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蘇州、杭州,誰的未來更光明?

唐代詩人任華曾在《懷素上人草書歌》寫道:“人謂爾從江南來, 我謂爾從天上來!”

這應該就是人們把江南比做天堂最早的起源了, 這句話流傳到南宋時期, 就被詩人范成大人在蘇州地方誌《吳郡志》演繹為:“諺曰:天上天堂, 地下蘇杭”。

可以說, 江南地區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的人間天堂,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甚至再難找到其他讚美之詞。 蘇杭這兩個城市, 無論是人文景觀環境, 還是經濟實力對比, 在歷史的進程中, 均各領風騷十幾年。 而在未來, 這兩個城市誰又能脫穎而出呢?筆者擬從經濟實力、基礎設施、產業結構、人力資源四個維度,

來探索蘇杭兩個大城市之間,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 誰更有優勢。

其中, 對比專案的具體細分大致如下:

經濟實力:資金總量、GDP、財政收入

基礎設施:道路交通、城市面積

產業結構:主要產業占比情況

人力資源:教育+醫療、總人口

下面我們就根據上面提到的指標, 以2016年的資料為例, 來對比分析下蘇州和杭州的情況:

一、經濟實力對比

1、資金總量

資金總量代表著某一個地區聚攏的資金, 是反映城市綜合競爭力、發展潛力的重要單項指標, 也從代表著資本對某一個地區的看好程度。 如果單純從這一個指標來看, 蘇州還是跟杭州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在這個回合上, 杭州贏了一局。

2、GDP和財政收入

GDP和財政收入, 這兩項傳統指標, 2016年, 蘇州的GDP為1.54萬億元, 杭州是1.17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 蘇州是1730億元, 杭州為1402萬億。 杭州均落後于蘇州。

GDP跟財政收入都是未來城市發展規劃的兩個重要指標, 但是相對於GDP, 財政收入與城市未來發展的關聯性要更大, 因為它是城市發展和規劃的經濟基礎。 所以說, 如果在不考慮政策因素(杭州是省會城市)的情況下與蘇州對比, 只能說, 蘇州的發展潛力更大。

二、基礎設施對比

1、道路交通

衡量一座城市的道路交通情況, 可以從這幾個指標看:鐵路車次數量, 可通達城市數量、高速路情況、其他。

所以我們也可以沿用這個思維, 來對比下蘇州跟杭州的道路建設情況。

首先從地理位置看, 蘇州和杭州均處在鐵路幹線上, 以國家在2008年規劃的“四縱四橫”高鐵線路網看, 兩座座城市均處在鐵路幹線上。 蘇州處在京滬高鐵和滬漢蓉客運專線上, 杭州則地處滬昆高鐵與東南沿海客運專線上。 因此, 兩城的通達城市數量相差甚微——不過蘇州還是略微領先。

蘇州與杭州兩市動車車次數量:

我們再來看下兩地的一個高速路情況, 蘇州有滬寧高速, 杭州有滬杭高速。 因為地理區位的因素, 蘇州因為更靠近上海, 蘇州的運力情況從理論上來說要遠遠優於杭州。但是杭州也有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其作為交通樞紐起到的:杭長、杭黃、杭甯、杭滬、杭甬、杭金。這些路都要在杭州彙聚,這也讓杭州漸漸擺脫了浙西群山的束縛。

綜合來看:蘇州杭州兩者在鐵路車次數量,可通達城市數量、高速路情況這三個因素的情況來看,可謂不相上下。但是杭州作為省會城市可以說是有天然優勢,作為交通樞紐的優勢在以後也只會越來越強化,而且杭州還有機場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港口航運的優勢。從總體的道路情況來看,兩者相差不是很大,基本持平,杭州略有優勢。

2、城市面積

面積:蘇州8488.42平方千米,杭州16596平方千米(2016年)

人口:蘇州1062.57萬人,杭州901.8萬人(2016年)

城市面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發展的前景/遇到的瓶頸,從面積來看杭州面積將近是蘇州的兩倍,而單純比較城市面積這一單項指標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一個城市的發展是不會離開人的,所以比較城市競爭力的話,比較合理的指標,那就是算城市人口密度。

按照計算公式,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城市面積。 (人口密度是單位面積內的人口數。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標。)

可以算出,蘇州的城市人口密度為:0.12萬人/平方千米,杭州的城市人口密度為:0.05萬人/平方千米。雖然從整體城市人口密度的等級劃分來看,兩個城市都屬於人口密集區,但是蘇州的人口密度要比杭州大的多,蘇州是杭州的2.4倍。這樣的差別,從長遠角度來看,一方面決定了蘇州可以一直維持一個高水準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發展到一定水準後,蘇州遇到的瓶頸絕對要比杭州會大的多。

