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商鞅變法”發生地的“秦都”原來在這裡

10月10日, 由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西安市文物局、閻良區政府主辦的秦漢櫟陽城考古學術座談會在閻良區舉行。 會上,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櫟陽城遺址考古隊隊長劉瑞介紹了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工作進展情況;與會的專家學者就秦漢櫟陽城遺址及出土遺物進行了考察, 並就考古成果進行了學術研討。

據悉, 櫟陽城遺址位於閻良區中部, 地處石川河與清河匯夾之地, 北依荊山, 南眺渭水, 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獻公二年(西元前383年)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 西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此實施了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商鞅變法”, 使秦國強大起來, 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 秦末項羽三分關中, 櫟陽曾作為塞王司馬欣的都城, 漢高祖劉邦也曾一度以櫟陽為都城, 其父即葬于櫟陽城北, 東漢以後廢棄。 1964年陝西省文管會對其進行了初步勘探,

1980—198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櫟陽城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與發掘, 確定了櫟陽城遺址的南牆、西牆, 因當時地下水位甚高, 未發現北牆、東牆。

為進一步確定櫟陽城遺址的保護範圍, 為櫟陽城保護規劃的制定提供詳實資料,

閻良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 從2013年起, 正式啟動實施了櫟陽城遺址考古勘探發掘工作。 截至目前共發現不同時期櫟陽城城池遺址三處, 分別為一號城(位於武屯鎮境內)、二號城(位於武屯鎮、關山鎮、新興街道辦境內)、三號城(位於新興街道辦境內), 遺址保護範圍初步明確。 2016年1月, 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櫟陽”陶文, 確認櫟陽三號古城即是“商鞅變法”發生地的“秦都”, 為研究秦都發展史和秦漢時期的社會歷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下一步, 該區將加緊對三號城遺址的考古發掘, 從而儘快明確城址範圍。

閻良旅遊文化資源豐富, 既有航空工業遊方面的航空大世界、航空科技館、功勳飛機展、航空飛行體驗、航模表演, 又有歷史文化游方面的黃帝鑄鼎地、漢太上皇陵、古櫟陽城遺址, 還有生態休閒遊方面的甜瓜、相棗、冬棗、葡萄等特色瓜菜採摘基地, 豐富的資源為閻良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日前, 閻良區已經編制完成了《國家戰略·閻良回應全域旅遊戰略發展白皮書》,

為全域旅遊發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思路, 閻良區將依託航空資源、文化資源、民俗資源、美麗鄉村資源、生態資源, 大力培育旅遊融合產業, 積極推進旅遊+航空、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旅遊+城鎮化等創新性融合產業發展。 著力施行“1248”發展戰略, 實現空間全覆蓋、產業大融合、景城共融共生, 構建“水、原、城、村、景”一體化發展的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 以旅遊產業帶動全產業發展, 以全產業助推旅遊產業蝶變, 最終將閻良打造成中國一流航空科技與華夏歷史人文特色旅遊目的地。

閻良區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 在前期考古工作成績的基礎上, 進一步加大對秦漢櫟陽城遺址保護開發力度, 充實“旅遊+文化”內涵, 實現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實現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