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丟朗

文/Nixy汪純

如果沒有保羅·丟朗-呂厄(Paul Durand-Ruel), 就沒有印象派的輝煌。

要不是因為有他在, 一大半印象派畫家等不到出名就已經餓死了。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 印象派的畫作無人問津, 而丟朗-呂厄是少數肯收購印象派畫作的畫商。 很多領先於時代的重量級作品, 丟朗-呂厄都是它們的第一個買家。

丟朗-呂厄在他的畫廊中

保羅·丟朗-呂厄的路數與眾不同。 當時別的畫商多數是把畫家們的作品放在自己的畫廊寄售, 賣得掉就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賣不掉就把畫退還給畫家, 或者少量購進一些畫, 賣完再進貨——總之會保持一個安全的庫存量和流轉率, 而且選擇的作品也是比較安全好賣的新古典主義畫作。

丟朗-呂厄則不然, 他買進了大量尚未出名的印象派畫家的作品, 長期持有, 即使那些畫家在當時並不受歡迎。 而且一旦他認准一個畫家, 往往大手筆地把這個畫家手上的作品一次性全部收走。

這些畫作佔用了大量流動資金, 丟朗-呂厄幾次接近破產, 但他笑到了最後。

但他不是一個天生不拿錢當錢的闊少。

丟朗-呂厄的父親原本只是一家畫具店的店主, 老丟朗會接受一些未成名的藝術家用作品來和他交換繪畫材料, 其中就包括柯羅Corot, 杜比尼Daubigny, 迪亞茲Diaz de la Pena, 杜佩Jules Dupré, 米勒Millet, 盧梭Théodore Rousseau等藝術家的作品。 所以老丟朗的財富更多地來自這些藝術品的升值而不是經營畫具店的收入。 丟朗-呂厄在成長過程中目睹了父親財富增長的過程, 這對他的投資理念有著深遠的影響。

後來因為購進太多印象派繪畫而近乎破產的時候, 丟朗-呂厄也是靠賣掉過去收藏的德拉克羅瓦Delacroix、米勒Millet、柯羅Corot、庫爾貝Courbet的作品賣掉維持生意運轉——這些作品也是在畫家們出名前買下的,

到沽出時價值已經相當可觀。

1865年, 老丟朗的去世, 34歲的保羅.丟朗-呂厄全面接手家族生意, 並把重心放在畫廊業務上。 他會幫自己看好的窮畫家預支或墊付看病的錢、租房的錢、吃飯的錢、做新衣服的錢……然後讓藝術家們用作品來償還債務。 19世紀90年代, 莫内在買他著名的“莫内花園”時, 現金不夠, 丟朗-呂厄也幫他墊款, 而莫内則用畫作來償還丟朗-呂厄為他墊付的這些錢。

丟朗-呂厄一生買了大約200件馬奈的作品, 包括他在1864年繪製的《奇爾沙治號和阿拉巴馬號之役》

老丟朗用一點顏料換來的大師傑作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巴比松畫派的作品, 而巴比松畫派跟印象派在風格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且同樣是一開始不被看好, 後來卻獲得認可, 價格大幅增長。 小丟朗-呂厄是看著巴比松畫派的作品長大的, 所以在評論界和買家都還對印象派不屑一顧的時候, 丟朗-呂厄能夠慧眼識珠。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 丟朗-呂厄去了倫敦,

而且把自己在巴黎畫廊中的很多作品也帶到了英國, 雖說原本是去逃難的, 他也沒閑著, 乾脆順便開拓英國市場了。 於是他在倫敦新邦德街168號開了一家畫廊, 主要銷售巴比松派的作品。

丟朗-呂厄和印象派結緣是在1871年, 那時, 莫内和畢沙羅也在倫敦, 一個共同的藝術家朋友, 查理斯·杜比尼介紹他們認識, 作為畫家同行, 杜比尼向丟朗-呂厄大力推薦莫内, 絲毫不吝讚美之詞。

