科技奇才, 可與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徐光啟相並列。 他一生中研製改進多種火器, 發明的"火箭溜"極大提高命中率, 還設計戰車、防禦器械等, 最具創新的莫過於"迅雷銃"了, 曾著有《神器譜》、《神器雜說》、《神器譜或問》、《防虜車銃議》等關於火器研製開發、使用訓練等方面的論著。

趙士楨的一生, 頗富傳奇色彩。 他早年是太學生, 寫一手好字, 書法號稱"骨騰肉飛, 聲施當世", 時人爭相買他所題的詩扇。 後被明神宗看見, 大為賞識, 趙士楨平步青雲, 以布衣身份被召入朝, 任鴻臚寺主簿,日常職責是接待外國或少數民族的皇帝、使者。

此公生長于海濱, 少經倭患, 深知增強國防力量、改善武器裝備的重要性, 決心研製出精良的火器裝備官軍, 衛國保民, 大明萬曆25年(, 上呈《用兵八害》的條陳, 建議製造魯密國進貢的番鳥銃, 經兵部議交京營試製。

趙世禎唯恐京營“製造打放兩不如法”,

就登門求教朵思麻, 詳細講解製造和使用方法, 並自己出資召集工匠進行試製, 創制了比鳥嘴銃射程更遠的火繩槍, 稱之為“魯密銃”。 這種銃加長槍管(4尺5寸), 重量略大於鳥銃(6―8斤), 射程遠(150 米), 威力大, 在結構上更優於鳥嘴銃, 堪稱世界一流武器。

同時還研製出當時最新式的火器“掣電銃”和“迅雷銃”, 前者兼具西洋銃和佛郎機的優點, 後者並有鳥銃和三眼銃的長處。 以迅雷銃為例, 這一種裝有5根銃管的火繩槍, 各銃管均裝有準星、照門及供裝火藥線用的火門。 銃杆中部有機匣, 前面套有盾牌, 中間有一小斧做支架, 整體造型十分獨特。


如此這般, 迅雷銃可以依次輪流發射完5根銃管, 若是仍有敵兵逼近, 點燃銃杆中火球, 使其"噴焰灼敵",也可將銃杆倒轉, 小斧及盾牌當作拼殺武器, 攻防兼備。 趙公真可謂用心良苦。 歐洲也有類似的設計, 但並沒有大量採用!

此外, 他還製造了西洋銃、三長銃、旋機翼虎銃、震疊銃等10多種火繩槍。

不過趙士楨一生鬱鬱不得志, 而且製造火器得罪了不少人,

還經常受到懷疑、誹謗, 當了18年鴻臚寺主簿才升為武英殿中書舍人。

萬曆31年, 由於國本之爭引起的東林黨爭, 爆出"妖書案", 落魄秀才皦生光含冤被淩遲。

後京中又盛傳此書乃"是東嘉趙士楨所作也", 為此他身心勞瘁, 又驚又怕, 竟被嚇得精神錯亂, 經常夢見皦生光索命, 一病不起, 於1611年抑鬱而亡。

裡的皦生光被殺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