三、產業結構

就現階段二城的產業結構而言,蘇州主要集中在電子、電氣、鋼鐵、通用設備、化工、紡織、電子商務等領域,以加工製造業為主;杭州則是主要集中在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文創產業、旅遊業、金融業等領域,以現代服務業為主。

所以,如果一定要拿這兩個城市的產業結構做對比的話,頗有些拿德國的工業4.0模式與美國的高新技術做比較,總體來看,蘇州的工業製造業的模式更重,而杭州更傾向於一些輕產業。

雖然產業結構不一樣不好直接比較,但是我們可以從名企數量以及企業總部數量還是能夠看出兩者的一些差距。

阿裡巴巴,不光是電子商務的全球老大,也是雲計算的世界三強;

海康威視,安防產業全球冠軍;

華三通信,全球頂尖的網路設備供應商,微信70%的流量由其支持;

安恒資訊,全球網路安全500強,中國企業的行業第一;

杭州不僅囊括了各行業的企業龍頭,而且在中國民企500強名單裡,有十分之一的企業總部設在杭州,這些都是蘇州沒辦法比擬的。

四、人力資源

如果從“985/211”高校的數量來看,杭州各是一所,分別是浙江大學跟蘇州大學,但是一個綜合實力排全國前5,一個排全國前50,所以還是有些差距。如果再對比下名校跟醫院數量的話,杭州就要比蘇州高的多了,而這也是作為省會城市的天然優勢,所以從教育跟醫療情況這兩點來看,蘇州可以說是完敗。

而總人口這個點,在前面也提到了:“蘇州1062.57萬人,杭州901.8萬人(2016年)”,人口數量的優勢最直白的表現就體現在生產力,而蘇州與杭州相比,又是以重工業見長,所以從長遠角度看,人口的優勢仍然可以保證蘇州的快速發展,但從圖表裡的人口增速也不難發現,杭州常住人口增速也是蘇州的4倍,所以杭州未來發展的潛力也不容小覷。

小結

關於城市競爭力的分析,可以說一直都是一個混沌的動態系統。雖說各維度的分析可以較為真實的還原各城市之間綜合的“城市競爭力”,但城市競爭力這東西,就有點像人與人之間的性格一樣,很難說什麼性格是好什麼性格是壞。

而兩者城市定位不一樣,在本質上決定了兩者的發展方向不一樣。

蘇州“依附”上海的發展路徑,跟東莞“依附”深圳的發展路徑,其實大徑相同。蘇州負責產出,而上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蘇州的輸出壓力。兩者相輔相成,而上海也是同樣需要蘇州這個給力“外援”,彼此取長補短。

蘇州與東莞,不單城市定位有些類似,而且有趣的是,兩者的產業結構也有些雷同,兩者都還是外向型經濟,只不過蘇州有後發優勢,引進的外企檔次略高於東莞。所以說,從這一方面來看,拿蘇州跟杭州比,還是頗有些不適宜的,畢竟杭州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定位是需要服務於總個省份,而且兩個城市的騰飛點也是不太一樣的,蘇州的快速發展還得得力於外企的大力“輸血”,而杭州一直都是背靠500強民營企業的強市。

蘇州VS杭州,兩個城市,城市定位不一樣,產業結構差異也很明顯,所以蘇州與杭州的對比,更像是虛竹與喬峰之間的較量,彼此的路子不一樣,各有特色,也各有優劣。

如果一定要將兩個城市比較一番的話,個人認為下面的幾點決定了杭州要比蘇州走的更遠,但是同樣也不能否認蘇州是同類別城市中的佼佼者:

1、杭州是省會城市,做強做大省會城市基本上現在是各大省份的宗旨

2、杭州無論從基礎建設、經濟實力、土地儲備等因素來看,都具備加速發展的基本條件。

3、蘇州被夾在上海跟南京之間,沒有特別好的大學,高端企業數量也不如杭州,很難吸引高端人才。

蘇州的運力情況從理論上來說要遠遠優於杭州。但是杭州也有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其作為交通樞紐起到的:杭長、杭黃、杭甯、杭滬、杭甬、杭金。這些路都要在杭州彙聚,這也讓杭州漸漸擺脫了浙西群山的束縛。

綜合來看:蘇州杭州兩者在鐵路車次數量,可通達城市數量、高速路情況這三個因素的情況來看,可謂不相上下。但是杭州作為省會城市可以說是有天然優勢,作為交通樞紐的優勢在以後也只會越來越強化,而且杭州還有機場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港口航運的優勢。從總體的道路情況來看,兩者相差不是很大,基本持平,杭州略有優勢。

2、城市面積

面積:蘇州8488.42平方千米,杭州16596平方千米(2016年)

人口:蘇州1062.57萬人,杭州901.8萬人(2016年)

