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宋清輝:不同券商間IPO通過率差異與其投行理念不同相關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 不同券商間通過率的差異與其投行理念不同相關, 越是領先的券商越注重項目安全, 具有完善的內控制度和內核程式, 保薦代表人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和執業水準。 “一些成功率較高的券商, 內核過會率甚至會低於證監會審核的過會率。 ”

中國財富網訊(李沁心)隨著9月份的結束, 2017年前三季度IPO審核情況已浮出水面。 資料顯示, 2017年前三季度證監會共審核公司首發申請395家次, 其中328家通過, 通過率為83.04%。 而2016年同期雖然僅審核了164家次, 但通過率卻達到92.07%, 高於今年約9個百分點。

IPO提速背景下, 監管層審核的嚴苛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這也對作為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截至三季度末, 廣發證券年內共保薦了33家企業上會, 列所有券商首位。 在上會數量前20位券商中, 東方花旗以100%的通過率排名第一, 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民生證券也超過90%;而招商證券則以66.67%的通過率墊底。

對於IPO常態化下審核通過率卻逐步走低的現狀,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財富網表示, 監管層為防止出現“拔出蘿蔔不洗泥”的情況, 對擬上市公司的品質進行了全流程的嚴格把控, 通過多項舉措壓縮了帶病上會及帶病過會的空間。 再者, 在監管層加大了問責處罰力度後, 仲介機構比以往更注重執業品質和品牌聲譽, 唯恐出現對保薦業務造成重大影響的IPO專案。

廣發證券數量最高招商證券通過率墊底

作為企業上市的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 證券公司在IPO過程中起到最為關鍵的作用, 需要對企業上市資質、上市檔的準確完整性等負有保證責任。 因此, 企業過會數量、審核通過率也成為了衡量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能力的重要標準。

資料顯示,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 廣發證券年內共保薦了33家企業上會, 其中26家通過審核, 兩項資料均列所有券商首位。 在上會企業數量前20位券商中, 東方花旗以100%的通過率排名第一;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民生證券緊隨其後, 分別為95.24%、91.67%、91.67%, 均超過90%。

招商證券則以66.67%的通過率墊底, 是20家券商中唯一一家通過率未達到70%的券商。 在其未過會的5家企業中, 有3家均在9月13日的創業板IPO發審會被否決, 而這一天的發審會也因其8家僅通過3家的超低過會率, 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對中國財富網表示, 企業IPO密集被否情況的出現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但部分券商在IPO業務上確實較為激進,

內核相對寬鬆, 存在一定僥倖心理, 未通過率較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宋清輝指出, 不同券商間通過率的差異與其投行理念不同相關, 越是領先的券商越注重項目安全, 具有完善的內控制度和內核程式, 保薦代表人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和執業水準。 “一些成功率較高的券商, 內核過會率甚至會低於證監會審核的過會率。 ”

 3000萬淨利潤成隱形門檻

隨著IPO的提速, 監管層審核的嚴苛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資料顯示, 2017年前三季度證監會共審核公司首發申請395家次, 其中328家通過, 通過率為83.04%。 而2016年同期雖然僅審核了164家次, 但通過率卻達到92.07%, 高於今年約9個百分點。

今年6月, 證監會發言人曾通報了今年前4個月IPO被否企業情況,

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及會計基礎的規範性存疑;二是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三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四是關聯交易及關聯關係存疑;五是申請檔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性存疑。

而在9月13日的創業板發審會上, 8家企業僅3家過會, 4家被否, 1家取消審核。 37.5%的超低過會率再次引起了業內對於IPO審核的關注, 也把其中3家被否企業的保薦人招商證券推上了風口浪尖。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顯示, 9月13日被否的4家公司共同點在於2014年至2016年歸母淨利潤均不全達到3000萬元。 此外, 在今年創業板被否的33家企業中, 2014年至2016年間至少有一年淨利潤規模不足3000萬的企業達到30家, 占比達91%。

“雖然監管檔中對於創業板上市的淨利潤要求仍舊較低, 但3000萬元淨利潤其實已經成為業內默認的創業板隱形門檻。”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首先規模較小的公司雖不乏優質個體,但整體上確實存在更大的風險。同時,相關監管檔的出臺已有一定時日,相對當今企業發展狀況是否適用有待進一步探討,而政策的修訂較為緩慢和慎重,所以市場已先於政策做出了調整。

當然,淨利潤絕不是能否過會的唯一指標。國開證券分析師程淩認為,財務資料品質、持續盈利能力、獨立性和資訊披露方面的瑕疵是企業IPO被否決的主要原因,且多數被否企業同時存在多個問題。例如在9月13日發審會中,賽緯電子存在單一大客戶依賴、客戶同時是供應商,收入確認存在問題;恒通科技人工成本占比較高,社保繳納不規範,外包動機存疑,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弱,毛利率存疑,發展新業務不符合創業板條件等。原標題:IPO審核重“量”更重“質”招商證券通過率墊底

但3000萬元淨利潤其實已經成為業內默認的創業板隱形門檻。”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首先規模較小的公司雖不乏優質個體,但整體上確實存在更大的風險。同時,相關監管檔的出臺已有一定時日,相對當今企業發展狀況是否適用有待進一步探討,而政策的修訂較為緩慢和慎重,所以市場已先於政策做出了調整。

當然,淨利潤絕不是能否過會的唯一指標。國開證券分析師程淩認為,財務資料品質、持續盈利能力、獨立性和資訊披露方面的瑕疵是企業IPO被否決的主要原因,且多數被否企業同時存在多個問題。例如在9月13日發審會中,賽緯電子存在單一大客戶依賴、客戶同時是供應商,收入確認存在問題;恒通科技人工成本占比較高,社保繳納不規範,外包動機存疑,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弱,毛利率存疑,發展新業務不符合創業板條件等。原標題:IPO審核重“量”更重“質”招商證券通過率墊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