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那年花開月正圓》大結局,“大女主”孫儷竟也是個育兒高手

很多孩子終將長成父母那樣的人。 孩子的成長, 其實繞不過父母的成長。

作為孫儷的老公, 鄧超更是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期待你的下一部!”

要知道, 在26號孫儷生日當天, 剛過零點鄧超便送上生日祝福, 這狗糧來得猝不及防。

更暖的是, 一家人合唱了歌曲, 孩子的小奶音聽得人滿心溫暖。

從《玉觀音》、《小姨多鶴》到《甄嬛傳》再到《那年花開月正圓》, 孫儷總能做到劇劇火爆。

除了演藝事業風生水起,

生活中她也是一位高段位帶娃專家, 在對孩子的照料過程中, 總能讓人窺見她那值得點贊的育兒智慧。

“我想和小朋友一起長大。 ”孫儷是個“炫娃狂魔”, 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讓人羡慕。 細細品味下來, 她的許多育兒細節都值得媽媽們學習。

懷著小花妹妹時, 等等特別喜歡動畫片裡一隻叫小花的老虎, 孫儷便趁機說:“小花就在媽媽的肚子裡呢!”於是等等對即將出生的妹妹好感度倍增。

小花出生後, 孫儷悄悄在等等床邊放了一個玩具, 她對等等說這是妹妹送給他的, 果然, 等等非常疼愛這位妹妹, 還會主動幫著照料小花。

孫儷在教育小花時, 總是當著等等的面說:“你看哥哥真棒, 所以小花也一定會很棒的!”於是小花非常聽哥哥的話, 等等也變得更加懂事。

孫儷還會讓小花接觸等等的東西, 比如她會把等等小時候的衣服給小花穿, 每次等等都能很興奮地問:“這是不是我小時候的小衣服啊?”

孫儷用這種方法讓等等懂得“延續”和“手足”的含義, 兄妹倆的感情也越來越好。

孫儷認為精彩的外在世界可以給孩子形成積極的心理映射, 於是在等等十個月的時候, 孫儷就帶他去了美國、法國, 等等兩歲時,孫儷又帶他去了泰國,讓孩子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身邊有朋友說孩子太小不會記得,但孫儷堅信,只要孩子的眼睛看到,他的心中就會感受到。

孫儷堅持陪伴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等等游泳時第一次觸到池底她知道,2歲的等等和幾年後2歲的小花有一模一樣喝牛奶的動作她也知道。

她每週帶著孩子們去看兒童劇,經常親自給孩子們畫畫像。她每晚和孩子們一起讀一本書,經常帶領等等和小花做親子瑜伽。

她參與孩子的成長,這份高品質陪伴成為孩子們最美好的回憶。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鄧先生有一樣的想法。

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個名為“手錶教育”的概念,指的是家長相悖的教育理念會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孫儷說家中沒有虎媽和貓爸,她和鄧超在孩子的教育上總是保持一致。

當等等詢問為何要學英語時,孫儷和鄧超回答的話則很統一:“你學好英語後,下次出國時我們和妹妹就不用餓肚子,因為你可以幫我們點單。”

他們不把成績作為說教的硬性要求,而是把學英語的優點擺出來,把決定權留給孩子,於是等等學英語的興致和主動性則變得非常高。夫妻二人還十分注重孩子的創造力,等等和小花在家中的牆壁上塗鴉時,孫儷和鄧超都選擇尊重孩子的天馬行空。畢卡索曾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在長大之後仍然是。”

保護好孩子的創造力,是留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不要忽視榜樣的力量

很多媽媽都曾為孩子的貪玩頭疼過,想讓孩子專心寫作業,寶寶卻總是馬虎對待,一心想著看電視或玩玩具。

在這個問題上,孫儷則選擇發揮榜樣的力量,她身體力行地認真對待工作,這些都被兩個孩子看在眼裡,有了好的示範作用,孩子才能進行正面的效仿。

孫儷是“地才”,她總是全身心投入到研磨劇本中,所以她的臺詞劇本總是細心標注:纖體的瘦身訓練更是毫不偷懶,這才有了螢幕上完美的模樣。孫儷用實際行動演繹了“努力”和“認真”的正確打開方式,相信等等和小花都會因這樣一個積極又充滿正能量的媽媽而變得更好。

