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8問“網紅”盒馬鮮生:為什麼跑去賣女性絲襪了?

今天中國商界什麼最熱?新零售。 哪家公司特火?盒馬鮮生。

最近, 林男隨正和島商學院走訪盒馬鮮生上海總部, 逛了KING88廣場店, 聆聽了盒馬創始人侯毅、富基控股創始人、盛景網聯合夥人顏豔春的分享, 引發挺多思考:這家仍在快速反覆運算的新物種, 熱鬧背後究竟有何門道?

商業是個信號學的世界, 捕捉信號, 看穿本質, 才能准確切入市場。 本期《鑰匙》, 我就8問盒馬鮮生, 自問自答, 新零售與消費升級的秘密和本質, 或許就藏在這些細節信號中。

盒馬鮮生創始人 侯毅

1. 盒馬為什麼要大做餐飲?

商業綜合體、超市幹餐飲, 不奇怪, 這幾年餐飲簡直成了shopping mall的救命稻草, 有些商業綜合體餐飲消費占比高達40%。 走進盒馬鮮生, 小麵館、餃子館、港式燒臘館、日料館, 有什麼獨到之處?

一是開發新的產品結構。 不光做堂食的正餐, 還做可以外帶和外賣的半成品。 一家賣海南雞飯的,

正餐時段主打招牌海南雞飯, 上下午和晚上則主賣白切雞;一家港式燒臘館, 正餐時段主打煲仔飯, 其餘時間賣烤鴨、叉燒。 通常, 一家餐廳真正掙錢的時間只有一日三餐, 而盒馬鮮生引導這些商家在正餐之外, 開發出可以外帶、外賣, 尤其是可以線上上售賣的熟食、半成品, 大大拉動了銷售。

二是“吃”這件事剛需、高頻、離不開。 盒馬店租要比黃金地段的shopping mall還貴幾倍, 為什麼?每個檔口產生的坪效高。 為什麼坪效高?客流大, 一是線下客流本來就大, 更重要的是線上客流, 盒馬鮮生經營的一條根本邏輯是把顧客從線下往線上引, 用侯毅的話, 線上用戶達不到線下用戶5到10倍, 叫什麼新零售?他估計目前餐飲合作夥伴的線上銷量可達70%,

林男對此未做充分考證, 如果當真, 是個很可怕的數字, 餐飲業線上訂餐做得最好的麥當勞高不過30%。

盒馬鮮生崛起的切入口, 就是圍繞消費者“吃”這件事做全品類供應。 餐飲為盒馬鮮生解決了產品消費豐富度問題, 解決了生熟聯動問題, 解決了顧客體驗問題, 可以預見盒馬鮮生的“新餐飲”比重肯定會越做越大、體驗越來越重。

行動指南:“開發新品類, 線上線下聯動, 創造高頻消費場景。 ”

2. 盒馬線上為什麼要賣女性絲襪?

以“吃”起家的盒馬鮮生為什麼要賣2號電池和女性絲襪?不妨對比7-11、小米和鏈家的案例。 7-11為什麼要賣咖啡?自營咖啡毛利高肯定是個原因, 但其核心是豐富產品結構, 因為有了咖啡, 人們又多了一個理由走進7-11,

拉動了其他產品的消費, 君不見很多人已經養成了但凡路過7-11, 不買什麼也要進去逛逛的習慣?

同樣的思路, 小米為什麼在小米之家賣牙刷?也是通過新的產品組合創造高頻消費場景。 小米手機和華為手機孰優孰劣且不論, 但小米之家就比華為手機專賣店人氣高, 為什麼?小米說了, 離人近的打敗離人遠的, 高頻次的打敗低頻次的。

鏈家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 房屋租售消費頻次夠低吧, 可鏈家全中國有近萬家大街小巷的門店, 怎麼用起來?上個月鏈家朋友請我們支招, 鏈家思路對頭, 提供免費列印、喝水服務, 要做“社區好鄰居”, 還有朋友建議, 鏈家可以組織社區內的跳蚤市場。

無論是盒馬鮮生賣絲襪, 7-11賣咖啡, 還是小米賣牙刷,

鏈家要做“社區好鄰居“, 其共同的原因都是要融入人們的生活, 通過提供便利, 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陳春花老師說得好:生意就是生活的意義。 當“跨界打劫”成為常態, 打敗你的真的未必是已知的對手, 而可能就是那條很簡單的原因:你離人們的生活遠了。

行動指南:“ 設計合理的產品組合, 為你的消費者提供便利, 讓他們離不開。 ”

3. 牛奶為什麼不賣1L裝, 賣750ml裝?

