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1家煤炭企業簽署3530億債轉股協定

雖然從去年下半年起, 煤炭市場行情開始好轉, 但煤炭企業的負債率卻居高不下。 被煤企寄予厚望緩解資金壓力的債轉股執行推進緩慢, 落地困難。

記者從日前舉辦的中國煤炭經濟30人論壇2017年秋季峰會上獲悉, 根據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統計, 債轉股啟動近一年時間裡, 已有21家煤炭企業與金融機構簽訂了債轉股協定, 協定金額為3530億元, 但是實際落地的項目僅有8個, 涉及金額655.73億元, 僅為簽約規模的18.6%。

去年10月, 國務院發佈了《煤炭企業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意見》和《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

提出用市場化債轉股的辦法幫助降低企業杠杆率, 減輕企業債務負擔, 同時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 當年11月, 山東能源集團與中國建設銀行簽署21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協定, 成為煤炭行業債轉股首單。

今年上半年, 中國煤炭產業行業告別低谷, 開始回暖。 上半年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均價達到590.29元/噸, 較上年同期增長52.59%, 煉焦煤價格和無煙煤價格較上年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30.88%。

煤價的上漲, 直接拉升了煤企收入和利潤。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 上半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353.4億元, 同比增長37.6%;實現利潤總額1474.7億元, 同比增長近20倍。

但是煤企的債務壓力卻未得到實質改善。 根據中債資信的報告顯示,

截至2017年6月末, 已披露財務報表的50家發債煤企中, 樣本企業全部債務2.8萬億元, 同比增長5.94%, 增速略高於上年同期水準。 50家樣本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達到74.1%, 相較於2016年末的74.81%, 略有降幅, 仍處於較高水準。

參會煤炭企業普遍反映“債轉股落地難”。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表示, 目前的債轉股缺少內生動力源, 不少煤炭企業雖不排斥債轉股, 但基本形式與政策導向一致, 多數僅適用於銀行貸款。 對於公開債券市場上的債券, 企業轉股意願較低。

嶽福斌表示, 債轉股缺少系統性, 主體不完善, 缺乏協力廠商服務機構, 客體選擇困難。

債轉股還存在基礎不實的問題。 “前期準備不充分, 基礎工作不實, 企業和金融機構都沒有找到資金流的平衡點,

缺乏公允的價格形成機制。 ”嶽福斌稱, “沒有統一的適度性標準, 法律法規等行為規範不完善, 也缺少規劃和評價考核標準、方法。 ”

徐礦集團一位高層在會上稱債轉股政策存在短板。 “市場這只手的功能已經發揮的淋漓盡致, 煤企一直積極在和銀行、投資機構談, 但是政府這只手僅僅只是出了宏觀性檔, ”該高層說, “希望出臺差異化政策, 尤其是對於國有傳統煤炭企業, 背負很多社會責任, 能不能給予支持。 ”

債轉股程式較為複雜, 評估、審批等流程的時間成本大, 也是債轉股難以落地的原因之一。 在9月19日銀監會的例行發佈會上, 山西銀監局副局長王志剛表示, 因為本輪債轉股堅持市場化, 決定了債轉股的範圍和規模並不明確,

涉及多方面的協調、談判, 從簽意向到審批, 時間較長。

從山西省的債轉股資料看, 截至目前, 山西共有七家銀行同七家煤炭、鋼鐵企業達成市場化債轉股意向1120億元, 落地資金158億元。 落地資金僅占意向資金的14.1%。

陝西一煤企領導對介面新聞記者表示, “明股實債”的現象普遍, 表面上是股權投資, 實際上仍為債權投資, 表面上降低了企業資產負債率, 但實際會增加企業的財務費用, 成本較高, 提高落地難度。

“金融機構不可能和煤炭企業的利益點一致。 關鍵在於企業, 要拿出好的方案來吸引銀行、投資機構來投資。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吳吟在會上表示, “債轉股不能解決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只是一個手段, 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企業自身的發展。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