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重慶白公館 渣滓洞

白公館是過去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 白駒自詡是白居易的後代, 就借用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別墅”, 把自己的別墅取名為“香山別墅”。 1939年, 戴笠在歌樂山下選址時看中了它, 便用重金將它買下, 改造為迫害革命者的監獄。 它和渣滓洞一併被人們稱作:“兩口活棺材”。 但是他們又有所區別, 白公館裡關押的都是軍統認為“案情嚴重”的政治犯。 譬如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將軍, “挺進報”作者陳然烈士, 同濟大學校長周均實等等。 大家最熟悉的小蘿蔔頭也是關押在這裡, 小蘿蔔頭原名宋振中, 隨著他慢慢長大,

父母親努力為他爭取到學習的機會, 在獄中, 一邊隨同黃顯聲將軍刻苦學習文化知識, 一邊不斷幫助獄中難友秘密地傳遞情報和紙條, 然而, 在解放前夕, 特務們殘忍地殺害了年僅八歲的小蘿蔔頭。

運營者:沈來波

渣滓洞, 位於重慶市郊歌樂山下磁器口、五靈觀一帶,

它三面環山, 一面臨溝, 地形隱蔽。 1938年起, 這裡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改造成秘密監獄, 專門用來關押和迫害革命者, 許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壯的事蹟便發生在此。 渣滓洞分內、外兩院, 內院有一樓一底的男牢16間, 另有兩間平房作女牢, 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和刑訊室。 解放前夕, 國民黨特務縱火焚燒了渣滓洞, 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 其餘皆不幸犧牲。 這可以說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與美帝國主義特務機關合辦的, 專門囚禁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的監獄。 原為人工採掘的煤窯, 因渣滓多而得名。 距離白公館2.5千米。 1939年國民黨將此地改為監獄, 1943年被中美合作所改造為第二監獄, 直屬西南長官公署。 渣滓洞監獄三面臨山,
前面是深溝。 監獄分成內外兩院, 外院是監獄的辦公室和刑訊室, 最多時囚禁700餘人。 共產黨員羅世文、江竹筠(江姐)、李青林等先後囚禁於此。

運營者:沈來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