在盒馬鮮生賣場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小包裝特別多。 香蕉沒有整板賣的, 都是四五根包在一起, 蔬菜沒有一斤裝, 多為350-400g, 人們習慣一桶牛奶1L裝, 而盒馬鮮生偏偏賣750ml裝。 聽侯毅講了才知道, 盒馬嚴格要求, 所有生鮮商品, 所有短保(質期)的商品, 一律小包裝, 只解決“一頓飯”的問題。

侯毅講,兩個大人一個小孩的三口之家,1L裝牛奶通常一頓喝不完,剩下一點放冰箱再喝就不是最新鮮,或者乾脆倒掉,而750ml裝的牛奶,剛好夠三口之家一頓喝完,第二天盒馬APP再下單,每天都喝最新鮮的。

小包裝除了品質新鮮,另一個好處是因為小包裝單價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下降,毛利上升。菜場買菜人們按斤或公斤計價,而盒馬因為小包裝,人們往往認為單價很便宜,其實價格不高,毛利不低,難怪盒馬很少大促銷。

行動指南:“ 通過產品設計,把消費者對價格的關注,轉移到對新鮮度和品質的關注。”

盒馬蔬菜不按“斤”賣,都是350-400g的小包裝,重新定義新鮮,並提升毛利

4. 豬肉保質期三天,為什麼只賣一天?

廣東有一家社區生鮮超市錢大媽,其“致命誘惑”是“不賣隔夜肉”,每晚一過7點豬肉九折,之後每過半小時再降一折,目前在廣東很吃得開。

盒馬鮮生也推出了自有肉食品牌“日日鮮”,豬肉、雞肉,充氮包裝,保質期三天,但盒馬只賣一天,為了讓消費者一眼看出新鮮,從週一到周日,每天有不同顏色的包裝。包括牛奶,本來7-14天保質期,盒馬也想挑戰,能不能只做1天售賣期?

其實錢大媽和盒馬都在做一件事:重新定義新鮮。過去我們買肉、買水果,新鮮不新鮮基本靠感覺判斷,似乎不壞就是新鮮,沒有一個科學量化的標準,但“保質期三天,我只賣一天”讓消費者一下子有了超預期的準確感知。

雷軍說互聯網的核心是用戶體驗。那用戶體驗的核心是什麼?口碑。怎麼獲得口碑?超出預期。西貝蓧面村對菜品的要求是“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不好吃不要錢”,重新定義了好吃;7-11賣一隻桃子會標明“桃子放在冰箱裡三個小時後,味道最甜美”,重新定義了味道。所以消費者需要的不僅是好東西,而是要清晰地感知到這個“好”。

行動指南:“ 不要模糊地談溫度、新鮮、速度、使用者體驗,重新定義這些價值點,重在清晰、明確、可感知。”

5. 為什麼要主打基地自采,還要“造節日”?

道理很簡單,中國零售業的病根在運作效率。企業沒有在商品研發上下功夫,而是考慮在過度冗長的鏈條中如何賺錢,層層加價,層層效率都很低下。侯毅去歐洲最大超市阿爾迪(ALDI),商品價格基本是中國一半,超過一歐元的日用商品很少,不禁感歎,這麼極致的價格、極致的商品還要做到一定毛利,那得多高的商品研發和供應鏈水準?

怎麼辦?侯毅說,盒馬鏈條上的各級供應商,陸續清退,要麼基地自采,要麼批發自采。“供應商越多效率越低、成本越高、腐敗也越多,盒馬搭建了自己的買手團隊,就是要到全世界尋找各種商品最好的源頭。”

一旦打通源頭,盒馬鮮生還有機會把賣場變成秀場,就可以創造節日,和消費者一起互動娛樂,舟山帶魚開海節、愛爾蘭麵包節……這方面的好故事來自西貝蓧面村,每年2月14日的“西貝親嘴打折節”,就把西貝門店變成了一個愛的能量場,戀人、夫妻、一家三口在一起擁抱、接吻,准爸爸跪下身,輕輕親吻准媽媽高高隆起的肚子,那場面誰都見了都會動容。

《不可消失的門店》序言中說:“儘管零售業千變萬化,但其本質並沒有改變,那就是滿足顧客購物、社交和娛樂三方面的體驗需求。”為什麼今天零售業、餐飲業乃至娛樂業都在跨界?就是因為人們的需求不再是單向度的,而是購物、社交和娛樂的綜合體驗。

行動指南:“ 全球偉大的公司,要麼把好東西做得越來越便宜,要麼把好東西做得越來越有愛。”

盒馬源頭直采,舟山帶魚開海節

6. 送貨為什麼要在“3公里內、30分鐘必達”?