丟朗-呂厄很識貨, 當即決定買買買。 當時他給每張作品付的的價錢在200~300法郎之間。 不算多, 但是對那時候的莫内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很快, 丟朗-呂厄就和其他幾位印象派畫家——畢沙羅、德加、西斯萊、雷諾瓦等人見了面, 然後, 就跑到他們的畫室去掃貨。 這一年,他買了29幅畢沙羅,29幅西斯萊,10幅德加,2幅雷諾瓦的作品。

丟朗-呂厄在見到西斯萊的第一年,就買了他29張畫作

同樣在1871年,丟朗-呂厄在阿爾弗雷德·斯蒂文的畫室發現了馬奈放在這裡寄售的2幅畫,丟朗-呂厄立刻把2張畫買了下來,幾天之後,他又沖到馬奈的畫室去,把馬奈手上有的另外21件作品也全部買下,總共付了3.5萬法郎給馬奈。

1873年開始,法國經濟大蕭條,丟朗-呂厄資金出現缺口,印象派藝術家們只好自己找出路,於是在1874年4月15日,他們在康普欣大街35號的攝影家納達爾工作室舉辦了“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覽”,這是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的畫家們首次作為一個群體面向公眾。

但是這次展覽並沒賣出什麼畫,倒是收穫了評論家的群嘲。1875年3月,印象派畫家們舉辦了一次拍賣會,丟朗-呂厄以專家的身份去給他們月臺,那次拍賣的銷售情況慘澹,丟朗-呂厄資金雖然緊張,還是拍了一些畫回來,因為價錢實在好——那次拍賣拍出的平均價格只有144法郎,單件賣價100法郎以下的都有不少。

1876年,在丟朗-呂厄位於魯貝爾提耶街11號的畫廊裡,舉行了第二次印象派畫展,仍然是收穫惡評無數。但莫内的《日本女人》卻拍出了2000法郎的高價,之後的拍賣會中銷售情況也比上一次略好,可見新派畫家不怕人罵,只怕沒人理。

1880年丟朗-呂厄開始和一個叫朱力·菲德爾的銀行家合作,又有了點兒錢,於是馬上又開始購進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仍然是習慣把畫家手上的作品一口氣全部收走。

《阿讓特伊的藝術家花園(花園中的大麗花一角)》,莫内,1873年

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1882年2月,金主朱力·菲德爾破產了,丟朗-呂厄的資金面更加緊張。但他仍堅持把已經開始各走各路的印象派畫家們重新聚集在一起,舉辦了屬於印象派的第七次展覽。這一次開始有了一點正面的反響,但總的來說印象派仍然半紅不黑,

1883年,丟朗-呂厄為莫内、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這四個畫家舉辦了個展。當時個展一般為已經出名且年事已高/已故的畫家舉行的,而這四位在當時還是年輕(40歲左右)又不出名的畫家。後來丟朗-呂厄的這個做法卻成了很常見的操作方法。同樣在這一年,丟朗-呂厄還把莫内、畢沙羅等人的作品送到美國去參加展覽,但買家的反應冷淡。

1884年丟朗-呂厄債臺高築,據說負債高達100萬金法郎。他對熟識印象派畫家們說:“在這個時刻我什麼都沒有,我帶著一臉微笑迎接不幸,還必須裝作一副不差錢的樣子。”

1885年,“美國藝術聯合會”的會長薩頓(James Sutton, president of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 of New York),來信邀請丟朗-呂厄來美國辦一個展覽,因為他曾在丟朗-呂厄這裡看到過印象派的作品,這些作品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薩頓承諾負責去程的運輸費用、保險費、圖錄費,並安排展覽場地、負責現場組織等,丟朗只需要負責收集展品。丟朗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1886年,丟朗-呂厄帶著300多幅畫到美國,4月10日在紐約的麥迪森廣場,辦了一場“巴黎印象派作品展覽”。他本人則在美國輾轉多地拜訪當地的收藏家,展前借了一些之前賣出的畫來展覽,展覽後又順便賣掉了一些畫。美國買家雖然也有些疑慮,但總的來說對印象派的接受度比法國本土要高。

