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再致張國榮

當天邊那顆星出現, 你可知我又開始想念, 有多少愛戀, 只能遙遙相望, 就像月光灑向海面……”

每年今日, 我都會為他寫一篇文章, 似乎已成多年習慣。

有人說, 面對早已離世但人氣仍然鼎盛的偶像明星, 要寫出新意太困難。 因為所有的淚水均被抛灑, 所有的溢美之詞早已悉數奉上。 似乎可以一決高下的標準是:誰的讚美更頂級, 誰的眼淚最豐盈。

然而, 我以為, 流於空泛的讚美是偽粉和行銷號的專利, 而真正愛一個人, 應該是發掘並繼承他的靈魂, 達到跨越時空歲月的共鳴。 這種情感, 絕不會因為時光流逝而褪色,

不會因為年華老去而詞窮。 如夜闌人靜, 與故人杯酒小酌, 盡訴衷腸而已。 四月一日, 便是故人相逢的約定。

1.如果你不知道他的好, 也許只是時機未到

提起張國榮, 也許你最先出現的回憶, 是在一片漆黑的劇院中, 那個泛著淚光的絕世名伶最後的那句話:“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

一個月, 一天, 一個時辰, 都不算一輩子!”

正如一部《紅樓夢》, “經學家看見《易》, 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 革命家看見排滿, 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集外集拾遺》

一個張國榮, 粉絲們看見的是顏、是歌、是演技、是人品。

懷揣惡意的人們看見的是同性戀、是驚世駭俗、是“小清新裝逼的圖騰”。

的確, 只有複雜的事物才會充滿爭議, 只有天才的思維才會被過度解讀, 只有足夠的強大才會被封神膜拜。 而也只有這樣的人, 才會永遠充滿生命力, 即使他守望在天堂……

張國榮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出演了19部電視劇、61部電影、300多場演唱會、做了很多慈善、得了很多獎項、提攜了很多新人。 在而今的年輕人眼中, 這似乎是一個明星的標配——嗯, 還挺努力的,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 張國榮在這幾個領域都代表著他那個時代最高的水準。 因此當90後、00後也開始觸摸他那炙熱的靈魂之時, 他們不出所料地一樣淪陷了……

馬克思曾說:“你只能用愛來交換愛, 用信任來交換信任。

如果你想獲得審美享受, 那麼要求你本身就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

因此那些郭敬明的粉絲在年少無知之時, 被他45度仰望星空的姿勢所打動, 悲傷逆流成河, 卻在長大後看清了世界的真相, 義無反顧成為了小四黑。

而審美張國榮卻是一種能力與享受:人們往往在達到某個年齡和人生閱歷後, 會突然開啟一扇令人驚喜的大門, 深深為之折服並沉淪。

比如神作《霸王別姬》裡有一首歌叫《當愛已成往事》, 張國榮也曾唱過, 唱得比李宗盛、林憶蓮的版本要好, 以前聽這首歌時頗為不以為意, 因為在那個年華我們都情感炙熱、不顧後果、一往無前, 從沒有想過會有曲終人散的一天。

然而劫波渡盡, 回首再望, 才發現, 張國榮的人生邏輯並沒有錯——愛情確實會成為一段往事,

而每個人的區別則在於:有的人讓往事隨風, 有的人卻淚眼朦朧。

因此, 如果你不知道他的好, 也許只是時機未到。

2.超越時代的先驗和預判

張國榮絕不僅僅是個風華絕代的美人, 在我眼中他是一個具有清醒頭腦、睿智眼光、無限熱愛事業並有著強烈行業使命感的前輩。

在很多人眼中,香港有理想的娛樂明星不外乎三個人:李小龍,周星馳和張國榮。

所謂的理想是指輸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因此和其他明星有著顯著區別。

然而周星馳、梁朝偉和劉德華等人紛紛北上淘金,用一部部《擺渡人》、《新西遊》試圖融入大陸文化圈,卻在各種不再有意義的獎項裡逐漸透支過去的光環,實現了完美人設的逐漸崩塌。

李連傑、周潤發和吳宇森等人則進軍好萊塢,卻把白人的政治正確當做戲言,結果我們看見”黃飛鴻/方世玉/張三豐”一直在飾演很能打的惡棍;而”許文強/小馬哥/賭神”則變成了滿頭癩痢瘡、留著長指甲的新加坡海盜; 曾經大殺四方的女主鞏俐,在好萊塢B級片裡飾演一個毒梟的情婦;更不用說一派宗師吳宇森,赴美後的作品往往不知所云、票房慘敗。

