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原來,沒有存款的90後不止我一個

胖友們, 鹿晗公開戀情的瓜吃夠了嗎?讓我們忘記假期的興奮和舒適, 回到工作和學業的現實中, 開始今日的三省吾身吧——

努力了嗎?賺錢了嗎?銀行卡餘額多少了?

這種時候, 那句規勸追星女孩的金句似乎特別應景:想想你自己的帳戶餘額, 再想想明星一分鐘掙多少錢, 你還有心情為他哭唧唧嗎!

想想也是, 比起為了遙不可及的事物真情實感、上天入地, 對年輕人來說更現實的殘酷問題還在那兒擺著呢——

沒!錢!啊!

還有不少人完全不服, 強行炫富:誰說的!誰說我沒積蓄!我公交卡裡還三十幾塊錢呢, 我王者榮耀裡的一萬多金幣, 我鬥地主鬥來的十幾萬個歡樂豆, 不是我寶貴的財富嗎!

另外還有一撥人, 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啥?原來還有人有積蓄的?

……好了, 不要再說了, 年輕人一窮二白的底褲都要被扒光了。

不過, 90後沒存款也不是啥新鮮事, 早就作為被00後碾壓的對象上新聞了。

去年10月,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的資料裡, 52.6%的90後沒有存款。 00後只有三成左右沒有存款, 而且23.4%的00後存款數目在5000元以上。 (飯卡還剩五毛六的同學們, 顫抖吧)

大資料更是把年輕人的臉摁在地上瘋狂摩擦——

今年國家統計局的最新資料裡,

我國人均存款4.38萬元, 北京、上海人均存款超過10萬元, 浙江人均存款6.93萬元, 遼寧人均存款達到5.82萬元, 江蘇和廣東也均超5萬元, 山西、重慶、河北和山東都超過了4萬元……

而無論在哪兒都拉低平均水準的我們, 每打開一次馬雲寶, 仿佛都聽到了來自馬爸爸的靈魂拷問……

可是, 按說第一批90後已經步入職場多則四五年, 少則兩三年, 95前基本已經開始在職場站穩腳跟、努力打拼, 連98年的小鮮肉都開始到我們公司實習了……

我們不該這麼窮的呀?這錢, 到底為啥就存不下來呢?!

其實, 你跟這些帳戶餘額為0的年輕人談存錢, 可能還要被嫌老土:

存錢是老年人才幹的事兒哎, 我還這麼年輕, 存錢幹什麼?

“有一分花一分, 及時享樂”是現在年輕人裡越來越流行的消費觀,

只求(快樂)曾經擁有, 不求(金錢)天長地久。 存什麼存, 衣服買起來, 美食吃起來, 氪金氪起來!

@秋灬浮華:我, 21歲, 積蓄:玩fgo前2w, 玩fgo後20。

而且錢嘛, 放哪兒不是一樣嗎?存銀行也是存, 存衣櫃裡也是存, 存主機裡也是存, 存化妝台裡也是存,

沒毛病啊……

@鶴丶松:有(積蓄), 我的錢都在steam裡。

(G胖:你錢包裡的票子很不錯, 可惜下一秒就是我的了。 )

而且你仔細想想, 錢消失了嗎?沒有!它只是變成了遊戲/衣服/包包/口紅/球衣/手辦們陪伴我呀。

精神滿漢全席, 肉體吃土喝西北風, 這種境界也只有我們這些月光仙女/仙子做得到了。

而比月光更誇張的是,沒錢了,借錢也得把月光進行到底。

別說年輕人為什麼存不下錢了,現在各種借貸平臺這麼方便,能不欠一屁股債就不錯了。

@專業磨洋工:小孩子才月光,我們大人都欠債。

帳戶餘額只有個位數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經意間打開手機,猛然發現最紮心的咒語:

記得明天還款哦。

還款哦。

哦。

這個月發下來的工資,趕緊東湊湊、西湊湊,把上個月花唄、白條、各種借貸平臺的洞補上。就我們這拆東牆補西牆的水準,差不多能評個國家一級建築工人了。

要命的是有的時候人還特賤,不知受到什麼神秘力量蠱惑,手頭剩的錢越少,越想花錢,於是不由自主就開啟了新一輪“借-還”的迴圈,下個月的錢永遠都是還沒到手,就提前說拜拜了。

而且年輕人之所以不想存款、只想消費,還有自己的一套“經濟學理論”。

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有多誇張都見過吧?你現在摳摳縮縮地留著錢不花,過二十年它還能叫錢?錢都要怨你耽誤了它最美好的年華呢。

@數字loli控:我跟你說,現在的錢到以後就不是錢啦!你看看七八十年代的人攢了錢到現在算個卵,所以我們要趕緊把錢花掉,這樣才能發揮錢最大的用處!你看看美國人,天天貸款,花“未來的錢”,這才是先進的理財觀念!