盒馬鮮生目前送貨免費,送貨範圍3公里以內,送貨範圍不能擴大些嗎?“不住海上,就住盒馬邊上”的饑餓行銷之外,更重要的是盒馬鮮生對速度的理解。侯毅說,生鮮消費具有突然性,下雨了,本打算外出就餐的年輕人改在家裡做飯,買菜買海鮮,幾個小時送來肚子會抗議的,所以必須及時回應,30分鐘必達。

侯毅說,盒馬鮮生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行為,比如過去給保姆錢由保姆去買菜,今天女主人自己想吃什麼,在APP下單就好了;過去小飯館常為原料缺貨犯難,現在可以在盒馬APP上緊急補貨。

如果說盒馬“日日鮮”重新定義了新鮮,“30分鐘必達”則重新定義了時間。

行動指南:“ 人們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因此,消費升級需要一場‘速度革命’和‘便利革命’。”

7. 線下客流這麼火爆,為什麼SKU這麼少?

一家幾千平米面積的盒馬鮮生線下賣場,SKU只有3000-5000種,具體到每種商品,比如豆腐乳,只有六七個品種出售。富基控股創始人、正和島新零售部落超級導師顏豔春說,這恰恰就是新零售“重構人、貨、場”中對“貨”的要求,從賣“長尾”到賣“頭牌”。

零售老兵會不解,線下客流這麼火爆,為什麼不多上一些商品賣掉呢?盒馬的算盤,線上線下功能不同,線下的使命,就是把體驗越做越好,主打生鮮、餐飲、短保質期的食品、果蔬,實現生鮮全品類一站式購物,然後拼命往線上引流,因此絕大多數標品沒必要線上下陳列,而線上將來至少5萬個SKU,如果說盒馬鮮生線下主要負責“體驗生活”,線上則負責“發現生活”,解決豐富度的問題。

侯毅說,盒馬線下店主要解決品牌認知、形成客戶忠誠度,來線下消費越多的, 線上消費也越多,成正比。

行動指南:“ 你是賣‘長尾’還是‘頭牌’?線上線下需要怎樣不同的產品組合?”

8. 為什麼在盒馬非用支付寶結帳不可?

數據!數據!數據!掌握使用者行為資料才是競爭力。

線下給線上引流,這是盒馬鮮生崛起的關鍵一條。因為支付寶是實名認證,一旦通過支付寶成為盒馬會員,阿裡體系底層資料是打通的,每個人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也就一目了然。上個月正和島訪問小米,我們問小米到底是一家手機公司?電器公司?雜貨鋪公司?小米的回答很有意思,“我們是一家經營用戶的公司。”同樣,盒馬鮮生把店開在哪裡,賣哪款商品,都變得“有資料可循”。

今天很多人有一種觀點,線下零售的春天又回來了,盒馬鮮生不這樣看。侯毅說,無論如何改善,線下價值始終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論效率、成本,線上還是比線下更有競爭力,他始終強調:如果線上用戶達不到線下用戶5倍、10倍以上,怎麼好意思叫新零售?

行動指南:“好好審視和打造你的線上資產,任何企業都回避不了一場數位化戰役。”

總結一下

盒馬鮮生未來命運如何,並非我們最關心的,從中能獲得什麼啟發才重要。8問盒馬鮮生之後,我有三條收穫,它們不是解釋這家明星公司崛起的全部,但一定是掘金消費升級和新零售的三把鑰匙。

首先,研究商品和顧客需求才是核心。盒馬鮮生從“吃”這件事切入,實現生鮮全品類一站式購物,之後延展商品結構,創造更高頻的消費場景,目標讓使用者“離不開”。看得出侯毅團隊在商品研究上下了大功夫,滿足消費者對產品豐富、時令、新鮮、便捷的需求。

其次,追求極高的供應鏈管理水準。全球買手團隊,基地直采,徹底提高效率。難怪侯毅說,“做好商品和供應鏈,中國零售業真的是一片超級藍海!”