作為媽媽,我們可能習慣了去要求孩子如何做,卻獨獨忘記了要求自己,當我們能夠做到認真和努力時,孩子在效仿的同時,也必然會以我們為榮。

父母恩愛是最好的家教

許多媽媽都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忽視了與老公之間的關係維繫。其實在一個家庭中,父母之間的甜蜜指數直接關乎孩子的安全感,而孫儷則做到與老公夫唱婦隨幸福恩愛。

和諧的夫妻關係背後,是孫儷高段位的禦夫智慧。

鄧超每次出差的行李都是孫儷收拾,衣服的搭配細則都耐心標注好。有一次鄧超拍戲間隙收到一杯茶,杯子下面壓著一張孫儷留給他的紙條:“超,把這杯水喝了,去心火,有點苦。”

這份小小的照料,其實是很有力量的愛的練習。兩人之間沒有動不動就天雷地火的海誓山盟,但這些細微的關懷都是夫妻之間的保鮮秘訣。

與原生家庭和解

孫儷參加採訪時說過,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大人犯錯時不覺得什麼,為何偏偏孩子犯錯時父母就不能原諒呢?

所以在親子教育中她盡可能讓自己變得寬容,她尊重兩個孩子,即便孩子犯了錯誤也絕不體罰或心罰,而是通過平等的交流來進行教育。

之所以能夠懂得這份寬容,與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孫儷表示自己曾經有些偏執,總在恨意中不能釋懷,是媽媽教會她“原諒”的含義。孫儷12歲那年,她的父母選擇離婚,父親給了母女倆2000塊就頭也不回地走了。那時候的孫儷總是躲在角落裡偷偷大哭,她總是在心中告訴自己:“從此以後,我就是一個沒有爸爸的孩子了。”

孫儷在心中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比拋棄家庭的父親過得幸福。隨著她進入演藝圈,孫儷的收入越來越高,和母親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她曾偷偷去看父親,當真的看到父親滿鬢白髮與操勞的身影時,她還是落淚了。

“我特別擔心我對父親的原諒,會成為對母親的背叛。”沒想到母親對她說,“也許你有千萬個理由恨他,但是他卻帶你來到這個世界。”這時孫儷意識到,恨一個人終究得不到幸福,唯有愛,才能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平靜。

正是原生家庭中母親的引導,如今的孫儷才能在親子關係中做到寬容,我敬佩孫儷母親的心胸,也對孫儷的傳承感到欣慰。

所以在生活中,無論是對長輩還是孩子,我們都要學會寬容,這是放過對方,更是放過自己。上帝不能給每個孩子一個天使,所以給了每個孩子一個媽媽,媽媽是一項偉大的職業,當然,這項職業的難度係數有點高。

做媽媽不容易,但是我相信,只要多點韌性和智慧,每位媽媽都能在育兒過程中解鎖出不一樣的精彩。希望越來越好的你,也可以成為他人眼中活得毫不費力的人生贏家。

作者:王十三,職業撰稿人,國內外多家兩性品牌簽約作家,親子情感專欄多家。對於父母和孩子而言,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值得研究與共勉。

有沒有哪個明星的教育理念讓你眼前一亮呢?不妨在留言區聊一聊吧。

等等兩歲時,孫儷又帶他去了泰國,讓孩子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身邊有朋友說孩子太小不會記得,但孫儷堅信,只要孩子的眼睛看到,他的心中就會感受到。

孫儷堅持陪伴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等等游泳時第一次觸到池底她知道,2歲的等等和幾年後2歲的小花有一模一樣喝牛奶的動作她也知道。

她每週帶著孩子們去看兒童劇,經常親自給孩子們畫畫像。她每晚和孩子們一起讀一本書,經常帶領等等和小花做親子瑜伽。

她參與孩子的成長,這份高品質陪伴成為孩子們最美好的回憶。

在教育孩子上,我和鄧先生有一樣的想法。

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個名為“手錶教育”的概念,指的是家長相悖的教育理念會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孫儷說家中沒有虎媽和貓爸,她和鄧超在孩子的教育上總是保持一致。

當等等詢問為何要學英語時,孫儷和鄧超回答的話則很統一:“你學好英語後,下次出國時我們和妹妹就不用餓肚子,因為你可以幫我們點單。”

