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百億私募的危局:最慘時超九成產品年內虧損、新型產品全線血虧!

近年來私募行業猛得不要不要的, 雖然證券類私募和股權類私募比起來略顯寒酸, 但還是湧現出了不少百億級私募, 今天的主人公北京聚和投資就是一家成立於2009年, 目前管理150餘億資金的大型證券類私募。 不過廠長要說的不是它的發家史, 而是它今年以來的跌宕起伏, 不少產品都拿著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銀子打了水漂, 自2015年以來嘗試的定向增發類、管理期貨類產品損失慘重。

明星產品風光不再

同為百億級私募機構且股票策略相同, 景林資產今年的平均收益是38.58%, 遠策投資是12.27%, 而兩年前還風光無限的和聚投資就顯得有些淒慘了。

和聚投資的平均收益自今年4月開始暴跌, 最慘的時候虧損了8.41%, 此後借著股市大漲艱難回升, 直到9月才剛剛爬出坑。 當然, 山水輪流轉, 不能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 和聚投資成立之初也是相當給力的, 但產品今年以來大面積地虧損, 還是在股票型私募基金整體上的回報率為6.81%, 混合型為9.22%的情況下, 真是有點說不過去了。

和聚投資2014年之前成立的10只產品平均累積收益達151.6%, 在2016年前均為盈利, 但從2016年開始就集體虧損。 “和聚1期”成立於2009年, 為最早的產品, 八年來成功穿越牛熊,

最新的累計收益為258.23%, 是所有產品中最高的, 年化收益也高達17.10。 然而今年4月7日淨值到達4.055後就開始瘋狂下跌, 不到兩個月淨值跌到3.39, 跌幅近20%, 目前略有回升, 今年以來的累計收益為-7.01%。

年化收益最突出的為和聚鼎寶2期(36.38%), 成立四年就拿到了238.53%的累計收益,

今年也是在3月24日開始暴跌, 一度虧損10%以上, 憑藉最近一個多月的反彈, 今年的虧損減少到了2.68%。

悲催的“和聚鼎寶”

和聚投資在最初成立的時候一直堅守股票多頭策略, 自2015年以後開始嘗試其他策略產品, 但效果並不理想, 其中運行最差的是定向增發類產品,

除了和聚定增組合2期基金自成立以來正收益, 其他都是大幅虧損。

以低風險著稱的FOF產品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和聚钜派钜擎FOF直投自成立以來累計虧損8.77%, 今年虧損11.56%。

截止9月8日, 和聚投資還在運行中的產品有141只, 在低谷的時候, 超九成的產品今年的收益為負。 隨著股市的大漲,產品的收益情況也有所好轉,根據朝陽永續的資料,有89只產品更新了最新淨值,多數為股票多頭策略,年內收益為正的有45,負的有44家,虧損最慘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定向增發類產品,還有管理期貨類的和聚鼎寶諾亞專享系列與和聚鼎寶盛世系列,年內的虧損幾乎都在4%以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和聚鼎寶盛世3號,虧損幅度高達9.21%。

從累計收益的角度,和聚鼎寶諾亞專享系列和盛世系列的虧損同樣觸目驚心,大多虧損10%以上。

管理這些產品的基金經理是于軍,其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中信證券首席交通運輸分析師、首席策略。2005-2008年連續四年獲得“新財富”交通運輸行業最佳分析師第一名;2010年獲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市場策略第二名。2012年加盟北京和聚投資,今年的平均收益為-3.74%。

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

近幾年來,和聚投資先後斬獲多項大獎,包括“私募基金年度最佳獎”、“金牛陽光私募管理公司”、“年度最佳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獎”等20多個獎項。可以看出,和聚投資的實力還是很強的,至於今年怎麼玩成這樣,有基金經理稱管理規模的快速擴張就會使得公司出現原有的投資風格不再適應或者投研能力難以跟得上的情況。

和聚投資2009年剛成立的時候規模較小,但自從2015年飛速擴張,目前公司旗下產品大多成立於2014年以後,其中有90只是在2015一年的時間推出的,47只在2016年推出,今年儘管業績不好,仍有29只產品問世,相應的是平均年化收益每況愈下。

可以看出,和聚投資的產品早期是少而精,後期成立的產品表現就很糟糕了。上述的基金經理表示,即使是擴招投研團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磨合,和聚新招的大多是學院派選手,一年間推出90只產品,這樣的速度無論怎樣的公司消化起來都有一定難度。

對於我們私募投資者來說,也要小心這種產品數量在短時間翻了數十倍的私募,特別是當其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探索的時候,比如和聚投資的定增類和管理期貨類產品,幾乎全是坑。不管是小私募還是百億私募,猴急地殺入其第一片試驗田的投資者,都很可能會成為悲催的小白鼠……

隨著股市的大漲,產品的收益情況也有所好轉,根據朝陽永續的資料,有89只產品更新了最新淨值,多數為股票多頭策略,年內收益為正的有45,負的有44家,虧損最慘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定向增發類產品,還有管理期貨類的和聚鼎寶諾亞專享系列與和聚鼎寶盛世系列,年內的虧損幾乎都在4%以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和聚鼎寶盛世3號,虧損幅度高達9.21%。

從累計收益的角度,和聚鼎寶諾亞專享系列和盛世系列的虧損同樣觸目驚心,大多虧損10%以上。

管理這些產品的基金經理是于軍,其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中信證券首席交通運輸分析師、首席策略。2005-2008年連續四年獲得“新財富”交通運輸行業最佳分析師第一名;2010年獲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市場策略第二名。2012年加盟北京和聚投資,今年的平均收益為-3.74%。

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

近幾年來,和聚投資先後斬獲多項大獎,包括“私募基金年度最佳獎”、“金牛陽光私募管理公司”、“年度最佳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獎”等20多個獎項。可以看出,和聚投資的實力還是很強的,至於今年怎麼玩成這樣,有基金經理稱管理規模的快速擴張就會使得公司出現原有的投資風格不再適應或者投研能力難以跟得上的情況。

和聚投資2009年剛成立的時候規模較小,但自從2015年飛速擴張,目前公司旗下產品大多成立於2014年以後,其中有90只是在2015一年的時間推出的,47只在2016年推出,今年儘管業績不好,仍有29只產品問世,相應的是平均年化收益每況愈下。

可以看出,和聚投資的產品早期是少而精,後期成立的產品表現就很糟糕了。上述的基金經理表示,即使是擴招投研團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磨合,和聚新招的大多是學院派選手,一年間推出90只產品,這樣的速度無論怎樣的公司消化起來都有一定難度。

對於我們私募投資者來說,也要小心這種產品數量在短時間翻了數十倍的私募,特別是當其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探索的時候,比如和聚投資的定增類和管理期貨類產品,幾乎全是坑。不管是小私募還是百億私募,猴急地殺入其第一片試驗田的投資者,都很可能會成為悲催的小白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