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人都愛現金貸:資本大鱷、流量巨頭、炒房團、高利貸紛紛湧入

文 | 零和 墨菲

如今現金貸市場的火熱盛況, 已超過所有人想像。

“現在已不是幾千家現金貸平臺了, 而是上萬家”, 某貸款超市的負責人藍青稱。

現金貸正在悄然取代遊戲產業, 成為新時代的變現利器。

互金平臺、互聯網公司、上市集團等巨頭來了, 高利貸、炒房團等一些投機者, 也來了。

他們兩三個人, 湊夠幾百萬就開幹, 甚至有專門的代理公司, 幫他們套牌產品, 提供獲客、運營和風控等一條龍服務。

而就在浙江一帶的沿海地區, 已形成了一條專門幫人套牌產品的代理產業鏈, 幾十個人的小團隊, 月利潤數千萬。

各路玩家加入這場曠世盛宴中, 去急速搶奪這塊肥腴多金之地。

有意思的是, 行業的頭部玩家, 卻在理性地看著這場爭食混戰, 並準備悄然退出戰場……

01人人都愛現金貸

現金貸火熱的核心原因是, 這實在是一門暴利生意。

現金貸的利率並不低。

特別是小額現金貸(國外名為Payday Loan), 年利率高達100%, 甚至1000%。

“只要壞賬率不是太過分, 就可以盈利”, 藍青稱。

從上市公司二三四五最近披露的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 就能看出, 現金貸的吸金能力有多驚人。

該公司上半年創下了淨利潤4.5億的成績, 而其中的現金貸產品“2345貸款王”, 成為該公司的重要利潤來源。

實際上, 行業內的盈利情況, 已到驚人的地步。

掌眾金融儼然已成為行業領頭羊, 旗下的產品是“閃電借款”, 6月份的單月放款額已達54億。

據一本財經統計, 目前排名前10的現金貸平臺, 月放款金額在30億之上;

排名前20的平臺, 月放款金額都在20億之上;

排名前30的平臺, 月放款金額都在10億之上。

這些頭部的現金貸公司, 盈利能力有多強?

“月放款10億, 除去壞賬、流量成本、運營成本,

淨利潤大概是六七千萬”, 某現金貸平臺的CEO莫心源稱, 因此, 排名前10的平臺, 每月純利潤2億左右。

“這簡直是驚人的資料, 現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利潤5000萬, 都算經營狀況非常好, 但一家頭部現金貸公司, 一年利潤可高達24億”, 莫心源稱。

年利潤20多億, 這就是行業領頭現金貸公司的暴利現狀。

某現金貸平臺的CEO曾公開稱:“公司利潤好到不好意思說。 ”

而整個現金貸行業, 正處在“蒙頭賺錢”的階段。

“公司領導給市場部下了指令, 偷摸把錢掙了就行, 不要整這麼多么蛾子, 參加這個會、那個會”, 某現金貸公司的市場負責人稱, 正因為大家都避免發聲, 讓整個現金貸行業充滿了神秘性。

