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孫儷陳曉的演技也撐不住《那年花開》故事漏洞,編劇會被罵死

《那年花開月正圓》終於。 。 。 結束了。 。 。

良心賣過的安利, 吃著玻璃渣也是要看完。 所以看到沈星移最終倒在血泊裡, 老阿姨也是一臉淡定,

從一開始就已經知道了結果, 看到最後一秒內心還是萬千草泥馬呼嘯而過。

舊台劇的虐心風, 任何時候包裝一下都可以騙到新的眼淚。

豆瓣評分從開播的7.8反升到8.4, 最終跌到7.5分收場。 《那年花開》算是近年來國產劇的特別案例, 演員集體避開扣分項,

編劇和主創一路開掛讓劇情凜冽到不能直視。 曾經以為能看到一個秦商女首富開掛般的商業人生, 結果卻糾葛在各種情愛裡, 一路踏著愛慕者的肩膀登上人生的巔峰。

真·瑪麗蘇!來來來, 寄刀片之前, 幫編劇大人改改人物走向, 這齣戲會如何?

——沈星移這條線大約是編劇的大仇人——

在史稱安吳寡婦的周瑩一生中, 沈星移這條感情戲是編劇腦補增加的。 吳、沈兩家因為清末的政治鬥爭而被攪得風起雲湧, 最終死傷無數。

安吳寡婦守貞一生是史實, 如何改編都不能扭轉結局。 但一個人孤苦到老有多麼無助?給周瑩的後半生安插一段感情會更有溫度。

所以就有了沈星移、趙白石、圖爾丹等等。

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清末, 要像沈星移這樣癡心妄想的愛一生, 根本就不!可!能!家裡大哥都撲街了, 富家獨子, 沈家豈能容得你胡鬧十幾年?

整出劇中,

沈星移與周瑩鬥智鬥勇做生意的階段甜得最自然, 這是兩人極為健康的關係階段。 對於一個看起來成功, 內心卻艱苦的女性來說, 糖發到此時就應該打住。 如果編劇願意收手, 做了以下安排, 你們覺得會如何:

1、沈星移在家族壓力當前, 娶下一門親, 從此振興沈家生意。 看起來與周瑩明面競爭, 卻在暗處總給周瑩施以援手, 兩人保持著亦敵亦友, 又極為禮貌的距離。 多年後, 沈、吳兩家恩怨明晰, 沈四海與夫人含笑九泉, 周瑩與沈星移淡然相遇, 依然還能相視凝望, 舉杯飲茶, 這一世情緣未了。

2、沈星移寧為玉碎, 終生不娶。 氣得沈四海將其逐出家門。 獨自到上海闖出一番天地的沈星移又輾轉香港、南洋等地, 發現一番新的生意經, 並帶著周瑩去看到她所期待的世界。兩人雖然身處異地,卻成為要好的商業夥伴,將情誼轉化為互相支持。

3、沈星移攜手趙白石推到杜明禮與王爺,解除心中隔閡。沈家交出與王爺的交易記錄,雖然落魄,但一家人總算死裡逃生。周瑩出於情誼幫扶,兩家商業模式進行融合,共建秦商繁榮。沈星移終於明晰如何維護大局,退回朋友的位置,與趙白石一起護周瑩周全。等到懷先出國留學時,三人站在碼頭遠眺,此生未完來生再續。

當然,以上這些操作肯定是不能滿足那顆所有人都必須為老娘所迷的小心心。其實沈星移這條人物線在赴牢房營救周瑩時還有一次逆轉的機會,可惜,編劇的筆在為虐而虐的道路上一路開掛。咱們來設想一下:

1、沈家落魄已經成定局,沈星移隨著那座假墳而消失在所有人的影子裡。至此,周瑩的經商之路得到趙白石的庇護而一路開掛,而在暗處不時都有一個影子隨其左右。直到多年以後,懷先出國留學,周瑩遠眺沈星移,至此才知那個影子就是默默相隨多年的他。

2、王爺已經被流放,沈家大仇已報,沈星移乘坐輪船踏上追尋自我抱負之路。

3、沈星移在最終為吳澤擋刀,趙白石設計假被挾持。離開東院時,沈星移假意刺傷趙白石,借機逃離。至此,與周瑩生死兩茫茫,散落天涯兩端,卻凝望一輪圓月。

以上這些都是老阿姨個人的設想,並不完善與完美。但是男女主真心不需生死相隔才惹人抹淚,犧牲小愛的陪伴、退回朋友的淡然、或是遠距離的眺望,這樣絲毫都不會影響虐心程度。尤其是沈星移這樣的小天使完全沒有必要這麼早去天堂,大女主更加不需要踏著一條血路前行。

