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成名于上個牛市前夜的基金經理在這個熊市有點熬不住了

近期基金經理人事變動情況有兩個值得關注的點:一是固收類基金經理離職增多;二是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有點密集。

固收類基金經理離職特別值得關注, 以往固收類基金經理離職並不多, 相對于權益類基金經理, 固收類基金經理顯得比較安分, 不過這只是他們的價值還沒有那麼大而已, 以前公募基金靠權益類基金賺錢, 現在靠債券和貨幣基金賺錢, 固收類基金經理的地位迅速上升, 成手的基金經理便成為了資管行業爭搶的稀缺人才, 最近的離職潮體現出來的一個特點就是沒有知名的固收基金經理離職,

離職的多位有一到三年經驗並沒有什麼名氣的基金經理, 最多就是一個公司裡固收的二號人物, 這些人在公司內部迅速升職基本沒有什麼希望了, 面對外部伸來的橄欖枝很難不動心。 。 未來如何留住固收人才對於各大基金公司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這一波離職潮, 有的基金公司很是受傷。

最近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不少, 剛剛辭職的有廣發基金的劉曉龍、長信基金的談潔穎, 這兩位都是成名于牛市前夜的明星基金經理, 劉曉龍管理的產品在12-14年連續三年位居同類前1/3, 談潔穎管理的產品在12-14年連續三年位居同類前1/4, 兩位在牛市之前的兩年的業績都是非常好的, 連續三年可以做到這麼好的成績是非常難得的,

當時被捧得很高。 再早一些有寶盈基金的彭敢、張小仁、華商基金的劉宏、招商基金的王忠波, 這幾位當年的業績也是很優秀的, 但是這幾位都在今年一季度辭職了, 除了彭敢高調加盟東吳基金, 只是跳槽再戰, 其他幾位並沒有重回公募的消息。

這幾位基金經理有一個共性:都是以成長股投資為主的, 由此也衍生出第二個共性, 去年的業績很糟糕。 加上同期離職, 這幾位的職業發展軌跡極為接近, 基本都是14年之前的幾年練級積累名氣, 14年迅速爆紅, 15年大紅大紫, 16年迅速墜落穀底, 17年黯然離去。

這樣的巧合引發了我的思考:他們為什麼會紅?他們為什麼會黯然離去?當然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他們的投資風格是不是被市場徹底拋棄了?市場有沒有徹底地轉變?當他們都不再堅守,

基民有沒有必要堅定地持有一檔基金?(基金經理都熬不住, 基民怎麼熬下去?)

我們執著于預測未來, 下一批集體出走的基金經理會不會是現在大紅大紫的價值股投資大咖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