現金貸就像是吸金利器, 讓所有的人,

垂涎欲滴, 行業進入爭食時代。

02人人都做現金貸

早在2013年, 手機貸就已上線, 此後, 用錢寶、閃電借款等平臺出現, 算得上中國現金貸最早一批玩家。

但現金貸的真正爆發, 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

“去年下半年, 出現了上千家現金貸平臺”, 藍青稱, 大多以互聯網金融公司為主。

但從今年上半年開始, 很多意想不到的玩家湧入現金貸。

如P2P大軍, 玖富的叮噹貸、你我貸等。

“很多P2P平臺將現金貸, 當成逃離監管重壓的出口”, 藍青稱, 有近一半的P2P平臺, 開始轉型現金貸。

而即將上市的趣店, 其招股書顯示, 支付寶導流的現金貸, 已成為其主要的利潤來源。

現金貸本來是屬於金融從業者的專場, 卻開始變得渾濁起來。

有意思的是, 有流量的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湧入。

五大門戶網站, 已集體加入現金貸, 並推出產品。

△ 5大門戶的現金貸產品

因“匿名爆料”而紅極一時的無秘, 在去年年初就推出了“借錢快”。

而宣揚自己不是“下一個樂視”的暴風, 也成立了暴風金融, 推出現金貸“暴風借到”, 借款額度在2000至50000元之間。

具有大量屌絲流量的今日頭條、映客,都曾被曝出在做現金貸,只是事後雙方都矢口否認。

可以看出,現金貸正在悄然取代遊戲,成為“變現法寶”。

“以前有流量的公司,都靠做遊戲變現,現在大家集體擠到現金貸來了”,藍青覺得這個新的變現手段,正在重塑諸多行業。

巨頭唱罷,一批軍力雄厚的上市大軍,也加入了混戰。

這群上市大軍,是否要做現金貸尚不可知,但他們紛紛成立小額貸款公司,並積極在各地謀取牌照。

賣牛奶的伊利入場了。

6月,伊利股份發佈的公告稱,投資3億元設立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目前已獲得互聯網小貸牌照。

接著,遊戲公司也來了。

上市遊戲公司愷英網路全資子公司上海愷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與幾家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為3億,愷英占股65%。

大資料公司也跟上了。

標榜“社區商業大資料”的三泰控股,將投資3億,成立成都三泰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主要從事線上發放小額貸款等業務。

就連做煙花的,都來了。

煙花起家的熊貓金控,早在2015年10月,就成立了熊貓小額貸款公司。在財報中顯示,2016年上半年,只有新成立的熊貓小貸盈利。

據統計,目前,共有61家上市公司公告涉足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

“上半年,進來的都是屌絲企業;下半年,進來的都是大公司”,多位業內人士總結,現金貸已成了巨頭和上市公司眼中的肥肉,人人皆想分食。

而上市公司的加入,意圖則更耐人尋味。

“他們主要是為了用利潤來沖財務報表”,某上市公司的現金貸平臺的負責人稱,他們設置了層層手段,讓現金貸收入,能納入利潤中。

此前,上市公司靠賣房盈利,傳為業內談資,而如今,卻換成現金貸。

P2P、互聯網公司、上市企業,各路玩家洶湧殺入,重注押寶現金貸,一度讓行業出現了百舸爭流、萬團大戰的盛況。

藍青稱:“這是一個人人都做現金貸的時代。”

03套牌產業鏈

利益的強大誘惑下,除了吸引巨頭,也吸引了大量投機者。

金融畢竟是一個有門檻的行業,然而,一條完整的輔助產業鏈正在形成,讓其成為毫無門檻的生意。

大量的投機者,正是如此乘風而上。

每天,都會有大量的現金貸平臺,主動找到藍青所在的貸款超市。

最近,他發現了一件頗為蹊蹺的事。

一些浙江一帶的公司找過來談合作,但一家公司旗下,卻有幾十個產品。

“今天叫金什麼寶,明天叫銀什麼寶,後天叫銅什麼寶,名字和產品頁面,都極為相似”,剛開始藍青以為是一家公司的馬甲,結果卻發現,這些小平臺,背後居然不是同一家公司。

事實上,這些名為“金融服務外包”的公司,是一個新崛起的產業鏈,專門做套牌的現金貸產品。

徐俊哲是寧波一家代理公司負責人,他的公司,已幫近百家套牌現金貸平臺上架。每個平臺月放款金額,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

“我們本來是一家P2P公司,實在不怎麼掙錢,就自己開始做現金貸,發現居然出奇地掙錢,就將P2P業務停了”,徐俊哲回憶,一年前,他們就是如此踏上了現金貸之路。

後來徐俊哲很多朋友看著眼紅,都找過來說:“你這麼賺錢,帶著我們一起做吧。”