——為什麼不能認真說說周瑩的故事——

在秦商的歷史中,被稱安吳寡婦的周瑩是比較特別的一筆。在男權社會中拔得頭籌,將落魄的吳家東院經營成陝西首富,早在《那年花開》之前就有不少學者對其經營之道進行分析。所以港真,最初看這部劇時,老阿姨也曾天真的期待看到各種商戰的畫面。然而事實是:

周瑩在東院實行銀股制,這在中國近代的商道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整個劇集匆匆一瞥,不到一集的內容就講述了她將家裡的股份賣給所有下人,湊齊了十萬兩白銀。

十萬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呢?按照清朝時一兩銀子等於1000文錢左右的匯率,沈家給丫頭的月例,粗丫頭200文、細丫頭300文。如果吳家下人有十萬人,每人要拿出4-5個月的月例才能湊齊。如果只有200人的話,平均到個人則需500兩銀子。要湊齊這樣大的一筆錢,單靠下人完全不現實,而整個過程需要推翻原本的祖制,其中盤結複雜也大有文章可做。

可是,在劇裡只有吳家二叔輕描淡寫說,這是一種手段。四叔還氣得跺腳。這樣重要的意義就變成了小聰明?

周瑩曾經興建學校,捐資給陝西修渠。這些對於一個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時代來說,是一種怎麼樣的情懷?在劇裡,周瑩辦學是為了沈星移的夢想!納尼?為什麼就這個事情不能是女主的女權覺醒?

當年慈禧倉惶逃至西安,周瑩出款10萬兩銀子解決燃眉之急。歷史上一說是她此舉買下了慈禧的乾女兒稱號;另一說是周瑩出於愛國的目的,認為國難當前,商人需解燃眉之急。在劇裡,周瑩直接拒絕了端方的訴求,而慈禧乾脆住進了涇陽的吳家東院。相當於編劇直接給人設挖了巨坑,也給沈星移的撲街埋下伏筆。

既然都被叫女商聖,編劇給了周瑩小燕子的開始,卻來了個夏雨荷的結束。不管你記得不記得大明湖畔的容嬤嬤,但都不應該如此糟蹋涇陽杏花下的周瑩。一路總有各種裙下之臣願意獻上自己的忠肝義膽與生命,沒到危機必有人幫忙解難!難道一個女人就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自強?所以被網友罵到關評論真的也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丁黑導演的工作室說能幹大事的女人不缺人愛。但是小孩的世界是喜歡要得到,大人懂得克制,成功人群更加明白理性。你用傻白甜的理念講了一群高能人群。蛤?

個人覺得,全劇人物線最靠譜的是趙白石,雖然也有不少瑪麗蘇的戲份,但是默默陪伴更契合時代特徵。一個單身女人勢必有人追求,拒絕之後還能做朋友的就是摯友,這才是財富。

用大半輩子的艱辛與寂寞換來安吳寡婦的名號,編劇隱晦的給了周瑩與沈星移一場環境裡的婚禮。只怕歷史人物棺材板都要踢開抽編劇兩巴掌。

在那個年代,人家守寡一生,只有40歲就匆匆辭世,她的心酸與艱辛只怕只有夜深人靜時自己知道,不快樂與彪悍是相輔相成的。結果變成一群男人的勇猛護花來遮掩。

成年人的世界裡並非只剩下男女關係,還有朋友關係。

王世均對周瑩的愛慕完全可以去掉,據說孫儷自己也曾經提議減少周瑩的感情線,如今的觀眾真的不傻,上一個羋月已經淪陷在瑪麗蘇的陷阱裡了呀。

設想如果王世均變成如同江福期這樣純粹的欣賞,他們是同學、是哥們,更可以是賺錢的夥伴。這些男同事該娶娶,該生娃生娃,然後一起叱吒商海。寶貝們,你們沒有發現周瑩身邊的這群人都不婚不育麼?

善於用人也精于發現生意中的新鮮之處,周瑩為商之中的智謀絕對不需要假扮波斯商人這樣low的手段來體現。尼龍是1935年才發明,那個年頭,周瑩和四叔那一頭黃毛是拿什麼做的,駱駝毛假髮可以這麼亂真?

