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國家級非遺迷倒法國觀眾,羅山皮影巴黎講述“中國故事”

【下載華輿APP, 海外生活更有趣!】

10月3日-4日, 作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羅山皮影戲分別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和巴黎十三區政府上演,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也是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天涯共此時”中秋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兩場演出共吸引近400名中法來賓觀看。

3日劇團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演出了全本《龍鳳呈祥》, 講述了中國古代晉朝兩國交戰時兩位皇子與公主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卻因緣際會, 喜結良緣的故事。 皮影藝人與樂隊共有八人組成。 表演中, 三位師傅用不同的嗓音、唱腔扮演皇子、公主、皇上等眾多角色;而最多的時候, 一個師傅雙手要挑七八個影人, 演七八個角色。 樂手在幕後既伴奏又配音, 還要伴唱, 伴奏樂器主要就是嗩呐、鑼鼓。 演出中, 羅山皮影藝術家們用最原始的方言進行道白、對話, 語言特色鮮明,

曲調簡單而優美。 表演進行到中後段那處“化干戈為玉帛”的戲劇段落時, 頗具戲劇衝突與轉折的地方加上他們極具地方特色的唱腔將整場表演推向了高潮。

4日劇團在巴黎十三區區政府又為法國觀眾們表演了傳統折子戲專場, 給他們帶去了不一樣的“中國故事”。 演出劇碼中除了具有家國情懷的《楊文廣掛帥》、《征北番》, 還有《麒麟送子》、《諸葛亮招親》這些頗有中秋喜慶, 體現花好月圓氛圍的劇碼, 更有孩子們甚是喜歡的《哪吒鬧海》, 讓大人與小孩子都能夠在這一中華傳統佳節體會感受美滿幸福、闔家團圓的溫馨氣氛。

演出極大地吸引了當地觀眾。 演出後觀眾們紛紛上前觀看藝人手中的皮影人偶, 對皮影的製作過程、肢體結構、表演手法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與關注,

爭相拿在手裡觀摩、拍照。

據介紹,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又稱“燈影戲”或“影戲”, 它集戲劇、曲藝、文學、音樂、手工藝、繪畫、人文民俗於一身, 也是廣泛流傳於中國漢族民間的一種造型藝術與戲曲藝術相互影響、並行發展的綜合性藝術。 2011年, 中國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而羅山皮影始于北宋景祐年間, 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 是江淮地區深受廣大民眾喜愛的民間劇種之一。 羅山皮影戲的表演, 皆是演員操作影人的三根小棍, 使影人的形象映於影幕之上。 根據劇情的發展, 舉、止、動、靜, 喜、怒、哀、樂的表現, 都要靠演員拿影子的基本功,

與其他地方戲的表演大不相同。 (原標題:中國國家級非遺迷倒法國觀眾, 羅山皮影巴黎講述“中國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