“做現金貸,最缺的是什麼?是錢,有人拿錢過來,為什麼不一起幹?”商業嗅覺靈敏的徐俊哲很快就發現,代理套牌,是更賺錢的一門生意。

徐俊哲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

出資方和他們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公司,出資方出錢,他們出技術、運營、風控等所有服務。

出資方只占股30%——也就是說,他們的收益,將按照三七比例來分成。

浙江等沿海地區,有錢的生意人多,民間借貸發達,這個新模式一崛起,很快吸引了大量有錢人。

“合作的出資方,很多都是行業裡的大老闆,有煤老闆、餐飲老闆,但大部分,都是以前放民間高利貸和炒房團的人”,徐俊哲稱。

“當地的民間高利貸,放個幾百萬還可以,但要放幾千萬,就很難了,但用現金貸線上放款,就可以輕鬆做到”,徐俊哲稱。

民間借貸來了,溫州的炒房團也來了。

“我們3個人湊了2000萬,就做了一個現金貸平臺”,徐俊哲的一位朋友稱,他們以前用錢炒房,知道這項暴利生意後,紛紛來投靠。

儘管只能分到三成,“但一般半年到一年就能拿回成本,剩下的,就是淨賺”,徐俊哲稱。

而這個只有幾十人的金融服務外包公司,月利潤高達數千萬。

“利潤好得讓人咋舌,負責流量的商務,每個月可提成幾萬,而負責風控和運營的,工資高達十幾萬”,徐俊哲稱。

而全國,類似徐俊哲這樣的套牌代理公司,正在逐步增多。

目前主要集中在浙江沿海一帶,這個模式,成為當地有錢人的秘而不宣的致富秘訣,“幾個人湊夠幾百萬,就可以開幹”。

套牌代理公司,就如現金貸肆掠背後的推進器,讓行業一步步走向瘋狂。藍青稱,“這就是為什麼現金貸平臺上萬的原因”。

而現金貸背後的扶持產業鏈,遠不止這些。

市面上有大量的大資料公司,銷售現金貸系統,價格低至十幾萬。

“在這套系統的基礎上,再添加一些風控模組,就可以使用,比如,接入一些協力廠商的資料產品、黑名單、芝麻信用授權等等”,任興然稱。

而很多風控或者大資料公司,也將轉型重點,放在了現金貸的風控系統中。

他們合作的形式,是根據放款額來提成。

“新用戶,提成4%;複貸使用者,提成1%”,某現金貸系統的負責人稱。

如此算下來,放款1億,也能獲利數百萬。

很多現金貸公司,正在將他們全套的系統出售,稱具有“整套的現金貸解決方案”。

“我們的前身就是瓜牛分期,因為做得很好,就開始賣系統”,系統銷售人員稱。

△ 其銷售的現金貸系統

而合作的方式,就是先花10萬,安裝一個用戶端,然後再往系統中充值,就可直接使用。

“反欺詐資料,是5萬包年,但調用其他風控資料,就要付費,比如,調用運營商的資料,一個使用者是一到兩元”,銷售人員稱。

也就是說,大概只需要15萬,就可以直接上手做一家現金貸公司;如果再想省事,可以直接找一個套牌代理公司,當甩手掌櫃。

一家現金貸的頭部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各種人要求過來參觀學習,或者以合作的名義來和他們接觸。