周瑩與圖爾丹的感情也可以直接去掉,改成無性別的欣賞。生意場上,只有無性別的欣賞才是真正業務上的最高認可。圖你美色,給你生意,這叫另有所圖誒。她是女商聖,一定是有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並非讓所有男人都成為裙下之臣。

周瑩這一生,有註定要完美到撲街的吳聘,默默在商海裡攙扶的沈星移,還有懂得見好就收的趙白石向佐。足夠言情了。

老阿姨個人設想(不完美也不完善,歡迎拍磚)像周瑩這樣一個歷史形象,完全可以做成吳聘離世後不為情動的女性形象。她的心隨吳聘而死,與任何人都保持心如止水的交往,就做一個《大宅門》裡的二奶奶那樣的女中豪傑不行?她的一生從土布生意到把吳家商號做到全國甚至全球,生意裡有的是故事來說。看膩了甄嬛在後宮狹縫求生,明明可以在男人戰場裡開殺一回,這樣的架構怎麼看都要比這些情情愛愛痛快得多。只不過寫商戰更難,瑪麗蘇都是現成的套路。

至於吳漪的黑化和撲街更是完全沒必要,可以使壞搗亂一下嫂子的生意,最後被趙白石與周瑩的感情處理而感動。周瑩釋然開導吳漪,彼此信任到終老,女商聖這樣的魅力是不是更加成?

把一個精英包裝成溫暖可愛的人不僅僅只有愛情,還可以是親情、友情、情商與智商,只是如今大多編劇一門心思就寫給你一個瑪麗蘇。還好沒有讓吳家的二叔、四叔都愛上她。。。如今的編劇們到底對大女主是有怎樣的誤會?

——劇情的硬傷還真多——

周瑩嫁入吳家那天,四叔說的掃把星,也算是一語中的。不知道為什麼大女主必須在一路告別的狀態,仿佛就是一瓶滅草靈,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吳聘與吳蔚文先後撲街是歷史,不能篡改。但是沈家完全可以不用全線撲街,已經迷途知返的沈四海可以落魄一些,也沒必要全家下線。

學過一身武藝的周老四居然被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閨秀胡詠梅一刀斃命,按照人的常規思維,一定是用手臂擋刀。這種下線,也是叫編劇覺得你該下線了。

周瑩嫁進吳家,吳漪已經會做葫蘆雞。吳聘下線後多年,吳漪才到出嫁的年齡。這是為什麼呢?

和吳漪的年齡一樣吊詭的還永遠長不高的二虎。從周瑩偶遇吳聘時就已經長這樣,周瑩都日漸蒼老,二虎還是沒變樣。所以是因為從小太貧苦,長不高了嘛?

如果二虎是貧苦,辣麼,養尊處優的懷先也是好幾年都沒變樣呢。。。時光荏苒,懷先不變,還好最後讓他長大了,不然好怕孩子得侏儒症。

關於這部戲能吐槽的還有不少,比如周瑩可以寬容害她沉塘的婆婆、要殺她的吳遇,卻能對沈星移瞬間翻臉,高達上的故事夾雜在傻白甜的選我。沖著孫儷、陳曉、任重的演技堅持完了整部戲,但是從《那年花開月正圓》折射出國產劇的癥結不單單只是在演員。編劇的思路才是整處劇的走向,除了狗血,觀眾更需要來一點雞血。

下半年的大戲,還有《獵場》《如懿傳》,保佑別再腦殘瑪麗蘇、傑克蘇上線。

並帶著周瑩去看到她所期待的世界。兩人雖然身處異地,卻成為要好的商業夥伴,將情誼轉化為互相支持。

3、沈星移攜手趙白石推到杜明禮與王爺,解除心中隔閡。沈家交出與王爺的交易記錄,雖然落魄,但一家人總算死裡逃生。周瑩出於情誼幫扶,兩家商業模式進行融合,共建秦商繁榮。沈星移終於明晰如何維護大局,退回朋友的位置,與趙白石一起護周瑩周全。等到懷先出國留學時,三人站在碼頭遠眺,此生未完來生再續。

當然,以上這些操作肯定是不能滿足那顆所有人都必須為老娘所迷的小心心。其實沈星移這條人物線在赴牢房營救周瑩時還有一次逆轉的機會,可惜,編劇的筆在為虐而虐的道路上一路開掛。咱們來設想一下:

1、沈家落魄已經成定局,沈星移隨著那座假墳而消失在所有人的影子裡。至此,周瑩的經商之路得到趙白石的庇護而一路開掛,而在暗處不時都有一個影子隨其左右。直到多年以後,懷先出國留學,周瑩遠眺沈星移,至此才知那個影子就是默默相隨多年的他。

2、王爺已經被流放,沈家大仇已報,沈星移乘坐輪船踏上追尋自我抱負之路。

3、沈星移在最終為吳澤擋刀,趙白石設計假被挾持。離開東院時,沈星移假意刺傷趙白石,借機逃離。至此,與周瑩生死兩茫茫,散落天涯兩端,卻凝望一輪圓月。

以上這些都是老阿姨個人的設想,並不完善與完美。但是男女主真心不需生死相隔才惹人抹淚,犧牲小愛的陪伴、退回朋友的淡然、或是遠距離的眺望,這樣絲毫都不會影響虐心程度。尤其是沈星移這樣的小天使完全沒有必要這麼早去天堂,大女主更加不需要踏著一條血路前行。

——為什麼不能認真說說周瑩的故事——

在秦商的歷史中,被稱安吳寡婦的周瑩是比較特別的一筆。在男權社會中拔得頭籌,將落魄的吳家東院經營成陝西首富,早在《那年花開》之前就有不少學者對其經營之道進行分析。所以港真,最初看這部劇時,老阿姨也曾天真的期待看到各種商戰的畫面。然而事實是:

周瑩在東院實行銀股制,這在中國近代的商道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整個劇集匆匆一瞥,不到一集的內容就講述了她將家裡的股份賣給所有下人,湊齊了十萬兩白銀。

十萬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呢?按照清朝時一兩銀子等於1000文錢左右的匯率,沈家給丫頭的月例,粗丫頭200文、細丫頭300文。如果吳家下人有十萬人,每人要拿出4-5個月的月例才能湊齊。如果只有200人的話,平均到個人則需500兩銀子。要湊齊這樣大的一筆錢,單靠下人完全不現實,而整個過程需要推翻原本的祖制,其中盤結複雜也大有文章可做。

可是,在劇裡只有吳家二叔輕描淡寫說,這是一種手段。四叔還氣得跺腳。這樣重要的意義就變成了小聰明?

周瑩曾經興建學校,捐資給陝西修渠。這些對於一個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時代來說,是一種怎麼樣的情懷?在劇裡,周瑩辦學是為了沈星移的夢想!納尼?為什麼就這個事情不能是女主的女權覺醒?

當年慈禧倉惶逃至西安,周瑩出款10萬兩銀子解決燃眉之急。歷史上一說是她此舉買下了慈禧的乾女兒稱號;另一說是周瑩出於愛國的目的,認為國難當前,商人需解燃眉之急。在劇裡,周瑩直接拒絕了端方的訴求,而慈禧乾脆住進了涇陽的吳家東院。相當於編劇直接給人設挖了巨坑,也給沈星移的撲街埋下伏筆。

既然都被叫女商聖,編劇給了周瑩小燕子的開始,卻來了個夏雨荷的結束。不管你記得不記得大明湖畔的容嬤嬤,但都不應該如此糟蹋涇陽杏花下的周瑩。一路總有各種裙下之臣願意獻上自己的忠肝義膽與生命,沒到危機必有人幫忙解難!難道一個女人就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自強?所以被網友罵到關評論真的也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丁黑導演的工作室說能幹大事的女人不缺人愛。但是小孩的世界是喜歡要得到,大人懂得克制,成功人群更加明白理性。你用傻白甜的理念講了一群高能人群。蛤?

個人覺得,全劇人物線最靠譜的是趙白石,雖然也有不少瑪麗蘇的戲份,但是默默陪伴更契合時代特徵。一個單身女人勢必有人追求,拒絕之後還能做朋友的就是摯友,這才是財富。

用大半輩子的艱辛與寂寞換來安吳寡婦的名號,編劇隱晦的給了周瑩與沈星移一場環境裡的婚禮。只怕歷史人物棺材板都要踢開抽編劇兩巴掌。

在那個年代,人家守寡一生,只有40歲就匆匆辭世,她的心酸與艱辛只怕只有夜深人靜時自己知道,不快樂與彪悍是相輔相成的。結果變成一群男人的勇猛護花來遮掩。

成年人的世界裡並非只剩下男女關係,還有朋友關係。

王世均對周瑩的愛慕完全可以去掉,據說孫儷自己也曾經提議減少周瑩的感情線,如今的觀眾真的不傻,上一個羋月已經淪陷在瑪麗蘇的陷阱裡了呀。

設想如果王世均變成如同江福期這樣純粹的欣賞,他們是同學、是哥們,更可以是賺錢的夥伴。這些男同事該娶娶,該生娃生娃,然後一起叱吒商海。寶貝們,你們沒有發現周瑩身邊的這群人都不婚不育麼?

