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被遺忘的美麗——淺談中國古典詩詞中女性外貌描寫的特徵

(圖片來之網路)

被遺忘的美麗

——淺談中國古典詩詞中女性外貌描寫的特徵

在中國的文學當中, 女性文學居多。 古人有很多關於以肥為美的詩詞,

不單單只是在唐朝有這種思想,誕生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中也有表現這類似思想傾向的詩句, 美女歷來是文學作品吟詠的物件, 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使她們顯得光彩動人。 在這樣的時刻, 縱使時光經過兩千多年的光陰, 人世間早已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 但是這些詩句所散發出來的美麗, 依然別無二致。

打很早的時候起, 中國人就固執地認為漂亮的標準就是又高又胖。 《詩經》中所歌詠的美人, 不管是男是女, 都是高大肥碩的。 比如《衛風·碩人》讚美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妻子莊姜夫人的詩:“碩人其頎, 衣錦褧衣。 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 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 由於古代的性別文化,

女子沒有名字, “薑”是她的父姓, “莊”是她的夫姓, 所以她被稱為“莊姜夫人”, 這也是《詩三百》裡邊描寫的最美的一個夫人, 是中國最原生態的描寫女子的詩句。 “碩人其頎, 衣錦褧衣。 ”頎者長也, 也就是修長的意思, 碩而頎, 也是又高又胖。 “褧”指的是外面的罩袍。 《禮記·中庸》中說:“《詩》曰:衣錦尚褧。 ”這是古代貴婦穿衣的習慣。 碩人其頎, 胖到什麼程度呢?——“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 齒如瓠犀”。 “柔荑”為植物的嫩芽, 寫她的手又白又細又柔嫩, “凝脂”是凍起來的豬油, 說她的皮膚又白又滑。 “領”是脖子;“蝤蠐”, 後世音轉為“蠐螬”, 是螻蛄的幼蟲, 又白又胖, 一種白色的軟蟲。 你想想:一身肥膘, 脖子如鼓囊囊的蟲子, 手指如肥滿鼓脹的嫩芽, 這幅形象,
不是足可以當得起現在所謂“一簍油”的雅號嗎?後文還對她的美進行了進一步的描述, 古代以“前額方正”為好, 寫莊姜夫人的額頭就像夏天的知了一樣,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現在很多女孩子取名習慣用“倩”和“盼”這兩個字, 就是從這裡邊來的, 寫她的笑起來的時候兩腮顯露出酒窩, 樣子好看極了, 眼睛流動顧盼之間, 亮麗生動, 氣韻靈動。 那楚楚動人的笑靨和顧盼生輝的秋波, 是怎樣的千嬌百媚, 令人銷魂攝魄。 但我們很難想像, 詩中所描述的這樣一位美麗的女子, 竟然是一個大胖子。

但無論如何, 神韻, 才是最動心的。

還有《邶風·簡兮》讚美一個漂亮的舞星:“碩人俁俁, 宮廷萬舞。 ”“碩”的意思是“肥碩”, “俁”是“個兒高”, 可見高而胖是美的標準;後來東漢晚葉蔡邕《協初賦》中寫美人,

所用的喻體換得高雅一些:“面如滿月, 輝似朝日, 色如蓮葩, 肌如凝蜜”, 但整個形象與“一簍油”還是沒什麼區別。 然而在古代, 這“一簍油”的影響卻是為人們所企慕的。 那時人們對婦人不但崇尚肥, 而且還越肥大越美, 《唐風·椒聊》讚賞女人:“彼其子兮, 碩大無朋;彼其子兮, 碩大且篤。 ” 碩大而無朋, 也就是“巨無霸”, 在古人看來, 這樣噸位的女人是傾國傾城、漂亮到了家的。 我們讀《詩經》, 可注意到其中讚揚美人的句子, 幾乎都離不開“碩”:諸如《陳風·澤陂》:“有美一人, 碩大且卷”, “卷”是“美好”的意思, 有些學者把“卷”解釋為“雙下巴”, 再如《豳風·狼跋》:“公孫碩膚, 赤冩幾幾”;《齊風·猗嗟》:“猗嗟昌兮, 碩而長兮” ;《衛風·碩人》:“碩人敖敖”等等,
皆為其例。 這些跟人類最基本最樸素的觀念是相輔相成的, 一個男子身形高大就多力氣, 能吃還能幹, 這種女子好生養, 能多生, 是福相,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不完全歸納法。

(圖片來之網路)

有人可能說, 以上所舉的《詩經》全是北方詩, 南方的審美標準或許有所區別?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楚辭·大招》描寫美女:“豐肉微骨, 調以娛只。”所謂“豐肉微骨”,是瞅著光顯肉而看不見骨形,這與現代挑選美人所要求的“骨感”是恰恰相反的。“曾頰倚耳,曲眉規只”,這就美得更加驚人,所謂“曾頰”即“層頰”,也就是雙下巴,臉與頸的形狀不很分得清楚,這和《詩經》中所歌詠的美人完全一樣。《太平御覽》卷三六八引作“碩大且媨”。注:“媨,重頤也”,“重頤”與“曾頰”同義,也是雙下巴。比人家多一個下巴,這在古代的衛地和楚地都是難得的美態。這說明,以肥大為美的標準,在古代不但不分男女,而且不分南北。正因為古時以胖大為尚,故“碩人”一詞也就成為“美人”的代稱,如《小雅·白華》:“嘯歌傷懷,念彼碩人”;蔡邕《青衣賦》:“玄發光潤,領如螬蠐。修長冉冉,碩人頎頎”;陳琳《止欲賦》:“色曜春!華,豔過碩人”之類,都是這樣的用例。

