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較什麼真」說他醜?入了戲才知道他有多帥!想不到這位還是知乎首席文化官

一部叫《雞毛飛上天》的新劇在豆瓣評分穩定在8.6上下, 創下了今年以來國產劇最高分。

這部劇是個什麼來頭?《雞毛飛上天》這個乍看不明所以的劇名,

講述的是義烏從“雞毛換糖”到電商的商業發展歷程。 作為一個創業故事, 它又是時代中一場沉浮生長的個人傳奇。

看起來還有些“土裡土氣”不說, 先天上還是具有年齡“代溝”的題材, 卻在家庭劇和諜戰劇的夾擊下脫穎而出, 堪稱“奇景”。 原本不被大家看好的主旋律電視劇卻憑藉著精彩的劇情和演員出色的演技, 在視頻網站創下了20億的播放量, 並且收穫了高口碑。

與90後成長期幾乎“絕緣”的年代故事, 在張譯、殷桃的演繹下, 竟然也能開啟觀眾“想談戀愛”的模式。 翻看網上對這部電視劇的評論, 對張譯演技的誇讚占了絕大部分。

有網友將行事低調卻以演技刷屏的演員們稱之為“沉香木式演員”, 張譯無疑就是其中一位。

然而, 說到這裡可能都有人不知道張譯到底是誰?的確, 這位曾經的“配角專業戶”名氣不算響, 長相還是“硬傷”, 聽到他的名字反應不過來正常, 但你若是在影視作品中看到他的身影, 就一定對他有印象, 因為他的演技是可以被人記住的。

在《雞毛》中, 張譯就完美展示了所謂的“整容式演技”, 他通過極其生動的微表情, 讓觀眾覺得他就是陳江河, 陳江河就是他, 模仿義烏口音也是real敬業!

滿足又竊喜的小表情太到位了。

當他尋找愛人八年卻始終錯過, 意外往窗外看了那麼一眼, 卻看到了尋之不得的那個女人。 他的表現, 哭慘了很多觀眾:先是意外看到,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直了, 嘴巴微張。 當他已經八年見不到最愛的女人時, 他的反應絕對不是欣喜, 而是不知所措, 完全蒙了。 他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你只能左顧右盼, 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他想叫愛人的名字,但這八年所有的滋味和情緒都一擁而上,讓他無論如何都發不出聲音。他甚至都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手在無意識地抖動;不得不低下頭緩衝,消化一下這百轉千回的命運。嘴中含混念叨了幾遍她的名字,怎奈聲帶不受控制。然後,咽了一口口水,重新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叫出了對方的名字。

到對方注意到他的時候,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滿臉笑容地說:“你去……你去哪裡啊?”

發現對方不理自己時,又著急起來。拿出能感動對方的信物,眼中含淚,看到對方有所反應的時候,他才露出笑容。

“嫁人當嫁陳江河”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的是張譯又演活了一個角色。還有網友評價說,這簡直是讓觀眾失憶般的演技,演什麼像什麼,完全忘記他此前所塑造的角色。

這個小眼睛的實力派,總是通過塑造不同的角色屢屢給人驚喜。只是,典型的戲比人紅,因為長相問題,他吃了不少虧,不但在演員中屬於貌不驚人,還總被“醜拒”……

連前女友的媽都說——這個小夥子不適合做演員,他的臉就像被人一屁股坐過,只適合當大隊會計。

以常規的審美標準,張譯會被很多人扣上“醜男”的帽子,不過,但凡看過他作品的人,卻都會被他的演技“帥到”!從《士兵突擊》的史今到現在大熱劇《雞毛飛上天》的陳江河,張譯用演技征服了所有人,成了好片好劇的保證。

去年8月份,張譯做客《金星秀》,金星斷言他“十年內必成影帝”。然而就在上個月,他就憑藉電影《少年》中出色的表演,獲得第二屆德國中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項。

你或許會說,這個獎太微不足道了,但起碼是個好兆頭,深巷子裡的酒香被越來越多的人聞到了。就像《少年》的導演楊樹鵬不久前說的,張譯不會永遠演配角,專業的表演獎項不會長期忽視這麼優秀的演員。

在某門戶網站年底發佈的“2016電影演員口碑TOP10”中,當看到資料統計出來的榜單排名時,業內人士都感到非常驚訝:張譯力壓梁家輝、張涵予、成龍等實力派演員,排名第一。