善於用人也精于發現生意中的新鮮之處,周瑩為商之中的智謀絕對不需要假扮波斯商人這樣low的手段來體現。尼龍是1935年才發明,那個年頭,周瑩和四叔那一頭黃毛是拿什麼做的,駱駝毛假髮可以這麼亂真?

周瑩與圖爾丹的感情也可以直接去掉,改成無性別的欣賞。生意場上,只有無性別的欣賞才是真正業務上的最高認可。圖你美色,給你生意,這叫另有所圖誒。她是女商聖,一定是有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並非讓所有男人都成為裙下之臣。

周瑩這一生,有註定要完美到撲街的吳聘,默默在商海裡攙扶的沈星移,還有懂得見好就收的趙白石向佐。足夠言情了。

老阿姨個人設想(不完美也不完善,歡迎拍磚)像周瑩這樣一個歷史形象,完全可以做成吳聘離世後不為情動的女性形象。她的心隨吳聘而死,與任何人都保持心如止水的交往,就做一個《大宅門》裡的二奶奶那樣的女中豪傑不行?她的一生從土布生意到把吳家商號做到全國甚至全球,生意裡有的是故事來說。看膩了甄嬛在後宮狹縫求生,明明可以在男人戰場裡開殺一回,這樣的架構怎麼看都要比這些情情愛愛痛快得多。只不過寫商戰更難,瑪麗蘇都是現成的套路。

至於吳漪的黑化和撲街更是完全沒必要,可以使壞搗亂一下嫂子的生意,最後被趙白石與周瑩的感情處理而感動。周瑩釋然開導吳漪,彼此信任到終老,女商聖這樣的魅力是不是更加成?

把一個精英包裝成溫暖可愛的人不僅僅只有愛情,還可以是親情、友情、情商與智商,只是如今大多編劇一門心思就寫給你一個瑪麗蘇。還好沒有讓吳家的二叔、四叔都愛上她。。。如今的編劇們到底對大女主是有怎樣的誤會?

——劇情的硬傷還真多——

周瑩嫁入吳家那天,四叔說的掃把星,也算是一語中的。不知道為什麼大女主必須在一路告別的狀態,仿佛就是一瓶滅草靈,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吳聘與吳蔚文先後撲街是歷史,不能篡改。但是沈家完全可以不用全線撲街,已經迷途知返的沈四海可以落魄一些,也沒必要全家下線。

學過一身武藝的周老四居然被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閨秀胡詠梅一刀斃命,按照人的常規思維,一定是用手臂擋刀。這種下線,也是叫編劇覺得你該下線了。

周瑩嫁進吳家,吳漪已經會做葫蘆雞。吳聘下線後多年,吳漪才到出嫁的年齡。這是為什麼呢?

和吳漪的年齡一樣吊詭的還永遠長不高的二虎。從周瑩偶遇吳聘時就已經長這樣,周瑩都日漸蒼老,二虎還是沒變樣。所以是因為從小太貧苦,長不高了嘛?

如果二虎是貧苦,辣麼,養尊處優的懷先也是好幾年都沒變樣呢。。。時光荏苒,懷先不變,還好最後讓他長大了,不然好怕孩子得侏儒症。

關於這部戲能吐槽的還有不少,比如周瑩可以寬容害她沉塘的婆婆、要殺她的吳遇,卻能對沈星移瞬間翻臉,高達上的故事夾雜在傻白甜的選我。沖著孫儷、陳曉、任重的演技堅持完了整部戲,但是從《那年花開月正圓》折射出國產劇的癥結不單單只是在演員。編劇的思路才是整處劇的走向,除了狗血,觀眾更需要來一點雞血。

下半年的大戲,還有《獵場》《如懿傳》,保佑別再腦殘瑪麗蘇、傑克蘇上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