其聯合創始人俞靜稱,剛開始他們言無不盡,但很快就發現,這些人參觀完了,就直接將他們的模式複製走。

“有家平臺來考察,負責人帶著十幾個員工來,最後說,想買我們的系統”,任興然覺得可笑,他們的系統,也是買來的。

所有的玩家,都在急速奔跑,目的只有一個:趕在監管到來之前,先撈一筆。

04行業分化

“如果不是擔心監管風險,會有更多的平臺沖進來”,藍青稱,監管前段時間對ICO的問題,表現的堅決和果斷,讓很多試圖湧入的平臺,望而卻步。

但依然有很多僥倖者和投機者,觀望許久之後,躍躍欲試,“想先進來狠賺一把再說”。

今年上半年開始,大量不懂金融的平臺瘋狂湧入,市場開始變得渾濁。

砍頭息、逾期天價罰金、債務不封頂、暴力催收,頭部的平臺,眼睜睜看著市場被這些急功近利者蠶食殆盡。

這塊本來是金融從業者的地盤,被諸多業外之人擠佔。

有流量就開始做現金貸,頭部平臺對此嗤之以鼻。

“目前各家還在搶地盤的狀態,明年會達到飽和,到時候,流量將更加昂貴”,這也就意味著,佔據流量的平臺,將收穫頗豐,又何必此時湧入,自己摻一腳?

“你看,為什麼穀歌就不做現金貸?”現金貸平臺CEO莫心源稱,中國有太多的非理性玩家,看到一個行業好,就瘋狂擠入,最終導致行業腐爛。

行業正在釋放一些高危信號。

“行業的共債現象(一個人同時在多個平臺上借款),已超出所有人的想像”,藍青所在的貸款超市,監控所有現金貸平臺的資料,他發現共債現象,已高達90%以上。

任興然作為一線的風控人員,對於這個現象,感受更為深刻。

他們接入了一家能提供共債資料的公司,分數越高,表示借款平臺數越多。

結果,他們發現資料失靈了,“幾乎每個人都是100分,每個人的借款平臺數都超高,如果不放款,一個人都放不了”。

“很多人都是借新還舊,當借的平臺太多,就像雪球越滾越大,就可能資不抵債,陷入債務危機”,藍青稱。

“現在湧入了太多亂搞的平臺,這個行業一年內就會崩盤”,莫心源預測。

“大崩盤”,是行業所有人不敢提,但卻難以回避的命運。

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正在出現兩極分化。

頭部的平臺,表現得理性而克制;而底部的小平臺,卻彰顯了瘋狂和貪戀。

頭部平臺曾多次嘗試過挽救行業,他們組成過聯盟,呼籲人性化對待借款者,但整個市場充盈著暴利狂歡的喧囂,理性的聲音,變得細若蚊聲。

據一本財經調查,大部分的頭部平臺,都在收緊風控,放款量只減不增。

此外,他們也在尋找新的出路。

一些人,開始了出海之旅,將技術帶到東南亞,複製這一模式;

