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好萊塢大導演們 台前爭奪票房幕後火力互懟

每到黃金檔期, 大片在票房免不了一場場硝煙彌漫的"激戰";而在幕後往往也不消停——大導們的撕X貫穿著整個電影史:斯派克·李、老“東木”、昆汀和蒂姆·波頓等名導都在撕X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原本可以幫我逃離無盡的痛苦, 我的發佈會後緊接著就是他的發佈會, 他可以告訴大家:‘拉斯是個白癡, 拍了很多爛電影, 但是他不是納粹。 我認識他已經不知道過久了。 ’但是他沒有, 這讓我花了三年時間才擺脫法國員警。 “在這段採訪中, 拉斯也不避諱地誇讚了雷弗恩的天賦, 也許這是他對這位後輩說過的最好聽的話了。 從拉斯和雷弗恩的作品就能看出, 這兩位丹麥導演都有著強烈的作者風格和性格特質, 尖銳到難以調和或妥協。 他們相愛相殺的故事, 恐怕在未來能繼續湊成一部長篇連續劇。

斯派克·李 VS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昆汀·塔倫蒂諾、泰勒·派瑞

斯派克·李是好萊塢成名最早的黑人導演之一, 一直到現在, 他在黑人導演領域的地位也幾乎無人能撼動。 斯派克早期執導過《穩操勝券》《為所應為》和《叢林熱》等影片, 也讓他成為坎城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常客。 但斯派克·李在世界影壇的名氣不僅來自這些經典電影,

更源於他肆無忌憚的大膽言論。 近幾十年來, 好萊塢一直試圖維護黑人為代表的少數群裔的權益, 斯派克·李則是其中最積極的一份子。 他如同朝陽群眾一般, 幾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戰鬥的激情, 撕遍天下無敵手, 樹立了比凱文史密斯還資深許多的噴子形象。

所以當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中經常出現“黑鬼”(Nigger)這個詞彙的時候, 斯派克·李率先坐不住了。 塔倫蒂諾執導的《危險關係》上映後, 斯派克對這部出現了38次“黑鬼”的影片表示抗議:“昆汀對這個詞很迷戀啊…他想用這個詞讓自己成為一個光榮的黑人嗎?” 昆汀迅速反擊稱:“作為一名編劇, 我擁有創作任何我想要創作的角色的權力。 至於因為我是白人所以不能在電影裡說太多遍‘黑鬼’, 這本身就是種族歧視。 ”誰叫美國是政治正確到矯枉過正的國家呢?

斯派克李怒懟“姜戈”

當《被解救的姜戈》上映時, 斯派克·李又氣炸了, 表示不會去看影片, 譏諷“美國廢奴戰爭不是塞爾喬萊昂內式的義大利西部片”, 並批評影片“不尊重黑人祖先”。 而昆汀只在採訪中回應了一句:“我不會再和斯派克李那個婊子養的(son of b**ch)合作了(兩人曾經合作過《6號叩應女郎》), 他應該慶倖有我陪他拍電影的日子, 但是未來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 斯派克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過節也源於種族問題。 2008年為《聖安娜奇跡》宣傳時,斯派克指責伊斯特伍德在《父輩的旗幟》裡抹殺了黑人對二戰的貢獻。東木老爺子回答說:“我之所以沒加上黑人角色,是因為在硫磺島上舉旗的人裡就沒有黑人,斯派克李真應該閉上嘴巴。”後來斯派克李主動與伊斯特伍德求和,把噴人的精力轉移到別人身上了。 這個別人就是黑人導演泰勒·派瑞。2009年,斯派克批評派瑞創作的《黑瘋婆子》系列一無是處,沒有給黑人群體帶來任何幫助。而派瑞的反擊則異常簡潔明瞭:“我希望斯派克李下地獄!”但很快斯派克又向派瑞伸出了和好的橄欖枝,物色新的物件了。

