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枝紅杏出牆來:人們為何將女性出軌比作“紅杏出牆”?

攝影:老茶

整理:糖豆

(老茶攝影)

西北春來晚, 金昌的杏花總算姍姍開放。 看著枝頭嬌豔的花朵和含苞待放的花蕾, 不由聯想起一句詩詞: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句古詩源自宋代葉紹翁所作《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首七絕描寫了作者遊園未遂,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 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成為千古名篇。

詩人想去朋友的花園觀賞春色,但是敲了半天門,也沒有人來開。 主人或許不在家, 也或許是擔心遊人踏壞了地面的青苔,故意不開門。 但那一扇柴門雖然關住了遊人,卻關不住滿園春色,一隻紅色的杏花早已探出牆來, 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也表現了春天無法壓抑的生機, 引申為一切充滿生命力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 是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的。

(老茶攝影)

在古詩詞裡面, “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詞, 進而指代風流美女。 與杏花相關的名詩句有很多, 如“紅杏枝頭春意鬧”、“杏花消息雨聲中”等。 《遊園不值》所寫“一枝紅杏出牆來”, 原意指紅色的杏花穿出牆外, 形容春色正濃, 情趣盎然。 但是, 因宋代話本《西山一窟鬼》(作者佚名,

首見於《京本通俗小說》, 後由馮夢龍整理編入《警世通言》, 改名為《一窟鬼癩道人除怪》)講述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顧禮教的戀愛故事, 其中形容女子“如撚青梅窺少俊, 似騎紅杏出牆頭”。 元代白樸根據此話本寫成著名雜劇《牆頭馬上》。 清代色情小說家李漁更是露骨地嘲諷杏樹“風流”:“種杏不實者, 以處子常系之裙系樹上, 便結子累累。 余初不信, 而試之果然。 是樹之喜淫者, 莫過於杏, 予嘗名為風流樹”。 到了民國, 鴛鴦蝴蝶派的劉若雲寫了《紅杏出牆記》, 就這樣, “紅杏出牆”逐漸演變為女子出軌, 其喻意固定下來。

與杏花相關的名女人是唐朝美女楊貴妃。 相傳, 楊玉環魂斷馬嵬坡, 唐玄宗心有戚戚念念不忘, 派人前去收斂。 誰料, 美人屍骨無存,

只見杏花一片。 於是, 楊貴妃被民間尊為二月杏花花神。 因楊玉環與李隆基的情事, 杏花的“風流”, 自然為後代文人們落下了口實。

(老茶攝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