一些更聰明的平臺,開始將眼光從底層人群的小額現金貸挪開,開始往中部人群的大額現金貸轉移。

其實,除掉中國有信用卡的30%頭部人群,和小額現金貸服務的20%底層人群,中部還有50%的人群,亟待開發,這可能才是未來的最大金礦。

而更決絕的是,一家頭部的現金貸平臺,正準備退出現金貸。

他們對市場已喪失信心,在他們眼中,現金貸不是長久生意。

“現金貸公司都不想對外張揚,偷摸把錢掙了”,莫心源稱,在國外,小額現金貸(Payday Loan)是一個非常汙名化的行業,“甚至比放高利貸的地位都低”。

而莫心源,在國內從事這個行業,心中也無法找到榮譽感,都不太好和朋友家人說自己的職業,“只能當成掙錢的生意,但根本談不上是事業”。

而資本市場,對現金貸同樣冷眼相對。

“一家公司的年利潤是1個億,結果投資機構給開出的估值,居然也是一個億”,莫心源稱,這在圈內傳成笑談,卻有難以言說的苦澀。

“在美國,小額現金貸的PE,同樣低得可憐,只有2到3”,莫心源稱,這也就意味著,你的年利潤是1個億,估值也只有2到3億。

因此,很多現金貸公司,都轉型為“金融科技”或人工智慧公司,輸出自己的技術,以抬高估值。

“要淨化行業,應該提高准入門檻”,莫心源稱,這畢竟是一個金融行業,而不是任人啄食的肥肉。

行業的自律、淨化。提高從業者素質,迫在眉睫。

校園貸、大資料行業,皆是前車之鑒。

當行業負面和危機爆發時,監管來臨,沒有任何人可以獨善其身。

具有大量屌絲流量的今日頭條、映客,都曾被曝出在做現金貸,只是事後雙方都矢口否認。

可以看出,現金貸正在悄然取代遊戲,成為“變現法寶”。

“以前有流量的公司,都靠做遊戲變現,現在大家集體擠到現金貸來了”,藍青覺得這個新的變現手段,正在重塑諸多行業。

巨頭唱罷,一批軍力雄厚的上市大軍,也加入了混戰。

這群上市大軍,是否要做現金貸尚不可知,但他們紛紛成立小額貸款公司,並積極在各地謀取牌照。

賣牛奶的伊利入場了。

6月,伊利股份發佈的公告稱,投資3億元設立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目前已獲得互聯網小貸牌照。

接著,遊戲公司也來了。

上市遊戲公司愷英網路全資子公司上海愷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與幾家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為3億,愷英占股65%。

大資料公司也跟上了。

標榜“社區商業大資料”的三泰控股,將投資3億,成立成都三泰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主要從事線上發放小額貸款等業務。

就連做煙花的,都來了。

煙花起家的熊貓金控,早在2015年10月,就成立了熊貓小額貸款公司。在財報中顯示,2016年上半年,只有新成立的熊貓小貸盈利。

據統計,目前,共有61家上市公司公告涉足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

“上半年,進來的都是屌絲企業;下半年,進來的都是大公司”,多位業內人士總結,現金貸已成了巨頭和上市公司眼中的肥肉,人人皆想分食。

而上市公司的加入,意圖則更耐人尋味。

“他們主要是為了用利潤來沖財務報表”,某上市公司的現金貸平臺的負責人稱,他們設置了層層手段,讓現金貸收入,能納入利潤中。

此前,上市公司靠賣房盈利,傳為業內談資,而如今,卻換成現金貸。

P2P、互聯網公司、上市企業,各路玩家洶湧殺入,重注押寶現金貸,一度讓行業出現了百舸爭流、萬團大戰的盛況。

藍青稱:“這是一個人人都做現金貸的時代。”

03套牌產業鏈

利益的強大誘惑下,除了吸引巨頭,也吸引了大量投機者。

金融畢竟是一個有門檻的行業,然而,一條完整的輔助產業鏈正在形成,讓其成為毫無門檻的生意。

大量的投機者,正是如此乘風而上。

每天,都會有大量的現金貸平臺,主動找到藍青所在的貸款超市。

最近,他發現了一件頗為蹊蹺的事。

一些浙江一帶的公司找過來談合作,但一家公司旗下,卻有幾十個產品。

“今天叫金什麼寶,明天叫銀什麼寶,後天叫銅什麼寶,名字和產品頁面,都極為相似”,剛開始藍青以為是一家公司的馬甲,結果卻發現,這些小平臺,背後居然不是同一家公司。

事實上,這些名為“金融服務外包”的公司,是一個新崛起的產業鏈,專門做套牌的現金貸產品。

徐俊哲是寧波一家代理公司負責人,他的公司,已幫近百家套牌現金貸平臺上架。每個平臺月放款金額,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

“我們本來是一家P2P公司,實在不怎麼掙錢,就自己開始做現金貸,發現居然出奇地掙錢,就將P2P業務停了”,徐俊哲回憶,一年前,他們就是如此踏上了現金貸之路。

後來徐俊哲很多朋友看著眼紅,都找過來說:“你這麼賺錢,帶著我們一起做吧。”

“做現金貸,最缺的是什麼?是錢,有人拿錢過來,為什麼不一起幹?”商業嗅覺靈敏的徐俊哲很快就發現,代理套牌,是更賺錢的一門生意。

徐俊哲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

出資方和他們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公司,出資方出錢,他們出技術、運營、風控等所有服務。