城市面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發展的前景/遇到的瓶頸,從面積來看杭州面積將近是蘇州的兩倍,而單純比較城市面積這一單項指標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一個城市的發展是不會離開人的,所以比較城市競爭力的話,比較合理的指標,那就是算城市人口密度。

按照計算公式,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城市面積。 (人口密度是單位面積內的人口數。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標。)

可以算出,蘇州的城市人口密度為:0.12萬人/平方千米,杭州的城市人口密度為:0.05萬人/平方千米。雖然從整體城市人口密度的等級劃分來看,兩個城市都屬於人口密集區,但是蘇州的人口密度要比杭州大的多,蘇州是杭州的2.4倍。這樣的差別,從長遠角度來看,一方面決定了蘇州可以一直維持一個高水準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發展到一定水準後,蘇州遇到的瓶頸絕對要比杭州會大的多。

三、產業結構

就現階段二城的產業結構而言,蘇州主要集中在電子、電氣、鋼鐵、通用設備、化工、紡織、電子商務等領域,以加工製造業為主;杭州則是主要集中在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文創產業、旅遊業、金融業等領域,以現代服務業為主。

所以,如果一定要拿這兩個城市的產業結構做對比的話,頗有些拿德國的工業4.0模式與美國的高新技術做比較,總體來看,蘇州的工業製造業的模式更重,而杭州更傾向於一些輕產業。

雖然產業結構不一樣不好直接比較,但是我們可以從名企數量以及企業總部數量還是能夠看出兩者的一些差距。

阿裡巴巴,不光是電子商務的全球老大,也是雲計算的世界三強;

海康威視,安防產業全球冠軍;

華三通信,全球頂尖的網路設備供應商,微信70%的流量由其支持;

安恒資訊,全球網路安全500強,中國企業的行業第一;

杭州不僅囊括了各行業的企業龍頭,而且在中國民企500強名單裡,有十分之一的企業總部設在杭州,這些都是蘇州沒辦法比擬的。

四、人力資源

如果從“985/211”高校的數量來看,杭州各是一所,分別是浙江大學跟蘇州大學,但是一個綜合實力排全國前5,一個排全國前50,所以還是有些差距。如果再對比下名校跟醫院數量的話,杭州就要比蘇州高的多了,而這也是作為省會城市的天然優勢,所以從教育跟醫療情況這兩點來看,蘇州可以說是完敗。

而總人口這個點,在前面也提到了:“蘇州1062.57萬人,杭州901.8萬人(2016年)”,人口數量的優勢最直白的表現就體現在生產力,而蘇州與杭州相比,又是以重工業見長,所以從長遠角度看,人口的優勢仍然可以保證蘇州的快速發展,但從圖表裡的人口增速也不難發現,杭州常住人口增速也是蘇州的4倍,所以杭州未來發展的潛力也不容小覷。

小結

關於城市競爭力的分析,可以說一直都是一個混沌的動態系統。雖說各維度的分析可以較為真實的還原各城市之間綜合的“城市競爭力”,但城市競爭力這東西,就有點像人與人之間的性格一樣,很難說什麼性格是好什麼性格是壞。

而兩者城市定位不一樣,在本質上決定了兩者的發展方向不一樣。

蘇州“依附”上海的發展路徑,跟東莞“依附”深圳的發展路徑,其實大徑相同。蘇州負責產出,而上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蘇州的輸出壓力。兩者相輔相成,而上海也是同樣需要蘇州這個給力“外援”,彼此取長補短。

蘇州與東莞,不單城市定位有些類似,而且有趣的是,兩者的產業結構也有些雷同,兩者都還是外向型經濟,只不過蘇州有後發優勢,引進的外企檔次略高於東莞。所以說,從這一方面來看,拿蘇州跟杭州比,還是頗有些不適宜的,畢竟杭州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定位是需要服務於總個省份,而且兩個城市的騰飛點也是不太一樣的,蘇州的快速發展還得得力於外企的大力“輸血”,而杭州一直都是背靠500強民營企業的強市。

蘇州VS杭州,兩個城市,城市定位不一樣,產業結構差異也很明顯,所以蘇州與杭州的對比,更像是虛竹與喬峰之間的較量,彼此的路子不一樣,各有特色,也各有優劣。

如果一定要將兩個城市比較一番的話,個人認為下面的幾點決定了杭州要比蘇州走的更遠,但是同樣也不能否認蘇州是同類別城市中的佼佼者:

1、杭州是省會城市,做強做大省會城市基本上現在是各大省份的宗旨

2、杭州無論從基礎建設、經濟實力、土地儲備等因素來看,都具備加速發展的基本條件。

3、蘇州被夾在上海跟南京之間,沒有特別好的大學,高端企業數量也不如杭州,很難吸引高端人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