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的教育:把規矩和愛同時給孩子!

說起最近的熱播劇, 應該就是《那年花開月正圓》了吧, 應該有很多寶媽在追吧。

大家都很關注周瑩的情感波折, 創業逆襲, 甚至是她的高情商, 但是前幾天的劇情, 小編更欣賞她的教育方式, 成功的將一個“混世魔王”變成一個懂事、會疼人的小懷先。

在小懷先大喊著:我不要給你當兒子的時候, 周瀅是怎麼應對的呢?

她用非常堅定的語氣說:玉成, 你既然參加選子, 就得遵守規則, 我既然選了你, 那就不能改了。 這是我作為娘給你上的第一課, 那就是這世上大多數事情都由不得你選擇, 你只有接受, 沒有選擇。

面對小懷先的抵抗, 周穎沒有刻意討好、也沒有動怒生氣, 而是堅定的告訴他, 既然參加了比賽, 就要按規矩來, 沒有其他的選擇, 你只能接受。

換位思考我們平常很多家長, 在面對孩子不願意卻不得不做的事情, 像孩子不願意上學, 家長會怎麼做?估計先是許諾,

優勢討好, 若孩子還是不聽話, 劈裡啪啦一頓打罵, 孩子在只能在抽泣中妥協~~

很多時候, 家長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在聽完周瑩的話之後, 小懷先安靜了下來, 因為他知道, 自己繼續反抗是沒有效果的, 倘若家長的態度不堅決, 讓孩子感覺有商量的餘地, 孩子會怎麼做?會繼續哭鬧, 不斷挑戰家長的底線……最後導致家長也無計可施, 不知怎麼辦才好。

當然小懷先並沒有放棄, 他準備繼續搗亂, 以重回中院。

於是他知道被子是周瑩給他親子縫的後, 故意全部扔在地上, 並且堅決不撿。 春杏想通過打的方式讓他屈服, 而周瑩是怎麼應對的呢?

她面對這一場景, 並沒有生氣, 只是說:他不撿起被子, 那晚上就別蓋了。

當然規矩一定要和愛在一起, 只有規矩沒有愛, 那就是一座監獄, 無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小懷先蹺課了, 要是在中院必有一頓打, 但是周瑩並沒有打他, 而是選擇原諒他。 一個每次翹課都會被打的孩子, 突然沒有被打, 他的內心是有觸動的。 當然這也沒有阻止他第二次翹課, 並且逃了三天。

中院的爺爺知道孫子翹課, 掄起棍棒就開打, 但是周瑩沒有, 並不是說她放任了孩子翹課, 而是在打之前先聽孩子說原因。

孩子犯錯誤時, 家長能夠先靜下心來去聽孩子說, 這是對孩子的尊重, 也會讓孩子感覺到一種平等。

那我們很多家長就做不到這一點, 孩子把廚房弄的特別亂, 家長看到就生氣就打, 可孩子說出的原因是想給爸爸媽媽做一頓早餐;孩子把某個東西打碎了, 家長就開始發脾氣, 卻不知道孩子只是想幫爸爸媽媽做事情。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犯錯誤, 但也是這先錯誤讓孩子成長。

如果你不讓孩子去嘗試去做, 可能孩子不會犯錯, 但他也永遠都學不會。

我們能夠看出來, 周瑩給孩子的規矩是堅定的, 但她給的愛也是堅定的。

也有不少家長面臨這樣煩惱:

一邊擔憂管得太多、太緊, 讓孩子喘不過氣, 壓抑孩子天真爛漫的個性;

一邊又怕管得太少、太松, 過度的自由和放任讓孩子無法無天, 把孩子養“歪了”。

想讓孩子既守規矩又能自由成長, 似乎是一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 但事實就是如此嗎?

事實上,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聽起來很拗口,但理解起來卻不難:“比如牧牛場,周圍用鐵柵欄起來,牛在柵裡吃草喝水,東奔西跑,這叫做活潑,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柵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柵,這就是規矩;如果在柵裡,卻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東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愛,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與懶惰,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與教養,那這種愛就是貽害無窮的。

如何為孩子立規矩

為孩子立規矩,愈早愈好

在孩子學習新的行為的過程中,往往會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令家長覺得煩惱及覺得需要作出懲罰。事實上,作為管教者,“管”及“教”同樣重要,以往支持“開放”及“任由孩子自然發揮”的美國家庭及學者,也紛紛重回探索“規矩”在管教上的重要意義。

教出有規矩的孩子,父母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1. 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脅父母。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

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2. 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的及。

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9到24個月的孩子,就可以給他簡單的指示:比如讓寶寶把髒的尿布扔進垃圾桶。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3. 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著。

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特別好,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

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要盡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的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聽起來很拗口,但理解起來卻不難:“比如牧牛場,周圍用鐵柵欄起來,牛在柵裡吃草喝水,東奔西跑,這叫做活潑,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柵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柵,這就是規矩;如果在柵裡,卻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東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愛,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與懶惰,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與教養,那這種愛就是貽害無窮的。

如何為孩子立規矩

為孩子立規矩,愈早愈好

在孩子學習新的行為的過程中,往往會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令家長覺得煩惱及覺得需要作出懲罰。事實上,作為管教者,“管”及“教”同樣重要,以往支持“開放”及“任由孩子自然發揮”的美國家庭及學者,也紛紛重回探索“規矩”在管教上的重要意義。

教出有規矩的孩子,父母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1. 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脅父母。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

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2. 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的及。

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9到24個月的孩子,就可以給他簡單的指示:比如讓寶寶把髒的尿布扔進垃圾桶。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3. 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著。

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特別好,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

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要盡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的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