在去年幾場年終盤點上,張譯的名字成了常客:“電影年度卓越藝人” “年度魅力演員” “年度現象級男演員”……好像一夜之間,聚光燈開始聚焦在他身上。張譯也意識到自己有點“紅”了:“演了20年的戲,今年終於因為票房的冷淡把我顯出來了。大家開始冷靜地思考,為什麼張譯一個配角可以等到這樣的關注。然後發現,配角也可以很出彩。”

我們欠他一個影帝

在浮躁的娛樂圈,張譯是個異數。作為大器晚成的代表,張譯的演藝路,著實不容易。

1978年生,哈爾濱人,16歲就開始頻繁體驗被拒絕的滋味——連續兩年報考北廣(現中國傳媒大學)被拒;隔一年,考軍藝,被拒,考中戲,還是被拒,最終只能自費去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

當時,他是這樣安慰自己的:演話劇,也是演戲啊!為了過戲癮,他開始九年的軍旅生活,這,又是被否定的九年。他做過場記、當過劇務、跑過群眾A、路人甲、替身B等所有龍套角色。一趟折騰下來,上級說:“16個孩子裡唯一不會演戲的”。而團裡對此表示一致同意——性格內向,沒有表演天賦,團裡都說張譯你演戲就是個死。

很多人都勸他不要再演戲了,再演下去,就是個死。沒有人覺得那時候的張譯,會有出頭的一天。

2006年,在出演完電視劇《士兵突擊》裡邊的班長“史今”之後,張譯開始被觀眾認識。那時,在電視劇行業摸爬滾打,張譯曾一度特別盼望拿獎,“都想瘋了”。很遺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一個獎都沒有拿過,然後他就死心了。

就想著反正怎麼演也拿不著獎,放下這個包袱之後,在表演上,他開始更加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曾被問及收視率問題時,張譯回答說:“我們演戲不大考慮收視率,但是我們知道怎麼能把一個東西做得讓人喜歡。”

他就一直抱著“做一個讓人喜歡的東西”的信念,慢慢磨練演技。直到近幾年,張譯在電影領域終於開始風生水起,已經憑藉著優秀的角色塑造能力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演技派,但是在面對很多角色的時候他仍然覺得是一次次地冒險,無論是《親愛的》裡面千里尋子的韓德忠,還是《山河故人》裡的煤老闆張晉生,亦或者是《追凶者也》裡的殺人犯董小鳳……張譯在最初接到角色的時候都是對自己充滿不自信和懷疑的。但是在接下角色之後,他一定會拼盡全力心甘情願的跟導演去赴一場又一場的冒險之旅……

看張譯演戲,你最大感受是,他即人物,他即角色。可忠可奸,可正可邪,可圓可扁,就像一塊無所定型的橡皮泥。張譯有一句關於表演的話是——先把自己打碎,才能被生活重塑。

好的演員,必須有想像力,還要有判斷力。演戲時張譯很較真兒,會根據對角色的判斷不時給自己加戲。像《親愛的》裡的韓德忠,是一個小孩被拐賣的家長,還是個土大款。張譯就自己想像出人物的前史後傳,“兒子丟了六年,愛而得不到,又特別好面兒。他已經把鋒芒全部壓下去,是裡面最哀傷的角色。”

他既是土大款,也是可憐蟲。有一場戲是韓德忠與一幫同樣小孩被拐的父母們,一起在大排檔吃飯。吃著聊著,韓德忠開始說自己兒子失蹤那天的事,講著講著,他突然頭一扭,哼起秦腔: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猶如神來之筆,通過唱腔傳遞的那種悲慟,直叫人起雞皮疙瘩。

這曲秦腔,就是張譯的點子,表達了和愛人擦肩而過的歎息:“對我來說,孩子也是愛人,轉眼間再也見不到了。所以我特地去找老師學了一支秦調,也順便交代了韓德忠的背景。”

編劇史航評價《親愛的》中的張譯:“每一幀戲都鑿在觀眾的腦子裡。”正是憑著韓德忠,張譯獲得了第一個表演獎項——金雞獎最佳男配。

他是作品中的演技擔當,是故事的血肉,不斷地用一個又一個真實可觸的角色形象,在觀眾們心中留下無法抹去的印象。觀眾交口的好評、各大社交平臺“自來水式”的安利,讓許多人開始留意這樣一個安靜演戲的“非主流”。但他的名氣,至今仍無法擠進“一線”,不過,他的走紅已足夠引起市場的另眼相看。