直到現在,斯派克·李依舊活躍在好萊塢撕逼的最前線,他心中似乎總是有股難以化解的怒氣,也永遠充滿懟人的激情,也許這份憤怒才是他高產的靈感來源和創作動力。

戈達爾 VS 特呂弗

讓-呂克·戈達爾和弗朗索瓦·特呂弗的恩怨是電影導演撕逼史中難以繞過的一環。這兩位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相識于青年時期,他們偶然間走進了巴黎同一家電影院,坐在同一個影廳的同一排看了同一場電影。在這之後,他們又都加入了安德列·巴贊的《電影手冊》擔任影評人,一起掀起了新浪潮的大旗。 與其說戈達爾和特呂弗是朋友,不如說他們是戰友。他們關係中和諧的一面,隨著新浪潮運動的興起達到高潮,也隨著運動的失敗而結束。 1959年,特呂弗憑藉《四百擊》大獲成功後,他把自己編纂的《筋疲力盡》故事梗概交給了戈達爾,讓後者加以修改拍成電影。最終這部影片在巴黎奪得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和《四百擊》一起,成為新浪潮最經典的代表作。 1968年五月風暴在法國打響,特呂弗和戈達爾在坎城電影節期間聯合發起了“攻佔電影宮”運動,號召抵制坎城電影節,呼應當時在法國上下沸沸騰騰的罷工罷學運動。這也是戈達爾和特呂弗最後一次並肩作戰。

克洛德·勒盧什、戈達爾、特呂弗、路易·馬勒、羅曼·波蘭斯基 攻佔電影宮

隨著1960年代新浪潮運動的終結,兩人的創作方向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交集越來越少,關係也越來越疏遠。人們普遍認為,特呂弗在60年代後電影風格走向了商業主義,而戈達爾更訴諸於政治,這也為他們矛盾的激化埋下了誘因。 兩人的交惡從1975年特呂弗的一部《日以作夜》開始。影片故事講述了特呂弗拍攝影片的經歷,並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獲獎之後,戈達爾寫了一封長信,用極其嚴苛的話進行了尖銳的批評,稱“特呂弗從來不懂電影,《四百擊》之後他不過是在講故事罷了”。而特呂弗也毫不客氣地回信罵道:“你的行為就像一坨SHI!”從此之後這對昔日的戰友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 而在1980年特呂弗的《最後一班地鐵》上映並獲得成功後,戈達爾本想拉上夏布洛爾、裡維特等一眾新浪潮的老將攢個局敘敘舊,特呂弗也在邀請的行列。戈達爾在邀請中說道:“無論如何,我們的友誼尚存。”可特呂弗的回饋徹底斷送了兩人和好的可能。在回信中,特呂弗不但拒絕了邀約,還惡毒地說了句:“如果你打算拍下一部自傳,片名可以叫《一坨shi就是一坨shi》。”最終到特呂弗1984年去世,兩人都沒有化解恩怨。 在特呂弗去世後,戈達爾曾寫到過這段過往:“如果說我們在一點一點撕碎對方,那只是因為我們都害怕會先被對方生吃掉。”

上述導演的紛爭只是冰山一角,除斯派克·李、凱文·史密斯外,文森特·加洛、大衛·柯南伯格、英格瑪·伯格曼和約翰·卡朋特也都是撕逼界中的戰鬥機。不論歷史還是未來,總會有一些“善噴”的導演,在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下,尋找一個又一個新的物件,發動起一場又一場新的進攻。 創作不停,撕X不止,似乎就是電影圈人際關係的真諦。在這片盛產故事的土地上,從來不缺乏抓馬的現實。畢竟,優秀的藝術源於生活,有趣的生活始於撕X。

(更專業的影視媒體,更全面的票務周邊服務,盡在時光網)

作者:Lila 編輯:悶悶

2008年為《聖安娜奇跡》宣傳時,斯派克指責伊斯特伍德在《父輩的旗幟》裡抹殺了黑人對二戰的貢獻。東木老爺子回答說:“我之所以沒加上黑人角色,是因為在硫磺島上舉旗的人裡就沒有黑人,斯派克李真應該閉上嘴巴。”後來斯派克李主動與伊斯特伍德求和,把噴人的精力轉移到別人身上了。 這個別人就是黑人導演泰勒·派瑞。2009年,斯派克批評派瑞創作的《黑瘋婆子》系列一無是處,沒有給黑人群體帶來任何幫助。而派瑞的反擊則異常簡潔明瞭:“我希望斯派克李下地獄!”但很快斯派克又向派瑞伸出了和好的橄欖枝,物色新的物件了。

