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水煮、糖炒……板栗吃法花樣多,但這樣搭配更健脾補腎

不知不覺栗子又悄悄來到大家身邊, 糖炒栗子的香甜, 煮栗子的軟糯, 無不散發著誘人的魅力, 光看那金燦燦的果肉足以令人垂涎三尺。

營養豐富秋冬最宜

佛山市中醫院營養科副主任潘永主任中醫師介紹, 栗子也稱板栗, 屬於堅果類食物, 含有大量碳水化物, 以澱粉為主, 每100克幹品碳水化物含量為78.4克, 與穀類相當, 煮熟後也有46克;其蛋白質約占5%, 脂肪含量不高, 只占1.5%。 正因為栗子中含有的澱粉部分是抗性澱粉, 所以飽腹感比較強, 同時它富含碳水化物, 故能提供較多的熱能, 有利於機體抵禦寒冷, 比較適合秋冬季節食用。 栗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對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補腎健脾熟食更佳

中醫認為, 栗子性平、味甘, 具有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 又被奉為“腎之果”。 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 腎虛所致的腰酸膝軟、腰肢不遂、小便頻數、折傷腫痛等症。 《本草綱目》稱, 板栗“治腎虛, 腰腳無力, 以袋盛生栗懸幹, 每日吃十餘顆, 次吃豬腎粥助之, 久必強健”。 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 緩解脾虛。 將板栗仁蒸熟、磨粉, 製成糕餅, 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的兒童,

以增加食欲, 調理腸胃。

兩類人群注意少吃

潘永主任中醫師提醒, 作為一種食物, 不應過度誇大其治療的效果, 任何好的食物應適量進食。 雖然進食栗子後不易產生饑餓感, 但因其蛋白質含量較穀類低, 且含較多的抗性澱粉, 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不能把栗子當成主食, 肥胖者、容易腹脹或便秘的人群也不易多食用。 另外, 栗子的升糖指數為60, 屬於中等升糖指數食物, 故糖尿病者也應慎食。 脾胃虛寒者, 不宜生吃栗子。

配搭合理美味可口

除了常見的糖炒栗子和水煮栗子, 栗子也可搭配其他材料製成餐桌上的佳餚。

淮山栗子粥

材料:栗子(鮮))100克, 粳米60克, 山藥(幹)30克, 紅棗(幹)15克, 薑5克, 鹽2克。

做法:

1. 將栗子去皮與淮山(山藥)、生薑、紅棗、粳米洗淨;

2. 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 加清水適量, 文火煮成粥, 調味即可。

功效:有健脾益腎, 強筋養血。 適用於腎虛腰酸背痛, 下肢無力, 脾虛泄瀉等症。

栗子冬瓜煲老鴨

材料:鴨1500克, 冬瓜300克, 栗子(鮮)200克, 陳皮3克, 薑4克, 鹽3克。

做法:

1. 栗子去殼,

剝去褐色薄皮, 洗淨備用;老鴨沖洗乾淨, 切成大小適中的塊;陳皮用清水泡軟;冬瓜洗淨切薄片備用。

2. 把切塊的老鴨放入沸水中, 煮5分鐘, 然後撈出, 洗淨血沫。

3. 鍋中放八成滿的水, 將老鴨、栗子、冬瓜、陳皮和薑片放入鍋中, 用大火煮開, 再改為小火煮2小時。 最後在湯裡調入鹽就可以出鍋了。

功效:此湯有健脾開胃、滋陰補腎、去濕消腫的作用, 適於脾腎虛、精神疲乏、腰腳無力、食欲不振者。

栗子燜牛肉

材料:牛肉(肥瘦)750克, 栗子(鮮)250克, 料酒5克, 蔥段、薑片、鹽等調料適量。

做法:1. 將栗子沖洗乾淨, 劃上十字刀口, 放入沸水中鍋內略煮後撈出, 剝去外殼及內皮。 牛肉沖洗乾淨, 切成大塊, 放入鍋內煮至約五成熟, 洗去血水和異味, 撈出瀝水, 再改刀切成峽。

2.取鍋上火,放入熟豬油燒熱,加入牛肉略煸炒,再加入料酒、醬油,翻炒後出鍋。

3.取沙鍋,放入牛肉、栗子、蔥段、薑片、白糖、精鹽及適量清水,上旺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燜至熟爛、湯汁收濃時離火,加入胡椒粉(按個人喜好),用濕澱粉勾芡,淋入芝麻油,起鍋裝盤即可。

功效:具有補脾腎,強筋骨,鼓氣血功效。適用於睥虛食少,腎虛筋骨不健,腰膝無力,氣血虛弱,久病體虛者食用。

2.取鍋上火,放入熟豬油燒熱,加入牛肉略煸炒,再加入料酒、醬油,翻炒後出鍋。

3.取沙鍋,放入牛肉、栗子、蔥段、薑片、白糖、精鹽及適量清水,上旺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燜至熟爛、湯汁收濃時離火,加入胡椒粉(按個人喜好),用濕澱粉勾芡,淋入芝麻油,起鍋裝盤即可。

功效:具有補脾腎,強筋骨,鼓氣血功效。適用於睥虛食少,腎虛筋骨不健,腰膝無力,氣血虛弱,久病體虛者食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