貓奴+知乎大神=有趣的靈魂

近些年張譯非常的高產,可以說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劇組,留給自己休息的時間非常之少,這樣的工作量在大部分人看來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張譯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狀態,他說:“我不覺得累,在劇組工作生活,是一種享受。”

而能夠讓張譯覺得享受的除了拍戲,還有兩件事情:一個是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另一個是養貓。

瞭解張譯的人都知道他是個“貓奴”,不瞭解他的人,也從他在知乎裡解答貓的吃喝拉撒而認識演員張譯。他可能是貓奴裡面演技最好的、演員裡面最懂貓的。

有人問張譯是如何學習表演的,他居然說是和他養的貓學習的,他有很多貓,經常觀察它們。他的確有很多貓,足足養了7只!

“知乎男神”是張譯的新標籤。作為一個在知乎進行實名認證的演員,在2016年9月22日入駐以來,他回答的問題,除了“演戲”就是“貓”。連“一句話介紹”上都寫著“貓與觀眾的侍者”。

這位“榮譽會員”還是知乎的CCO,即首席文化(知識)官,工卡編號為000號。不要小看這張小小的工作卡,因為知乎BOSS周源的工號是001號……

很多人通過知乎上的他,看到了一位出色的演員在銀幕之外的豐富有趣。他在知乎上的回答,不但有著專業知識,還搭配了獨特的經驗和見解。張譯從不因他是演員而降低對他文章的標準,同時也看到他字裡行間的誠意、熱忱和活潑的心。

張譯在知乎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作為演員,演電影和演電視有什麼不同?”,獲得了2萬多的點贊,之後他就一發不可收拾,時至今日,他已經在知乎上回答了17個問題,其中既有《演員拍吻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樣的“專業”問題,也有《關起門窗,就能將外界的霧霾阻隔於門外嗎?》的公眾環境問題,當然少不了如《貓尿尿為什麼會留個坑》這類“鏟屎官”問題……而這些回答都是張譯在高鐵、飛機、馬桶上、餐桌邊擠時間來寫就的。

都說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張譯有一種能力,讓你覺得他越來越順眼,越來越好看。

他似乎並不在乎別人說什麼,圈內是什麼樣子跟他也關係不大。他只想演好自己的戲,就夠了。從被人說“不會演戲”,到現在的“戲劇品質保證”,他的演技是一個一個角色磨出來的,自己下功夫悟出來的。

著名編劇汪海林曾評價張譯:“張譯的表演已進入成熟期,不協調中的控制,不自信時的狂妄,卑微中的滑稽,迷茫中的自以為是,欠抽的男人,溫柔的父親,腦殘的殺手,寫不出詩的遊吟詩人,摔倒在終點前的運動員,一個當之無愧的人生輸家,夢想破碎,童年陰影,初戀終結者,早期精神病患者,一個沉迷於低級趣味的純粹的人。這必將是個偉大的演員,真想照著他寫個劇本!”

張譯說,自己就像一款軟體,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所以會定期更新。在演員的這條路上,他早已不是“配角”先生。

這樣的演員,再多幾個該有多好。

他想叫愛人的名字,但這八年所有的滋味和情緒都一擁而上,讓他無論如何都發不出聲音。他甚至都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手在無意識地抖動;不得不低下頭緩衝,消化一下這百轉千回的命運。嘴中含混念叨了幾遍她的名字,怎奈聲帶不受控制。然後,咽了一口口水,重新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叫出了對方的名字。

到對方注意到他的時候,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滿臉笑容地說:“你去……你去哪裡啊?”