出資方只占股30%——也就是說,他們的收益,將按照三七比例來分成。

浙江等沿海地區,有錢的生意人多,民間借貸發達,這個新模式一崛起,很快吸引了大量有錢人。

“合作的出資方,很多都是行業裡的大老闆,有煤老闆、餐飲老闆,但大部分,都是以前放民間高利貸和炒房團的人”,徐俊哲稱。

“當地的民間高利貸,放個幾百萬還可以,但要放幾千萬,就很難了,但用現金貸線上放款,就可以輕鬆做到”,徐俊哲稱。

民間借貸來了,溫州的炒房團也來了。

“我們3個人湊了2000萬,就做了一個現金貸平臺”,徐俊哲的一位朋友稱,他們以前用錢炒房,知道這項暴利生意後,紛紛來投靠。

儘管只能分到三成,“但一般半年到一年就能拿回成本,剩下的,就是淨賺”,徐俊哲稱。

而這個只有幾十人的金融服務外包公司,月利潤高達數千萬。

“利潤好得讓人咋舌,負責流量的商務,每個月可提成幾萬,而負責風控和運營的,工資高達十幾萬”,徐俊哲稱。

而全國,類似徐俊哲這樣的套牌代理公司,正在逐步增多。

目前主要集中在浙江沿海一帶,這個模式,成為當地有錢人的秘而不宣的致富秘訣,“幾個人湊夠幾百萬,就可以開幹”。

套牌代理公司,就如現金貸肆掠背後的推進器,讓行業一步步走向瘋狂。藍青稱,“這就是為什麼現金貸平臺上萬的原因”。

而現金貸背後的扶持產業鏈,遠不止這些。

市面上有大量的大資料公司,銷售現金貸系統,價格低至十幾萬。

“在這套系統的基礎上,再添加一些風控模組,就可以使用,比如,接入一些協力廠商的資料產品、黑名單、芝麻信用授權等等”,任興然稱。

而很多風控或者大資料公司,也將轉型重點,放在了現金貸的風控系統中。

他們合作的形式,是根據放款額來提成。

“新用戶,提成4%;複貸使用者,提成1%”,某現金貸系統的負責人稱。

如此算下來,放款1億,也能獲利數百萬。

很多現金貸公司,正在將他們全套的系統出售,稱具有“整套的現金貸解決方案”。

“我們的前身就是瓜牛分期,因為做得很好,就開始賣系統”,系統銷售人員稱。

△ 其銷售的現金貸系統

而合作的方式,就是先花10萬,安裝一個用戶端,然後再往系統中充值,就可直接使用。

“反欺詐資料,是5萬包年,但調用其他風控資料,就要付費,比如,調用運營商的資料,一個使用者是一到兩元”,銷售人員稱。

也就是說,大概只需要15萬,就可以直接上手做一家現金貸公司;如果再想省事,可以直接找一個套牌代理公司,當甩手掌櫃。

一家現金貸的頭部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各種人要求過來參觀學習,或者以合作的名義來和他們接觸。

其聯合創始人俞靜稱,剛開始他們言無不盡,但很快就發現,這些人參觀完了,就直接將他們的模式複製走。

“有家平臺來考察,負責人帶著十幾個員工來,最後說,想買我們的系統”,任興然覺得可笑,他們的系統,也是買來的。

所有的玩家,都在急速奔跑,目的只有一個:趕在監管到來之前,先撈一筆。

04行業分化

“如果不是擔心監管風險,會有更多的平臺沖進來”,藍青稱,監管前段時間對ICO的問題,表現的堅決和果斷,讓很多試圖湧入的平臺,望而卻步。

但依然有很多僥倖者和投機者,觀望許久之後,躍躍欲試,“想先進來狠賺一把再說”。

今年上半年開始,大量不懂金融的平臺瘋狂湧入,市場開始變得渾濁。

砍頭息、逾期天價罰金、債務不封頂、暴力催收,頭部的平臺,眼睜睜看著市場被這些急功近利者蠶食殆盡。

這塊本來是金融從業者的地盤,被諸多業外之人擠佔。

有流量就開始做現金貸,頭部平臺對此嗤之以鼻。

“目前各家還在搶地盤的狀態,明年會達到飽和,到時候,流量將更加昂貴”,這也就意味著,佔據流量的平臺,將收穫頗豐,又何必此時湧入,自己摻一腳?