莫内與丟朗-呂厄的合照,面前就是那著名的睡蓮

1888年,丟朗-呂厄決定直接把生意做到美國去,他在曼哈頓第五大道開了畫廊,這個畫廊一直開到1950年還在營業。

他在美國不停地搞事情,不是辦群展就是辦個展,要不就辦拍賣會,自己在畫廊也是常年做免費展示,還找業界朋友寫評論文章然後找地方發稿。印象派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丟朗-呂厄不再是唯一收購印象派作品的畫商,印象派的畫家們在19世紀最後10年紛紛脫貧。1892年高更的妻子寫信給高更說,這一年莫内賣畫的收入超過10萬法郎。

印象派花了快二十年的時間才開始獲得有限的市場認可,花了快三十年之後才真正算得上紅——在此之前,除了家裡有錢可以貼補的,窮人家出身的印象派畫家天天為錢發愁,連買顏料和食物的錢都不一定有。因此丟朗-呂厄得以低價買進大量傑作,同時,他也不得不長期持有這些畫作。在很長時間裡,就算丟朗-呂厄原本不想囤積那麼多印象派的作品,他也沒辦法把這些畫拿去換錢,因為並沒有人要買。甚至也無法作為抵押品向銀行貸款——銀行只接受畫框作為抵押,而他們給那些畫本身的估價為零。

1894年,丟朗-呂厄終於還清之前20年裡欠下的巨債。此後,丟朗-呂厄將大部分精力轉向他的國際市場,美國現存的印象派作品比法國本土還多,丟朗-呂厄甚至把印象派介紹給俄國、日本的收藏家。

作為一個賭徒,1922年,丟朗-呂厄在91歲高齡去世時,他大獲全勝,名利雙收。

雷諾瓦為丟朗-呂厄繪製的肖像

而這場勝利中有一半的原因屬於偶然。丟朗-呂厄本人也很清楚這點,他說,“如果我在60歲就死了,我將會在負債和貧窮中死去,身邊是一堆賞識的珍寶。”

這一年,他買了29幅畢沙羅,29幅西斯萊,10幅德加,2幅雷諾瓦的作品。

丟朗-呂厄在見到西斯萊的第一年,就買了他29張畫作

同樣在1871年,丟朗-呂厄在阿爾弗雷德·斯蒂文的畫室發現了馬奈放在這裡寄售的2幅畫,丟朗-呂厄立刻把2張畫買了下來,幾天之後,他又沖到馬奈的畫室去,把馬奈手上有的另外21件作品也全部買下,總共付了3.5萬法郎給馬奈。

1873年開始,法國經濟大蕭條,丟朗-呂厄資金出現缺口,印象派藝術家們只好自己找出路,於是在1874年4月15日,他們在康普欣大街35號的攝影家納達爾工作室舉辦了“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覽”,這是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的畫家們首次作為一個群體面向公眾。

但是這次展覽並沒賣出什麼畫,倒是收穫了評論家的群嘲。1875年3月,印象派畫家們舉辦了一次拍賣會,丟朗-呂厄以專家的身份去給他們月臺,那次拍賣的銷售情況慘澹,丟朗-呂厄資金雖然緊張,還是拍了一些畫回來,因為價錢實在好——那次拍賣拍出的平均價格只有144法郎,單件賣價100法郎以下的都有不少。

1876年,在丟朗-呂厄位於魯貝爾提耶街11號的畫廊裡,舉行了第二次印象派畫展,仍然是收穫惡評無數。但莫内的《日本女人》卻拍出了2000法郎的高價,之後的拍賣會中銷售情況也比上一次略好,可見新派畫家不怕人罵,只怕沒人理。

1880年丟朗-呂厄開始和一個叫朱力·菲德爾的銀行家合作,又有了點兒錢,於是馬上又開始購進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仍然是習慣把畫家手上的作品一口氣全部收走。

