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PMI數據又打架了!中采PMI創65月新高,財新PMI創21月新低

PMI資料又打架了, 一個製造業PMI創下65個月以來的新高, 一個服務業PMI創21個月新低。

這背後的原因很值得揣摩。

10月9日資料顯示, 9月財新服務業PMI為50.6, 創21個月新低;9月30日公佈的9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1.0, 低於8月0.6個百分點, 但仍然連續第四個月超過50.0臨界值, 顯示製造業擴張速度繼續放緩。

而相反的是, 9月30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聯合發佈資料, 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4%,

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 達到了2012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 即創65個月以來的新高。

中國9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終結三連升, 新訂單增速降至3個月來最低;產出增速降至6月份以來最低;企業平均成本負擔大幅加速, 為9個月來最高。

從財新PMI來看, 三季度經濟整體表現較好,

但9月製造業和服務業雙雙遇冷, 或暗示著四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再現。 但統計局的PMI資料卻顯示是欣欣向榮。

從歷史上的情況來看, 共有統計局製造業PMI指數與財新製造業PMI指數的長期趨勢(12期移動平均, 類似於同比), 共有三次主要的趨勢背離:

第一次是2013年一季度, 統計局製造業PMI指數下行, 財新PMI指數(當時還是滙豐PMI指數)整體上行, 對應的實際經濟走勢是下行;

第二次是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 統計局製造業PMI指數上行, 財新PMI指數下行, 對應的經濟走勢是整體下行;

第三次是2015年2月至2015年4月, 統計局製造業PMI指數下行, 財新PMI指數上行, 對應的經濟走勢仍然是整體下行。

2017年5月以來, 兩個指數再度發生背離, 之前三次趨勢背離最後的結果都經濟下行,

本背離大概率仍將預示著經濟下行走勢。

在這背離的背後, 是大型企業對小企業的溢出效應, 即隨著行業出清, 產業集中度提高, 大企業定價權提升, 上游成本壓力可逐步轉化為產成品價格, 存活下來的中小企業享受了價格提高的正外部性, 利潤也不斷修復。 這說明本輪利潤修復目前傳導到了部分中游中小企業部門, 但以重工業行業改善為主, 行業間存在明顯分化。

本輪小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不僅存在行業分化, 相比大中型企業, 小企業也始終面臨著成本居高、資金鏈壓力和需求不足等問題。

簡而言之, PMI資料背離的背後, 是上游、大型企業在賺錢, 中游、中小企業生存比較困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