還有人說了,我覺著小瀋陽說的挺對的: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兒是什麼?人死了,錢沒花了;更痛苦的事兒是什麼?死後剩下的錢白白便宜了別人了。

@這裡是小江田腿毛君:花出去是財富,花不出去是遺產。

與其做遺產豐富的死人,還不如做滿身掛滿財富的窮光蛋,這可以說是年輕人的人生哲學了。(說得就跟自己真的能遺產豐富似的)

不光是新的消費觀念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流行,社會風氣也一直在旁邊煽風點火,讓你的錢根本在口袋裡留不住。

商家暗搓搓地讓消費主義氾濫的問題,已經被說了好久,可是它一直都沒停止給年輕人挖坑。

“XX色號這麼好看,不買還是人嗎!”“我憑自己的錢買的遊戲,為什麼要玩?”……身邊所有人都今天長這個草,明天種這個草,放眼望去全是長滿了心願清單的大草原。

就算自詡再理智的人,也總有一不小心被戳中軟肋陷進去的時刻——好好好,我花,我花還不行嗎,大不了就是剁手剁腳了!

借貸平臺也是雞賊得很,知道90後是生力軍,可勁兒地發通稿誇90後:別聽他們瞎說,我知道你們是理性消費的,也知道你們最守信用了絕對不會拖欠,你看我們關係多和諧,來吧來吧,繼續花不存在的錢吧!

然鵝每次咬牙還款後錢包漏風的淒涼感,每次吃土時迎風流淚的懊悔感,不自己親身經歷過,這些廣告永遠不會告訴你……

不過,關於年輕人為什麼存不下錢,除了上面說的“有多少花多少”觀念,另一個方面也很重要——

就是不吃不喝,我也沒掙來幾個錢啊。

沒人跟錢有仇,誰會不喜歡自己銀行卡裡躺著好多錢啊。可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就算自己不是那種及時享樂的消費主義者,攢錢也真的是,難到家了。

咱們可以算筆賬——拿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每個月光租房少說就得花出1500,在北京、上海花到兩三千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今年6月的資料

每天平均50塊飯費,一個月又是1500。

換季了買點衣服,一件大衣或者一條連衣裙就要將近1000,雜七雜八的買齊了怎麼著也得2000。

再加上跟朋友社交,上班通勤,水電網費什麼的……一個年輕人在大城市過正常的生活,一個月支出五六千,算不上大手大腳。

可是年輕人每個月賺多少錢呢?中文互聯網資料研究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去年全國年輕人(80、90後)人均每月收入6726元。

這個普遍的收入水準和社會的消費水準在那兒擺著,難怪在很多年輕人眼裡,一年攢下一兩萬都算很不錯了,5年攢下20萬的更是在親媽眼裡都像非打劫銀行而不能得。

更悲觀的是,辛辛苦苦摳出的這點錢讓人完全沒有自己有積蓄的感覺。

現實一點說,一萬兩萬在現在的一二線城市能頂啥用?比如突發了急病,可能連就醫押金都不夠付的。隨便有點什麼事兒,這點錢可能就瞬間蒸發。

攢錢買房更像天方夜譚了,那個勵志故事怎麼說的來著?月光族小明決定要在北京買房了,他省吃儉用地存了三年錢,加上家裡支援的800萬,終於成功在北京安家了。

所以啊,別跟現在的年輕人談存款,我們有自知之明,都不好意思管手裡那點可憐巴巴的錢叫存款,頂多算個口糧殘餘……

在這個基礎上,難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覺得,與其為那一點沒卵用的錢摳摳縮縮,倒不如花在力所能及的地方開心開心。越是沒錢,及時享樂的消費觀倒是越被強化了。

說到底,沒有人會不願意自己帳戶上有花不完的錢,可是存錢這麼這麼的難,到底該怪誰呢?

P.S. 福利時間!給大家一些網友建議的攢錢心得經驗——

有人建議將錢多花在對自我投資、對未來發展有利的地方;

有人建議養成記帳、規劃錢財的習慣;

有人建議學習理財知識;

還有的朋友從形而上的角度教導大家——

@-ASK02:給大家傳授個經驗,有女朋友就攢得住錢了,因為會有未來。

有女朋友……

女朋友……

朋友……

友……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而比月光更誇張的是,沒錢了,借錢也得把月光進行到底。

別說年輕人為什麼存不下錢了,現在各種借貸平臺這麼方便,能不欠一屁股債就不錯了。

@專業磨洋工:小孩子才月光,我們大人都欠債。

帳戶餘額只有個位數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經意間打開手機,猛然發現最紮心的咒語:

記得明天還款哦。

還款哦。

哦。

這個月發下來的工資,趕緊東湊湊、西湊湊,把上個月花唄、白條、各種借貸平臺的洞補上。就我們這拆東牆補西牆的水準,差不多能評個國家一級建築工人了。

要命的是有的時候人還特賤,不知受到什麼神秘力量蠱惑,手頭剩的錢越少,越想花錢,於是不由自主就開啟了新一輪“借-還”的迴圈,下個月的錢永遠都是還沒到手,就提前說拜拜了。

而且年輕人之所以不想存款、只想消費,還有自己的一套“經濟學理論”。

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有多誇張都見過吧?你現在摳摳縮縮地留著錢不花,過二十年它還能叫錢?錢都要怨你耽誤了它最美好的年華呢。

@數字loli控:我跟你說,現在的錢到以後就不是錢啦!你看看七八十年代的人攢了錢到現在算個卵,所以我們要趕緊把錢花掉,這樣才能發揮錢最大的用處!你看看美國人,天天貸款,花“未來的錢”,這才是先進的理財觀念!