《阿讓特伊的藝術家花園(花園中的大麗花一角)》,莫内,1873年

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1882年2月,金主朱力·菲德爾破產了,丟朗-呂厄的資金面更加緊張。但他仍堅持把已經開始各走各路的印象派畫家們重新聚集在一起,舉辦了屬於印象派的第七次展覽。這一次開始有了一點正面的反響,但總的來說印象派仍然半紅不黑,

1883年,丟朗-呂厄為莫内、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這四個畫家舉辦了個展。當時個展一般為已經出名且年事已高/已故的畫家舉行的,而這四位在當時還是年輕(40歲左右)又不出名的畫家。後來丟朗-呂厄的這個做法卻成了很常見的操作方法。同樣在這一年,丟朗-呂厄還把莫内、畢沙羅等人的作品送到美國去參加展覽,但買家的反應冷淡。

1884年丟朗-呂厄債臺高築,據說負債高達100萬金法郎。他對熟識印象派畫家們說:“在這個時刻我什麼都沒有,我帶著一臉微笑迎接不幸,還必須裝作一副不差錢的樣子。”

1885年,“美國藝術聯合會”的會長薩頓(James Sutton, president of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 of New York),來信邀請丟朗-呂厄來美國辦一個展覽,因為他曾在丟朗-呂厄這裡看到過印象派的作品,這些作品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薩頓承諾負責去程的運輸費用、保險費、圖錄費,並安排展覽場地、負責現場組織等,丟朗只需要負責收集展品。丟朗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1886年,丟朗-呂厄帶著300多幅畫到美國,4月10日在紐約的麥迪森廣場,辦了一場“巴黎印象派作品展覽”。他本人則在美國輾轉多地拜訪當地的收藏家,展前借了一些之前賣出的畫來展覽,展覽後又順便賣掉了一些畫。美國買家雖然也有些疑慮,但總的來說對印象派的接受度比法國本土要高。

莫内與丟朗-呂厄的合照,面前就是那著名的睡蓮

1888年,丟朗-呂厄決定直接把生意做到美國去,他在曼哈頓第五大道開了畫廊,這個畫廊一直開到1950年還在營業。

他在美國不停地搞事情,不是辦群展就是辦個展,要不就辦拍賣會,自己在畫廊也是常年做免費展示,還找業界朋友寫評論文章然後找地方發稿。印象派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丟朗-呂厄不再是唯一收購印象派作品的畫商,印象派的畫家們在19世紀最後10年紛紛脫貧。1892年高更的妻子寫信給高更說,這一年莫内賣畫的收入超過10萬法郎。

印象派花了快二十年的時間才開始獲得有限的市場認可,花了快三十年之後才真正算得上紅——在此之前,除了家裡有錢可以貼補的,窮人家出身的印象派畫家天天為錢發愁,連買顏料和食物的錢都不一定有。因此丟朗-呂厄得以低價買進大量傑作,同時,他也不得不長期持有這些畫作。在很長時間裡,就算丟朗-呂厄原本不想囤積那麼多印象派的作品,他也沒辦法把這些畫拿去換錢,因為並沒有人要買。甚至也無法作為抵押品向銀行貸款——銀行只接受畫框作為抵押,而他們給那些畫本身的估價為零。

1894年,丟朗-呂厄終於還清之前20年裡欠下的巨債。此後,丟朗-呂厄將大部分精力轉向他的國際市場,美國現存的印象派作品比法國本土還多,丟朗-呂厄甚至把印象派介紹給俄國、日本的收藏家。

作為一個賭徒,1922年,丟朗-呂厄在91歲高齡去世時,他大獲全勝,名利雙收。

雷諾瓦為丟朗-呂厄繪製的肖像

而這場勝利中有一半的原因屬於偶然。丟朗-呂厄本人也很清楚這點,他說,“如果我在60歲就死了,我將會在負債和貧窮中死去,身邊是一堆賞識的珍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