發現對方不理自己時,又著急起來。拿出能感動對方的信物,眼中含淚,看到對方有所反應的時候,他才露出笑容。

“嫁人當嫁陳江河”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的是張譯又演活了一個角色。還有網友評價說,這簡直是讓觀眾失憶般的演技,演什麼像什麼,完全忘記他此前所塑造的角色。

這個小眼睛的實力派,總是通過塑造不同的角色屢屢給人驚喜。只是,典型的戲比人紅,因為長相問題,他吃了不少虧,不但在演員中屬於貌不驚人,還總被“醜拒”……

連前女友的媽都說——這個小夥子不適合做演員,他的臉就像被人一屁股坐過,只適合當大隊會計。

以常規的審美標準,張譯會被很多人扣上“醜男”的帽子,不過,但凡看過他作品的人,卻都會被他的演技“帥到”!從《士兵突擊》的史今到現在大熱劇《雞毛飛上天》的陳江河,張譯用演技征服了所有人,成了好片好劇的保證。

去年8月份,張譯做客《金星秀》,金星斷言他“十年內必成影帝”。然而就在上個月,他就憑藉電影《少年》中出色的表演,獲得第二屆德國中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項。

你或許會說,這個獎太微不足道了,但起碼是個好兆頭,深巷子裡的酒香被越來越多的人聞到了。就像《少年》的導演楊樹鵬不久前說的,張譯不會永遠演配角,專業的表演獎項不會長期忽視這麼優秀的演員。

在某門戶網站年底發佈的“2016電影演員口碑TOP10”中,當看到資料統計出來的榜單排名時,業內人士都感到非常驚訝:張譯力壓梁家輝、張涵予、成龍等實力派演員,排名第一。

在去年幾場年終盤點上,張譯的名字成了常客:“電影年度卓越藝人” “年度魅力演員” “年度現象級男演員”……好像一夜之間,聚光燈開始聚焦在他身上。張譯也意識到自己有點“紅”了:“演了20年的戲,今年終於因為票房的冷淡把我顯出來了。大家開始冷靜地思考,為什麼張譯一個配角可以等到這樣的關注。然後發現,配角也可以很出彩。”

我們欠他一個影帝

在浮躁的娛樂圈,張譯是個異數。作為大器晚成的代表,張譯的演藝路,著實不容易。

1978年生,哈爾濱人,16歲就開始頻繁體驗被拒絕的滋味——連續兩年報考北廣(現中國傳媒大學)被拒;隔一年,考軍藝,被拒,考中戲,還是被拒,最終只能自費去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

當時,他是這樣安慰自己的:演話劇,也是演戲啊!為了過戲癮,他開始九年的軍旅生活,這,又是被否定的九年。他做過場記、當過劇務、跑過群眾A、路人甲、替身B等所有龍套角色。一趟折騰下來,上級說:“16個孩子裡唯一不會演戲的”。而團裡對此表示一致同意——性格內向,沒有表演天賦,團裡都說張譯你演戲就是個死。

很多人都勸他不要再演戲了,再演下去,就是個死。沒有人覺得那時候的張譯,會有出頭的一天。

2006年,在出演完電視劇《士兵突擊》裡邊的班長“史今”之後,張譯開始被觀眾認識。那時,在電視劇行業摸爬滾打,張譯曾一度特別盼望拿獎,“都想瘋了”。很遺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一個獎都沒有拿過,然後他就死心了。

就想著反正怎麼演也拿不著獎,放下這個包袱之後,在表演上,他開始更加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曾被問及收視率問題時,張譯回答說:“我們演戲不大考慮收視率,但是我們知道怎麼能把一個東西做得讓人喜歡。”

他就一直抱著“做一個讓人喜歡的東西”的信念,慢慢磨練演技。直到近幾年,張譯在電影領域終於開始風生水起,已經憑藉著優秀的角色塑造能力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演技派,但是在面對很多角色的時候他仍然覺得是一次次地冒險,無論是《親愛的》裡面千里尋子的韓德忠,還是《山河故人》裡的煤老闆張晉生,亦或者是《追凶者也》裡的殺人犯董小鳳……張譯在最初接到角色的時候都是對自己充滿不自信和懷疑的。但是在接下角色之後,他一定會拼盡全力心甘情願的跟導演去赴一場又一場的冒險之旅……

看張譯演戲,你最大感受是,他即人物,他即角色。可忠可奸,可正可邪,可圓可扁,就像一塊無所定型的橡皮泥。張譯有一句關於表演的話是——先把自己打碎,才能被生活重塑。

好的演員,必須有想像力,還要有判斷力。演戲時張譯很較真兒,會根據對角色的判斷不時給自己加戲。像《親愛的》裡的韓德忠,是一個小孩被拐賣的家長,還是個土大款。張譯就自己想像出人物的前史後傳,“兒子丟了六年,愛而得不到,又特別好面兒。他已經把鋒芒全部壓下去,是裡面最哀傷的角色。”