《左傳》中形容美女,叫“美而豔”,《說文》釋“豔”為“好而長”,也就是漂亮而高大。從文字上來說,“豔”字從“豐”,而“豐”本身就是肥大飽滿的意思。如司馬相如《美人賦》、葛洪《西京雜記》、蔡邕《協初賦》、蕭衍《淨業賦》等等,都直接用“豐肌”來形容美人。這反映衡量美人只注重肉之品質的傾向。另外,古婦女又美稱曰“娘”,娘這個字為俗字,其本字為“娘”,按《說文》訓“娘”:“肥大也。”“娥”也是對漂亮姑娘的美稱,而“娥”字從“我”,凡從我之字,皆有高大之義。古又稱婦女之美為“嫣”、為“娙”。何謂嫣”、“娙”?《說文》雲:“嫣,長貌”;“娙,長好貌”。《詩·關雎》中的“窈窕淑女”,是對美女的最經典的稱呼,所謂“窈窕”,即《衛風》中“碩人”的形容詞“敖敖”之音轉,而“敖敖”,《毛傳》釋為“長貌”。此外,“敖敖”的疊字還音轉為雙聲的“娥媌”:《列子·周穆王篇》:“鄭衛之處子,娥媌靡曼”,後來又轉為“娥眉”,《楚辭·離騷》:“眾女嫉余娥眉兮”。原其本意,敖敖、窈窕、娥媌、娥眉,都是個兒高的意思。後來所謂的“苗條”也是從“窈窕”、“娥媌”轉來的,其正詁也只是高大,並不包含有現在的“瘦”的意思。古人于美人,只強調長大為重要條件,《爾雅》:“委委佗佗,美也”,孫炎曰:“佗佗,長之美。”《論衡》:“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史記·蘇秦列傳》:“有長佼美人。”《鹽鐵論·刺權》:講中山素女之美,“亦長白女子也。”此類例子頗夥,不一而足。

當然,這都是逝去的流行,是那一個時代的人的追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一些美感,是深深刻在人類靈魂裡的。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觀念。多聽古人的雅樂,泛讀書籍,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格調。人生苦短,每天都在享受美中度過,是多麼幸運又難得的事情!

作者:王梟飛,簡介:95後文藝小青年,愛書愛閱讀,喜歡教書,喜歡吃東西,願一生蹉跎歲月,與山川湖海風花雪月,將一生獻給教育,獻給最愛的孩子們。

調以娛只。”所謂“豐肉微骨”,是瞅著光顯肉而看不見骨形,這與現代挑選美人所要求的“骨感”是恰恰相反的。“曾頰倚耳,曲眉規只”,這就美得更加驚人,所謂“曾頰”即“層頰”,也就是雙下巴,臉與頸的形狀不很分得清楚,這和《詩經》中所歌詠的美人完全一樣。《太平御覽》卷三六八引作“碩大且媨”。注:“媨,重頤也”,“重頤”與“曾頰”同義,也是雙下巴。比人家多一個下巴,這在古代的衛地和楚地都是難得的美態。這說明,以肥大為美的標準,在古代不但不分男女,而且不分南北。正因為古時以胖大為尚,故“碩人”一詞也就成為“美人”的代稱,如《小雅·白華》:“嘯歌傷懷,念彼碩人”;蔡邕《青衣賦》:“玄發光潤,領如螬蠐。修長冉冉,碩人頎頎”;陳琳《止欲賦》:“色曜春!華,豔過碩人”之類,都是這樣的用例。

《左傳》中形容美女,叫“美而豔”,《說文》釋“豔”為“好而長”,也就是漂亮而高大。從文字上來說,“豔”字從“豐”,而“豐”本身就是肥大飽滿的意思。如司馬相如《美人賦》、葛洪《西京雜記》、蔡邕《協初賦》、蕭衍《淨業賦》等等,都直接用“豐肌”來形容美人。這反映衡量美人只注重肉之品質的傾向。另外,古婦女又美稱曰“娘”,娘這個字為俗字,其本字為“娘”,按《說文》訓“娘”:“肥大也。”“娥”也是對漂亮姑娘的美稱,而“娥”字從“我”,凡從我之字,皆有高大之義。古又稱婦女之美為“嫣”、為“娙”。何謂嫣”、“娙”?《說文》雲:“嫣,長貌”;“娙,長好貌”。《詩·關雎》中的“窈窕淑女”,是對美女的最經典的稱呼,所謂“窈窕”,即《衛風》中“碩人”的形容詞“敖敖”之音轉,而“敖敖”,《毛傳》釋為“長貌”。此外,“敖敖”的疊字還音轉為雙聲的“娥媌”:《列子·周穆王篇》:“鄭衛之處子,娥媌靡曼”,後來又轉為“娥眉”,《楚辭·離騷》:“眾女嫉余娥眉兮”。原其本意,敖敖、窈窕、娥媌、娥眉,都是個兒高的意思。後來所謂的“苗條”也是從“窈窕”、“娥媌”轉來的,其正詁也只是高大,並不包含有現在的“瘦”的意思。古人于美人,只強調長大為重要條件,《爾雅》:“委委佗佗,美也”,孫炎曰:“佗佗,長之美。”《論衡》:“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史記·蘇秦列傳》:“有長佼美人。”《鹽鐵論·刺權》:講中山素女之美,“亦長白女子也。”此類例子頗夥,不一而足。

當然,這都是逝去的流行,是那一個時代的人的追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一些美感,是深深刻在人類靈魂裡的。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觀念。多聽古人的雅樂,泛讀書籍,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格調。人生苦短,每天都在享受美中度過,是多麼幸運又難得的事情!

作者:王梟飛,簡介:95後文藝小青年,愛書愛閱讀,喜歡教書,喜歡吃東西,願一生蹉跎歲月,與山川湖海風花雪月,將一生獻給教育,獻給最愛的孩子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