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醉美長卷——朱熹《城南唱和詩卷》

朱熹《城南唱和詩卷》紙本

手卷 31.5×275.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朱熹《城南唱和詩卷》帖凡64行, 共462字。 首題“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 末款“熹再拜”。 鈐白文“朱熹之印”。 此詩卷是朱熹為和張栻城南詩20首所作。 張栻, 字敬夫, 號軒, 張浚之子、宋代著名學者。 居譚州(今長沙)。 構城南書院, 城南有風景20處、故題詩20首。 朱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 朱熹與張栻在譚州(今長沙)遊歷城南勝景, 其間有許多應酬唱和的詩作, 城南唱和詩應該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和詩一共二十首, 描繪了城南風光二十景。 時年朱熹38歲, 此詩卷書寫年代則較晚。 此卷書法筆墨精妙,

蕭散簡遠, 筆意從容, 靈活自然, 無意求工, 而點畫波磔無一不合書家規矩, 韻度潤逸, 蒼逸可喜, 是朱熹書法代表作, 為朱熹傳世佳作。 明陸簡《朱熹城南唱和詩帖跋》雲:“紫陽夫子平生講道之功日不暇給, 而於辭翰遊戲之事亦往柱精詣絕人。 評書家謂其書郁有道義之氣、固耳。 ”

書藝公社出品

米友仁/雲山得意/手機殼

以水墨氤氳不施粉黛, 簡筆暈染煙雨朦朧, 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語彙。 尤其是在江南山水準坡斜巒、樹大蔥茂、霧靄隱現、含混虛幻的景象中, 這種“米點山水”的出現, 不僅僅有助於筆墨程式的突破創新, 還有根基于南方自然山水景觀的觀察啟示。 在山水畫史上, “二米”的出現, 是一次重大的歷史轉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