還有人說了,我覺著小瀋陽說的挺對的: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兒是什麼?人死了,錢沒花了;更痛苦的事兒是什麼?死後剩下的錢白白便宜了別人了。

@這裡是小江田腿毛君:花出去是財富,花不出去是遺產。

與其做遺產豐富的死人,還不如做滿身掛滿財富的窮光蛋,這可以說是年輕人的人生哲學了。(說得就跟自己真的能遺產豐富似的)

不光是新的消費觀念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流行,社會風氣也一直在旁邊煽風點火,讓你的錢根本在口袋裡留不住。

商家暗搓搓地讓消費主義氾濫的問題,已經被說了好久,可是它一直都沒停止給年輕人挖坑。

“XX色號這麼好看,不買還是人嗎!”“我憑自己的錢買的遊戲,為什麼要玩?”……身邊所有人都今天長這個草,明天種這個草,放眼望去全是長滿了心願清單的大草原。

就算自詡再理智的人,也總有一不小心被戳中軟肋陷進去的時刻——好好好,我花,我花還不行嗎,大不了就是剁手剁腳了!

借貸平臺也是雞賊得很,知道90後是生力軍,可勁兒地發通稿誇90後:別聽他們瞎說,我知道你們是理性消費的,也知道你們最守信用了絕對不會拖欠,你看我們關係多和諧,來吧來吧,繼續花不存在的錢吧!

然鵝每次咬牙還款後錢包漏風的淒涼感,每次吃土時迎風流淚的懊悔感,不自己親身經歷過,這些廣告永遠不會告訴你……

不過,關於年輕人為什麼存不下錢,除了上面說的“有多少花多少”觀念,另一個方面也很重要——

就是不吃不喝,我也沒掙來幾個錢啊。

沒人跟錢有仇,誰會不喜歡自己銀行卡裡躺著好多錢啊。可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就算自己不是那種及時享樂的消費主義者,攢錢也真的是,難到家了。

咱們可以算筆賬——拿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每個月光租房少說就得花出1500,在北京、上海花到兩三千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今年6月的資料

每天平均50塊飯費,一個月又是1500。

換季了買點衣服,一件大衣或者一條連衣裙就要將近1000,雜七雜八的買齊了怎麼著也得2000。

再加上跟朋友社交,上班通勤,水電網費什麼的……一個年輕人在大城市過正常的生活,一個月支出五六千,算不上大手大腳。

可是年輕人每個月賺多少錢呢?中文互聯網資料研究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去年全國年輕人(80、90後)人均每月收入6726元。

這個普遍的收入水準和社會的消費水準在那兒擺著,難怪在很多年輕人眼裡,一年攢下一兩萬都算很不錯了,5年攢下20萬的更是在親媽眼裡都像非打劫銀行而不能得。

更悲觀的是,辛辛苦苦摳出的這點錢讓人完全沒有自己有積蓄的感覺。

現實一點說,一萬兩萬在現在的一二線城市能頂啥用?比如突發了急病,可能連就醫押金都不夠付的。隨便有點什麼事兒,這點錢可能就瞬間蒸發。

攢錢買房更像天方夜譚了,那個勵志故事怎麼說的來著?月光族小明決定要在北京買房了,他省吃儉用地存了三年錢,加上家裡支援的800萬,終於成功在北京安家了。

所以啊,別跟現在的年輕人談存款,我們有自知之明,都不好意思管手裡那點可憐巴巴的錢叫存款,頂多算個口糧殘餘……

在這個基礎上,難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覺得,與其為那一點沒卵用的錢摳摳縮縮,倒不如花在力所能及的地方開心開心。越是沒錢,及時享樂的消費觀倒是越被強化了。

說到底,沒有人會不願意自己帳戶上有花不完的錢,可是存錢這麼這麼的難,到底該怪誰呢?

P.S. 福利時間!給大家一些網友建議的攢錢心得經驗——

有人建議將錢多花在對自我投資、對未來發展有利的地方;

有人建議養成記帳、規劃錢財的習慣;

有人建議學習理財知識;

還有的朋友從形而上的角度教導大家——

@-ASK02:給大家傳授個經驗,有女朋友就攢得住錢了,因為會有未來。

有女朋友……

女朋友……

朋友……

友……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