他既是土大款,也是可憐蟲。有一場戲是韓德忠與一幫同樣小孩被拐的父母們,一起在大排檔吃飯。吃著聊著,韓德忠開始說自己兒子失蹤那天的事,講著講著,他突然頭一扭,哼起秦腔: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猶如神來之筆,通過唱腔傳遞的那種悲慟,直叫人起雞皮疙瘩。

這曲秦腔,就是張譯的點子,表達了和愛人擦肩而過的歎息:“對我來說,孩子也是愛人,轉眼間再也見不到了。所以我特地去找老師學了一支秦調,也順便交代了韓德忠的背景。”

編劇史航評價《親愛的》中的張譯:“每一幀戲都鑿在觀眾的腦子裡。”正是憑著韓德忠,張譯獲得了第一個表演獎項——金雞獎最佳男配。

他是作品中的演技擔當,是故事的血肉,不斷地用一個又一個真實可觸的角色形象,在觀眾們心中留下無法抹去的印象。觀眾交口的好評、各大社交平臺“自來水式”的安利,讓許多人開始留意這樣一個安靜演戲的“非主流”。但他的名氣,至今仍無法擠進“一線”,不過,他的走紅已足夠引起市場的另眼相看。

貓奴+知乎大神=有趣的靈魂

近些年張譯非常的高產,可以說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劇組,留給自己休息的時間非常之少,這樣的工作量在大部分人看來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張譯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狀態,他說:“我不覺得累,在劇組工作生活,是一種享受。”

而能夠讓張譯覺得享受的除了拍戲,還有兩件事情:一個是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另一個是養貓。

瞭解張譯的人都知道他是個“貓奴”,不瞭解他的人,也從他在知乎裡解答貓的吃喝拉撒而認識演員張譯。他可能是貓奴裡面演技最好的、演員裡面最懂貓的。

有人問張譯是如何學習表演的,他居然說是和他養的貓學習的,他有很多貓,經常觀察它們。他的確有很多貓,足足養了7只!

“知乎男神”是張譯的新標籤。作為一個在知乎進行實名認證的演員,在2016年9月22日入駐以來,他回答的問題,除了“演戲”就是“貓”。連“一句話介紹”上都寫著“貓與觀眾的侍者”。

這位“榮譽會員”還是知乎的CCO,即首席文化(知識)官,工卡編號為000號。不要小看這張小小的工作卡,因為知乎BOSS周源的工號是001號……

很多人通過知乎上的他,看到了一位出色的演員在銀幕之外的豐富有趣。他在知乎上的回答,不但有著專業知識,還搭配了獨特的經驗和見解。張譯從不因他是演員而降低對他文章的標準,同時也看到他字裡行間的誠意、熱忱和活潑的心。

張譯在知乎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作為演員,演電影和演電視有什麼不同?”,獲得了2萬多的點贊,之後他就一發不可收拾,時至今日,他已經在知乎上回答了17個問題,其中既有《演員拍吻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樣的“專業”問題,也有《關起門窗,就能將外界的霧霾阻隔於門外嗎?》的公眾環境問題,當然少不了如《貓尿尿為什麼會留個坑》這類“鏟屎官”問題……而這些回答都是張譯在高鐵、飛機、馬桶上、餐桌邊擠時間來寫就的。

都說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張譯有一種能力,讓你覺得他越來越順眼,越來越好看。

他似乎並不在乎別人說什麼,圈內是什麼樣子跟他也關係不大。他只想演好自己的戲,就夠了。從被人說“不會演戲”,到現在的“戲劇品質保證”,他的演技是一個一個角色磨出來的,自己下功夫悟出來的。

著名編劇汪海林曾評價張譯:“張譯的表演已進入成熟期,不協調中的控制,不自信時的狂妄,卑微中的滑稽,迷茫中的自以為是,欠抽的男人,溫柔的父親,腦殘的殺手,寫不出詩的遊吟詩人,摔倒在終點前的運動員,一個當之無愧的人生輸家,夢想破碎,童年陰影,初戀終結者,早期精神病患者,一個沉迷於低級趣味的純粹的人。這必將是個偉大的演員,真想照著他寫個劇本!”

張譯說,自己就像一款軟體,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所以會定期更新。在演員的這條路上,他早已不是“配角”先生。

這樣的演員,再多幾個該有多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