張國榮對此別有選擇和預判。在20年前的訪談——《星空下的傾情》(1997年)中,面對“已經功成名就的華語電影人應不應該進軍好萊塢和國際大牌合作”這個問題,他如此作答:

“你問我遺憾呢,其實我真的是沒有什麼憾事。反而是有一件事,我覺得挺開心,就是我沒有去好萊塢。”

“我反而覺得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地方給我去發展。有段時間香港拍了好多爛片,現在留下來的這班人呢,都是真正有實力的,台前也是,幕後也是,這樣的一群人我們應該要自強,去拍一些好的東西,去達到國際水準,這樣不是更好?對不對啊?你說你美國好萊塢不排華?那是假的!”

他看得很明白:當時的香港有自己強大的電影工業鏈和千錘百煉的從業者,背靠即將開放的大陸市場,唯一需要做到的,其實就是團結起來,把自己的電影做到極致,而不是想方設法去“融入國際”。

可以說,在當時業界,有如此眼光遠見、對電影未來有著這等系統思考的電影人,只此一人。

令人諷刺的是,20多年過去了,我們看見的是“毯星”大行其道,景甜宇宙裹挾著資本橫衝直撞,卻再也沒有出現能比肩《霸王別姬》的華語作品。

因此張國榮的早逝,就顯得更傳奇,更完美,也更加宿命——倘使他尚在,而今的歌壇影壇又將是何等模樣?

因此,香港人說張國榮就是香港,他寄託了香港逝去的流金歲月裡最後的記憶,凝集了這個沒落的大都市曾有過的極致風華,他眉眼間的貴氣,言談舉止間的銳氣,正是經濟飛速發展的香港,那精妙絕倫的縮影。他身後的那個時代,正是那個伴隨著現在中國的主流群體、社會精英們走過少年和青年時期的香港黃金時代。因此他之於香港和大陸,都有著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意象。甚至於當香港人面對港人為何愛港的問卷時,不約而同地寫上:因為有張國榮!

3.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張國榮的國士無雙,無可替代不僅在於他的演技和歌聲,更在於他的才思和膽識、他對舞臺的理解、他的美學理念,他的藝術風格,甚至哲學思想。

1)張國榮在舞臺上的統治力,氣勢迫人,號令天下,無所不從,正如熱情演唱會那一句豪氣的呐喊——“Are You Ready?”

“我張國榮站在舞臺上,就是表演的保證。”

“站在舞臺的燈光下,把夢想帶給人們,這是被神選中的人才能做的事,能成為這樣的人,我感到榮幸。”

2)而同時他有著自己的哲學體系和表現藝術,這種深邃和尖銳超越了時代,碾壓著他的同輩:

“洞察人性幽微之處,並把它們表現出來,這幾乎是我與生俱來的本能。”

“在跟她們學習京劇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種類似女性波長的東西"

“所謂第八藝術,你用沒用心,有沒有誠意,是騙不了人的。”

3)他對兩性和人性的思考更是時代的先鋒,並且身體力行,衝鋒陷陣

他說,演藝的最高境界是達到雌雄莫辨的狀態;

對於愛情,他不執著於異性戀或同性戀,愛,無關乎性別。

他說,熱情演唱會的主題是墮落天使背叛上帝變成魔鬼,而懂得愛人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愛自己和欣賞自己。

他就是如此特殊,把感性與理性,強悍與敏感如此矛盾地統一。

我並不認為張國榮心中飽有榮迷詮釋出的所有內涵,但是作為一個真正的天才,他卻用自己的舉手投足和歌聲在不經意間張揚著靈魂,並且剝繭抽絲,掏心掏肺,讓所有人看;而且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你都會有巨大的收穫。

他是影視圈的一朵奇葩,出淤泥而不染,保有赤子之心,用一杯水的單純來面對一輩子的複雜。這樣的人無疑是時代的異種,卻也是時代的驕傲,因為他的真,所以他的顏,他的歌,他的電影,他的思想,你總能找到一款自己所愛。

除了上述那些驚世駭俗而語意深刻的語錄,值得一提的是張國榮對於《霸王別姬》這部作品的解讀。這部被認定是中國當代電影無可比擬的巔峰之作,早已在無數影迷的心中被封神,然而親手締造這段神話的張國榮,卻能在對香港中文大學的一次演講中,切中要害,談出諸多不足,這些深刻的解析,不僅可以看到他的”真“,也能透視出他獨特的見地和追求完美的靈魂:

“小說版的《霸王別姬》,李碧華在同性戀這一主題上的表述和態度是比較明顯、寬容和自然的。然而陳凱歌改編的電影《霸王別姬》,卻充滿了極端的“恐同意識”,扭曲了同性戀獨立自主的選擇意向。”

“在同性戀這方面而言,就內在題材表述,我認為導演陳凱歌的取鏡很壓抑,過分壓抑,無可否認,國內對這類題材的處理較敏感,陳凱歌有其苦衷,是基於避忌吧!”