他們不把成績作為說教的硬性要求,而是把學英語的優點擺出來,把決定權留給孩子,於是等等學英語的興致和主動性則變得非常高。夫妻二人還十分注重孩子的創造力,等等和小花在家中的牆壁上塗鴉時,孫儷和鄧超都選擇尊重孩子的天馬行空。畢卡索曾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在長大之後仍然是。”

保護好孩子的創造力,是留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不要忽視榜樣的力量

很多媽媽都曾為孩子的貪玩頭疼過,想讓孩子專心寫作業,寶寶卻總是馬虎對待,一心想著看電視或玩玩具。

在這個問題上,孫儷則選擇發揮榜樣的力量,她身體力行地認真對待工作,這些都被兩個孩子看在眼裡,有了好的示範作用,孩子才能進行正面的效仿。

孫儷是“地才”,她總是全身心投入到研磨劇本中,所以她的臺詞劇本總是細心標注:纖體的瘦身訓練更是毫不偷懶,這才有了螢幕上完美的模樣。孫儷用實際行動演繹了“努力”和“認真”的正確打開方式,相信等等和小花都會因這樣一個積極又充滿正能量的媽媽而變得更好。

作為媽媽,我們可能習慣了去要求孩子如何做,卻獨獨忘記了要求自己,當我們能夠做到認真和努力時,孩子在效仿的同時,也必然會以我們為榮。

父母恩愛是最好的家教

許多媽媽都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忽視了與老公之間的關係維繫。其實在一個家庭中,父母之間的甜蜜指數直接關乎孩子的安全感,而孫儷則做到與老公夫唱婦隨幸福恩愛。

和諧的夫妻關係背後,是孫儷高段位的禦夫智慧。

鄧超每次出差的行李都是孫儷收拾,衣服的搭配細則都耐心標注好。有一次鄧超拍戲間隙收到一杯茶,杯子下面壓著一張孫儷留給他的紙條:“超,把這杯水喝了,去心火,有點苦。”

這份小小的照料,其實是很有力量的愛的練習。兩人之間沒有動不動就天雷地火的海誓山盟,但這些細微的關懷都是夫妻之間的保鮮秘訣。

與原生家庭和解

孫儷參加採訪時說過,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大人犯錯時不覺得什麼,為何偏偏孩子犯錯時父母就不能原諒呢?

所以在親子教育中她盡可能讓自己變得寬容,她尊重兩個孩子,即便孩子犯了錯誤也絕不體罰或心罰,而是通過平等的交流來進行教育。

之所以能夠懂得這份寬容,與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孫儷表示自己曾經有些偏執,總在恨意中不能釋懷,是媽媽教會她“原諒”的含義。孫儷12歲那年,她的父母選擇離婚,父親給了母女倆2000塊就頭也不回地走了。那時候的孫儷總是躲在角落裡偷偷大哭,她總是在心中告訴自己:“從此以後,我就是一個沒有爸爸的孩子了。”

孫儷在心中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比拋棄家庭的父親過得幸福。隨著她進入演藝圈,孫儷的收入越來越高,和母親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她曾偷偷去看父親,當真的看到父親滿鬢白髮與操勞的身影時,她還是落淚了。

“我特別擔心我對父親的原諒,會成為對母親的背叛。”沒想到母親對她說,“也許你有千萬個理由恨他,但是他卻帶你來到這個世界。”這時孫儷意識到,恨一個人終究得不到幸福,唯有愛,才能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平靜。

正是原生家庭中母親的引導,如今的孫儷才能在親子關係中做到寬容,我敬佩孫儷母親的心胸,也對孫儷的傳承感到欣慰。

所以在生活中,無論是對長輩還是孩子,我們都要學會寬容,這是放過對方,更是放過自己。上帝不能給每個孩子一個天使,所以給了每個孩子一個媽媽,媽媽是一項偉大的職業,當然,這項職業的難度係數有點高。

做媽媽不容易,但是我相信,只要多點韌性和智慧,每位媽媽都能在育兒過程中解鎖出不一樣的精彩。希望越來越好的你,也可以成為他人眼中活得毫不費力的人生贏家。

作者:王十三,職業撰稿人,國內外多家兩性品牌簽約作家,親子情感專欄多家。對於父母和孩子而言,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值得研究與共勉。

有沒有哪個明星的教育理念讓你眼前一亮呢?不妨在留言區聊一聊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