直到現在,斯派克·李依舊活躍在好萊塢撕逼的最前線,他心中似乎總是有股難以化解的怒氣,也永遠充滿懟人的激情,也許這份憤怒才是他高產的靈感來源和創作動力。

戈達爾 VS 特呂弗

讓-呂克·戈達爾和弗朗索瓦·特呂弗的恩怨是電影導演撕逼史中難以繞過的一環。這兩位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相識于青年時期,他們偶然間走進了巴黎同一家電影院,坐在同一個影廳的同一排看了同一場電影。在這之後,他們又都加入了安德列·巴贊的《電影手冊》擔任影評人,一起掀起了新浪潮的大旗。 與其說戈達爾和特呂弗是朋友,不如說他們是戰友。他們關係中和諧的一面,隨著新浪潮運動的興起達到高潮,也隨著運動的失敗而結束。 1959年,特呂弗憑藉《四百擊》大獲成功後,他把自己編纂的《筋疲力盡》故事梗概交給了戈達爾,讓後者加以修改拍成電影。最終這部影片在巴黎奪得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和《四百擊》一起,成為新浪潮最經典的代表作。 1968年五月風暴在法國打響,特呂弗和戈達爾在坎城電影節期間聯合發起了“攻佔電影宮”運動,號召抵制坎城電影節,呼應當時在法國上下沸沸騰騰的罷工罷學運動。這也是戈達爾和特呂弗最後一次並肩作戰。

克洛德·勒盧什、戈達爾、特呂弗、路易·馬勒、羅曼·波蘭斯基 攻佔電影宮

隨著1960年代新浪潮運動的終結,兩人的創作方向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交集越來越少,關係也越來越疏遠。人們普遍認為,特呂弗在60年代後電影風格走向了商業主義,而戈達爾更訴諸於政治,這也為他們矛盾的激化埋下了誘因。 兩人的交惡從1975年特呂弗的一部《日以作夜》開始。影片故事講述了特呂弗拍攝影片的經歷,並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獲獎之後,戈達爾寫了一封長信,用極其嚴苛的話進行了尖銳的批評,稱“特呂弗從來不懂電影,《四百擊》之後他不過是在講故事罷了”。而特呂弗也毫不客氣地回信罵道:“你的行為就像一坨SHI!”從此之後這對昔日的戰友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 而在1980年特呂弗的《最後一班地鐵》上映並獲得成功後,戈達爾本想拉上夏布洛爾、裡維特等一眾新浪潮的老將攢個局敘敘舊,特呂弗也在邀請的行列。戈達爾在邀請中說道:“無論如何,我們的友誼尚存。”可特呂弗的回饋徹底斷送了兩人和好的可能。在回信中,特呂弗不但拒絕了邀約,還惡毒地說了句:“如果你打算拍下一部自傳,片名可以叫《一坨shi就是一坨shi》。”最終到特呂弗1984年去世,兩人都沒有化解恩怨。 在特呂弗去世後,戈達爾曾寫到過這段過往:“如果說我們在一點一點撕碎對方,那只是因為我們都害怕會先被對方生吃掉。”

上述導演的紛爭只是冰山一角,除斯派克·李、凱文·史密斯外,文森特·加洛、大衛·柯南伯格、英格瑪·伯格曼和約翰·卡朋特也都是撕逼界中的戰鬥機。不論歷史還是未來,總會有一些“善噴”的導演,在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下,尋找一個又一個新的物件,發動起一場又一場新的進攻。 創作不停,撕X不止,似乎就是電影圈人際關係的真諦。在這片盛產故事的土地上,從來不缺乏抓馬的現實。畢竟,優秀的藝術源於生活,有趣的生活始於撕X。

(更專業的影視媒體,更全面的票務周邊服務,盡在時光網)

作者:Lila 編輯:悶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