“就算這部片後來在坎城獲得金棕櫚獎,又在臺灣獲得金馬獎,中國大陸仍在禁映。然而,只要看看京劇發展流程裡的特殊狀況,就會發現臺上的夫妻皆是男人,這造就了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特殊感情。這是絕對合乎人性的。”

“然而陳凱歌在電影裡一直不想清楚表明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而借鞏俐(按:飾菊仙)來平衡故事裡同性關係的情節。”

“所以,作為一個演員,我只有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在拍攝時因而有最投入的演繹,演好程蝶衣的角色,把他對同性那份義無反顧的堅持,借著適當的眼神和動作,傳遞給觀眾。”

“而某程度上還是要注意怎樣平衡導演對同性戀取材的避忌。張豐毅在同性戀演繹的表達上,他也很避忌。例如電影有一場摟腰戲,張豐毅抱著我的腰時,卻緊張得全身在發抖!“

“我以為一個演員應該義無反顧,為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創造生命,如此演員方可穿梭於不同的生命,亦讓角色真實而鮮明的活起來。”

“我以為,如果《霸王別姬》的電影能忠於原著,把當中同性戀的戲作更多的發揮著墨,這部電影於同類題材電影而言,地位必定較我後來接拍的《春光乍泄》為高。”

“而在我演繹的過程中,基本不受原著的局限,我以為演員應有開發的胸襟,而電影亦可以是獨立於文字的,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演員可以透過全新的演繹給予角色另一番生命!”

僅從這段話,我們就能理解人們為什麼要數十年如一日地神化他,因為撇開因素,僅他的那火熱而深刻的思想本身就具備著讓人崇敬的真材實料。

4.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他喜歡抽白色萬寶路。

他喜歡蘭花,喜歡屈臣氏的蒸餾。

他喜歡打麻將,喜歡背個小包包到處跑。

他喜歡打羽毛球游泳,喜歡穿襯衫牛仔褲運動鞋。

他喜歡吃龍蝦,喜歡永遠那樣夭真的笑。

他喜歡半島喝下午茶,喜歡毫無節操的閒聊,喜歡關心後輩,喜歡送別人東西,只要你喜歡都可以拿走,最喜歡唐老鴨。

他愛笑,有點兒孩子氣,還有點小小的恐高症,他敢讓日本人一起跟他喊紅軍,敢一口回絕好萊塢的所有邀請,敢開著跑車撞狗仔,敢教訓劇組裡虐妻的傢伙,他喜歡上海的氣息。

他可以在離去前的一刻,對世界說,“我一生未做壞事”。

他愛他媽媽,也愛唐先生。

他非常愛這個國家。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他,真性情的他,讓我時常憶起便會會心而笑的他。

活著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會成為宗教式的人物,隨著死亡,他卻化入美與傳奇的永恆時空,最後沉澱為凝重的文化符號。

在幾億光年之外 / 閃爍的星辰 /也有壽盡之時

教會我這一點的 / 正是你

隨季節開放 / 小小花兒也有無盡的生命

教會我這一點的 / 也是你

這是山口百惠《さよならの向こ側》的幾句歌詞,卻是我想對他說的話。

有人會說我,十幾年過去了,居然仍然對一個外人如此在意;可對我而言,張國榮是我的藝術繆斯,帶給了我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他清澈的眼,純淨著我不為俗世迷惑,保有初心;他勇敢的靈魂,燃燒著我追求藝術至高之境的鬥志,一步步體驗生命的渺小和偉大。而我,能夠為他做的,就是在自己的“遠歌國際”小說世界(www.yggjv.net)中,讓他複生為一個個鮮活的小說人物,讓他的靈魂和美麗,永遠長生不息。

在很多人眼中,香港有理想的娛樂明星不外乎三個人:李小龍,周星馳和張國榮。

所謂的理想是指輸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因此和其他明星有著顯著區別。

然而周星馳、梁朝偉和劉德華等人紛紛北上淘金,用一部部《擺渡人》、《新西遊》試圖融入大陸文化圈,卻在各種不再有意義的獎項裡逐漸透支過去的光環,實現了完美人設的逐漸崩塌。

