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寒露過後,教你幾個方法去除體內濕氣,秋冬包健康

寒露過後, 北方的天氣開始一點點變涼了。 最讓我痛苦的就是身體即將進入手腳冰涼的季節, 傷心啊!

人體內五臟中藏有五種陰志,

怒(肝)、悲(肺)、喜(心)、恐(腎)、思(脾)。 它們常與脾的陰意識和心的陰我心協同而動, 破壞內在的無為而治, 虛耗精氣神。 因此, 意識的正善治理極為關鍵, 意識“正善治”就是精神調節, 是對六欲七情的調控, 維護少私而寡欲的生理狀態, 同步適應秋季氣運的收斂之性。 肺魄主悲, 沒有家賊難招外鬼。

寒露天氣漸冷, 秋氣日趨肅殺, 日照減少, 風起葉落, 百葉凋零, 容易觸景生情, 引起淒涼之感, 出現情緒不穩和傷感的憂鬱心情。 因此, 保持良好的心態, 因勢利導, 宣洩積鬱之情, 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態與意識觀念, 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與秋分節氣一樣, 應注重肺魄神志的安寧與穩定, 注意剔除陰金能量的影響, 消除陰金肅殺悲涼之氣對人體情志和身心的影響,

收斂神氣,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外修內煉同步提純和昇華身國內陽金的能量, 與金秋季節中的陽性能量相感通、相呼應。

意識精神能量的養生, 重在確立善正的信念, 樹立道德信仰, 在品格、品質、品行三品的內在建設上主動持恒地下功夫, 通過“為學者日益”提升綜合素質, 通過“聞道者日損”主動進行修身明德的實踐, 從而實現意識善正, 六欲淡化七情淡定, 而意志堅強, 不為外相所動。

所以我要開始注重寒露過後的養生了:

腳部保暖, 防止寒涼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 標誌著氣候將向寒冷過渡。 俗話說:“吃了寒露飯, 單衣漢少見”。 寒露過後, 晝夜溫差加大, 人們早晚應添加衣物,

特別要注意腳部保暖。 民間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 意思是說寒露以後就不要再赤足穿涼鞋了, 應注意腳部保暖。

道醫理論認為:“百病從寒起, 寒從腳下生”。 因為足部是足三陰與足三陽經所過之處, 如果腳部受寒, 寒邪就會侵入人體, 影響脾、肝、腎、胃、膽、膀胱等臟腑功能。 足部保暖除了要注意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 還應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 用熱水泡腳, 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 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 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 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養陰潤肺, 預防秋燥

寒露後, 雨水漸少, 天氣乾燥, 晝熱夜涼。 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症狀, 即咽幹、鼻燥、皮膚乾燥等。 寒露時節, 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 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 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 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薺, 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

銀耳等, 以及豆類、菌類、海帶, 紫菜等。

此外, 對付秋燥的一個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 晚晚蜜湯”。 白天喝點鹽水, 晚上則喝點蜜水, 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 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 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現代醫學證明, 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 均有療效。 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 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調理脾胃, 進補有度

民間一直非常重視秋冬進補, 有“秋冬進補, 開春打虎”的說法, 但寒露時節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 因此不能急於進食肥甘厚味, 當先調理一下脾胃, 為脾胃更好地受納補品做好準備。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甘先入脾”。 在五行中脾胃屬土, 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古人雲:“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寒露時宜常食甘淡補脾食物,如山藥、大棗、粳米、糯米、鱸魚、鴨肉、蓮子等。且中醫認為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對於平素脾虛者(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等),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氣、和胃的藥物;對於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現為胃中有灼熱感、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應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對於消化能力相對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不妨適度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此,順應節氣,分時調養,十分有必要。

適當運動,調養情志

寒露時可選擇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運動,但每天運動時間不宜太早。一是因為天剛亮時城市空氣不佳;二是因為晨起氣溫偏低,身體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故人們宜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運動,運動時避免出汗太多,否則會傷陰損陽。如果遇到起風變天、陰雨天氣,可在室內運動,不可盲目冒寒涉水運動,以免感受寒濕而感冒。

同時,精神調養非常重要。秋天由於氣候漸冷,落葉滿街,人們心中多少會引起淒涼之感,影響心情。這時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使之安寧”,“志閑而少欲”,也像萬物一樣把欲望儘量收起來,對人對已不要過於苛刻,心情會平靜,恬靜自然,應寒露之節氣,達到養生目的。調養情志與運動也可結合起來,比如登高望遠,可以很好的開闊胸襟,解開鬱結。

要開始入冬了,在入冬前趕趕自己的寒氣。

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古人雲:“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寒露時宜常食甘淡補脾食物,如山藥、大棗、粳米、糯米、鱸魚、鴨肉、蓮子等。且中醫認為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對於平素脾虛者(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等),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氣、和胃的藥物;對於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現為胃中有灼熱感、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應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對於消化能力相對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不妨適度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此,順應節氣,分時調養,十分有必要。

適當運動,調養情志

寒露時可選擇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運動,但每天運動時間不宜太早。一是因為天剛亮時城市空氣不佳;二是因為晨起氣溫偏低,身體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故人們宜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運動,運動時避免出汗太多,否則會傷陰損陽。如果遇到起風變天、陰雨天氣,可在室內運動,不可盲目冒寒涉水運動,以免感受寒濕而感冒。

同時,精神調養非常重要。秋天由於氣候漸冷,落葉滿街,人們心中多少會引起淒涼之感,影響心情。這時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使之安寧”,“志閑而少欲”,也像萬物一樣把欲望儘量收起來,對人對已不要過於苛刻,心情會平靜,恬靜自然,應寒露之節氣,達到養生目的。調養情志與運動也可結合起來,比如登高望遠,可以很好的開闊胸襟,解開鬱結。

要開始入冬了,在入冬前趕趕自己的寒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