最後,以流量運營為核心。今天中國在全球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紅利,叫移動互聯網紅利,全世界找不到中國人這樣整天手機不離手的。盒馬鮮生把流量從線下拉到線上,與阿裡生態中的資料打通,終於成為一家基於實體店的,以流量運營為核心的新零售公司。再次強調,真的要好好打造你的線上資產,在數位化這場戰役面前,沒有人可以高高在上,數位化會淘汰一切落伍者。

侯毅講,兩個大人一個小孩的三口之家,1L裝牛奶通常一頓喝不完,剩下一點放冰箱再喝就不是最新鮮,或者乾脆倒掉,而750ml裝的牛奶,剛好夠三口之家一頓喝完,第二天盒馬APP再下單,每天都喝最新鮮的。

小包裝除了品質新鮮,另一個好處是因為小包裝單價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下降,毛利上升。菜場買菜人們按斤或公斤計價,而盒馬因為小包裝,人們往往認為單價很便宜,其實價格不高,毛利不低,難怪盒馬很少大促銷。

行動指南:“ 通過產品設計,把消費者對價格的關注,轉移到對新鮮度和品質的關注。”

盒馬蔬菜不按“斤”賣,都是350-400g的小包裝,重新定義新鮮,並提升毛利

4. 豬肉保質期三天,為什麼只賣一天?

廣東有一家社區生鮮超市錢大媽,其“致命誘惑”是“不賣隔夜肉”,每晚一過7點豬肉九折,之後每過半小時再降一折,目前在廣東很吃得開。

盒馬鮮生也推出了自有肉食品牌“日日鮮”,豬肉、雞肉,充氮包裝,保質期三天,但盒馬只賣一天,為了讓消費者一眼看出新鮮,從週一到周日,每天有不同顏色的包裝。包括牛奶,本來7-14天保質期,盒馬也想挑戰,能不能只做1天售賣期?

其實錢大媽和盒馬都在做一件事:重新定義新鮮。過去我們買肉、買水果,新鮮不新鮮基本靠感覺判斷,似乎不壞就是新鮮,沒有一個科學量化的標準,但“保質期三天,我只賣一天”讓消費者一下子有了超預期的準確感知。

雷軍說互聯網的核心是用戶體驗。那用戶體驗的核心是什麼?口碑。怎麼獲得口碑?超出預期。西貝蓧面村對菜品的要求是“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不好吃不要錢”,重新定義了好吃;7-11賣一隻桃子會標明“桃子放在冰箱裡三個小時後,味道最甜美”,重新定義了味道。所以消費者需要的不僅是好東西,而是要清晰地感知到這個“好”。

行動指南:“ 不要模糊地談溫度、新鮮、速度、使用者體驗,重新定義這些價值點,重在清晰、明確、可感知。”

5. 為什麼要主打基地自采,還要“造節日”?

道理很簡單,中國零售業的病根在運作效率。企業沒有在商品研發上下功夫,而是考慮在過度冗長的鏈條中如何賺錢,層層加價,層層效率都很低下。侯毅去歐洲最大超市阿爾迪(ALDI),商品價格基本是中國一半,超過一歐元的日用商品很少,不禁感歎,這麼極致的價格、極致的商品還要做到一定毛利,那得多高的商品研發和供應鏈水準?

怎麼辦?侯毅說,盒馬鏈條上的各級供應商,陸續清退,要麼基地自采,要麼批發自采。“供應商越多效率越低、成本越高、腐敗也越多,盒馬搭建了自己的買手團隊,就是要到全世界尋找各種商品最好的源頭。”

一旦打通源頭,盒馬鮮生還有機會把賣場變成秀場,就可以創造節日,和消費者一起互動娛樂,舟山帶魚開海節、愛爾蘭麵包節……這方面的好故事來自西貝蓧面村,每年2月14日的“西貝親嘴打折節”,就把西貝門店變成了一個愛的能量場,戀人、夫妻、一家三口在一起擁抱、接吻,准爸爸跪下身,輕輕親吻准媽媽高高隆起的肚子,那場面誰都見了都會動容。

《不可消失的門店》序言中說:“儘管零售業千變萬化,但其本質並沒有改變,那就是滿足顧客購物、社交和娛樂三方面的體驗需求。”為什麼今天零售業、餐飲業乃至娛樂業都在跨界?就是因為人們的需求不再是單向度的,而是購物、社交和娛樂的綜合體驗。

行動指南:“ 全球偉大的公司,要麼把好東西做得越來越便宜,要麼把好東西做得越來越有愛。”

盒馬源頭直采,舟山帶魚開海節

6. 送貨為什麼要在“3公里內、30分鐘必達”?