李連傑、周潤發和吳宇森等人則進軍好萊塢,卻把白人的政治正確當做戲言,結果我們看見”黃飛鴻/方世玉/張三豐”一直在飾演很能打的惡棍;而”許文強/小馬哥/賭神”則變成了滿頭癩痢瘡、留著長指甲的新加坡海盜; 曾經大殺四方的女主鞏俐,在好萊塢B級片裡飾演一個毒梟的情婦;更不用說一派宗師吳宇森,赴美後的作品往往不知所云、票房慘敗。

張國榮對此別有選擇和預判。在20年前的訪談——《星空下的傾情》(1997年)中,面對“已經功成名就的華語電影人應不應該進軍好萊塢和國際大牌合作”這個問題,他如此作答:

“你問我遺憾呢,其實我真的是沒有什麼憾事。反而是有一件事,我覺得挺開心,就是我沒有去好萊塢。”

“我反而覺得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地方給我去發展。有段時間香港拍了好多爛片,現在留下來的這班人呢,都是真正有實力的,台前也是,幕後也是,這樣的一群人我們應該要自強,去拍一些好的東西,去達到國際水準,這樣不是更好?對不對啊?你說你美國好萊塢不排華?那是假的!”

他看得很明白:當時的香港有自己強大的電影工業鏈和千錘百煉的從業者,背靠即將開放的大陸市場,唯一需要做到的,其實就是團結起來,把自己的電影做到極致,而不是想方設法去“融入國際”。

可以說,在當時業界,有如此眼光遠見、對電影未來有著這等系統思考的電影人,只此一人。

令人諷刺的是,20多年過去了,我們看見的是“毯星”大行其道,景甜宇宙裹挾著資本橫衝直撞,卻再也沒有出現能比肩《霸王別姬》的華語作品。

因此張國榮的早逝,就顯得更傳奇,更完美,也更加宿命——倘使他尚在,而今的歌壇影壇又將是何等模樣?

因此,香港人說張國榮就是香港,他寄託了香港逝去的流金歲月裡最後的記憶,凝集了這個沒落的大都市曾有過的極致風華,他眉眼間的貴氣,言談舉止間的銳氣,正是經濟飛速發展的香港,那精妙絕倫的縮影。他身後的那個時代,正是那個伴隨著現在中國的主流群體、社會精英們走過少年和青年時期的香港黃金時代。因此他之於香港和大陸,都有著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意象。甚至於當香港人面對港人為何愛港的問卷時,不約而同地寫上:因為有張國榮!

3.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張國榮的國士無雙,無可替代不僅在於他的演技和歌聲,更在於他的才思和膽識、他對舞臺的理解、他的美學理念,他的藝術風格,甚至哲學思想。

1)張國榮在舞臺上的統治力,氣勢迫人,號令天下,無所不從,正如熱情演唱會那一句豪氣的呐喊——“Are You Ready?”

“我張國榮站在舞臺上,就是表演的保證。”

“站在舞臺的燈光下,把夢想帶給人們,這是被神選中的人才能做的事,能成為這樣的人,我感到榮幸。”

2)而同時他有著自己的哲學體系和表現藝術,這種深邃和尖銳超越了時代,碾壓著他的同輩:

“洞察人性幽微之處,並把它們表現出來,這幾乎是我與生俱來的本能。”

“在跟她們學習京劇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種類似女性波長的東西"

“所謂第八藝術,你用沒用心,有沒有誠意,是騙不了人的。”

3)他對兩性和人性的思考更是時代的先鋒,並且身體力行,衝鋒陷陣

他說,演藝的最高境界是達到雌雄莫辨的狀態;

對於愛情,他不執著於異性戀或同性戀,愛,無關乎性別。

他說,熱情演唱會的主題是墮落天使背叛上帝變成魔鬼,而懂得愛人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愛自己和欣賞自己。

他就是如此特殊,把感性與理性,強悍與敏感如此矛盾地統一。

我並不認為張國榮心中飽有榮迷詮釋出的所有內涵,但是作為一個真正的天才,他卻用自己的舉手投足和歌聲在不經意間張揚著靈魂,並且剝繭抽絲,掏心掏肺,讓所有人看;而且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你都會有巨大的收穫。

他是影視圈的一朵奇葩,出淤泥而不染,保有赤子之心,用一杯水的單純來面對一輩子的複雜。這樣的人無疑是時代的異種,卻也是時代的驕傲,因為他的真,所以他的顏,他的歌,他的電影,他的思想,你總能找到一款自己所愛。