“你看,為什麼穀歌就不做現金貸?”現金貸平臺CEO莫心源稱,中國有太多的非理性玩家,看到一個行業好,就瘋狂擠入,最終導致行業腐爛。

行業正在釋放一些高危信號。

“行業的共債現象(一個人同時在多個平臺上借款),已超出所有人的想像”,藍青所在的貸款超市,監控所有現金貸平臺的資料,他發現共債現象,已高達90%以上。

任興然作為一線的風控人員,對於這個現象,感受更為深刻。

他們接入了一家能提供共債資料的公司,分數越高,表示借款平臺數越多。

結果,他們發現資料失靈了,“幾乎每個人都是100分,每個人的借款平臺數都超高,如果不放款,一個人都放不了”。

“很多人都是借新還舊,當借的平臺太多,就像雪球越滾越大,就可能資不抵債,陷入債務危機”,藍青稱。

“現在湧入了太多亂搞的平臺,這個行業一年內就會崩盤”,莫心源預測。

“大崩盤”,是行業所有人不敢提,但卻難以回避的命運。

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正在出現兩極分化。

頭部的平臺,表現得理性而克制;而底部的小平臺,卻彰顯了瘋狂和貪戀。

頭部平臺曾多次嘗試過挽救行業,他們組成過聯盟,呼籲人性化對待借款者,但整個市場充盈著暴利狂歡的喧囂,理性的聲音,變得細若蚊聲。

據一本財經調查,大部分的頭部平臺,都在收緊風控,放款量只減不增。

此外,他們也在尋找新的出路。

一些人,開始了出海之旅,將技術帶到東南亞,複製這一模式;

一些更聰明的平臺,開始將眼光從底層人群的小額現金貸挪開,開始往中部人群的大額現金貸轉移。

其實,除掉中國有信用卡的30%頭部人群,和小額現金貸服務的20%底層人群,中部還有50%的人群,亟待開發,這可能才是未來的最大金礦。

而更決絕的是,一家頭部的現金貸平臺,正準備退出現金貸。

他們對市場已喪失信心,在他們眼中,現金貸不是長久生意。

“現金貸公司都不想對外張揚,偷摸把錢掙了”,莫心源稱,在國外,小額現金貸(Payday Loan)是一個非常汙名化的行業,“甚至比放高利貸的地位都低”。

而莫心源,在國內從事這個行業,心中也無法找到榮譽感,都不太好和朋友家人說自己的職業,“只能當成掙錢的生意,但根本談不上是事業”。

而資本市場,對現金貸同樣冷眼相對。

“一家公司的年利潤是1個億,結果投資機構給開出的估值,居然也是一個億”,莫心源稱,這在圈內傳成笑談,卻有難以言說的苦澀。

“在美國,小額現金貸的PE,同樣低得可憐,只有2到3”,莫心源稱,這也就意味著,你的年利潤是1個億,估值也只有2到3億。

因此,很多現金貸公司,都轉型為“金融科技”或人工智慧公司,輸出自己的技術,以抬高估值。

“要淨化行業,應該提高准入門檻”,莫心源稱,這畢竟是一個金融行業,而不是任人啄食的肥肉。

行業的自律、淨化。提高從業者素質,迫在眉睫。

校園貸、大資料行業,皆是前車之鑒。

當行業負面和危機爆發時,監管來臨,沒有任何人可以獨善其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