盒馬鮮生目前送貨免費,送貨範圍3公里以內,送貨範圍不能擴大些嗎?“不住海上,就住盒馬邊上”的饑餓行銷之外,更重要的是盒馬鮮生對速度的理解。侯毅說,生鮮消費具有突然性,下雨了,本打算外出就餐的年輕人改在家裡做飯,買菜買海鮮,幾個小時送來肚子會抗議的,所以必須及時回應,30分鐘必達。

侯毅說,盒馬鮮生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行為,比如過去給保姆錢由保姆去買菜,今天女主人自己想吃什麼,在APP下單就好了;過去小飯館常為原料缺貨犯難,現在可以在盒馬APP上緊急補貨。

如果說盒馬“日日鮮”重新定義了新鮮,“30分鐘必達”則重新定義了時間。

行動指南:“ 人們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因此,消費升級需要一場‘速度革命’和‘便利革命’。”

7. 線下客流這麼火爆,為什麼SKU這麼少?

一家幾千平米面積的盒馬鮮生線下賣場,SKU只有3000-5000種,具體到每種商品,比如豆腐乳,只有六七個品種出售。富基控股創始人、正和島新零售部落超級導師顏豔春說,這恰恰就是新零售“重構人、貨、場”中對“貨”的要求,從賣“長尾”到賣“頭牌”。

零售老兵會不解,線下客流這麼火爆,為什麼不多上一些商品賣掉呢?盒馬的算盤,線上線下功能不同,線下的使命,就是把體驗越做越好,主打生鮮、餐飲、短保質期的食品、果蔬,實現生鮮全品類一站式購物,然後拼命往線上引流,因此絕大多數標品沒必要線上下陳列,而線上將來至少5萬個SKU,如果說盒馬鮮生線下主要負責“體驗生活”,線上則負責“發現生活”,解決豐富度的問題。

侯毅說,盒馬線下店主要解決品牌認知、形成客戶忠誠度,來線下消費越多的, 線上消費也越多,成正比。

行動指南:“ 你是賣‘長尾’還是‘頭牌’?線上線下需要怎樣不同的產品組合?”

8. 為什麼在盒馬非用支付寶結帳不可?

數據!數據!數據!掌握使用者行為資料才是競爭力。

線下給線上引流,這是盒馬鮮生崛起的關鍵一條。因為支付寶是實名認證,一旦通過支付寶成為盒馬會員,阿裡體系底層資料是打通的,每個人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也就一目了然。上個月正和島訪問小米,我們問小米到底是一家手機公司?電器公司?雜貨鋪公司?小米的回答很有意思,“我們是一家經營用戶的公司。”同樣,盒馬鮮生把店開在哪裡,賣哪款商品,都變得“有資料可循”。

今天很多人有一種觀點,線下零售的春天又回來了,盒馬鮮生不這樣看。侯毅說,無論如何改善,線下價值始終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論效率、成本,線上還是比線下更有競爭力,他始終強調:如果線上用戶達不到線下用戶5倍、10倍以上,怎麼好意思叫新零售?

行動指南:“好好審視和打造你的線上資產,任何企業都回避不了一場數位化戰役。”

總結一下

盒馬鮮生未來命運如何,並非我們最關心的,從中能獲得什麼啟發才重要。8問盒馬鮮生之後,我有三條收穫,它們不是解釋這家明星公司崛起的全部,但一定是掘金消費升級和新零售的三把鑰匙。

首先,研究商品和顧客需求才是核心。盒馬鮮生從“吃”這件事切入,實現生鮮全品類一站式購物,之後延展商品結構,創造更高頻的消費場景,目標讓使用者“離不開”。看得出侯毅團隊在商品研究上下了大功夫,滿足消費者對產品豐富、時令、新鮮、便捷的需求。

其次,追求極高的供應鏈管理水準。全球買手團隊,基地直采,徹底提高效率。難怪侯毅說,“做好商品和供應鏈,中國零售業真的是一片超級藍海!”

最後,以流量運營為核心。今天中國在全球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紅利,叫移動互聯網紅利,全世界找不到中國人這樣整天手機不離手的。盒馬鮮生把流量從線下拉到線上,與阿裡生態中的資料打通,終於成為一家基於實體店的,以流量運營為核心的新零售公司。再次強調,真的要好好打造你的線上資產,在數位化這場戰役面前,沒有人可以高高在上,數位化會淘汰一切落伍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