除了上述那些驚世駭俗而語意深刻的語錄,值得一提的是張國榮對於《霸王別姬》這部作品的解讀。這部被認定是中國當代電影無可比擬的巔峰之作,早已在無數影迷的心中被封神,然而親手締造這段神話的張國榮,卻能在對香港中文大學的一次演講中,切中要害,談出諸多不足,這些深刻的解析,不僅可以看到他的”真“,也能透視出他獨特的見地和追求完美的靈魂:

“小說版的《霸王別姬》,李碧華在同性戀這一主題上的表述和態度是比較明顯、寬容和自然的。然而陳凱歌改編的電影《霸王別姬》,卻充滿了極端的“恐同意識”,扭曲了同性戀獨立自主的選擇意向。”

“在同性戀這方面而言,就內在題材表述,我認為導演陳凱歌的取鏡很壓抑,過分壓抑,無可否認,國內對這類題材的處理較敏感,陳凱歌有其苦衷,是基於避忌吧!”

“就算這部片後來在坎城獲得金棕櫚獎,又在臺灣獲得金馬獎,中國大陸仍在禁映。然而,只要看看京劇發展流程裡的特殊狀況,就會發現臺上的夫妻皆是男人,這造就了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特殊感情。這是絕對合乎人性的。”

“然而陳凱歌在電影裡一直不想清楚表明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而借鞏俐(按:飾菊仙)來平衡故事裡同性關係的情節。”

“所以,作為一個演員,我只有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在拍攝時因而有最投入的演繹,演好程蝶衣的角色,把他對同性那份義無反顧的堅持,借著適當的眼神和動作,傳遞給觀眾。”

“而某程度上還是要注意怎樣平衡導演對同性戀取材的避忌。張豐毅在同性戀演繹的表達上,他也很避忌。例如電影有一場摟腰戲,張豐毅抱著我的腰時,卻緊張得全身在發抖!“

“我以為一個演員應該義無反顧,為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創造生命,如此演員方可穿梭於不同的生命,亦讓角色真實而鮮明的活起來。”

“我以為,如果《霸王別姬》的電影能忠於原著,把當中同性戀的戲作更多的發揮著墨,這部電影於同類題材電影而言,地位必定較我後來接拍的《春光乍泄》為高。”

“而在我演繹的過程中,基本不受原著的局限,我以為演員應有開發的胸襟,而電影亦可以是獨立於文字的,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演員可以透過全新的演繹給予角色另一番生命!”

僅從這段話,我們就能理解人們為什麼要數十年如一日地神化他,因為撇開因素,僅他的那火熱而深刻的思想本身就具備著讓人崇敬的真材實料。

4.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他喜歡抽白色萬寶路。

他喜歡蘭花,喜歡屈臣氏的蒸餾。

他喜歡打麻將,喜歡背個小包包到處跑。

他喜歡打羽毛球游泳,喜歡穿襯衫牛仔褲運動鞋。

他喜歡吃龍蝦,喜歡永遠那樣夭真的笑。

他喜歡半島喝下午茶,喜歡毫無節操的閒聊,喜歡關心後輩,喜歡送別人東西,只要你喜歡都可以拿走,最喜歡唐老鴨。

他愛笑,有點兒孩子氣,還有點小小的恐高症,他敢讓日本人一起跟他喊紅軍,敢一口回絕好萊塢的所有邀請,敢開著跑車撞狗仔,敢教訓劇組裡虐妻的傢伙,他喜歡上海的氣息。

他可以在離去前的一刻,對世界說,“我一生未做壞事”。

他愛他媽媽,也愛唐先生。

他非常愛這個國家。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他,真性情的他,讓我時常憶起便會會心而笑的他。

活著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會成為宗教式的人物,隨著死亡,他卻化入美與傳奇的永恆時空,最後沉澱為凝重的文化符號。

在幾億光年之外 / 閃爍的星辰 /也有壽盡之時

教會我這一點的 / 正是你

隨季節開放 / 小小花兒也有無盡的生命

教會我這一點的 / 也是你

這是山口百惠《さよならの向こ側》的幾句歌詞,卻是我想對他說的話。

有人會說我,十幾年過去了,居然仍然對一個外人如此在意;可對我而言,張國榮是我的藝術繆斯,帶給了我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他清澈的眼,純淨著我不為俗世迷惑,保有初心;他勇敢的靈魂,燃燒著我追求藝術至高之境的鬥志,一步步體驗生命的渺小和偉大。而我,能夠為他做的,就是在自己的“遠歌國際”小說世界(www.yggjv.net)中,讓他複生為一個個鮮活的小說人物,讓他的靈魂和美麗,永遠長生不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